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法”推廣:中國管理科學化的一個里程碑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緒論
  現代中國學者對運籌學、管理科學和控制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錢學森在控制論方面開拓性的研究工作(1954)。1955年9月, 錢學森和許國志在回國途中醞釀了運籌學的引進。1956年,中國科學院力學所設立了運籌學研究組,由許國志領導,1958年這個研究組擴充成為一個研究室,劉源張、王毓云、桂湘云等在這個研究室工作,清華大學周華章(顧基發、陳錫康的老師)也參與其中。人員結構為三個搞數學的,三個搞經濟和管理的,三個搞物理和技術的,相互協作。該室把在國民經濟計劃的制訂中應用運籌學作為一個重要方向。
  1958年,當時數學界掀起“理論聯系實際”,“數學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之風,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科院數學所又成立了一個運籌學研究室(科學院兩運籌室于1960年合并)。對于長期按傳統方式工作的數學家來說,一下子要轉到應用研究,確實有點茫茫然而不知所措。即使在被貼上“理論聯系實際”標簽的數學分支,如微分方程與概率統計方面工作的數學家,由于他們研究數學的指導思想與工作方式跟研究純粹數學一樣,所以,同樣是一籌莫展。“線性規劃”就象一道閃電,打開了中國數學家的眼界:數學居然能直接為國民經濟服務。于是,在華羅庚的率領下,萬哲先、越民義、王元、吳方、朱永津等一大批數學所的數學家(不少人是華的學生),以及山東師范學院、曲阜師范學院的一些教師也投入其中,并取得了應用和理論成就。如萬哲先創立了“圖上作業法”;越民義給了“表上作業法”一個證明;管梅谷受“圖上作業法”的啟示,根據歐拉(L.Euler,1707—1783)關于奇偶點的理論,給出了最短路線的一個類似于“圖上作業法”的判別法。與此相應,吳文俊則帶領另一幫數學家另辟蹊徑,開創了中國現代對策論(博奕論)研究。
  1960年秋,在中共北京市委農村工作部的統一領導下,中科院數學所、力學所、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學院、北京農機學院、北京師范專科學校、北京工農師范學院等7個單位的部分師生, 參加了北京市郊的麥收。華羅庚也下去了解了情況,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并用運籌學(主要是圖上作業法)對打麥場問題進行了現場研究。1960年冬,當轟轟烈烈的“線性規劃”研究活動逐漸冷卻下來的時候,華羅庚又嘗試了“礦體幾何學”和蒙特卡羅(Monte-Carlo)方法的應用研究, 并和王元一起出版了一本小冊子。這一時期,華羅庚一直考慮如何把數學方法應用到國民經濟,應用到管理上去的問題,目的是希望“從我國的實際出發搞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科學! ”為此, 華羅庚1959年5月28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大哉數學之為用》的文章;1960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運籌學》一文;1960年2月26 日至9 月27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數學的用場》五則和10月30日發表《數學工作者要大力為農業服務》的文章,確立了“牢記把方法交給群眾”這一思想,為日后推廣“雙法”奠定了思想基礎。經過實踐,證明線性規劃、礦體幾何學等由于所需的計算頗復雜,在大范圍內推廣使用難于實現。接下來,華羅庚要實現自己的思想,就必須找到可推廣的數學與管理方法。
      二、第一階段“雙法”推廣過程(1965.2—1966.7)
