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深化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7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 —8575(2000)05—0081—05
   一、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的地位
  新近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學校應當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就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而言,它們的根本任務和基本職能都是培養高質量人才,民族高等院校也不例外[1]。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高等教育的本質則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一種社會活動。教學工作,作為高等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中心環節,在高校各項工作中占據著中心的地位。目前,人們已開始意識到,教學工作是高等學校的主旋律,提高教學質量是永恒的主題[2 ]。世紀之交,世界許多國家都愈來愈重視教學改革和提高教育質量。自《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頒布和第四次全國高教會議召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已全面深入展開。
  一般而言,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包括多方面,如師資水平、課程和教材建設、教學設備、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素質、學風等。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教學管理。教學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建立良好的穩定的教學秩序,幫助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充分調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教與學的質量。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如果管理不善,勢必造成教學的無序狀態,導致教學質量嚴重滑坡。教學管理主要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組織管理、教學質量管理、教學基本建設管理等。鑒于教學工作在學校中的中心地位,毫無疑問,教學管理在高校各項管理中同樣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民族高等院校由于起點相對較低,基礎薄弱,教學工作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許多民族高等院校確立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少數民族干部。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民族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已轉為培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建設所急需的人才。
   二、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一次教學工作會議上指出,學校不抓教學就沒有立足之地。鑒于1992年前后高校教學調查所發現的四個投入不足(領導精力投入不足、部分老師精力投入不足、學生的學習投入不足、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教育部(原國家教育委員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認真抓高校教學改革。這些措施包括: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觀念;頒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意見》;全面啟動和實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重新修訂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在高校建立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基礎課程教學基地;表彰先進教務處,激發人們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等等。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民族高等院校在教學管理方面尚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方面,民族高等院校做得還很不夠。在全國高校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情況下,一些民族院校的教學改革比較遲緩,沒有充分展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討論,沒有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學工作和教育質量尚未產生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其次,一些學校對教學硬件建設方面比較重視,而對教學軟件重視不夠,尤其對如何加強和優化教學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措施。第三,學校主要領導對教學精力投入不足,一些學校只是由分管教學的校系領導抓教學,教學經費投入力度不大。第四,一些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缺乏全局性和長遠性要求,針對教學活動某一方面,某一問題進行分析和采取的措施多,從教學管理整體性出發分析問題和采取的措施少;針對當前的、短期的多,針對長遠的少,教學管理缺乏整體的和長遠的規劃。在教學管理中憑個人經驗的隨意性管理情況仍存在,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教學管理局面尚未形成。第五,一些學校的教學質量隱憂較多,如外語、計算機教學水平,民族類課程和教材建設等。學校的教學管理往往從過程管理著眼,質量管理不夠突出。第六,一些學校教學管理機構設置不盡合理,教學管理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一部分人員教學管理水平較低。教學管理手段落后,計算機等在教學管理方面的運用還很不夠,需要加大運用面和運用水平。
  教學管理作為學校的日常性工作,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保持連續性和一致性,同時又要根據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從根本上講,教學管理改革實際上是教學的一個很重要部分,不進行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改革就談不上全面和徹底。因此,民族高等院校必須緊密結合教學改革的實際,積極推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適合本校校情的教學管理制度。民族高等院校應考慮如何使教學管理更有效、更優化,以便充分調動各民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當前,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正面臨著非常好的機遇。首先,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教學中心地位”得到確立和鞏固,教學不斷升溫,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開展,并取得許多成果。其次,教學改革形成了明確思路,即在體制改革、教學改革、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的關系上,遵循“體制改革是關鍵、教學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觀念是先導”的思路。在教學改革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是重點和難點。根據這一思路,國家已出臺了一些關系全局的措施,包括啟動《高等教育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重新修訂本科專業目錄、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加強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重點課程建設等。第三,教育部組織實施的高校教學合格和教學優秀評價,極大地促進了全國高校的教學改革,取得了極好的效果,這項工作無疑將極大地促進民族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第四,隨著對外交流與合作機會的增多,一些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可以引進校內,有利于民族高等院校取長補短,不斷改進教學管理工作。第五,民族教育事業正愈來愈受到重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要“重視和扶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全國民族教育發展與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各級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改革民族教育相對落后的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國家根據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和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為少數民族培養高等專門人才。民族高等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利環境和保障,使教學管理改革成為可能。
   三、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
  民族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要以鄧小平教育理論和黨的新時期教育方針為指導,認真遵循“教育要全面適應現代化建設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和“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的高等教育改革總體方向;必須遵循高等教育和民族教育發展規律,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必須堅持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各民族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
  民族高等院校在實施教學管理改革過程中,必須堅持幾個原則。一是系統性、整體性原則,應從學校教學整體著眼,不作局部修補;二是長遠性原則,不僅僅是著眼于眼前的改革,還應面向未來;三是適應性原則,必須從民族高等院校的自身實際出發,制定和實施教學管理改革各項計劃,不盲目照搬他人做法;四是實效性原則,教學管理改革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上,必須真抓實干,認真實施,創出成績。
  本文將主要探討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幾個主要的也是迫切的內容。
  1、更新或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 進一步確立教學工作在民族高等院校中的中心地位。在高校教學改革中,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是先導,沒有教育思想和觀念的徹底轉變,各項改革的進行是難以有效開展的,這一點對民族高等院校尤為重要。首先,應轉變學校校系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的教育觀念,樹立教學中心和為教學服務的思想。其次,應展開全校性的教育思想大討論,充分調動全校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調動教學管理和研究人員的積極性。第三,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校際交流,學習外校先進經驗,尋找自身存在的差距。第四,加強教務處的教學管理核心地位。教育部曾于1994年表彰了一批先進教務處,教務處被教育部領導稱為“天下第一處”,意在強調教學工作的重要地位,推動加強教學管理加快教學改革的進程。
