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對象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內容提要:民族政策是調適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指導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行動準則。但目前國內學術界尚未把“民族政策”作為一門學科加以討論,把它列入民族問題或者民族理論的欄目之下。本文就建立民族政策學的必要性、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民族政策學的特點以及民族政策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等展開討論,認為民族政策學應當從民族理論中分離出來,從施政的角度研究民族事務的活動規律、民族政策的制定、執行、檢查、反饋等措施,以及古今中外的民族政策比較。
  關鍵詞:民族政策學
  * * *
  政策是國家、政黨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總任務而制定的行動準則。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不同的國家、政黨運用政策來作為處理階級與階級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及指導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在多民族國家,民族政策作為國家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調適民族與民族之間關系,指導各民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行動準則。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有遠見的政黨、政府都非常重視民族政策的研究,都把制定和實施民族政策看成關系國家、政黨利益的頭等大事。
   一、建立民族政策學的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民族政策研究工作,許多重要政策都是在充分的、科學的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可以這樣說,民族政策的研究工作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是同時起步的,因為要制定民族政策特別是要制定適合實際情況的政策,必須對現實情況有充分了解,必須使政策的原則適應執政黨和國家總任務的要求,這就需要深入調查和認真地研究。所以,中國的民族政策研究工作和制定工作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成功地調適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使各民族人民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保證了國家的穩定和各民族的團結。
  但非常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學科譜上,尚未有“民族政策學”。雖然中央和省的民族事務委員會都設有“民族政策研究室”,但人們通常把民族政策看成民族理論的一部分。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
  1.民族政策學尚未形成自己的學科體系,在培養民族工作者的過程中,從50年代開設的“民族政策講座”到1982年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持編寫的教材,雖然教材名稱定為“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但從教材的編排到教材內容,都沒有涉及到民族政策的研究,只側重于民族工作方針的解釋而已。事實上,現在教材中關于民族政策部分的內容,即所謂“八大政策”,我認為它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發展,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八大政策”僅是民族政策的綱領和原則的部分,不能把它作為民族政策的全部。
  2.國家在構建學科體系時,沒有把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看待,把它列入民族問題或者民族理論的欄目之下,顯然,民族政策研究不能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沒有自己獨特的研究體系和方法,其研究的進展就不言自明了。
  正是由于民族政策學尚未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而造成了民族政掃的研究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需要,工作局面顯得比較沉悶,研究成果少有突破和創新;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作出預測和科學的說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方面,反應比較遲鈍,缺乏及時研究和超前研究;在研究工作的組織方面,各個研究部門缺乏有效的協調,集中力量突出重點、進行攻關不夠,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溝通渠道不暢;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顯得比較陳舊,仍然沿用五、六十年代的方法和資料;對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民族地區長期發展政策的研究不夠;政策的配套措施的研究十分薄弱;民族政策研究機構還不健全,研究人員的數量不足、素質有待提高。上述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為開創民族政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必須加強民族政策學的學科建設,為民族政策研究提供理論的、方法論的指導。
  民族政策研究工作與民族問題、民族事務管理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民族政策研究是民族事務管理工作有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民族事務管理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民族工作對于國家的安定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做好民族工作,必須有正確的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完善離不開對民族政策的理論研究。如果沒有這項研究,民族政策就可能脫離實際,無法擁抱實踐;如果沒有這項研究,民族政策就可能成為一成不變的、僵化的條文,無法服務于民族工作。可以這樣說,民族政策研究貫穿于民族工作的始終和各個方面。
  民族政策的制定、實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論證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可行性,預測政策實施后的效果。研究工作的質量與制定的民族政策的質量息息相關。
  其次,民族政策研究工作是民族工作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民族工作部門的職能之一就是要卓有成效地參與制定民族政策和督促民族政策的落實。要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加強民族政策的研究工作。
  第三,國內、國際形勢迫切要求加強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總問題的變化,民族問題也必然地有所變化,解決民族問題的民族政策也必然地相應發生變化。在我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完成了社會的轉軌過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它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的發展和各民族的進步。但由于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等原因,決定了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面臨許多困難,要承受多種壓力。這些困難和壓力在體制轉軌過程中容易發生震蕩,造成不安定因素。當前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原有的民族優惠政策(主要是經濟方面的),有的不復存在,有的名存實亡,有的難以執行,迫切需要有相應的替代政策;在一定時期內,東西部發展差距將繼續拉大,資源配置的市場取向與民族地區市場發育滯后存在矛盾,市場經濟公平競爭與民族優惠政策的矛盾……。這些都是民族政策研究急需探索的問題。
  自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由于民族政策脫離實際,或比較僵化,造成國家先后解體。據不完全統計,二戰后,在世界各地先后爆發的40多個地區熱點中,因民族問題而引起的占70%左右。可以這樣說,民族問題與環保、核擴散問題并列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國際敵對勢力就是利用民族問題作為分化我國的突破口,正在加緊對我國進行分化活動。國際社會的經驗教訓和敵對勢力的分化活動迫使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民族政策。
   二、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對象。那么,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呢?