  大約在1964年,在北京舉行的科學討論會上,華羅庚了解到生產管理中制訂施工方案方法:“關鍵線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 簡稱CPM )和“計劃評審技術”(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Technique,簡稱PERT)曾使美國“北極星導彈”的研制時間大大縮短了。差不多與此同時,日本朋友也送了華羅庚一本關于網絡分析的書。這些方法雖然簡單,卻十分有用。華羅庚吃透了這些內容后,1964年給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運籌學專業65級的同學講了一次課,介紹了這些方法,并取名“統籌法”。之所以稱為“統籌法”,華羅庚做了這樣的解釋:“‘統籌’是以毛主席指出的‘統籌兼顧’為指導思想,同時根據我國的情況吸收統計、運籌學科中有效的方法,進一步發展應用,最后形成在我國行之有效的管理科學”。早些時候,華羅庚就萌發了搞一下統籌法普及使用的試點工作的念頭,并于1964年春把他的想法寫信報告毛澤東主席,這和毛澤東關于“知識分子要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的思想相吻合,于是得到毛主席的肯定,并于1964年3月18 日親筆復函。據呂正操回憶,這年華羅庚還曾去過大西南鐵道兵鐵路建設現場講統籌法。
  1965年2月,華羅庚率其科大的學生陳德泉、計雷等18人到774廠(北京電子管廠)搞統籌法試點工作。主要是想用統籌法改進管理工作和工藝流程。他們邊工作,邊宣講方法,不料試點并不順利,但華羅庚卻從中看出了不成功的原因:統籌法適用于單項工程,特別是從頭搞起的工程更好。他們在774廠選的課題都不是單項工程, 這就是工作不順利的主要原因。774廠試驗的不成功,使華羅庚感到了一些壓力, 于是他搜集了幾百份國外的有關資料,進行理論分析,堅持推廣統籌法有助于改進管理工作。1965年6月6日他在《人民日報》上以整版篇幅發表了《統籌方法平話》,以普通的燒水泡茶來講統籌法;之后,他還出版了小冊子《統籌方法平話及補充》(1965),并寄了一本給毛澤東,毛澤東很快給華羅庚回了信。
  在774廠試點還沒有結束時, 華羅庚碰到了鐵道兵副司令員郭維誠,在交談中,統籌法引起了郭維誠的興趣,華羅庚就在郭維誠住房的地板上用粉筆向郭維誠講解了統籌法的大意。郭維誠當場邀請華羅庚到“三線”去搞統籌法的試點工作。第一次,華羅庚邀國家科委龐偉華,科大數學系副主任艾提與華羅庚的學術秘書、59級畢業生王柱一道到了成都“三線指揮部”,后應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韓光之邀,轉到成昆鐵路屬段。他們組織當地的工程技術人員與工人一起工作。工作項目有制訂隧道工程與橋梁工程的計劃,這些工程都是新開工的單項工程,是使用CPM與PERT的典型問題,因此獲得了很好的成果。 工作結束回北京后,華羅庚向薄一波、韓光與范長江作了匯報,得到了他們的肯定與支持。國家科委還決定在科大成立一個“統籌法研究室”,編制為20人,由華羅庚領導。
  統籌法研究室成立后,華羅庚率陳德泉、計雷、李之杰、那吉生、裴定一等第二次去西南,到設在安順的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蹲點”。據華羅庚回憶,推廣優選法的過程是那時在烏蒙山開始的。大約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華羅庚在北京圖書館的新書架上見到了威爾德(D.J.Wilde)的著作《優選法》(Optimum Seeking Methods.  PrenticeHall. N. J; 1964 ), 其中克弗爾(J. Kiefer )的“斐波那契(L.Fibonacci)方法”與“黃金分割方法(0.618 法)”是用來合理地安排實驗,以求出最佳“工藝”的方法,即如何用最少次數的實驗以求得最佳“工藝”。這個方法也非常簡單,而且在管理中有普遍使用價值。
  在西南推廣“雙法”期間,華羅庚和助手們提出了從成都到甘洛的運輸方案。該方案采用后,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他們因此受到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的嘉獎。
  1965年,華羅庚還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辦了一個“統籌法學習班”。在這個學習班上,華羅庚已醞釀大規模普及統籌法的辦法:他先作一個通俗演講,由泡茶講起;再做一個作業,在自己的廠找個問題,由廠里的人與聯絡員一起做,畫出統籌圖來;然后進行交流,由各個廠拿出一個個統籌圖,互相觀摩學習,以此來擴大影響。華羅庚本人則在宏觀上加以指導,并將統籌法向更大的面上進行普及,這樣形成了一整套大搞群眾運動,普及統籌法的行之有效的辦法。他們在“面上”搞普及,去過天津、長春、江蘇省與河北省的一些地方,他們不管什么項目、行業,都往里滲透。例如他們到長春去了汽車行業;到南京,以長江大橋施工計劃為主,再擴張到各個方面;到石家莊,去了河北十五化學工業公司搞化肥廠里的問題;到天津去建筑行業;而計雷則在北京地下鐵道施工現場蹲點,等等。
