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呼吁:別稱老師“園丁” 應是“導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中國江蘇網9月11日訊 將老師比喻為“園丁”,已經是多少年約定俗成的說法。不過,昨天浙江寧波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因為質疑“園丁說”,而被網上熱傳。老師,到底應該是修剪枝丫的園丁,還是帶領孩子領略一路風景的導游,這個由小學生拋出的話題,在這個教師節顯得格外引人深思。

  園丁與導游

幼兒園時,老師說:“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小學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 )”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多數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的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第二種解釋就是“可比喻老師”,但輸入其他詞匯,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師”這種解釋。由此可見,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鎖住,連百度、字典也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正如人們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發現我們腦中比喻老師的詞,都被“園丁”所占用了,難道,沒有其他了?嗯……肯定還有!哈!我想出來了!導游!是個挺合適的詞,以后再有這種問題,我就填“導游”,可以擺脫“園丁”的束縛啦!

  導游……真的真的挺合適: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會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老師教我們的內容是一樣的,但在某些人看來,這個對自己有幫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覺那個適合自己,同樣的知識,而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觀園丁、花草,就不一樣了:這些花草的命運都已經安排好的了。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在風雨中,也有園丁的保護,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過是發芽,吸取營養罷了。它們只需要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我們去游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成長為只會聽話的植物。

  事件

  小學生寫作文質疑“園丁說”

  這篇小學生作文是網友@我們1班在微博上曬出來的。@我們1班在微博上擁有32萬粉絲,個人標簽是“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

  “今天是教師節,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分享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和各位同行共勉。”@我們1班隨后貼出一篇名為《園丁與導游》的作文,七八百字,筆跡稚嫩,明顯的小學生字跡。

  在這篇作文里,作者對“老師是園丁”的說法提出質疑。“園丁這個詞,真的合適老師這個職業嗎?”文中寫道:“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鎖住,連百度、字典都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作者想到了用“導游”來稱呼老師,認為比“園丁”更合適,因為“導游”可以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現,造就不同的人才,而“園丁”培育的花草只需要接受,沒有自己的想法。

  作文結尾立意深遠:“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我們去游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發帖人是位班主任

  昨天這篇作文在網上被瘋狂轉發,到傍晚,已轉發2萬多人次。網友們對這位小學生的見地頗為嘆服,連夸太有思想!

  “孩子比某些大人更深刻!”“這是小學生作文?!思想境界竟然比哥高這么多!!”“寫得真好,上小學時我的思想被禁錮了,寫作文都是抄襲,應該多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不少網友自嘆不如,甚至有人懷疑這是否是小學生親筆所作。也有網友指出:“只有好老師才能培養出這樣有見地的好學生!”

  這篇作文果真出自小學生之手?昨天,記者輾轉聯系上了@我們1班,不過低調的她婉拒了記者的采訪:“一點工作而已,不足采訪。”

  記者從側面打聽到,@我們1班的確是一位小學六年級班主任,姓王,所在學校是寧波市華天小學。去年5月22日開通微博以來,她在網上發了各種班上學生的趣事,語言活潑,充滿情趣,里面有孩子們寫的作文,有自己與孩子們的對話,也有班上好玩的人與事,師生之間的濃濃情誼洋溢在字里行間。短短一年多時間,@我們1班的粉絲迅速壯大,她班上的詩人宇、科(學生化名)等學生,也漸漸為網友知曉,大嘆“做王老師的學生真幸福!”

  今年升六年級,王老師在微博里感嘆:“不過一個暑假,孩子們似乎突然長大了。開學這幾天,教室里干干凈凈,上課安安靜靜,排隊出操整整齊齊,學生之間沒有爭吵沒有打架,也沒人向我告狀。批改作業的時候,再沒有‘滑稽就是一只雞從山上滑下來’這樣的答案。有些男生開始變聲,聲音低沉起來了。長大是很好,可為什么我覺得有些隱隱的失落呢?”言語中,對學生們開始“變乖”反而有些不能接受。

  記者調查

  園丁型大有人在,過于標準化,學生不喜歡

  記者昨天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南京的小學校園里,“園丁型”老師大有人在。雖然在教學上兢兢業業,對學生很負責,但是孩子們普遍都不喜歡。

  語文答案求標準,只有一個是對的

  南京某小學三年級家長孫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班上的語文老師應該就屬于“園丁型”。每天發短信,作業、考試什么的交待得很細、很負責,不過在語文教學上過于追求整齊劃一,担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孫女士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考試前,這位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考出好成績,在年級取得好排名,就會讓孩子們提前背一些東西。比如造句,“不但……而且……”“即使……也要……”等,都事先提供好范本,讓孩子背好了再考,以防出錯。作文也是,總是讓小孩提前把以前寫得比較好的作文背幾篇,一篇人物、一篇事情,考試時最好能套得上。“我家孩子愛寫作,總喜歡臨場發揮,覺得用寫過的作文索然無味,但是老師并不鼓勵。”

