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貌似強大而已,社會己萎縮到了極點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即便是在階層高度固化的英國社會,在紀錄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現了一個人,他打破了階層的天花板成功晉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個農夫的兒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學,然后成為了美國名校的教授。

國家貌似強大而已,社會己萎縮到了極點,哪還有什么發展;社會不發展,國家如何進步?

國勢從來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柿子揀軟的捏可是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形勢到了,就有人來捏你了。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擔心江山永固,不得翻身,我倒沒有這么悲觀。

每日堂前座無虛席,百姓都愛在大盜的“一笑軒”里聽著他講一個盜賊、一個將軍和一個女子的故事,每每眾人四散,卻徒留這說書人后堂淚流滿面,望著女子在庭院中種下的枇杷樹,那支掛在樹梢始終未送出的玉簪,那玉簪也講述著大盜說盡生平事,卻終究走不出自己的故事……

在我來看,有些“古風”就是歌詞里的中二病。

一些所謂“古風”的詞作者不僅很少讀真正的古詩詞,而且審美品位也很低級,把詞語上的華麗當成美感,卻根本沒有體認意境和哲趣的能力。

佛陀說“愿力”很重要!神通抵不過智慧,智慧抵不過業力,業力抵不過愿力。這也是為什么“秀恩愛死得快”了。

須知“革命”所能改變的只是一時風俗、制度、物質與社會的運行方式;真正造就一個社會

普遍行為習慣的,還是該國文化內心深處的悠久思想。是思想導致了行為,行為導致了結果,結果導致了現狀,而現狀左右人們的進化選擇。

這就是為什么在大歷史的邏輯里,思想家的責任遠比政治家、企業家更為重大的原因所在。

僧人對堂弟說,人呢,本是有許多瓣心的,人生之旅其實就是將這許多瓣心合為一顆的過程。

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務是如此稀缺,央行們于是點紙成金,供世人爭奪。

通過憑空制造出信用膨脹或緊縮的概念,央行們把全球的資產價格攪拌得風起云涌,將上漲和下跌推升至極端。而蕓蕓眾生則熱衷于資產買賣,拼著生命也要把賬戶里的數字賣來賣去,期望數字變得越來越大,一直大到所謂的“財務自由”,然后不用參與任何實際勞作,靠著別人的供養和服務而自由生活。

被稱為阿里軍師的曾鳴最近出版了一本書《智能商業》,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在各大語音平臺上都有呈現,但是看書和聽語音是兩種感覺,比如下面兩張圖,就是語音中無法清晰描述的。

羅永浩的「創業在路上」同樣推薦,相比音頻課程,去掉了很多尖銳詞語,但還是真誠的令人發指

老頑童

,來而不往非禮也,從二爺這知道了許多好書,我也分享一本《猿形畢露》,還沒讀完,剛好書中的一個觀點跟此書評契合,我們和大猩猩、巴布諾猿有共同的祖先,大猩猩天性好斗和權力,巴布諾猿好性愛和情感,人身上有它們兩者,而斗爭(戰爭、體育競技、打獵、創業)都是把好斗的動物性釋放掉,剩下的就是可能是性愛、感情,或者升華后的人性?

波波。

我媽問我為什么跪著看手機的文章

蘇杰有本《淘寶十年》,看看

維珍航空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說:「創業的秘訣是什么?不能樂在其中,就別做。」

人生的意義不在于凱旋,而是戰斗。

她恐怕還聽不懂顧拜旦這句話背后的深意,只是一臉迷茫地看著我,不再接話。

第三首是“怨念”最深的,前兩首還只是說說老師的壞話,這首詩已經開始是在咒罵老師了。他寫的是:老子叨專家,王師非樂哉。先流去殺慈,踏著不死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來,一般人不易發現,第一句第一字老,第二句第二字師,第三句第三字去,第四句第四字死。連在一起,他寫的是:老師去死。

這首詩是一個網友寫的,一首表白詩,新月曲入眉, 蘭花映入境。 永生思君面, 恒久何生情。你們知道什么意思嗎?

《國史大綱》出版后,錢穆在重慶等地進行了多場演講,闡揚傳統文化,激勵軍民抗戰士氣,聲譽日高。史學家嚴耕望感嘆,“國家多難,書生報國,此為典范。”

這是就文化整體而言。具體到政治制度,錢穆說:“中國傳統政制,雖為今日國人所詬詈,然要為中國之傳統政制,有其在全部文化中之地位,無形中仍足以支配當前之中國。誠使中國傳統政制,尚有一些長處,尚有一些精義,豈得不為之洗發。倘能于舊機構中發現新生命,再澆沃以當前世界之新潮流,注射以當前世界之新精神,使之煥然一新,豈非當前中國政治一出路。”在錢穆看來,儒家的終極政治理論與其說是助長君權,毋寧說是限制君權。基于儒家理論而建立的科舉、諫議、封駁等制度,都有通過“士”權以爭“民”權的涵義。

根據錢穆在《國史大綱》中透露出的意思,他主張中國文化自成一獨特的系統,而非像主流觀點所認為的那樣,中國和西方的不同在于落后了整整一個進化的階段。面對西方文化的挑戰,中國文化自不能不進行調整和更新,但調整和更新的動力必須來自中國文化系統的內部。

如此成就斐然的大師,卻連中學都沒讀完。錢穆11歲入常州中學堂,15歲轉入南京私立鐘英中學,逢武昌起義,學校停辦,只好輟學。1912年,為了生計,17歲的錢穆,入家鄉一所小學任教,開始了20年的鄉間教書生涯。教書之余,他堅持讀書,效法古人“剛日讀經、柔日讀史”,陸續出版了《論語文解》《孟子要略》等著作。


綜合 2022-01-09 11:21:46

[新一篇] 在傾聽的同時,能夠給予對方未來可能性的建議

[舊一篇] 團戰不帶扁鵲,拆塔不帶蔡文姬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