  統籌法推廣過程中出現過不少戲劇性的場景。1966年6月, 華羅庚及其助手們在南京農業部門普及統籌法。當時正在抗旱,地方上畫了一張抗旱統籌圖,華羅庚建議再畫一張防澇統籌圖,結果,圖畫好了,第二天就下雨,到第三天江水就漲了,變成防澇,防澇統籌圖就用上了。華羅庚真神了!不過,正在興頭上,華羅庚突然接到科大急電,調回北京參加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至此,使已蓬勃開展的統籌法普及工作驟然中斷。
      三、第二階段“雙法”推廣過程(1970.4—1982.7)
  1970年3月4日,周恩來總理給當時國務院直屬黨的核心小組負責人劉西堯批示,讓華羅庚繼續試驗他所主張的數學統籌方法。同時,國務院生產組決定要抓這項工作并通知華羅庚1970年4月20 日到國務院一些部委負責人會議上介紹統籌法。華羅庚4月19日在家和陳德泉、 計雷一道整整花了一天時間做準備。第二天,華羅庚給國務院7 個工業部的負責人作了關于統籌法的報告。講完之后,有人提問:不是還有個優選法嗎?于是華羅庚又向大家介紹了優選法,這是華羅庚第一次公開講優選法。華羅庚用泡茶、折紙等講解“雙法”,使在座的人都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覺得“雙法”在自己的部門里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次會上,就有人提出要華羅庚到他們那里去普及“雙法”,例如第二汽車制造廠與二七車輛廠等。
  正當華羅庚到各處聯系去普及“雙法”的時候,復旦大學邀請他們去上海普及統籌法,誰知到了上海根本找不到愿意接收他們的單位。這時蘇步青正關在“牛棚”里,不僅幫不上忙,連面都見不著。1970 年6月9日華羅庚抵上海后, 才經上海市革委會生產組的介紹去了上海煉油廠,當時該廠正好在從事“酚精煉擴建工程”,要換一個煉油塔,需用統籌法,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第二階段推廣“雙法”著重抓普及優選法工作并打算在化工方面先打開一個“缺口”。上海煉油廠有一個“硅片清洗液”的配方問題,經優選法安排試驗,很快獲得成功,這是普及優選法取得的第一個成果;此外,華羅庚、陳德泉、計雷他們在上海煉油廠做的另一項“605 降凝劑”的配方試驗,亦很成功。華羅庚等在上海用優選法完成的任務,所需的時間均很短,效果卻很顯著,看出這類生產工藝方面的問題,在工業部門,尤其是電子、化工部門大量存在,就更堅定了“雙法”推廣中以優選法為主的信念。實際上,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已將統籌法基本上擱置一邊了。華羅庚的決策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統籌法所處理的問題往往涉及的范圍較大,而在“文革”這樣混亂的情況下,很難正常施工;再加上華羅庚及其助手們只能在畫統籌圖的階段參與工作,而較長的施工階段卻不能插手。另一方面,優選法處理的問題往往單純簡單,較易做,而且可以與工程技術人員從頭到尾一起來做,即從訂計劃,做試驗,到得出好結果,一竿子插到底。
  從1970年11月至1971年7月華羅庚他們完成了130多個項目。為此,1971年華羅庚出版了他的另一本重要的小冊子《優選法平話及其補充》。
  1971年7月28日,國務院召集17個部委開會, 由華羅庚介紹“雙法”;然后由電子工業部門、化工部門的人向大會介紹他們普及“雙法”的經驗與取得的成果。這樣一來,“雙法”的名聲鵲起,不少地方與部門紛紛表示要華羅庚去普及“雙法”。接著,“雙法”列為全國重點推廣項目。
  1972年5月7日,葉劍英約見華羅庚,要他在普及“雙法”的時候注意一下軍事工業中的問題,特別是軍工產品的質量問題,所以華羅庚在以后的“雙法”普及工作中設了一個軍工產品組。葉劍英還向華羅庚介紹了皮定鈞中將,經皮定鈞安排,華羅庚等去了甘肅和福建。
  1972年華羅庚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普及雙法小分隊”,人員不固定。小分隊每到一個省,立即到該省的一個工廠或礦山去,把本省及外省來的約200人集合起來,舉辦一周左右的學習班。除三四次講課外, 都是小組討論,討論的內容為如何將“雙法”應用于自己的工作或部門生產實踐。一周以后,學員們即分別奔赴全省各重要工業部門與廠礦,與各單位的領導、技術人員、工人一起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華羅庚則輪流到全省各主要城市及工廠中去實地考察,及時親自了解一些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然后召集全省普及“雙法”代表到某一作出突出成績的工廠或礦山開“現場會”,學習他們的有益經驗,以便進一步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樣一浪推一浪地將工作面擴大,又一步一步深入下去。1972年夏,華羅庚等曾到長春一汽普及“雙法”。