  民族政策是指導民族事務活動的原則,因此,民族政策學應該是以民族問題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為依據,著重從施政的角度研究做好民族工作的主觀指導規律。也就是說,民族政策學要在民族理論的指導下,研究指導民族工作的主觀方面的規律,使人們的主觀指導更科學地反映客觀實際,依據民族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和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制定出指導民族發展的正確行動的行動準則。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族政策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變成現實的橋梁,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在現實生活中,“政策”一詞有廣義、狹義兩種解釋,政策的廣義解釋,就是把政策理解為一個總的行動綱領,比如,“民族平等團結政策”就是無產階級在革命和建設中處理民族問題的總的行動綱領;政策的狹義解釋,就是把政策理解為某項法規或法令,或某項具體的措施,即具體工作的行動準則。如果說我們要對現行民族政策進行梳理,民族政策的體系大致是這樣;從縱向的方面來看,民族政策是一個多層次的體系,第一個層次是民族工作的奮斗綱領、總政策,即“八大政策”。它是依據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發展規律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制定的。一般說來,這個層次上的政策是不會輕易變動的。第二個層次是實現總政策的各項具體的政策。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協調民族關系的政策,一是促進民族自身發展的政策。這個層次上的民族政策是依據總政策(民族綱領)的要求制定的,是總政策的具體化。它會隨著民族發展的進程和民族關系演進過程而發生變化,處于一種流動的狀態之中。從橫向的方面看,民族政策是一個多側面的協調發展的復雜體系,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外交等等方面。制定和實施某項民族政策是一個關系整個社會協調發展的系統工程,要求我們的主觀指導原則必須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歷史反復向我們證明,只有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又適應客觀形勢發展需要的民族政策,才是正確的,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也才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無視民族發展規律和不適應客觀形勢發展需要的政策,是錯誤的。它會阻礙甚至會破壞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這充分說明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怎樣才能使執政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更好地符合國情、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呢?這就是現實給民族政策學提出的任務。
  由此看來,民族政策學是一門以民族事務和民族政策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民族事務的范圍、原則與方法,研究民族政策的產生、發展以及實施的規律。具體說來,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內容有:
  1.民族事務研究。調查研究本地區民族事務的發生、發展規律,了解本地區民族事務的性質、特點。這是做好民族政策研究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充分認識和把握本地區民族事務的性質、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才可能制定出符合本地區特點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這就要求民族工作者大興調查之風,深入民族地區開展調查研究,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得出接近客觀現實的正確的認識。
  2.民族政策的制定。制定民族政策就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認真的比較,然后選擇一種能夠規范人們行為的方案。對于執政黨和政府來說,制定出正確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是至關重要的。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必須認真研究制定政策的依據、程序和方法。
  3.民族政策的執行。這是政策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行為的過程,如何貫徹執行好民族政策,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民族工作內容的廣博性構成了民族政策的豐富性,民族政策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政策的廣泛性是任何部門政策所不具有的。因此,如何貫徹執行好民族政策,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完成。在這方面我們是有成功的經驗和失敗教訓的。
  4.民族政策的檢查和反饋。民族政策的檢查和反饋是民族政策學中一個重要內容。執行政策的過程,既是用政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通過政策指導實踐結果驗證和完善政策的過程。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常常會受到許多限制,不僅要受到科學條件和技術條件的限制,而且還要受到客觀事物本質暴露程度的限制。所以,任何一項政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會有它的局限性。這就要求民族工作者認真檢查民族政策的執行情況,及時把執行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反饋到政策決策機關。
  5.民族政策的比較研究。我們不僅要重視現實民族政策的研究,還必須重視對歷史上民族政策的比較研究和國外民族政策的研究。雖然我國歷史上的許多民族政策具有其明顯的階級局限性儸但在協調民族關系方面也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在當今世界上,多民族國家采用的民族政策不同,可謂“豐富多彩”。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研究和制定民族政策。
   三、民族政策學的特點
  民族政策學有其自身的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民族政策學具有鮮明的政黨性。在階級社會里,每個階級總是按照自己的階級利益和階級意志來制定民族政策的,因此,民族政策具有強烈的階級性,它為執政黨和政府提供解決民族問題所需要的大政方針、策略措施。民族政策同其它政策一樣,受到階級經濟基礎性質的制約,這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民族政策學不能離開產生民族政策的經濟基礎的性質去抽象地研究民族政策,而必須聯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設的實際去研究民族政策,并且科學地去反映它的本質。在我國,民族政策的研究必須在四項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在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指導下進行。
