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 簡體 傳統 |
白崇禧(右)和李宗仁(左)與蔣介石合影。(網絡圖片)
龍潭戰役是北洋軍閥孫傳芳與北伐國民軍之間進行的一場著名戰役,也是北伐戰爭中最激烈、最具決定性的一場戰役,龍潭戰役奠定了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的基業,也決定了顯赫一時的五省聯帥孫傳芳從此一蹶不振,變成光桿司令的轉折點。縱觀中國戰爭史,多由北方統一南方,北伐成功的例子極少,只有朱元璋取代元朝和國民革命軍推翻北洋軍閥兩例。因此,不少國民黨元老對龍潭戰役印象猶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寫過一聯:“東南一戰無余敵,黨國千年重此辭。”
說起龍潭之役,就繞不開白崇禧的名字。因為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被迫于1927年8月12日宣布下野,當時的南京政權由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軍人維持。但這三人互不隸屬,平起平坐。在強敵壓境的危難之際,北伐軍副參謀總長、淞滬衛戍司令白崇禧實際行使參謀總長職權,他鎮定自若,指揮有方,既當軍師又當總指揮官,在此次戰役中親臨前線,功不可沒。
北伐軍群龍無首 南京城防務空虛
白崇禧(1893年~1966年),字健生,廣西桂林人,畢業于保定軍校,屬國民黨桂系中心人物,陸軍一級上將。他與李宗仁并稱“李、白”,蔣介石屢次重用又“敬而不親”,其卓越的軍事才能甚至連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曾獲中外勛章二十余枚。
1911辛亥年,白崇禧參加武昌起義,1917年,白崇禧結識李宗仁、黃紹竑,共同從事統一廣西的大業,時稱“廣西三杰”。北伐時期的重要戰役,白崇禧幾乎都參加了。在1927年指揮了關乎北伐成敗的龍潭戰役之后,1928年6月11日,白崇禧領軍長驅直入北京,受到北京各界歡迎,成為歷史上由華南領兵攻入北京的第一人。
北伐開始時,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麾下共8個軍,約10萬人,除3個軍各一部留守外,其余全部參加北伐。1926年至1927年初,北伐軍進軍十分順利,很快進抵長江一線。1927年4月12日開始,蔣介石和白崇禧在上海發動了清黨運動,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了“國民政府”。此舉不僅造成國共分裂,也引起國民黨內訌,形成武漢、南京兩個“國民政府”,使北伐大業暫停。
此后,寧漢各自指揮的北伐軍分東西兩路北進。“武漢”指揮的左路北伐軍進軍順利,在河南擊敗奉軍主力。而“南京”指揮的右路北伐軍兩敗徐州,退守江南,士氣低落;蔣介石被迫于8月12日下野,三軍無主,兵失戰心。寧漢分裂,北面北洋軍閥孫傳芳企圖聯合西面“武漢政府”北伐軍唐生智部會攻南京,消滅右路北伐軍。因此,龍潭戰役關系重大,勝可繼續北伐,統一有望;敗則構成右路北伐軍的主力黃埔系、桂系將不復存在。