  最讓孫女士受不了的是,這位老師在批改作業或者試卷時,一些比較開放的題目,也要求統一標準的答案。

  孫女士說,兒子并不喜歡這位老師,覺得管得太死了,寫作業考試時也不敢隨意發揮了。

  動不動把人拎到學校去,家長不以為然

  家長何女士的兒子上二年級,好動的兒子經常在學校里調皮搗蛋,于是自己三天兩頭被老師揪過去談話。

  “說實話,有的就是些小毛病,老師當成問題孩子來對待,我心里是不舒服的。”何女士說,兒子有次上課時在抽屜里玩小玩具,被老師發現了,于是喊自己到學校談話。“其實這種事情,打個電話也行,沒有必要搞得如此興師動眾。”還有一次,因為兒子的作業完成得不好,又被拎到學校。因為何女士的態度“不夠配合”,老師當時就氣憤地把作業本扔在了地上。何女士第二天又專門到學校賠了不是。

  何女士說,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于調皮學生應該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激發孩子好的一面,而不是動不動就找家長。

  導游型越來越多,學生親切起綽號

  不過,據不少學生和家長反映,校園里也不乏“導游型”老師,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男老師大受歡迎。和這些老師相處,學生們普遍感到很親切。

  班上的“老大”,批評人的方式是寫作文

  鼓樓區一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甜甜告訴記者,上學期換了個男老師,自己和同學們都特別喜歡。“以前的老師很嚴,這位老師則比較親切,我們班學生都喊他‘老大’。”甜甜說,平時對調皮的男生,他不會過于責罵。特別是他“微笑的批評”方式,令人叫絕。有一次,班上有個男生上課時看窗外發呆,老師沒發火,而是笑著跟他說:“你今天回去就寫個作文《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第二天,他讓這個男生在班上朗讀這篇作文,并大加贊賞。還有一次,一個男生上課時總是回頭找后面人說話,老師也是微笑地說:“你回去就寫個《回頭真好》的作文給我。如果實在不會寫,就看看劉德華的《回家真好》。”全班同學大笑。第二天,這位男生在全班朗讀了《回頭真好》,又被老師大加表揚了一番。

  “自從換了這個班主任,小孩明顯比以前愛上語文課了,回來總是說老師有趣好玩,寫作文也帶勁了。”甜甜的媽媽說。

  發短信談作業少,經常推薦好書

  “這學期我們班也換了個男老師,覺得特別好!”南京某名校二年級家長陳女士告訴記者,明顯感覺到,這學期每天收到的短信內容變了,老師談作業方面的內容少了,而是經常向我們推薦好書。

  “上學期的短信,基本上都是老師在交待各項作業,以及做作業的各種注意事項。但是這學期的短信,老師這方面的提醒少了,基本由小孩自己來傳達作業方面的信息,而老師倒是推薦了不少好書。”陳女士給記者看了短信,老師剛剛推薦了《海鷗喬納森》這本書,還提醒家長最好給孩子配合《云圖六重奏》的音樂來讀。

  “這樣的老師更注重孩子內涵的培養,更有眼界!”

  專家說法

  導游的角色,更符合孩子自由的天性

  南京中小學生學習力研訓中心主任谷力認為,孩子把老師從園丁轉化為導游,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孩子的視角看,導游的角色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十年前,我們說得最多的是“老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園丁辛勤耕耘,修枝施肥,花朵才會開得更艷。意思是,老師是規范學生行為的,起到幫助和扶正的作用,孩子要按照大人的意圖才能發展得更好。而導游,顧名思義是起引導作用,導游只要稍作引導和指點,游客游什么?怎么游?有何收獲?那就是自己的事了。這種方式非常符合孩子要求平等、自由的天性,也符合教育的本質——引導。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新課改方案也強調教育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不要用布置作業、考試等強制手段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需要規范,更需要創新。

  教育僅有導游型老師還不夠

  對于把老師比作導游的說法,拉小副校長劉寧十分認同。她認為,老師既要做園丁,也要做導游,導游不能替代園丁。在大家眼中,導游可以帶領大家看最美的風景,但是,教育僅有導游型老師還不夠,不能缺少園丁型老師的精心侍弄。

  她列舉了中外兩名著名教師的例子詮釋了自己的觀點。北京有位叫常麗華的老師,她給自己帶的班取名“小螞蟻教室”,她在“小螞蟻教室”精心耕耘數年,打造《農歷的天空下》一個課改課程,把文學作品、古詩詞等綜合在課程里,引導班上的學生探究學習。幾年下來,這個班的學生文學修養明顯高出一籌。美國有一位著名的教師雷夫,他最著名的特點是能把一個班的差生教成優秀生,他不僅像園丁一樣精心培育每一個學生,還像導游一樣帶著學生,各地云游,開闊視野。雷夫如果沒有園丁般的執著和耐心,沒有導游般的循循善誘,怎么可能創造教育的奇跡?記者 王晶卉 孫文


中國江蘇網 2013-09-11 23:29:45

[新一篇] 龍門鏢局 主題曲 我以為 什麼都可以

[舊一篇] 教師節微博曬小學生作文 呼吁別稱老師為園丁:應是導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