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已盡,激戰剛息。1995年中國的甲A聯賽, 伴隨著綠茵場上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終于落下了帷幕。于是所有的懸念和跌宕都在最后一輪比賽后中止和平息了。
這一前所未有的一年,留給人們的激動、思考和認識將是全方位的。中國的體育史學家和中國的文學應當濃墨重彩地記下這一章——難忘的1995中國足球……
一、期盼真正意義上的沖出亞洲
1995年中國職業足球甲A聯賽, 無數球迷曾對它傾注過巨大的熱情——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巷尾,在擁擠不堪的公交車內,甚至在每個家庭的飯桌上,人們都在談論“甲A”。
如今,那喜極而泣、悲極捶胸的狂熱,眨時都已成過眼煙云,冷靜之余人們更多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轟轟烈烈甲A聯賽之后, 中國足球究竟有沒有實質性的長進?
因為,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極為現實和嚴峻的問題——在“黑洞”中痛苦徘徊了40多年的中國足球,曾給無數國人帶來過遺憾、失落、悲哀和絕望,企盼中國足球的改觀。躍進“黑洞”,是中國足球圈內幾代人和億萬中國老百姓的共同期望。
雖然,那悲慘的“5.19”、黑色的“三分鐘”早已過去多年, 但中國人卻始終把它深深烙在心田,期待著“雪恥”的那一天,那一刻——而’95甲A聯賽似乎使人們看到了這一刻的曙光。可是, 許多新聞媒介又以哲人般的姿態告誡人們:“警惕虛假繁榮”、“’95甲A 競爭激烈,水平不高”,進而又冒出了一個“泡沫足球”的新名詞。
如何看待這一爭論?我們不妨先看一下客觀事實。
有人統計過,’95中國甲A 聯賽的激烈程度(拚搶及攻防轉換的速度、次數等),已超過了亞洲足球強國日本、韓國等國),整個聯賽始終在高強度、快節奏中進行,不僅僅是申花,許多隊都在“搶逼圍”,真刀真槍地血腥廝殺,從而大大增強了比賽的觀賞性,形成了球市火爆的局面。
然而,有數據顯示,盡管比賽非常精彩,卻掩蓋不了球員技、戰術水平尚欠火候。拿甲A冠軍申花隊來說, 一些年輕隊員的個人技術尚顯粗糙,還需精雕細琢。一位足球界人士告訴我,如果在定型前的提高階段,忽略了技戰術培養,對一個球員來說,將是無法挽回的損失。而沒有技、戰術水平做保證,中國足球將不能在亞洲及世界足壇立足。而中國足球的最終目標是要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當然,數據同時也顯示出中國球員攻門的意識和欲望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觀眾常常可以在激烈的鏖戰中看到那種離球門二、三十碼處的一記刁鉆的冷射,在禁區前沿迅疾快速的突破、繼而打門,或在門前混戰中魚躍沖頂、兇狠地起腳,這些進攻,可謂是花色繁多,而不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兩翼齊飛,下底傳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長足的進步。
眼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和世界杯外圍賽又將來臨。1996年世界杯外圍賽,由于中國隊和土庫曼、塔吉克兩個陌生的球隊排在一組,使得中國隊的出線前景一下子變得兇險難測;而國奧隊由于和韓國、哈薩克、沙特分在同一組而被稱作“死亡之組”,前景也不容樂觀。但只要中國隊真正打出自己的整體技戰術水平,打出頑強的意志品質和’95甲A 聯賽中那股氣勢,即使出不了線,仍不失為一支希望之旅。
中國人期待著中國足球真正意義上的沖出亞洲,到了那一天,將是舉國歡慶的時候……
二、真正的“職業化”路還很長