此時,李宗仁的第七軍主力布置在南京西南的蕪湖、當涂方面,防備武漢方面唐生智的部隊東下,何應欽的第一軍駐守在滬寧線上,南京城內的防守相當空虛。
孫傳芳偷襲龍潭 白崇禧臨危出陣
1927年8月24日夜,退守江北的孫傳芳糾集11個師又5個旅的兵力,在南京與鎮江之間,偷渡長江。25日拂曉,長江晨霧迷茫。孫傳芳的主力已經進至江南,占領了烏龍山炮臺、青龍山、黃龍山,以及堯化門外的龍潭火車站。滬寧線交通被切斷,致使第一軍首尾不能相顧。何應欽此時正在南京城內,因為龍潭火車站失守,無法指揮龍潭以東的所屬部隊。
隨后,孫傳芳親自坐鎮龍潭火車站附近的中國水泥廠,指揮部隊直逼南京。南京城內只有第一軍二十二師一個團的兵力,難以抵擋。事有湊巧,蔣介石下野之后,由于南京軍費緊張,白崇禧前往上海籌集經費。籌到60萬經費后,8月25日,他乘滬寧線火車準備返回南京,到無錫時就接到報告說,孫傳芳的北洋軍已占領龍潭,破壞了鐵路,在前面開的一趟快車已經翻車了。
于是,白崇禧令一輛鐵甲車作前導,駛往常州奔牛鎮。不料,這輛鐵甲車也翻了。白崇禧感到事態嚴重,停止前進,回無錫下車。剛到無錫車站,他就用電話命令駐扎在附近的第一軍十四師師長衛立煌率部向龍潭反攻,身為黃埔系的衛立煌居然樂意接受白崇禧的指揮。隨后,白崇禧在無錫設立指揮所,命令正從常州開往杭州的第一軍二師劉峙也回師增援,沿滬寧線從東面進攻。
衛立煌率部趕往龍潭,一場血戰之后,于26日晨將孫傳芳部隊逐出龍潭火車站。此時,白崇禧也從無錫趕往鎮江,就近指揮。在急調第一軍部隊的同時,他又打電話給海軍總司令楊樹莊,要他派艦溯江上行,切斷孫傳芳軍的后援。楊樹莊當即派通濟艦至鎮江。白崇禧命令政治部主任潘宜之帶一排憲兵到通濟艦督戰,令該艦泊于龍潭附近,并用艦炮轟擊已經渡江的敵軍。
李宗仁阻止何應欽撤離 三路大軍會攻龍潭
8月28日晚,孫軍發動猛烈攻勢,龍潭再度失守。東線的第一軍二、十四兩師寡不敵眾,紛紛后撤,幾至潰不成軍。與此同時,龍潭西邊的棲霞山也第三次被孫軍攻占,戰況萬分危急。
第一軍二十二師的潰散部隊麇集在南京城外麒麟門一帶,混亂不堪。孫軍的便衣隊已在堯化門出現。南京城聞風震動,政府機關、黨部、報館都紛紛將招牌取下,各人收拾行李,準備逃難。當時身在南京城內的譚延闿、孫科兩人,一夜電話數起,向李宗仁探詢戰局。
危難之際,連軍事委員會三巨頭之一的何應欽也準備帶第1軍撤離南京了。在26、27日兩天戰斗中,李宗仁發現黃埔系第1軍戰斗力過于脆弱,不太正常,遂于28日早晨趕到第1軍的指揮部去見何應欽。不料,何應欽正收拾行裝,準備帶第1軍撤往杭州。李宗仁大吃一驚,趕緊阻止。何應欽略作思考后同意親自上前線指揮,由此穩定了黃埔軍軍心,振奮了士氣。自此以后,黃埔軍表現出了應有的戰斗力。
當夜,李宗仁嚴令第七軍夏威督率所部,再度向棲霞山出擊,限期奪回失地。8月29日晨,李、何還電調第四十軍速赴南京,作為總預備隊。正好,白崇禧也從鎮江拍電報來,約南京方面迅速出擊,與東線部隊夾攻孫軍于龍潭。
白崇禧親自指揮第一軍東線各師向龍潭進攻。第七軍第三次將棲霞山奪回后,仍交第一軍部隊防守。不久,棲霞山又被孫軍奪去,李宗仁遂令第七軍與第十九軍再度向棲霞山進攻,占領后不再交予第一軍。同時,他致電白崇禧,約定30日東西線同時向龍潭之敵反攻。
