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賞析 夏季好書評委解讀:我們為什么要讀這些書?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王亞民、阿甲、劉東、劉華杰、李靜、解璽璋、王奇生、吳思八位評委共論夏季好書。


8 月27日午后,書評周刊同仁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八位評委齊聚言幾又書店,在此基礎上最終選出 20本夏季好書。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既有思想碰撞,又有積極建言,偶爾摻雜著失望、吐槽和疑慮,飽含對好書的贊美與珍惜。



《洛書河圖》: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推薦人:王亞民(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洛書河圖》穿越了繁密的《黃宗羲》可視圖像,查訪在歷史長河中《道濟群生錄》“丟失”已久的洛書河圖的秘密。作者猶如一個敏銳老練的歷史偵探,從看似無關的圖形之間發現其共同的特征,打探到洛書河圖的最終去向——它們原本沒有消失,而是始終附著在各時代的器物中——從出土陶器、玉器、青銅器、漆器,一直延伸到苗族服飾繡片圖案,融入我們的血液和生命,在歷史中從未斷。


在紛繁的圖案中,作者敏銳地發現了天象崇拜對文明造型所起到的作用,提煉出天極這一命題,認為青銅器之所以模擬天象星宿,核心即在于崇拜天極,也就是北極星和北極神作者通過對天極神造型演變的追蹤,發現了一條探尋中華文明源流的全新路徑。由這一命題進入《論語》、《老子》、《莊子》等先秦經典,許多問題會豁然開朗。比如作者提到,《老子》所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就是天極,是北極星,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北極星是天上唯一不轉的星,其他的星,包括太陽、月亮,都在轉。天極生了天,也就是一;天生了地,也就是二;地生了氣息、萬物,也就是三。天極是世界的根本動力,當然也是我們文明的根本動力——在本書的最后,作者對這種文明造型的成因進行了大膽的猜測,誠如作者所說,猜測是一件危險的事,但本書的猜測,對每一個關心我們文明起源的人都不無裨益。


在那些冷峻的文字背后,顯示出作者奇瑰的想象力、豐沛的歷史激情,這使他的目光能夠超越某件具體的文物,擁有了更廣大的縱深感,同時又從來沒有離開過某一件具體的文物。比如他對天極的所有推論,原發于良渚文化的一件玉琮上,并最終都收束在這件文物上。本書的許多論點都超出我們的想象,但它不是異想天開,它以層層遞進的精密推理,實現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一實證的方法。



《獨裁者手冊》:理解權力運作的規律


推薦人:吳思(著名歷史學者)


本書的兩個美國作者梅斯奎塔和史密斯是研究國際關系的。他們想搞明白:為什么同樣一個人可以在一個國家推行善政,卻在另一個國家施行最殘暴的獨裁?為什么有人發動戰爭,戰敗了還能當總統,而有的總統打勝了還要下臺。順著這個思路,他們探討怎樣能夠保住權力,如何建立致勝聯盟,如何上臺、如何掌權、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對外戰爭,如何外援,把統治者需要處理的各種問題列了一遍,出了一本書——《獨裁者手冊》,利害計算很精到。利害計算的基本邏輯非常簡單,但是,我們隨著作者的簡單邏輯走幾步,可以發現一些出人意料的東西,有些還是規律性的東西。比起一般的西方政治學著作來,這本書離我們更近,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現實社會。


如這本書里的介紹所說,對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運作方式的人來說,《獨裁者手冊》都是一本必讀的書,無論是政治領域的政治還是商業界的政治,無論是在非民主國家還是在民主國家。



《沈從文的后半生》:

時代兇猛求同但終將逝去


推薦人:李靜(文學評論家)


《沈從文的后半生:1948-1988》作者張新穎是位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但在此書中,他選擇了讓批評盡可能地沉默,而讓傳主盡量多地發聲——通過其文字和人生呈現自身。于是我們看到了1949年之后活生生的沈從文——這個懷著一腔文藝復興之夢的癡人、祈望“用美育重造政治”的赤子,在新時代到來之際精神危機、掙扎崩潰與自我修復的心碎歷程。


我們能看到他敏銳痛楚的精神預感,緊張孤寂的自我對話,放棄文學的無奈決絕,投身文物研究而力爭成為“有用之人”的自贖自救,以及在這持續半生的“自救”過程中,對一個熱氣騰騰而又凄涼荒蕪的時代無法自欺的洞見。實際上,此書勾勒的是靈魂與時代之殤——一個對人類懷抱慈柔之愛的靈魂,殤于一個靈光消失的時代。此書亦揭示了一個人與時代的關系——時代兇猛求同但終將逝去,而那個對它奉獻全部善意但終究不蒙接納的先知,卻傷痕累累地站立在永恒之中。全書史料翔實,行文節制,顯示出一個穿透歷史的文學人對其研究對象的深情體貼與卓異理解,以及一個知識分子對精神、自由、個性與文化之中國命運的深重關切。



