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怪,散文風格的界定越來越細。
有人認為,近10年散文創作的繁榮可與上世紀二三十年相比,其主要表現在數量大、品種多,出現了諸如“大散文”、“文化散文”、“學者散文”、“游記散文”、“藝術散文”、“思想散文”、“小女人散文”、“小說家散文”等名目繁多的界說。然而,在散文熱鬧的背后,當我們真平心靜氣下來回頭看時,我們會發現在散文的舞臺上除留下幾個歌星般的名字外,散文在真正意義上并沒有留下幾篇名篇佳作,戰罷的舞臺顯得一片混亂,缺乏科學的導演。有些品種一亮相,本身就是虛假偽劣。試問,誰創作的散文是“沒文化的”“沒思想的”“沒藝術的”?又有誰的散文是“小散文”?
第二怪,散文創作與現實脫節,貴族化傾向顯而易見。
眼下,有相當一批作家,非常喜歡坐擁書齋,在資料中挑來挑去,更有甚者抄來抄去。同時,還有一批作家熱衷于寫史地性的“文化考古散文”,有人管這類作家戲稱為“盜墓者”。其實,這樣的東西我們很多的電視專題片都有詳盡的記錄,另外在眾多的文史書籍中也多有記載,無須有更多的作家勞神費力。然而,就是這樣的作家作品,卻被很多人盲目推崇,可想現代人有多么幼稚。
第三怪,散文越寫越長。
現在的文學期刊上,一兩千字的散文已為作家所不屑,很多作家一下筆就五六千字,甚至一兩萬字,三五萬字,用不了多久,“下筆千言”就會從我們的語境中消失,多虧萬字上還有十萬百萬千萬。以前總不明白什么叫“大散文”,隨著時間的推移,才發現“大散文”不是在題材的開拓上,而僅僅是在文字的長短上。早知如此,我早就成為大散文家了。
第四怪,散文正在走向小說化。
無疑,真實是散文的生命。但目前有一些散文明顯的帶有編造痕跡,以至于出現敘述邏輯混亂,甚至張冠李戴,道聽途說。這就難怪有讀者說,怎么那么巧,什么奇聞軼事都讓作家遇到了,我們怎么遇不到。是的,作家天生就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但這雙眼睛有時也很虛假,只是這虛假不能常常被善良的讀者發現。我個人以為,散文完全做到真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作家在選材時本身就做了手腳,但在大致情節、人物和有關史地等相關知識上一定要真實。
第五怪,散文過分神秘。
散文不是玄學,在我看來,只要具備初中文化程度,就能讀懂或者從事散文寫作。散文也不是宗教。那種整天扎在宗教里,把一些自己尚未完全整明白的思想付諸于散文,既是對讀者的褻瀆,也是對散文的褻瀆。宗教中不乏美文,它不是神化,而是哲學。
第六怪,散文不斷點擊名人。
名人出效益,這是市場經濟下的必然結果。未名的點擊成名的,久而久之,未名的也成為有名的;名人點擊名人,目的是使自己越發的名人。文壇出現了一批“酷士”,專以酷評嘩眾取寵,但也有令人敬佩之處,起碼不畏權貴,更不畏名人。這與散文界中的攀龍附鳳者要高尚得多。
第七怪,散文敘述語言文言而生僻。
無疑,散文是頗講求語境的。歷史已經證明,大凡好的散文,具有經典名篇特征的散文,它的敘述語言一定是通俗的大眾化的。然而,白話文已經發展快一個世紀了,可現在我們仍有許多作家、學者苦苦揪著文言的辮子不放,不失時機的將四六句充斥于作品中,因其是名人,漸漸便影響了其后學跟著效仿。讀這樣的文章,讀者總有半生不熟的感覺。至于有意創造以示自己不俗的生僻詞句,那簡直就是讓讀者吃沙子。
第八怪,散文市場化。
我說的這種市場化,不僅僅是說作家已經將散文商品化,還包括從事散文編輯、出版者也已經將散文商品化。突出的是散文專欄、散文評獎、散文各種選本和散文排行榜的出現,這些方式的產生,往往不是從繁榮散文創作出發,而主要目的是更大的促銷自己和自己控制下的散文產品(報紙、刊物、書籍)。
以上散文八怪,僅是我稍微總結一下的結果。若是繼續選怪,恐怕二十怪也會有之。我要說明的是,我所列的散文八怪,并不都是我極為反對的,更不是一概否定。對于任何人的任何一種在創作上的嘗試,我都充滿敬佩,不然就無法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盡管如此,我還要說,散文創作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一定要堅守自己的規則,沒了規則,就很容易被別人吃掉。換句話說,堅守在一定意義上本身就是創新。
《中國青年報》京⑧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紅孩20012001 作者:《中國青年報》京⑧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紅孩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1: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