中國足球正處在大變革、大動蕩的年代,職業化的重要標志——職業足球俱樂部遍布全國。
“職業化”說到底就是一個“錢”字在起到推動足球發展的杠桿支點作用,也就是說要把足球引入市場經濟的運轉軌道之中,而不是靠過去由政府撥款的“皇糧”養活球隊。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職業化”似乎是另一種形式的吃“皇糧”,改由政府主管部門撥款為企業掏錢,尚未從根本上達到“自身造血”、“以球養球”的目的,而球員的收入卻在直線上升。
95甲A聯賽過程中,觀眾已從賽場內直觀到這一點。 當某場比賽還在進行,場邊就有人拎著一只裝滿人民幣的“考克箱”,準備鎬賞得勝的球隊。當然這里面決不是“零票”,而是張張面值一百元的大鈔。一場比賽動輒獎十幾萬、幾十萬已不是新聞,重要的關鍵場次還可高達上百萬之巨,不包括人們沒有直觀到的那些工資、津貼、出場費、獎金、風險基金、廣告費、伙食費等名目繁多的好處。全國足球工作會議期間,球員的收入問題,成了大會的熱點之一,會上會下,大家把打聽球員的收入作為一項工作任務,但問來問去,誰都諱莫如深含糊其詞。會上,四川全興俱樂部的總經理禁不住站了起來,他希望會議主持人要求各俱樂部能亮亮“底牌”,結果被支吾過去。現在,人們實在無法知道職業球員確切的最高收入,一些數字實在是不便說出,球員的確切收入似乎只有球員自己心中有數。于是乎,收入相對較低的四川全興隊便出現了有人不安心踢球的現象,使得俱樂部領導變得束手無策和疑慮彷徨起來。
俗話說“重嘗之下必有勇夫”,使用經濟杠桿作用促使足球運動發展,這在當今具有市場經濟觀念的人士看來也屬正常。但凡事總有個度,特別是當今中國實行足球職業化尚屬初級階段,從中國國情、球情出發,球員的收入已明顯高于球員的實際價值,球隊的收入與巨額投入也不成比例,無怪乎不久前國家體委主任袁偉民對此亮出了“黃牌”:“要杜絕物質獎勵的‘無序無控’,決不能忽視精神鼓勵,讓拜金主義思想抬頭。”事實也正如袁偉民所說,我們國家運動員有所作為并非完全是個人奮斗所至,首先是國家花了大量的投資,所以決不能盲目同資本主義國家攀比。
應該看到,國外的職業球員的高收入都是公開的,而且是他們在創造了高額的利潤之后,才有這種高收入。而我們的所謂“職業化”其性質與國外大相徑庭,即俱樂部并沒有真正“職業化”,追根尋源資金來源的“大頭”仍是國家。只不過投入方式的改變,引起了一系列管理機制的改進而已。
但是,不久前上海大順足球隊一夜之間易幟為“豫園足球俱樂部”,就是對上述性質的一個帶有根本性質的革命。這一決定是上海市副市長龔學平、市體委副主任李毓毅、豫園公司總經理程秉海的共同商討的結果。被譽為“足球市長”的龔學平感到,雖然申花隊在’95甲A 聯賽中取得了極度的輝煌,但就俱樂部本身的經營而言并不成功,就在遼寧股份制足球俱樂部提出設想后久久沒有進展的情況下,上海卻率先“吃螃蟹”,以期強化經營意識,推動足球的進一步改革。雖然,這一有力舉措,帶有很強的“長官意志”,(事實上,在中國足球職業化的初級階段,這種領導參與“長官意志”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一決定使原來“大順”一下子感到突然,從而出現了成立大會上在豫園向大順贈送感謝錦旗時大順方面竟無一人在場的有趣場面,只得請市體育運動技術學院辦公室負責人代表大順接受錦旗。
在圣誕節的那天晚上,豫園足球俱樂部總經理透露,“豫園’將完全按照國際規范運作,爭取盡快打入甲A, 兩年后成為中國體育史上第一個上市的股份公司,從而大闊步地走向社會,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職業化”——斷絕“皇糧”,自身“造血”,賺錢創利……
談到“職業化”,如果只是單從“錢”字上去認識,那又是太片面、太膚淺、太不全面了。職業化對每一個運動員、 教練員、 裁判員都有著特定的高標準、嚴要求。