  從1973年至1981年,華羅庚及其助手們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普及推廣“雙法”,涉及上萬個企業,單華羅庚本人就給幾百萬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講過課,使他們學會了“雙法”,并用于改進自己的工作,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980年在“第四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上,華羅庚作了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普及數學方法的個人體會》的報告。在此基礎上,1982年與湯家豪合寫同名文章,但直到1989年與王元合作的同名書才出版。
  1982年7月24日,萬里副總理約見華羅庚, 對其工作重心轉移作了建議:由普及“雙法”到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的咨詢工作。7月29日, 國家計委宋平、甘子玉和張壽、李昌找華羅庚落實萬里的指示。實際上,在此之前,1982年4月,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煤炭部、電力部、 鐵道部、交通部、郵電部等部委領導曾在一起研究過咨詢工作,會上煤炭部高揚文部長、電力部李鵬部長、科協裴麗生、王順桐同志、安徽省楊紀珂副省長作了發言,希望華羅庚等專家對“六五”規劃進行咨詢論證。“雙法”普及的重點在于基層的管理與生產技術方面,而咨詢的重點則在長遠規劃、宏觀大政方面。至此,“雙法”普及工作落下了帷幕。
      四、“雙法”推廣方法
  要在中國這樣一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較低、教育普及程度不同的國家成功地推廣應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就不能盲目地照搬別國的成功經驗。本著建立“中國的管理科學”這一宗旨,華羅庚在眾多的管理科學方法中挑出統籌學和優選學,大力進行簡化和通俗化,奠定了“雙法”推廣成功的必要基礎。在此基礎上,華羅庚和他的助手們,創造出一系列獨特的推廣方法,保證了“雙法”普及推廣的成功。這些方法主要包括:組織形式、講解方式、效果判定三個內容。
    1、組織形式
  “雙法”推廣,涉及到為數眾多的地區、部門以及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這就決定了它必須以一種有組織的方式展開,“雙法”推廣小分隊是推廣“雙法”的最具特色的組織形式。
  1965年華羅庚、陳德泉他們在西南鐵路建設指揮部推廣“雙法”時組織的統籌施工戰斗組和統籌運輸戰斗組是小分隊組織形式的萌芽。70年代出現的小分隊,由工人、管理干部、技術人員、數學家、數學教師、大中學生組成,其主要成分為前三者,即工人、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因此當時叫做“三結合小分隊”。小分隊組織形式從三個方面來保證“雙法”推廣;第一,小分隊充分吸收廣大范圍內的有關人員參加到“雙法”的推廣之中來,而不局限于管理專家單方面的努力,這就使得“雙法”能夠為盡可能多的人員所掌握與應用;第二,小分隊的組成成員的多樣化,將管理專家的管理理論、管理干部的管理經驗、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一線工人的實踐經驗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就使得推廣“雙法”時,能根據具體的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流于單純地講授管理理論;第三,隨著小分隊的建立,逐步在全國形成了一個推廣“雙法”的組織網絡(當時全國各地幾乎都在同時搞“雙法”)。這樣,一項成功的經驗在某個企業取得,就可以通過網絡在全國迅速推廣,如球磨機料鋼球比例優化問題的解決和推廣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2、講解方式
