歷史是一面鏡子——評搬上銀幕的大型話劇《虎踞鐘山》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大型話劇《虎踞鐘山》(南京軍區前線話劇團演出)迅速地與觀眾見面了。這對于很多沒有機會走進劇場觀看這部作品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當然,不少觀眾已從舞臺上領略過這部大型話劇的神韻,但當它以舞臺藝術片的方式在銀幕上再展藝術風采時,人們依然可以感受到這部優秀話劇的強大精神力量。特別是,這部作品所傳達的那種富有現實感的思考,那種奔騰起伏的激情,不僅讓我們滋生出很多與歷史、與現實息息相關的聯想,而且意識到,我們怎樣駕馭今天才可能創造輝煌的明天。
  《虎踞鐘山》所傳達的故事雖已成為歷史,但這一截歷史卻是不可忘懷的。歷史是一條河。它是過去,而現在僅僅是過去的延續。我們從《虎踞鐘山》的故事中,也實實在在體會到了一種來源于歷史進程的意義,一種可以沐浴今人的啟示。五十年代初,共和國誕生了。從硝煙中走過來的軍隊,雖然打贏了戰爭,但隨之而來的卻是適應新的戰爭需要的重新學習。于是,便有了《虎踞鐘山》中的故事,有了一代儒將劉伯承創建南京軍事學院的故事,有了一批戰功赫赫的“虎將”接受新的挑戰與新的考驗的故事,也有了故事背后所隱含的那種可以被稱為現實感的意味。
  《虎踞鐘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品對于劉伯承的形象塑造的成功——可以說,在這些年來的文學的或藝術的形象塑造中,《虎踞鐘山》中的劉伯承是最感人的將帥形象之一。他是一位極具魅力的、既是偉人又是凡人的人物。他不僅馳騁沙場而戰功卓著而且高瞻遠矚,富有戰略目光;他不僅嚴峻沉穩,而且充滿了人情味。從他與“學員”、與曾是戰俘的“教官”、與蘇聯顧問的復雜而單純的關系之中,可以體味到一種機智,一種氣質,一種胸懷,一種時代氣息,一種與軍隊的感情,一種思考著共和國命運的歷史責任感,一種贏得當代人心靈共鳴的精神力量……因而讓人想到,在這些曾經是“歷史”的故事中,無論是人還是事,也無論是精神還是情感,其中所昭示的,決不僅僅是歷史——作品雖屬過去的故事,但它的新鮮感或現實感,卻依然激動著今天的觀眾。在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同樣面臨著更新觀念的挑戰,同樣因時代的交替而必須接受重新學習的考驗。雖然今天的“苦差使”不同于昨天的“苦差使”,但使命的嚴峻、職責的重大,卻呈現著思想寓意方面的一脈相承。歷史雖然不會重復,但回眸歷史卻可以尋找到一面審視現實的鏡子。
  《虎踞鐘山》中的幾位“學員”、如楊震、崔保山、老甘等,給人留下的印象是難忘的。“入學”時的他們,或居功自傲,或知難而退。他們個性各異,經歷不同,遭遇的人生考驗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重新選擇或重新開始。對于這些歷盡槍林彈雨的戰爭英雄來說,這種重新選擇或重新開始是痛苦的,也是難以適應的,但歷史的使命卻要求他們必須轉變。而《虎踞鐘山》對于這一過程,則作出了生動的、極具戲劇效果的深刻揭示。在劉伯承的苦心教導下,楊震從正在進行的朝鮮戰爭中找到了深造的自覺性,而崔保山,則經由一系列觀念的或情感的沖突、并從一個軍人的榮譽感那里,重新認識了自己,也重新選擇了自己。
  在《虎踞鐘山》的人物系列中,老甘更是一個令人無法忘卻的人物。也許在九十年代的今天,老甘的形象更富有鏡子的意義。作為戰爭的幸存者,也作為戰爭的功勛者,他渴望學習,也竭盡全力投入了新的人生考驗,但他最終還是被淘汰了。淘汰是無情的。這是一種歷史轉折中的新的犧牲,可老甘的可貴之處,則在于他護衛與發揚了那種戰場上的忘我精神——事實上,他并沒有被淘汰。他的選擇,是那樣光采奪目地傳達了一個特定時代的境界,同時也體現一種情感的真實。他選擇回鄉務農的道路,正是他堅守信仰的一種標志。通過老甘與劉伯承的情感關系,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老甘的樸實、堅韌與崇高,而且也讓我們更豐富更真切地體悟到了劉伯承作為偉人與凡人的獨特的作風及感情世界。那種永遠也不可能淡忘的生死之情,那種純真高尚的人格,那種不必用語言表達的相互理解,甚至是那種在嚴酷戰爭中凝成的“官兵關系”,雖則是將近半個世紀之前的“往事回首”,但對于今天的生活,如陽光或清風那樣亮麗珍貴,讓人感受到一種被沐浴、被洗禮的欣慰。
  作為作品中的主軸人物劉伯承,他的胸懷博大及目光高遠,還表現于他與吳覺非的關系上。吳覺非雖為“敗軍之將”,但作為軍人,卻有著抗日的英勇歷史,也有著當教官的才學,劉伯承對他的啟用,對他的理解,則從一個重要的側面襯托了劉伯承的精神境界。當然,對于吳覺非這個人物來說,他的性格變化,則同樣是一個富有容量及時代特點的過程。他的“學員”,是那些曾馳騁過戰場、并打敗過他的“虎將”,這樣,他們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沖撞。但正是這個生動的戲劇性過程,不僅起到了性格刻畫的相互作用,而且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歷史前行的聲息,一種因“虎踞鐘山”之后發生的角色變遷,以及那種重新選擇與重新開始的艱難及痛苦。然而,為了明天的江山,我們必須經歷這個過程——我們無可選擇。至此,今天的我們仍然可以說,這種無可選擇的選擇還將繼續進行——不僅僅是歷史生活中的劉伯承的高瞻遠矚,而且是今天、是共和國的未來,是人民軍隊的未來交給我們的歷史重任。
  這,便是《虎踞鐘山》的最重要的意義及價值。
  
  
  
解放軍報京③J5戲劇、戲曲研究周政保19981998 作者:解放軍報京③J5戲劇、戲曲研究周政保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42:28

[新一篇] 歷史時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整合

[舊一篇] 歷史的寫真與散文的自由——論高陽的歷史小說創作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