正因為我國的足球“職業化”尚處初級階段,我們的許多球員對此還處在“朦朧”狀態,最明顯的莫過于屢見報端的個別所謂大牌球員,因為囊中鼓鼓,比賽一完就帶著一幫“小兄弟”上KTV、 酒吧大肆揮霍、盡情享受,甚至徹夜不歸,把“職業化”看成是“扒分”的“短期行為”,置球隊紀律于度外。有的甚至還討價還價罷練、罷踢,這些都是與“職業化”崇高的內涵相違背的。
所以,全國足球會議在上海舉行之隙,國務委員李鐵映親赴世博國際會議中心,并為此作了重要講話,李鐵映同志嚴肅指出:“我們寧可損失幾個球星,也要把足球職業化納入法制軌道。你要么不踢,要踢就得好好踢……”一番話使全體代表受到極大的震動。說到底,中國的職業足球需要嚴格管理,嚴格治隊,這是提高中國足球總體水平的根本保證。
另外,實現“職業化”后對教練的要求似乎也更近似苛刻。’95甲A從去年開賽以來,就發生了多起“炒教練”事件,廣州、遼寧、 吉林等隊教練頻頻“走馬換帥”,即使像風頭出足的徐根寶,也有過滿臉陰云密布,懷揣“辭職報告”上陣指揮的遭遇。一次比賽結束,徐根寶對幾名記者發表過如此的感慨:“我現在真正明白了,為什么說在巴西最差的職業是當足球教練!”言下之意便是足球教練隨時有被炒的可能,今天你可以是“英雄”,明天也可以是“狗熊”,主教練這把金椅如同一把“災椅”,誰坐上誰倒霉,而且活該!在中國,折騰得轟轟烈烈最后卻不得不辭職的事情還少嗎?當初的徐根寶如此,更不用說四川全興的余東風了。看過甲A第14輪川滬大戰的人, 誰不為四川全興將士奮不顧身地拚殺而震撼呢?當這支損兵折將卻作困獅之斗的勇悍之旅,在吳承瑛那記帶有“天意”的入球中戰敗后,全場四萬球迷捶胸頓足地怒吼:“余東風下課!”而余東風則癱坐在教練席上無言以對。若不是之后的“保衛成都”成功,余教頭的下場可想而知。“勝者為王敗則寇”,這似乎已成了綠茵場的格言。然而,在處理教練去留問題上,是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還是看教練的總體水平和素質?對甲A聯賽來說, 辭職的現象是否太多了一些?
另外,“職業化”了的足球,對執法官裁判來說,要求則更嚴、更高了,裁判象征著公正,也象征著真理,為了公正,國外甚至連比賽期間裁判的“人身自由”也要受到某種限制。有人說:“我們看比賽,是在那里尋找公正。”如果在體育場上看不到公正,那么體育比賽也就失去了意義。可是,裁判在某種情況下是可以導演一場比賽的,在關鍵時刻,裁判的一聲哨響,會決定一場比賽的最終結果。因此,國外賭博集團賄賂裁判的丑聞時有所聞。如今的“職業化”就是要強調法制化,就裁判而言,須遏止拿黑錢、吹黑哨的事情發生。
據報載:’95甲A聯賽期間, 某主裁判在賽前同對陣雙方兩位教頭在同一時間、同一酒店、同一餐桌“不期而遇”,三人共進早茶,談笑甚歡;某隊主場戰勝客隊后,來到郊外的一家賓館暢飲狂歡,當前去采訪的記者趕赴現場時發現主裁判也在席間“歡慶勝利”,這也許是個“巧合”,但裁判應當知道“避嫌”。另外某些裁判借執法之便,收取紅包,報銷私人發票、多收勞務費(足協規定每場主裁300元,巡邊200元,某些俱樂部往往10倍以上甚至更多)的現象屢禁不止。應邀去包房唱卡拉OK,洗桑拿浴更是平常之事,故比賽執法中屢屢吹出讓人驚心膽顫哨音便是在情理之中了。
95歲末,袁偉民談到裁判的“黑色收入”,當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出有因……
中國足球開始走上了“職業化”,但離真正的“職業化”路還很長。
三、可敬可愛的中國球迷
’95中國甲A,重新點燃了中國球迷的熱情,在全部132場比賽中,314萬球迷浩浩蕩蕩地涌進了體育場, 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更是數以億計。“一二三”評球,“二四六猜球”、星期天看球,已成了普遍的社會現象,各地球迷又帶有鮮明的地域特征。
四川球迷的熱情向來以他們“麻辣火鍋”著稱,并有眾多的女球迷,記得我曾去成都采訪,球場內“雄起”的呼喊,幾公里外都能聽到。