  管理科學的方法往往與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易為人們所掌握和運用。華羅庚等人在推廣“雙法”的過程中,成功地創造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講解方式,使普及對象能夠迅速地理解、掌握并應用“雙法”。這些講解方式概括地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形象化。如華羅庚講解黃金分割法時,用一張狹長紙條形象地演示尋找最佳工作點的試驗區間,在紙條的0.618 長度位置確定第一個試驗點,然后對折紙條找到第二個試驗點,對這兩個點進行試驗,比較試驗結果后把較差點處的紙條撕掉,再對剩下的紙條進行試驗,直到找到最佳點。這種形象化的講解方法即使普通工人也一聽就能懂,懂了就能用。
  第二,具體化。即不抽象地介紹“雙法”的理論,而是根據不同的行業,選擇一些與該行業有關的“雙法”應用例子進行講解,使人們通過應用例子來學習“雙法”。例如,在化工廠,以確定正確的配料或最佳技術條件為例進行講解;在電子工廠,就以確定半導體的最佳技術條件及調試電子儀器的最佳途徑為例來講解。
  第三,工人講解。讓一些掌握了“雙法”的工人來講解“雙法”,這也是推廣“雙法”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北京人民機械廠,一個工人一邊講解如何用優選法確定最佳的角度、速度和進料,一邊動用機器進行示范,這無疑能使其他工人迅速學會和應用同樣的方法。總之,在推廣“雙法”的講解方式上,做到了使廣大群眾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3、效果判定
  從理論上來說,對于一個相關的問題,可以用管理科學的方法建立起相應的理論模型,然后求出最優解以解決該問題,這就是所謂的“最優解決”。華羅庚等人在推廣“雙法”過程中發現,“最優解決”在實際應用中并非總是必要的,有時甚至是難以辦到的。在實踐上,只要得出一個滿意的效果就可以了,這就是“滿意解決”。
  遵循這一思路,他們成功地解決了大量實踐問題。例如,在用優選法研究減少除操作時間問題時,經過試驗,將原為30分鐘的操作時間減少到2分鐘,盡管理論上還可以繼續試驗以進一步減少除鍍時間, 但在實踐上已經沒有必要了。又如,在研究閃光燈電鍍質量的穩定性問題時,從理論上看,涉及到10多個參數的多變量目標函數F(X[,1],X[,2],X[,3],…,X[,n])的極值問題,這是難以應用優選法去解決的。 但在實踐上,只有兩個因素是最為重要的,這樣就簡化為F(X[,1],X[,2])的極值問題,從而能夠用優選法解決。此外,對定性多目標問題的處理,對理論上并不理想的重復因素的應用,都是以實踐取得“滿意解決”為目的來解決的。
  方法的選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二戰后,日本為迅速恢復國民經濟,引入了全面質量管理,并學習中國的班組管理制度,從1962年起搞QC小組,獲得了巨大成功,綜合國力大大增強。1963年,美國反過來學日本,搞ZD運動,由于沒有發揮工人的經驗、智慧和創造力,效果就遠不如日本。華羅庚等創立的普及推廣方法,不僅在當時中國是最適用的,在當時世界上也是最先進的,而且必將為中國和世界今后的管理科學化運動所借鑒。中國質量管理創始人之一的劉源張教授在被關押于秦城監獄的9年時間內,悟出的最大道理就是出獄后還搞質量管理, 不過得向華羅庚學習方法,象華羅庚那樣搞。
      五、“雙法”推廣成果
  由于“雙法”本身切合我國國情而又簡便易學,同時華羅庚等人發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普及推廣方法,以及全社會有關人員的參與,特別是有毛澤東、國務院的支持,使得“雙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各行各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普及應用“雙法”,我國的化工、電子、郵電、冶金、煤炭、輕工業、機械工業、運輸、建筑、糧油加工、醫療衛生、環境保護、農業、林業等行業普遍地提高了管理水平,產品產量增加、質量上升,而能源、物資、人力等的消耗下降。這里限于篇幅無法全面敘述“雙法”推廣應用的每一項成果,只能介紹一些典型的內容。(以下資料均是按當時幣值統計)
  (1)上海煉油廠酚精煉擴建改建工程。1970年夏,華羅庚、 陳德泉、計雷等人到該廠研究如何用“雙法”使原來需要20 余天的工程在6天內完成,創造價值280萬元。
  (2)上海熱工儀表所氧化膜問題。 該所研究如何除去機械儀表合金表面的氧化物時,進行了多次試驗,均未找到理想的配方(或是質量不過關或是去膜時間過長)。通過運用優選法,提出幾個實驗方案,一天之內進行14個試驗,找到一個質量可靠而清洗時間只需3 分鐘的理想配方。
  (3)沙市棉織印染廠“白紗咔”質量問題。1972 年夏到湖北推廣“雙法”,計雷任荊門地區小分隊隊長,在華羅庚親自指導下,對沙市棉織印染廠生產出口產品“白紗咔”(白棉咔嘰布)的19道工序進行優選,使一等品率由原來的16%提高到90%,保證了該廠出口任務的完成。
