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行動研究法和教育診斷法是教育整體改革實驗中兩種新的研究方法和模式。本文著重分析了這兩種方法產生的背景和主要內容,指出運用這兩種方法需要把握的要點及應注意的問題。
* * *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尋求一條能夠發展經濟,促使社會進步的教育改革之路,它們從教育目標、方針、政策的制定到教育體制、結構、內容的調整,以及教育方針、途徑、手段的完善與更新等方面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改革趨勢,我國也不例外,要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深化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就必然要對教育進行深入全面的改革。這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要求廣大的教育實踐工作者和教育理論工作者認真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科學體系,進一步指導教育實踐。
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每天碰到的,處理的不只是一些常規性的工作問題,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下,發生的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要解決這些新矛盾和新問題,從教育學科教科書上是找不到現成結論的,必須創造性地學習教育理論,尤其要靠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去分析、去解決。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傳統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建國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教材教法方面的零星的學科教學改革;第二階段是1983年前后,教學從注意“雙基”轉化為注重能力的培養和開發非智力因素,教育改革由局部的、單項的向多方面的、多項的方向發展;第三階段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之后,教育作為社會大系統的整體性配套改革,要求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系統要提高其功能水平,其內部各子系統也必須進行整體系統性改革,隨之教育領域里出現了整體改革實驗的勢頭。教育改革實踐證明,單項或局部的改革是必要的,它起著奠基與開拓的作用,但當前的新情況需要深化改革,否則教育將完不成時代和社會交付的使命。唯物辯證法和現代系統科學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和工作方法,教育改革只有從整體上構思和確定改革策略,進行整體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改革是整體的,修修補補不行”。目前,全國許多地區、學校都在積極地進行教育整體改革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教育改革在深化,教育研究方法也在發展,就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法來說,在教育整體改革中的實驗方法是不同于傳統的教育實驗法的。教育整體改革實驗是規模較大,整體綜合性較強,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教育實驗,它所針對的問題很復雜,牽涉的因素很多,對較多的實驗因子與無關因子較難控制,因此,它與在嚴格控制條件下的教育實驗過程是不同的。在課題實驗目標確定之后,要用“研究—行動—監察—反饋—思考—調整”的過程去進行實驗研究,稱為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實驗的方法,是教育科學研究的一種新的研究模式,這一方法是法國心理學家勒溫在群體動力學研究中首創的。他將個體行為的“場理論”應用于群體行為的研究,提出了“群體動力學”的理論。他認為行動研究代表了實驗與應用之間的關系,由于行動研究著眼于改善實踐活動,它不同于那種人為控制研究條件的傳統的實驗室研究方法。在行動研究中,研究者與行動過程中的實踐者是共同參與、結合為一體的。他們共同組成課題組,共同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實踐活動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進行評價、發現新問題,然后以再計劃、再實施、再評價、再發現的方式不斷進行研究。近幾十年來,在國外社會科學領域里較普遍地采用了這種研究方法,在五十年代被引入教育領域,近幾年這一研究模式才移植進我國。
我國教育整體改革實驗中,采用行動研究是運用教育診斷、調查、測量、觀察、理論分析等科學方法解決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行動研究通常不需要進行嚴格的設計和分析,所以對研究者在統計知識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要求較低一些,假如達不到要求時,也可以通過咨詢得到,因而便于在教師中開展。在研究工作開始前只需要作出一般程序性安排,如果對教育、教學工作有利也可以在研究中改變原來的計劃程序。行動研究對控制實驗條件和降低誤差一般不作要求,因為教師本人直接介入研究情境總會帶有某種個人意見,行動研究的目標是獲得能夠直接應用于實際研究情境的知識,鍛煉教師的研究能力。在行動研究中從事研究的人員就是實際工作人員,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就是從事研究的人員,研究環境就是真實的工作環境,從而把研究功能與研究人員的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改進研究技巧,提高理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有效地改進日常工作,使教育理論與實踐完善地結合為一體。因此可以說,行動研究架起了由理論通向實踐的一座橋梁。
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一是發現問題,通常是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采用教師匯報法和研究人員診斷法等完成;二是分析問題,是對問題加以選擇和界定,并分析存在的原因,讓教師及研究人員共同參與進行;三是擬定計劃,根據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結果,通過查閱文獻制定出行動計劃;四是收集資料,應用觀察法、測量法等系統地收集所需要的資料,教師配合研究人員進行,探明教育教學的某些規律;五是試行與修改,把計劃付諸實施,并且在實施中不斷地回收信息,評價“執行”是否正確、結果是否有效、修改或補充原來的計劃;六是綜合解釋、總結擴大。