  其次,民族政策學具有強烈的實踐性和民族性。社會之所以需要政策,就是因為它具有指導實踐的功能。民族政策是為了解決民族問題而制定的,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行的行為規范和行動準則。它不是抽象的理論或是簡單的政治主張,而是要在實際生活中得到貫徹執行,要在有關部門和人的行為中得到體現。通過政策研究工作,或是促進政策的制定,或是促進政策的執行,從而推動各民族的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所以,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
  民族政策學的民族性,主要是指民族政策的研究應圍繞我國各民族的具體情況和特性進行。從民族學研究的成果看,由于社會環境、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宗教信仰等不同,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因此,制定和實施某項民族政策,必須適合當地民族的文化心態,無視民族特點,就會犯主觀主義的錯誤。所以,民族政策學具有民族性的特點。
  第三,民族政策學具有明確的時效性。任何政策都離不開具體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從理論上講,政策具有效益遞減的普遍規律。一項政策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作用會逐漸縮小,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政策。這就要求政策研究工作必須和發展變化的時間相適應,與豐富多彩的實際相適應,而不能落后于實踐。某項具體的政策研究一旦錯過時機,離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這項政策研究也就失去其意義。所以政策研究需要注重和把握時機。
  第四,民族政策學具有廣泛性和聯系性。民族事務工作內容是廣博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面,由此帶來了民族政策學研究的廣泛性和聯系性。民族政策既不是單純的地區性政策,也不是單純的部門行業性的政策;既不是單純的政治性政策,也不是單純的經濟文化政策,而是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的綜合性政策體系。因此,它要求聯合攻關,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成果展開對民族政策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反對“單打一”和就事論事,要求研究者顧及各個政策之間的相互聯系,在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制定出相互配套的政策,形成一個完整的民族政策體系。在執行民族政策的過程中,要求各有關方面協調一致。
   四、民族政策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
  民族政策學是應時代要求而誕生的一門新興應用學科,它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是許多有關學科的應用,因此,它與許多相關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同在一個大的社會科學系統中,難免有某些相似,但又彼此有別,各有重點,并不損害它們的獨立性。明確它與相關學科的聯系與區別,有利于深入討論其自身發展規律。因為它涉及的學科較多,在這里,我們僅討論與其比較接近的學科。
  1.民族政策學與民族理論
  民族理論是研究民族和民族問題的一般規律以及解決民族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科學。有人認為民族理論實際上是“政治民族學”,盡管這個名稱沒有得到民族理論界的認可,但是其政治性是顯而易見的。正是由于民族理論的研究涉及到解決民族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因此,民族理論對民族政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研究民族政策,只有堅持一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可能為執政黨的政治服務。但是民族理論的研究不能取代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因為民族理論的研究只涉及到宏觀的民族政策,它不研究中觀和微觀的民族政策,更不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執行等行政行為。長期以來,民族政策研究的誤區就是把宏觀民族政策當作整個民族政策的體系,忽視了民族政策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從而造成民族政策研究的方向不明,研究隊伍數量不足。
  2.民族政策學與行政學
  行政學是研究國家行政組織對社會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的規律的科學。國家社會事務包括了民族事務,兩者具有包涵關系,民族政策學與行政學都是研究國家施政行為的科學。但是,行政學的研究則重于社會事務的一般規律,而民族政策學則主要研究社會事務中的民族事務,探尋民族事務管理的一般規律。所以,行政學的研究成果對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具有指導和啟發的意義。
  3.民族政策學與決策學
  決策學是一門研究科學決策一般的理論與方法的新興學科。民族政策決策是政策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民族政策決策也不同于一般內涵廣泛的行為決策,它的范圍比較專一,類似法律一樣,而是一種行動準則的決策,并且是一種集體決策。它的對象、結構、功能都帶有自己的特殊性,是一個特殊的而又十分重要的研究領域,是決策學所不能代替的。
  總之,民族政策學與其它相關學科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需要各門社會科學的知識輔助之。但是民族政策學在學科分工上,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研究任務。
  參閱書目:
  ①江家福:《加強政策研究、促進民族工作》,《民族理論研究》1995年第4期第1頁。
  ②拙著《民族理論概要》,貴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③黃達強、劉怡昌主編《行政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作者簡介:楊昌儒,男,1956年生,(貴陽市)貴州民族學院民語系主任、副教授。
  郵編:550025。
   (責任編輯:覃敏笑)
  
  
  
貴州民族研究貴陽15-20A849民族研究楊昌儒19971997 作者:貴州民族研究貴陽15-20A849民族研究楊昌儒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2:00:36

[新一篇] 試論民族、宗教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舊一篇] 試論深化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