  (4)大慶油田提高原油產量和質量問題。 華羅庚等人在大慶油田與工人一起進行了2000多項優選法試驗,其中1000多項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創造的價值難以數計。大慶油田因此聘請華羅庚為科學技術顧問。
  (5)北京化工廠催化劑使用問題。 該廠用舊方法制備成的催化劑進行生產,每30天必須停產以清除機器中的橡膠沉淀。用優選法找到新方法后,每年可節約40萬元。
  (6)大興安嶺林業采、育、用問題。 黑龍江省新林林業局運用統籌法研究森林采、育、用問題,推廣統籌作業,提高勞動生產率33%,9年節約7000多萬元。
  (7)兩淮煤礦和準噶爾露天煤田開發問題。 華羅庚等用優選法研究煤田開采和運輸方案,使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此外,如山東運輸部門運用優選法,每月節油69萬余公升。解放軍某部運用優選法,半年節油20000多公升。17個省市的糧油部門運用優選法, 節約糧食5000萬斤,油脂500萬斤。江蘇省推廣“雙法”5個月,節約1000萬元;而在糧食收割中采用“雙法”,平均提高1~2%的大米產出;在化油器上試用的結果使油耗降低10%。四川省推廣“雙法”4個月, 增產節約2億元。內蒙古自治區推廣“雙法”后,每年增產節約6000 多萬元。由于華羅庚的突出貢獻,他還被湖南、內蒙古、河北等省、市、自治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聘為高級顧問。
      六、“雙法”推廣意義
  象華羅庚這樣的數學大師,不搞他熟悉的純粹數學領域,而花這么多時間與精力去從事數學在工農業生產與管理中的應用與普及工作,在學術界仍有各種不同看法,就象至今還有人認為管理不是科學一樣,一些看法的產生,既有傳統觀念的影響,又有對學科以及彼此缺乏了解的因素。
  管理,不僅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而且是一種文化。按朱róng@①基總理的理解,管理是重要的基本國力,管理科學是興國之道。但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社會主義國家,需要自己的管理科學,也只有中國自己的管理科學,才能解決中國的管理問題。所以,筆者認為普及“雙法”的主要意義在于:
  (1)最早提出建立中國自己的管理科學的構想。 華羅庚選擇與推廣“雙法”,并不是停留在尋找與應用幾個實用的管理方法,而是著眼于“創造出一些適合我國特點的更有效的方法”,以“搞出一套適合我國情況的、行之有效的管理科學”。正是從我國的實際出發,以創造中國的管理科學為目標,華羅庚才針對我國的生產管理實際選擇了統籌法,針對質量管理實際選擇了優選法,邁出了創立中國自己的管理科學關鍵性的一步。華羅庚在60年代就把創立中國的管理科學作為自己研究管理科學的目標,并為之做了大量具體的研究工作,是很了不起的。時至今日,盡管管理科學在我國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創立中國的管理科學的任務仍未完成。
  (2)產生了巨大的、有益的影響。 以華羅庚為首的“雙法”普及工作,不僅在中國得到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國際上也受到高度贊揚。“雙法”推廣,遍及中華大地,使數百萬的中國人不僅學會了運用“雙法”,而且懂得了什么是科學管理,怎樣進行科學管理。可以說,“雙法”推廣對紡織、電子、冶金、電力、通訊、交通、化工、輕工、機械制造等各行各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起過重要作用。正如1980年8 月華羅庚在“第四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的報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普及數學方法的若干個人體會》中所指出,“雙法”的普及實現了“群眾性”、“實踐性”、“理論性”的三統一。
  (3)創出了普及科學管理推廣方式的新路子。 一是在講解方式上盡可能通俗易懂,便于學習和應用。管理科學的各種方法,多少都與一定的數學理論分不開,普遍說來,抽象的數學理論是不易普及的。“雙法”的普及一方面將所普及的方法程序化,使之化為一系列操作性的具體步驟,另一方面注重將抽象的方法形象化,如用紙條講解0.618 分割法,用十指講解有序樣本等。二是在推廣程序上由點到面,往往先從一個車間、一個項目做起,再逐步推廣到整個工廠,直到整個城市、整個省、整個自治區。這樣既能使普及工作首先經受實踐的檢驗,又能為進一步的推廣準備經驗并打下扎實的基礎。三是推廣小分隊組織網絡形式,體現了現代系統組織管理模式的威力。