在教育整體改革實驗中,離不開教育診斷法,教育診斷法是診斷人員深入受診斷教育現場,直接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進行定量和定性綜合分析,找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具體、切實可行的改善方案,進而指導方案的實施,以提高受診單位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咨詢服務活動。
1980年以來,我國學習引進國外管理診斷科學對企業進行了診斷、咨詢試點,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果,受到了企業的歡迎。而國外管理診斷科學不僅服務于企業,還廣泛應用于對政府機關、研究部門、公用事業、醫院、學校等按專業進行診斷、咨詢服務。我國當前許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的管理水平低下,極大地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從我國目前的實際出發,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向管理要質量,提高學校科學管理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實踐證明,通過有關人員直接對學校進行調查研究,運用各種科學技術方法對學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找出問題的原因,提出改進方案并幫助和指導實施是當前我國提高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是教育整體改革實驗所采取的一種科學方法。要真正發現和斷定學校工作的主要問題,必須有一套科學的診斷方法。診斷來源于醫學,中醫診斷的方法是:望、聞、問、切,教育診斷的基本方法是:看、聽、問、查、測、定、改。
看法也叫望診,是教育診斷的第一步。診斷人員對受診教育現場進行觀察熟悉、了解情況,取得直觀的初步印象。看的范圍很廣,包括學校教職工、學生、工作和學習環境、設備、組織機構、校容校貌等。進行望診要邊看、邊想、邊記、邊對照;對于重點部門或單位要仔細觀察,要善于透過表面現象,看清問題的本質;對發現問題要通過分析、歸納,作出定量或定性評價,為進一步評價提供依據。
聽法也叫聽診,是診斷人員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反映,通過分析、判斷、發現問題。診斷人員通過聽介紹、聽反映、聽議論了解情況時,要客觀、認真、仔細、全面地聽,不能偏聽偏信;同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
問法也叫問診,是診斷人員對看、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某些不清楚的地方,根據診斷的要求,進一步向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詢問的一種診斷方法。問診要問清學校當前的現狀,要根據診斷要求、目的提一般情況詢問和重點問題具體詢問。
查法也叫查診,是通過調查各方面的情況,查閱學校各種有關的資料,經過分析、統計、對比,從中尋找受診學校存在的問題的一種診斷方法。查的內容包括向教職工、學生等人員調查、查資料、查原因。查診時要先做好思想發動工作,使有關人員愿意與診斷人員合作,能反映真實情況、提供真實資料;診斷人員按擬好的調查提綱和查閱資料類別、內容要求讓被調查人和資料提供者有所準備;同時,為能真實地反映情況和說明問題,查診要在不受任何干擾的情況下進行。
測法也叫測診,測診是采用科學的技術方法,通過具體的測算與分析,親自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具有代表性問題的診斷方法。測診的內容有測效率和測質量。診斷人員通過看、聽、問、查得到的資料,掌握的情況,都屬于學校自感問題,這些問題的可靠性、準確性往往與學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問題意識有關,為了能真實地掌握學校存在問題,診斷人員必須對學校自感問題有選擇地重新進行測試,但在測算分析中既要進行定量分析來反映問題,還需要結合定性分析來說明問題。
定法是明確問題,判定學校“病癥”所在,確定改善措施和方案的一種診斷方法。定的內容包括定問題、定措施、定方案。在定診時必須對受診學校的問題找得準,原因查得透,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制定措施時要從受診學校的實際出發,不能好高騖遠,措施也才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選定方案時要從學校的整體出發,充分考慮學校的辦學能力、辦學條件,選擇整體最優化的診斷方案,才能更好地實現診斷目標。
改法是教育診斷的“臨床護理”,也叫巡診,經過診斷提出的改善方案,只有通過認真的實施,才能取得診斷效果,達到診斷的預期目的。改法就是貫徹落實改善方案,提高受診學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診斷方法。如果沒有改法,診斷中發現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學校沒有提高,診斷就失去了意義。制定的改善方案必須是針對學校存在的問題采取改善措施和對策,絕不能從其他方面入手改善;如發現改善方案有不妥之處,要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調整,才能確保方案的實施和診斷效果的實現。
教育診斷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即診斷準備階段、預備診斷階段、正式診斷階段和實施指導階段。各階段又按一定工作步驟進行診斷。診斷準備階段,是搞好教育診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該階段要做好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資料準備等方面的工作。預備診斷階段是正式診斷的準備,該階段的主要工作步驟是掌握受診學校的現狀,發現問題和選定診斷課題等。預備診斷準備充分,正式診斷就可以避免彎路和反復,縮短診斷時間,提高診斷效率。正式診斷階段是預備診斷的深入和發展,也是教育診斷的核心部分。該階段的工作步驟是課題調查和分析,制定改善方案和提出診斷報告等。實施指導階段是教育診斷的“臨床護理”,是受診學校借助診斷人員力量實施改善方案的重要手段,是診斷取得效果的保證措施。實施指導的形式很多,如現場巡回指導、定期指導、聯絡指導、應急指導等。具體采用的指導形式可由診斷組和受診學校領導協商而定。該階段的工作步驟是方案實施和效果評價。
以上教育診斷的程序步驟是進行綜合診斷的一般程序步驟。部門和專題診斷是具體診斷,其程序步驟可根據診斷內容,要求靈活應用。
(責任編輯 鄒志勇)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太原95-98G1教育學張彩芬19961996 作者: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太原95-98G1教育學張彩芬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