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導語
在國民黨將領中,張靈甫可謂異類。他官階僅為中將,卻比多數上將聲名顯赫;瘸了一條腿,卻被公認為最帥的國軍將領;親手槍殺過妻子,卻是無數女人心中的男神;國民黨視他為抗日英雄,共產黨也尊敬其抗戰功績。他陣亡的地點被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在去世近60年后又被中央軍委授予紀念章。多種矛盾交織共存,讓他的生前身后充滿了傳奇。本文將為您歷數他在大陸影視作品中形象的變遷。
[摘要]后世對張靈甫貼的最多的兩個標簽,一是帥,二是勇。前后兩版《紅日》,從因“太帥”而被批,到因“不帥”而被批,觀眾心態的變化頗可玩味。
在國民黨將領中,張靈甫可謂異類。他官階僅為中將,卻比多數上將聲名顯赫;瘸了一條腿,卻被公認為最帥的國軍將領;親手槍殺過妻子,卻是無數女人心中的男神;國民黨視他為抗日英雄,共產黨也尊敬其抗戰功績。他陣亡的地點被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在去世近60年后又被中央軍委授予紀念章。多種矛盾交織共存,讓他的生前身后充滿了傳奇。本文將為您歷數他在大陸影視作品中形象的變遷。
一、1963年 電影《紅日》:反面人物,因“太帥”遭批評
電影《紅日》描寫的是令張靈甫陣亡的孟良崮戰役。本片攝制的年代決定了張靈甫的反派地位。片中的他狂妄莽撞,險惡毒辣。然而因張的扮演者舒適先生形象過于俊朗,本片還是以“美化國民黨反動派”為名遭到批評。
歷史背景: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率領的國軍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役中被華野殲滅,張靈甫陣亡。后來孟良崮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紀念孟良崮戰役的戰果。在張靈甫陣亡之處刻有“擊斃張靈甫之地”石碑。
這塊刻有“擊斃張靈甫之地”字樣的石碑,仍在孟良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里放置著
在軍史上,很多問題沒有明確答案。就拿國民黨軍隊來說,抗戰殲敵最多的將領是誰?指揮能力最強的將領是誰?最受蔣介石信任的將領是誰?……這些問題可能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如果問國軍將領中最帥的是誰?女粉絲最多的是誰?那答案就明朗了——只能是張靈甫。
看看張將軍一系列硬件資本吧:身高187厘米(據黃埔軍校新生檔案),面龐英俊。先后入讀北京大學和黃埔軍校兩所頂尖學府,擅長書法(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曾稱贊過他的字①),文章寫得漂亮。作戰勇猛身先士卒,憑戰功從一個步兵學員成長為中將軍長,所率軍隊被國民政府譽為“抗日鐵軍”。
任何一個時代的女人都喜歡高富帥,戰爭年代也不例外。盡管他曾有過槍殺妻子的劣跡②,仍阻擋不了他成為眾人傾慕的對象。
抗日戰爭中,國共合力抗日。《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就曾在德安大捷后采訪張靈甫,并被74軍英勇事跡感動,揮筆創作了《74軍軍歌》歌詞③。
解放戰爭中,雙方各為其主。勝敗乃兵家常事,最終張靈甫殞命于孟良崮。由于其在戰爭年代的功績,蔣介石為其頒發第3號旌忠狀,將山東蒙陰縣改名為靈甫縣,并將英國援助的一艘驅逐艦命名為靈甫號。還在南京市玄武湖畔為整編第七十四師修建紀念碑塔,民間俗稱“張靈甫碑”。
處在戰爭狀態的兩方,一方的功績往往就是另一方眼中的罪證。1949年后,不僅孟良崮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靈甫縣又被改回了蒙陰縣,“張靈甫碑”也在60年代被拆除(2012年市民在原址發現了“張靈甫碑”殘件④)。
影視表現:具體到《紅日》這部電影,分寸其實是很難拿捏的。因為影片拍攝的1960年代,孟良崮戰役的勝利者——時任華野副司令員的粟裕大將已經被打倒(詳見《【禁區年譜】粟裕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變遷》一文),因此不能著重刻畫;同時,這場戰役的失敗者——國軍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同樣不能著重刻畫。
電影版《紅日》中,對張靈甫經常采用這種近距離仰拍的方式,放大其粗暴的一面
電影最后采取了折衷的辦法:國民黨方面,用真名塑造人物,由當時的著名演員舒適飾演張靈甫,基本是一個性格粗暴,剛愎自用的莽夫形象。例如他一個下屬被共軍俘虜,后釋放。回到國軍陣營,張靈甫劈頭罵他:“你為什么不死?滾出去,滾!”一邊說一邊扇了這位下屬一個嘴巴。
解放軍這邊,是將葉飛、陶勇、王必成、王建安、許世友等華野諸位戰將濃縮成沈振新等人物,而不突出某一個人。粟裕則從始至終沒有露面。
這樣的處理方式在當時電影中很常見,本來也沒什么問題。然而在飾演張靈甫演員的選擇上,還是遭到了詬病。演員舒適成長于上海的富裕家庭,與京劇大師梅蘭芳是忘年交,身材健美,氣度不凡,無論是經歷還是氣質上都與張靈甫神似。可就因為相似,使得他比影片中的共軍將領都要高大帥氣,不符合當時的影視作品慣例——正面人物高大全,反面人物相對猥瑣。這一點成為后來影片被批評的主要問題。
二、1999年 《英雄孟良崮》:形象塑造與30多年前區別不大