  (4)是管理科學化道路上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長期以來, 我國的管理實踐幾乎是經驗式管理,以為管理用不著科學,只需積累經驗就是。所以,我國普及管理科學的首要問題,不是過分強調理論化和數量化的紙上談兵,或群眾運動式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而需要象華羅庚等那樣,拿出科學的方法(“雙法”),讓群眾實實在在地看到效果且樂于學習、便于應用。“雙法”的推廣不僅打破了管理科學的神秘性,而且增強了國人對管理的科學性的認識。
  (5)“雙法”的普及推廣, 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應用數學領域的發展。
  (6)“雙法”的普及和推廣,對日后中國管理科學實踐, 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順應了潮流。象后來的全面質量管理實踐(包括質量萬里行)等管理活動都借鑒了華羅庚的經驗。可以說,“雙法”推廣為中國管理科學后來的發展,特別是管理實踐起到了示范作用。
  幾十年來,我國無數管理學家、管理專家、管理工作者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科學嘔心瀝血,到今天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這一工程要在21世紀實現,管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的結合、專家與群眾的結合是必不可缺的。具體對于一種科學方法或管理技術,要能夠在大范圍內推廣應用,從“雙法”的實踐中可以看到需具備以下特點與要求:1)這個方法本身要具有廣泛的應用性, 否則就不能被普遍推廣;2)這個方法必須經過較多試驗與實踐, 證明它的應用性和價值,否則就不應推薦給廣大群眾;3)為了便于推廣應用, 要把方法盡量簡化和形象化,使群眾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4 )所推廣的方法應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5)贏得領導支持是成功的保障。
  如今,在中國大地上已不泛關于管理理論的各類論著(行為科學是薄弱環節),但能在大范圍廣泛使用、行之有效的具體管理方法卻并不多見。要使一種方法廣為流傳,“領導意圖、群眾參與、方法科學”三者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更多的專家象華羅庚、錢學森等那樣的大家走出書齋,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廣泛開展普及運動,才能產生真正遠大的影響。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鍋的左半部右加容
  
  
  
科學學研究京C3管理科學勞漢生/許康20002000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在華羅庚的領導下,中國大地開展了一場“雙法”——統籌法和優選法的普及推廣運動。其歷經時間之長、參與人員之廣和涉及政府高層之深,都是空前的。雖然目前對“雙法”推廣仍有不同看法,但它對中國管理科學化的深刻影響卻是不可辯駁的。本文回顧“雙法”推廣過程,表明“雙法”推廣方法,展現“雙法”推廣成果,評述“雙法”推廣意義。統籌法/優選法/管理科學化/華羅庚勞漢生,中山學院 中山市 528403許康,湖南大學 長沙 410082 作者:科學學研究京C3管理科學勞漢生/許康20002000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在華羅庚的領導下,中國大地開展了一場“雙法”——統籌法和優選法的普及推廣運動。其歷經時間之長、參與人員之廣和涉及政府高層之深,都是空前的。雖然目前對“雙法”推廣仍有不同看法,但它對中國管理科學化的深刻影響卻是不可辯駁的。本文回顧“雙法”推廣過程,表明“雙法”推廣方法,展現“雙法”推廣成果,評述“雙法”推廣意義。統籌法/優選法/管理科學化/華羅庚

網載 2013-09-10 21:54:03

[新一篇] “十五”時期中國人口發展前瞻性研究

[舊一篇] “因材施教”的歷史演進及其現代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