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 大師們的理想國 以影像修復歷史 讓歷史照亮未來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a_50444378_m_601_m1_220_124.jpg


大型歷史紀錄片同名圖書


北洋大時代——大師們的理想國


這本書還原了近百年來被扭曲的歷史真相,對我們反思中國近代深重災難之緣起,挖掘自由民主之人文精神大有助益。——《南渡北歸》作者 岳南


如果我們不能很正確地看待這段歷史,就很難吸取教訓,很難避免過去的悲劇。我們必須從心理上走出我們的中世紀,才有前途,過去的輝煌歷史才有價值。——《重說中國近代史》張鳴


我們的正史寫北洋的時候都是“軍閥混戰”,就這一句。但是,我們是不是知道在北洋時代真正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著名主持人 崔永元


在這本書里,首次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北洋時期這個盛行講真話的精彩時代!——《走向共和》袁世凱飾演者 影帝孫淳


一個時代照見我們的今天,這本追敘這段歷史的著作讓我們反觀正在成為歷史的今天!——《故宮》總導演 周兵


未命名-5.jpg


除了“軍閥混戰”,我們真的知道北洋時代發生了什么嗎?這一時期,頒布實施了第一部民主憲法,第一次在亞洲實現真正的民主選舉。這一時期,社會氛圍自由寬松,人民不僅有廣泛的言論、出版自由,而且還可以組織政黨甚至反對黨。這一時期,沒有官方意識形態,觀念上百花齊放。一場又一場文化啟蒙運動,締造了中國文化和教育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誕生了第一架中國制造的飛機,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級輪船;即使混戰不斷,仍然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本片用詳實史料還原那段被扭曲的歷史,反思中華民族近代深重災難之緣起,挖掘弘揚北洋大時代自由民主之精神,讓這段歷史重新照亮民族的未來。


此書用詳實史料還原那段被扭曲的歷史,反思中華民族近代深重災難之緣起,挖掘弘揚北洋大時代自由民主之精神,讓這段歷史重新照亮民族的未來。


http://www.iqiyi.com/jilupian/bydsd1.html



北洋大時代:以細節還原歷史 讓歷史照亮未來

  作者:陳欽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介紹:

  陳欽,著名歷史紀錄片策劃、制作人、編導,堅持"以影像修復歷史,以道德修身自我"的創作理念,一直努力使其作品成為影像版的《史記》。2011年,其創作的《國軍抗戰全紀實》甫一面世,便獲得網絡總點擊過億的成績,刷新了中國紀錄片的網絡播出紀錄,獲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饋。

  此書是作者最滿意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北洋大時代》的同名圖書,為拍攝和寫作《北洋大時代》,作者及其團隊歷時三載,奔赴50余家圖書館,查閱了30000多份文獻資料,遍訪了40多位名家學者,終使此書成為最真實、最全面、最有看點的北洋史書。

  相關評論:

反思北洋時代的當代意義

  說起北洋時期,人們的習慣性思維總是和軍閥混戰、動蕩不安、民不聊生這些貶義字眼連在一起。北洋時期的確很混亂很動蕩,它是中國近代最為激烈紛亂的時期,各派系爭權奪利,政壇更迭頻繁,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但這只是歷史真相的一部分。陳欽在其所著的《北洋大時代》指出,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動蕩不安,這樣的描述,實在是過于臉譜化簡單化。陳欽認為,其實北洋時期,除了軍閥混戰政治動蕩外,那時也留下了很多正面的東西,呈現出朝氣蓬勃的歷史特色:北洋時期是一個中國王朝政治解體走向憲政民主國家的過渡時代,那時的中國開始嘗試民主,經濟飛速發展,民主和科學理念開始深入人心,清華和北大的學術自由,也是在北洋政府時期奠定的,正是基于北洋政府的寬容和人性,北大和清華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學術自由,培養和聚集了一大批民族精英。

  陳欽在《北洋大時代》以還原塵封歷史的學術態度,通過具體述說在北洋時期如何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化新式軍隊;如何誕生了第一架中國自己制造的飛機;如何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級的輪船;如何頒布實施第一部民主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重大歷史事件的出現與演變,向世人立體呈現出北洋時代所具有的朝氣蓬勃的一面。而在這些重大歷史述說中,又分別重點解讀了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等北洋梟雄,在國家歷史大轉折、個人命運大洗牌的劇變時期如何各顯神通,也為中國的進步而做出一些貢獻。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日本侵略者希望段祺瑞能出任傀儡政權,用盡辦法促他出山,均遭到力辭。以賄選手段當上總統的曹錕在1937年七七事變發生之后,與日本亡華勢力勢不兩立,揚言“就是每天喝粥,也不要出去給日本人辦事。”吳佩孚在日本在侵華后,因堅決拒絕日軍拉拢當傀儡,在就醫時被日本人謀害。

  書中除了關注袁世凱、段祺瑞、張作霖等著名的北洋群雄,還特別關注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伍連德。1910年10月,中國東北爆發了大鼠疫,各國列強紛紛以獨自主持防疫為由,圖謀東北主權。疫情勢不可當,列強又狼子野心。此時醫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趕赴重災區傅家甸主持東北防疫。他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了中國第一例人體解剖,發現了比以往兇險百倍的新型鼠疫——可以通過飛沫傳播的肺鼠疫。而后,伍連德借鑒西方科學防疫方法如隔離、消毒、阻斷交通等進行防范災情,并大膽上書朝廷必須"焚尸"才能完全杜絕肺鼠疫的傳播。“焚尸”嚴重了挑戰中國人傳統倫理觀念,但清政府以開明的態度,同意“焚尸”。肆虐哈爾濱半年之久的大鼠疫,完全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被遏制住了,這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一場大鼠疫戰,不僅比較成功地遏制了日俄侵略者在東北的擴張野心,具有政治外交上的歷史意義,同時,以伍連德為首的中國醫務工作者在防疫中采取的科學措施,推進了中國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近代化行程,尤其是既方便又衛生的火葬這種新的殯葬方式的出現,成為了人們在喪葬觀上科學文明觀念戰勝愚昧迷信的時代標志。由此可見,自由多元的北洋時代崇尚新文化和新文明,在人文思想和科學技術上,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了振興與進步。從這點上說,反思北洋時代是很有當代意義的,正像作者陳欽所說的那樣:“挖掘弘揚北洋時期的思想自由的人文精神,讓北洋大時代這段歷史重新照亮民族未來之路。”(來源:信息時報,作者:潘小嫻)



網載 2015-06-05 22:52:34

[新一篇] 《故鄉的微光—中國螢火蟲指南》愿以微光點亮世界

[舊一篇] 曾國藩的不反之謎:一幅對聯見謎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