計劃既定,何應欽派員到南京城郊,制止第一軍退卻的部隊,下令即刻準備反攻。第七軍三個師、第十九軍陶均師,統歸夏威指揮,自棲霞山向東進攻,沿鐵路及江邊前進,目標為龍潭鎮和青龍山、黃龍山的敵軍陣地。白崇禧指揮東線的第一軍一、三、二十一等師向西攻擊。何應欽指揮第一軍的二、二十二、十四師一部,自東陽鎮向龍潭進發,三路大軍會攻龍潭。
此時,孫軍約六萬余人被壓縮在龍潭一隅,依托龍潭以西的黃龍山,以南的青龍山、虎頭山,和大石山、雷臺山等險隘,憑險據守。
鋼七軍攻克黃龍山 孫傳芳豪賭大虧輸
北伐軍于8月30日晨發動反攻,孫軍也全線逆襲。龍潭周圍數十里地域炮火蔽天,血肉模糊,戰斗至為慘烈。上午7時,衛立煌部與夏威部協同出擊,順利攻占東陽鎮,并于8時分頭進攻青龍山、黃龍山、虎頭山。在龍潭南面激戰時,西面的桂系第7軍1師也拿下了黃龍山。激戰中,師長李明瑞身先士卒,被李宗仁稱贊立了頭功。這樣一來,龍潭要點的東、南、西三面屏障都被攻下,北伐軍三路大軍就在龍潭以南勝利會師了,龍潭暴露在北伐軍直接火力下。
龍潭虎頭山、青龍山、黃龍山是龍潭車站東、南、西方向的三大屏障。“三山”既下,龍潭車站成為棋盤上的孤子,于當日17時為北伐軍順利收復。孫軍殘部退集江邊,混亂不堪。此時天色已黑,北伐軍苦戰一天,疲勞不堪,遂暫時休兵,圍而不戰,準備來日痛打落水狗。
戰至31日晨5時,孫軍雖然搶先發動逆襲,但由于受到海軍的攔截炮擊,黃龍山、烏龍山炮臺又先后被第七軍與第一軍聯手克復,孫軍被迫撤出龍潭,退往滬寧線以北、長江以南的狹長地帶,背水而戰。孫軍的攻勢頓挫,被逼退到江邊,已無回旋余地。孫傳芳見大勢已去,只好率少數親信乘小火輪北逃。至14時,龍潭戰役畫上句號,孫軍余部除少數渡江北遁和化裝逃跑外,大部被俘。
白智李勇指揮有方 龍潭大捷功在千秋
第1軍3師師長顧祝同于29日從上海趕至戰場,當時雙方已激戰3日。他回憶當時看到的場景說:“到處死尸橫陳,無人收埋,又值溽暑,腐臭難聞,人人掩鼻而過,其慘況迄今猶令人難忘,可見當時戰斗的激烈!”嗣后清理戰場,北伐軍收容己方陣亡官兵遺體,耗時10天。地方派人掩埋孫軍尸體,更用了1月之久。據時任何應欽參議的鄭洞國回憶,戰役結束后,他請假到蘇州養病,火車經過棲霞山、龍潭時,仍聞到“強烈刺鼻的尸臭”。
此役白崇禧和何應欽都親臨前線督戰。白崇禧率劉峙、衛立煌兩師占領水泥廠,與何應欽勝利會師。龍潭一戰,孫軍總人數不下六七萬人,除渡江逃脫和溺斃外,被斃二萬余人,被俘約三萬余人,繳槍四萬余支。俘虜自龍潭押返南京,分四路縱隊前進,排頭已抵南京城郊,排尾猶在龍潭。
戰役結束后,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闿書寫了一副對聯送給白崇禧:“指揮能事回天地,學語小兒知姓名。”教育家張壽鏞稱:“龍潭之役,幸有何李白,何以仁,白以智,李以勇,此公論也。”已經下野的蔣介石對龍潭戰役也給予高度評價,“此役關系首都之安危,革命之成敗,在國民革命軍戰史上實占重要之地位”。
網載 2015-06-18 21:16:4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