  2、合理設置教學管理機構,促進其精簡化和高效化。 我國的高等學校(包括民族高等院校)普遍實行“主管教學校長→教務處→院、系主管教學主任→教研室”這樣一種直線型的從指令到執行的開環教學管理模式。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機構主要包括校、(院)系兩級,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主要職能部門,負責全校各教學單位的管理,教務處的工作狀態直接反映出學校的整體教學狀況。因此,必須強化和規范教務處的管理和服務機制,健全教務處的科室結構,明確各科室的教務管理職責,任務到人,重視對教學管理人員工作效績的考核。同時,應加強系級教學管理,進一步完善以往有效的教學管理辦法,同時逐步建立適應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學管理新模式。在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應本著精簡和高效的原則。民族高等院校必須重視和完善教學管理機制,逐步做到教學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合理化。此外,還應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業務指導機構,如教材建設委員會、教學評估辦公室等,以加強對單項教學的領導。
  3、改善管理手段, 提高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包括教務人員和各系主管教學工作的負責人)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教學管理人員,是學校教學工作的組織者、指揮者和服務者,他們的素質和工作能力對學校整體教學工作的質量有較大影響。由于教學管理具有業務性強和事務性多的性質,因此對教學管理人員的要求就比較高。所以,民族高等院校必須根據不同崗位的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教學管理隊伍。首先,必須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精神教育,在他們中間提倡敬業愛崗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刻苦學習精神。其次,必須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基本技能和專門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基本技能和專門知識培訓包括計算機應用、外語、教育管理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高等教育學理論知識、教育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培訓和學習。教學管理人員必須要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能適應教育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要求。民族高等院校是否保持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隊伍,直接影響到教學工作的好壞、影響到教學改革的成敗。在教學管理手段方面,必須重視計算機的運用,將目前一些人工處理的事情,全部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一來可以把管理人員從繁瑣的事務堆中解放出來,有利于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4、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建設。 民族高等院校必須根據教育改革新情況,修訂和完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包括學籍管理、教學檔案管理、成績考核管理、教師教學管理、教學管理人員責任制等。必須根據新形勢的發展和需要,制訂和完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學科建設、課程和教材建設等教學基本文件。教學管理制度化,是教學管理上的一項基本措施,是教學秩序正常化、教學管理高效化、教學效果明顯化的有力保證。從目前一些民族高等院校在教學評價中反饋的信息看,教學管理制度建設還是很薄弱的一個環節,要么是缺乏必要的規章制度和文件,要么是現有規章制度嚴重老化,不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民族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對照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校情、系情的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
  5、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改革和完善教學決策機制, 提高教學管理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教學管理的核心是質量管理。建立和健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診斷學校教學狀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學評價,則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教學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標準,對教學工作進行診斷的活動,目的是使學校教學始終處于“自我調控、自我優化”的狀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最近幾年來,教學評價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從教育部到各高等學校,都在進行各種教學評價試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教育部啟動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在全國高校引起強烈反響,并取得顯著成效。目前,一些民族高等院校也已開始或正在開始進行教學評價工作,開始建立學校內部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民族高等院校實施教學評價,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應明確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應本著“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重在建設”的原則來進行教學評價工作。其次,應根據國家頒布的教學評價標準,結合自己的實際,制訂出科學化、規范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第三,應設立專門的教學評價領導機構,將教學評價制度化,使之成為一項長期性的日常工作,避免形式主義和短期效應。第四,教學評價應與一定的獎勵機制相結合,提高教學單位和教師們的積極性。民族高等院校開展教學評價工作意義重大且作用顯著。它有助于學校各級領導和職能部門轉變思想和觀念,樹立“教學中心”和“教學質量”意識,有利于發現和及時解決問題,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結束語
  教學管理改革,作為關系到學校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應引起民族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在基礎條件本來就薄弱的情況下,如果還不通過實行教學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奮起直追,逐步提高教學質量,民族高等院校無疑將在未來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進行教學管理改革,是民族高等院校走出困境,不斷發展的必經途徑。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京81~85G4高等教育張俊豪20012001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民族教育的最高層次,同時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創辦民族高等院校的宗旨,即通過民族高等院校,培養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急需高等專門人才。教學工作,則是民族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其各個環節,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學管理是促使教學工作和教學活動正常運行的有力保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各項改革的深入,教學管理的改革也日趨迫切,民族高等院校尤其如此。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reformGripping the Chance, Deepe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Reform in Ethni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ZHANG Jun-hao  (College of Graduate Studies, Central University forNationalities, Beijing 100081,China)Ethnic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level of ethnic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of our country. The aim of setting up ethnic institutions ofhigher learning is to turn out high-level talents for ethnicareas. Education is the basic method for ethnic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o train personnel of various professions, andteaching and learning exert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personnel training. A goo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snecessary for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all educationalactivities.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and the deepening of various educational reforms,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reform is also imperative, especially in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張俊豪,中央民族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1  張俊豪(1971—),男(苗族),湖南湘西古丈縣人,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院辦公室副主任,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京81~85G4高等教育張俊豪20012001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民族教育的最高層次,同時亦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創辦民族高等院校的宗旨,即通過民族高等院校,培養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急需高等專門人才。教學工作,則是民族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其各個環節,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學管理是促使教學工作和教學活動正常運行的有力保證。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各項改革的深入,教學管理的改革也日趨迫切,民族高等院校尤其如此。民族高等院校/教學管理/改革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reform

網載 2013-09-10 22:00:36

[新一篇] 試論民族政策學的研究對象

[舊一篇] 試論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政治文化變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