歷史背景:與張靈甫在民間頗高的知名度不相符的是,他的形象甚少見于各類影視作品中。這與他自身的經歷密切相關。與其他國軍將領比,他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是抗戰功績卓著。眾所周知,抗戰過程中,國軍與日軍交手負多勝少,像張靈甫這樣取得過多次大捷的將領為數不多。而出于歷史原因,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影視作品中很少宣傳國軍正面抗戰的事跡,自然也就不會有張靈甫身影出現。
二是陣亡時間較早。張靈甫死于1947年,沒有經歷后來波瀾壯闊的三大戰役。而三大戰役又是大陸軍事題材影視劇的“富礦”,以這段歷史為背景拍攝的影視作品眾多,幾乎涉及到當時的所有國軍高級將領,而這其中自然也沒有張靈甫。
三是對手遭批,“殃及”到他。一般來講,被解放軍擊敗的國軍將領,都有可能以反派角色出現在大陸影視劇中。然而前文說到,張靈甫最主要的對手粟裕,在50年代末-90年代中期都處在不同程度的被打倒中,以他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廖廖,張靈甫自然也就沒有以反派角色出現的機會。
影視表現:直到粟裕平反后的90年代,隨著以粟裕為主角的電視劇逐漸推出,張靈甫也逐漸出現在其中。拍攝于1999年的《英雄孟良崮》中,張靈甫與《紅日》一樣,作為反派背景出現。其實從“英雄孟良崮”這個劇名就可以看出大致的劇情走向,總體而言與30多年前的電影版《紅日》相比,無論是角色塑造還是反派定位,均沒有本質的區別。
三、2008年 電視劇《紅日》:成為第一主角,因“不帥”遭批評
電影版《紅日》之后的40多年,張靈甫形象鮮見于大陸影視劇中。直到2008年的電視劇版《紅日》,張靈甫一躍成為第一主角。然而這部電視劇,再次因為張靈甫扮演者的長相問題引起了爭議。
歷史背景: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⑤至此,張靈甫的抗日功績得到了官方的尊重。
張靈甫長子領取的紀念章,上方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字樣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親筆題寫
這次獎章授予儀式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自此之后,不僅國軍抗日的情節在影視作品中不再是禁區,國軍將領也逐漸能以主角出現影視劇中。
影視表現:電視劇版的《紅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由于電視劇和電影體量的不同,35集的電視劇版《紅日》其實是雜糅了電影版《紅日》、《南征北戰》等多部老電影后的再創作之作,《紅日》原著小說中一些與史實不符的情節也得到了修正。
與電影版最大的不同是,張靈甫這個戰敗的國軍將領成為了全劇的第一主角,并且由經常扮演主旋律正面角色的演員李幼斌飾演。2008年本劇播放時,距離李幼斌以《亮劍》中的角色李云龍紅遍大江南北為時不遠,在普通觀眾眼里,就是演李云龍的那個人演了張靈甫,演解放軍猛將的那個人演了國民黨猛將。
公允地講,從這個角色的演員選擇和所占戲份的比例,已經是突破了以往此類電視劇的程式。劇中對張靈甫的塑造,比起60年代的電影版《紅日》和90年代的《英雄孟良崮》,都有了顯著地變化,張靈甫不再是反派,而是戰爭雙方的其中一方。劇中對他儒雅、堅定、幽默等閃光點的描寫也基本到位。看完后,觀眾會認同這是一位有思想的儒將。
然而這部劇卻遭受到了比40多年前的電影版《紅日》猛烈得多的批評。從觀眾層面來講,雖然這版《紅日》比之前的版本要更貼近史實,但它所面對的觀眾卻不再是當年的觀眾了。網絡的發達,言論渠道的通暢,使得觀眾對歷史的熟悉度,以及期望影視作品對史實的還原度都空前地高。簡單說,影視劇進步了,但觀眾進步得更多,從觀眾角度看,影視劇的“尺度”顯得落伍了。
李幼斌版的張靈甫(右)與張靈甫本人照片對比
另一股批評聲音來自劇中角色原型的家屬。張靈甫遺孀王玉玲女士在電視劇播映時已年屆80高齡。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李幼斌飾演張靈甫頗有微詞:“我覺得他不像。為什么呢?第一,他現在比張靈甫從前要老;第二,我覺得他八路軍演得很好,但是他的氣質好像不適合演張靈甫這樣的國民黨將軍。”⑥
王玉齡的看法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同。通過網絡,如今的觀眾能夠很容易地看到張靈甫當年的照片,了解他的經歷,從而對他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如果影視劇未能如預期那樣呈現出來,被吐槽就是順利成章的事了。
結語:
后世對張靈甫貼的最多的兩個標簽,一是帥,二是勇。關于他形象之帥,作戰之勇,也從不同程度上表現在了影視作品中。前后兩版《紅日》,從因“太帥”而被批,到因“不帥”而被批,觀眾心態的變化也頗可玩味。
①③何仁勇:《張靈甫死因之謎及其他》,《同舟共進》雜志2012年第9期。
②關于張靈甫殺妻原因,眾說紛紜。大致有“妻子紅杏出墻說”,“妻子是共黨間諜說”等幾種,詳情可見《宋連生:張靈甫殺妻案》,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文史版)》2014年6月7-8日。
④于峰:《翠洲草叢里驚現民國“張靈甫碑”殘件》,《金陵晚報》2012年2月17日。
⑤《中共中央等向抗戰老戰士、老同志及抗日將領或其遺屬頒發紀念章》,新華網2005年9月3日電。
⑥菲戈:《王玉齡與張靈甫:一段世紀傳奇》,《外灘畫報》第248期,2007年08月30日。
網載 2014-07-05 15:27:1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