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網訊 9月10日是教師節,@我們1班 曬出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園丁與導游》:“園丁這個詞,真的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我希望老師像導游,帶領我們去游覽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教師節專題
這份發于微博的“教師節禮物”點破教育體制弊病,好評如潮
“我希望老師像導游……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這段文字,出自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作文,題目叫作《園丁與導游》,在教師節當天被班主任老師@我們1班作為一份特殊教師節的“禮物”,放到了微博上。在短短12個小時,這篇稚嫩卻“見解獨特、深刻”的作文,被網友轉發了2萬多次,評論超過6000條,成了熱門微博中的“TOP3”。
《園丁與導游》文
小學生問:園丁真的適合老師嗎?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園丁們澆灌花朵成長。對于這個似乎已經約定俗成的“天然比喻”,如今孩子們有了不同的看法。一位小學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我們1班昨日在微博上與大家分享了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作為教師節的禮物,與“各位同行共勉”。
作文寫在三張格子紙上。一開始,小作者就強調,從幼兒園到小學,大家一直都被反復告知:“老師像園丁。”為此,他提出了質疑:“園丁這個詞,真的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在孩子看來,如果孩子是花草,老師是園丁,已經種在花園里的花草“命運都是已經安排好了的”,就像“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花草們只能被動地吸取養分然后長大,卻“沒有自己的想法”。
作者還建議用“導游”來替代“園丁”。因為導游僅僅是帶領大家走進風景,去看風景,至于怎么看,看到了什么,各有不同。就像學習一樣,“同樣的知識,我們對它們的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簡而言之,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園丁不適合用來比喻老師,因為學生不應該是被修剪的花草,只能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師是導游,帶我們看世間各種風景,讓我們自己體會、自己領悟。
網友們嘆:獨立思考難能可貴
從字跡和語氣上,可以看出,寫作的還是一名孩子,但文章的立意,寫作的條理,讓不少網友由衷地贊:“寫得真好!”
在網友們看來,此文敢于打破“慣性思維”,提出問題解決方法。“小學能有這樣的文筆和創新意思,難能可貴”,“真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小學生寫的”。不僅如此,網友們更贊揚的是,這個孩子懂得獨立思考,不盲從,不隨大流,不屈從于習慣和“絕大多數”,這些正是成長成才中最重要的品質。
也有網友大贊老師,在孩童時代,純粹的小朋友們會說真話,說實話,但這些“枝丫”,不是每個老師都能接受和贊,進而鼓勵這種精神。這位@我們1班老師能教出懂得獨立思考的孩子,還能鼓勵和支持他們,這才是教師節最好的禮物。
網友直評
希望這樣的學生
能多一些
@double_zh:太有思想了,一直被園丁修剪的我看到了另一面!
@永遠的男孩1978:這孩子的思想絕對可以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去反思。
@最愛椰子汁:教師節看到這篇文章很是感動。這樣有思想的小孩子,是現代優質教育的典范。
@豆蔻囡:發現我已經被園丁后,希望我的寶寶能被導游。
@zxcrazy91:真希望這樣的學生能多一些,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