去年的“成都保衛戰”,引發了一場輿論界的爭論,面對全興瀕臨降級的危險,人為地保衛西南地區這塊足球熱土,可誰來保衛中國足球呢?于是最后一段“全興”對“八一”,成了整個甲A 聯賽中最震撼人心的決戰。一方將士舍命進攻,一方將士奮力防守。當全興隊在全場觀眾驚天地,泣鬼神的呼喊中終以“1:0 ”的結果實現了“保衛戰”的成功時,全場再次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和震耳欲聾的歡呼,時間共持續了十幾分鐘!事后一家報紙以淚水頓作傾盆雨,感謝親人解放軍”題,報道了這一賽事的全過程,以及天府之都球迷自始至終的虔誠與癡情。
與成都球迷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遼東半島幾十萬球迷的痛苦是刻骨銘心的。1995年11月12日,那是中國足球進入改革之后最殘酷的一天,遼寧與廣州的比賽結束后,五里河體育場看臺上兩名淚流滿面的赤膊球迷,頭對頭狠狠地撞擊著。球迷的熱淚像滾滾流水,淌不盡球迷的悲傷。偌大的體育場也在那一天變成了一座冰冷的墓碑。十年河西,十年河東,曾經稱霸中國足壇的“遼老大”。終于走到了他的盡頭。在遼寧這片土地上,曾出現過嗜球如命,拋妻別子舍家棄業的球迷,對這樣的東北漢子、鐵桿球迷,還有什么比如此的結局更令人絕望的呢?’95 甲A聯賽,遼寧隊連戰皆北,排名一直在降級的邊緣。主帥幾度易人,主將離井背鄉加上軍響空缺,軍心渙散,終于一敗涂地不可收拾。球迷曾幻想已經保級成功的廣州太陽神會腳下留情,可嚴酷的事實粉碎了他們的幻想,最后十分鐘竟鬼使神差般地被廣州連下兩城,使關東大地無數顆心靈頓時窒息于零下二度的嚴寒之中。全國的電視觀眾看到莊毅和姜峰淚流滿面的情景。李樹斌神情木然地面對著攝像機,鏡片后的眼睛透著凄涼。遼寧省體委主任崔大林無可奈何地答記者問,一番“來遲了”的“自責”,更增添了“虎落平陽”于甲B的凄慘。 有人在談到遼寧球迷時描繪過當時的悲壯情景:那個晚上,五里河體育場如同升起了一股孤高天助的烈焰,燒紅了1995年中國的寒冬……
再來看看上海的球迷。平時上海球迷各自為政,沒有一個像樣的球迷組織,球迷均是些游兵散勇,他們是自由的,不固定的,平時看不見也摸不著,缺少像北方超一流那樣的球迷人物。可是1995年11月26日這一天,卻是上海人永遠引以為永遠難忘的一天。這一天,上海一萬五千名球迷兵分三路,從“海陸空”三路涌入了古城南京,使靜寂的南京五臺山體育場傾刻間沸騰起來。有人戲稱上海人如同當年紅衛兵大串連似地奔赴異地,不過當年的行動帶有濃厚而又盲目的政治色彩,而這次完全是自發的行動。五臺山體育場成了“小上海”,“阿拉”之聲滿天飛。然而無情的“2:0”, 卻把全場一萬五千名上海人猶如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面對這場令人失望的足協杯賽,上海球迷沉默了,他們熱熱鬧鬧歡歡喜喜而來,卻滿載著沉默和難堪離開了金陵……
上海球迷的大規模行動,預示著中國球迷向世界接軌的開始,在今天,中國球迷小規模團體已經開始走出國門,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出國手續的簡化,相信終有一天,更多的中國的球迷會登上飛機,伴隨中國運動員出征,那時候,中國的球迷將在世界的觀眾席上占據很大很大一片位置,就像上海的球迷在南京五臺山占據很大一片位置一樣……
球迷是不在編的義務體育工作者,從某種意義上說,運動員的拚搏就為了滿足球迷。球迷所付出的代價是無法估量的。球市離不開球迷,球迷是球市的堅實土壤,球迷是當之無愧的上帝。
在這里,我要順便談一談1995年最后的“超霸杯”賽,由于球票價定價太高:150元、120元、100元,使得臺上觀眾冷清稀落。 搞市場經濟并不是隨意漲價,票價過高將會失去一部分球迷,如果失去了,什么時候再回來就難說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辭舊迎新之際,我仿佛聽到’96甲A風云已隱隱約約動地而來,聽到了開場的哨音……*
文匯報滬⑻G8體育張偉19961996 作者:文匯報滬⑻G8體育張偉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