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對一個女人來說,做母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女人對孩子有一種不離不棄的愛,這種愛是不需要學不需要教的,是天生而來并每個都有的,無論你是多么前衛的女人,丈夫可以踢開,兒女卻是命根子。這種天然的母愛,使很多破碎家庭中的孩子仍得到照顧,我想到這實在是上帝賜給我們人類的一件最奇妙的禮物。
如果孩子的性格出了格,錢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來德國前在上海作家協會工作。和沃可結婚以后又從事了4年多的電腦經營。 說實話當時我對自己的未來曾做過種種設想和規劃,可就是沒有想到過我會做個兩個孩子的“職業媽媽”。所以當我們說到我們應該有我們的孩子時,我聽到沃可頗認真地對我說:“那你至少6年不能出去工作啊,你會同意嗎? ”我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當時我已到了在公司挑大梁的地位,不要說放棄6年,即便放棄1年也意味著一切將從零開始。 我問:“不是可以托給保姆嗎?”他很不滿意地說:“保姆通常只管孩子的溫飽,至于孩子的心卻不會去管的。”我說:“你大概是想省錢吧?”他立刻很生氣地說:“省錢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孩子的性格出了問題。錢會有什么用呢?”我想這倒也是。現在,我心甘情愿地把全部的時間用來陪伴我的一對兒女,我看到他們是那么的快樂那么的滿足,我的心也被這快樂這滿足而充滿。這時我相信他們是世界上最有福的孩子,而我是世界上最有福的媽媽。那么我是怎樣轉變的呢?
我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有一天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調查:有7位年齡在60到70歲之間的事業成功人士, 他們要回答記者提出的同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如果你可以重新開始你的人生,請問你在哪件事上會做得有所不同?”每個人都講到同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我可以重新開始我的人生,我要在我兒女還年幼的時候,多花時間陪他們成長。”
第二個例子是我讀到了美國前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她第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沒有想到她會是這樣開頭的。她說:“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注: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的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工作升遷的機會,或者錯過一個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你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系而感到后悔不已。”
這些年長的成功知名人士對自己的回顧,告訴了我們什么呢?我開始考慮可以接受沃可的要求了。于是我們又用了幾個周末的時間來討論我們未來的安排。我慢慢地懂得那些在家帶孩子的女人,她們的工作并不是沒有價值的,她們的事業應該是養育人類高品質的后代。
愛是接納而不是強迫
無疑,當父母者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在我懷孕的時候我和我先生談得最多的就是我們應該用什么方式讓孩子真正感覺到我們的愛。我們應該用什么方式可以讓他們明白,讓他們接受。我們應該怎樣去愛他們才是對他們有幫助,而不是害他們。
首先我們看怎樣才叫接納你的孩子?我們對接納的理解就是按孩子的本相,按孩子的特質。我們讓他自己決定什么時候要吃和吃多少,我讓自己完全聽從他這個還不滿一個星期的孩子而不是要他服從我的所謂規矩。因為當他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已是一個有知覺有判斷力的孩子,我并不以他比別的孩子吃得少而責怪他,也不以他幾乎每兩個半鐘頭便要我喂一次奶而煩他。更不是要求他和別的孩子一樣,而是我完全地接納他,按他的本相,按他的特質。結果他以后的胃口大開,1歲以后吃飯很香,身體上的成長非常的順利。我體會到, 強迫孩子去做他所不樂意的事會傷害孩子的性格。所以在這方面我對他是完全的接納。
我不需要和別人一樣,別人也不需要和我一樣
我還想,沒有一個父母是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粗心的,我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常常為了做功課粗心而遭到家長的責怪。但我們不會去想到一個在學習上會很粗心的孩子,往往也是心底寬厚,遇事不往心里去的孩子,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怎么能要求他不粗心呢?而一個在學習上很細心的孩子,往往也同時會是一個愛斤斤計較的孩子。所以我們在接納我們的孩子時,首先要看到孩子的特質,肯定他們的本相,而不是一味按我們做父母的希望去要求孩子做一個和他自己的本相不相符的人。
我曾看見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便責備甚至懲罚孩子。我想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很不公平的社會,在學校里一個得100 分的孩子會得到一份獎狀,而一個心地好,樂意幫助別人的孩子卻往往沒有獎狀好拿,如果父母只鼓勵孩子從小爭第一,卻不管孩子內心的發展需要,即在孩子12歲以前沒有充分地對他的本相予以肯定和接納的話,那么這個孩子會是一個比較不快樂的孩子。我們說一個小孩分數考得不好心里肯定是難過的。這難過本身就是上帝對孩子的最大處罚。我們做父母的這時候所應該做的就是保持天平的平衡,去接納他,安慰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著重的不是他的分數,而是他是否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我們在他難過的時候再去責備他甚至打他,這樣孩子對下一次考試便會有懼怕的心理,而懼怕的后果是變得不喜歡上學,這是我們做父母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卻常常是由我們自己的不當所造成的。
在這里我們要注意的還有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當我和同齡人帶著各自的孩子聚在一起時,大家便很自然地把各自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來比較去,還教訓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向別人學習等等。這種情況在德國是幾乎沒有的,德國人從小對孩子灌輸的是“我,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潛能和特質,我不需要和別人一樣,別人也不需要和我一樣。
努力地和孩子一起進入孩子的世界
在接納我們的孩子的同時,我們還要給孩子我們的愛。沃可要我至少6年不要出去工作,原來對6歲以下的小孩你給他時間,你陪他玩,他就感受到你的愛。德國把這段時間標志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間,但他們和我們中國的觀點不同:我們認為對小孩的智力是越早開發越好,在父母都很忙的情況下,兩歲的孩子我們就會把他們送去全托,還說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0至6歲的時候要幫孩子奠定人生的基礎,這基礎就是建立他的自信心、安全感、自我價值觀和人生觀。
所以為了把孩子的人生基礎打好,我們不僅把時間多給我們的孩子,我們還努力地和孩子一起進入孩子的世界,人生也同樣是如此。孩子時打下的地基是要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時才開始顯出來。當一個人遇到人生的挫折和挑戰的時候他最需要的東西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乃是他心里面的自信心、安全感,他的自我價值觀和人生觀。這些東西將決定他是積極的,正面的,還是被動的,負面的去處理他面臨的危機,也正是這些東西才是人生幸福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然而,在評判一個孩子時,我們現在習慣采用的標準都是念書升學的成績。至于這孩子性格上是否有愛心,是否守法,是否有責任感,是否合群樂觀則好像一概不管,只要成績好,只要能考進重點學校,這是現在很多做父母的對孩子的希望和遷就。
我們對孩子要接納,要愛。接納和愛是教導與管教的基礎,如果沒有接納和愛,教導和管教只會歸于徒然,因為孩子是不會接受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確的教導和管教呢?我們認為教導就是幫助孩子認識什么是對的,幫助的方法呢?是父母以身作則。
這就是我們如何去愛孩子的秘訣,我們把它拿來與所有愿意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分享,愿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快樂和平的童年,愿每個父母都擁有一個可愛正直的孩子。
本文推薦:趙剛(男,13歲,上海)
海上文壇G52家庭教育李晶19991999 作者:海上文壇G52家庭教育李晶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