《葉》:適合大眾的家族史


推薦人:王奇生(歷史學者)


在歷史類新書中,我首先會推薦《葉》,周錫瑞先生這本書是專業性的寫作,而且是面向西方學者寫的書,如此一來,他也不可能寫得特別專業,還是要考慮西方學者的中國歷史背景。當然,這也表示這本書比較適合于中國的大眾讀者來讀。


葉家后人、學者葉維麗對這本書提出了批評,其實,我非常認同她的批評。我跟葉維麗非常熟,她認為周錫瑞這本書寫晚清這一時期寫得比較好,一到民國和當代這一時期的時候,寫得不是太好。對于這一點,我也認同。我想是因為,以葉維麗自己的專業研究,她專門做這一時期的歷史研究,而且,她是當事者,她對家族的認知很深刻——我們研究歷史實際上最害怕歷史當事者的評判,他們的評判往往是很到位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達到當事者的那個認知程度或要求,任何一個歷史研究者都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在早些年,我們也有很多寫家族歷史的作品,包括寫梁啟超家族,寫宋氏家族等。這些研究家族史的作品的研究對象都是比較龐大、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家族,比如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的大家族。葉家,作為一個家族,還是中間狀態,從這個角度來說,仍然有故事可講。我覺得還是寫得不錯。(據夏季好書評選現場發言整理)



《萬獸之靈》:要美圖也要操守


推薦人:劉華杰(博物學文化研究者)


我也喜歡攝影,但只拍植物,不拍動物。不是不想,而是覺得太難。我也聽一些博物學愛好者、攝影愛好者議論動物如何難拍。奚志農等四人編著的《萬獸之靈:野生動物攝影書》是一部系統講述野生動物攝影理念、知識、技巧的著作。最近國內出版了諸多優秀的博物類作品,由于名額限制,我第一個想推薦的就是這部書。它此時出版,有相當的針對性,是及時雨。此書圖片一流,插頁中的動物美得不得了;書中對技巧的講解簡明而實用,初學者借此可快速提升水平。但這不是最值得夸獎的。最特別的是,書中講述了“自然攝影師的職業操守”,這對于起步階段的中國野生動物攝影以及博物學文化的恢復至關重要。


如今,中國人生活條件改善了許多,購買中高檔相機的人越來越多,北京各大公園中都能見到一批批攝影愛好者,尾隨著那些可憐的動物。各大保護區也不時迎來一伙伙專業或準專業的攝影團隊。媒體甚至報道若干官員不惜借用公權力以表達自己對大自然、對野生動物的心意。


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人們開始對野性的東西感興趣,這相當于恢復人的自然傾向。人性中包含著自然性,人終究屬于大自然,人在心理上對大自然有一種依戀,對其他動物天然感興趣。壞在,由于宣傳、教育不足,許多人對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沒有保持適當的尊重。我就多次見到很不文明的行為。有一次在海拉爾的一個國家公園中,從廣東來的一大家子游客,手持高端相機用拳腳猛敲養動物的籠子,希望動物活躍起來,以便于拍出動物的最美姿態。還有人為了拍鳥,竟然捉住鳥、把鳥腿用強力膠粘在樹枝上擺拍。我也見識過某保護區經常在同一地點投食,以便于觀察、拍攝、研究某種珍稀動物。這些都是有問題的。


讀了《萬獸之靈》,我盼望人們不僅拍攝技術能有提高,拍攝境界也能有改觀。



《黃宗羲傳》:拿來主義之外的思想路徑


推薦人:解璽璋(文化批評家)


李潔非的《黃宗羲傳》兼有史家的扎實、嚴謹和文人的氣度和情懷,是一部明清交替之際、一代遺民士大夫的心史、痛史。作者對晚明史素有研究,《黃宗羲傳》的寫作便建立在數十年來所積淀的深厚歷史功底之上。這也給了作者一種深邃的歷史眼光,他把傳主置于晚明清初復雜、殘酷、嚴峻而又糾結的歷史境遇中,透過歷史的煙云,寫出了這個人,乃至這一代人的精神世界與心路歷程,既有內心活動的精密細微,又有現實環境的大開大闔,恰如孟子所謂知人論世的方法,使人物和時代相得益彰。


嚴格來說,《黃宗羲傳》還是一部思想傳記,這一方面固然是由傳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決定的,近世以來,他與顧炎武、王夫之一道,被尊為清代思想學術的開創者,寫黃宗羲這個人,不能不涉及他的思想演變;另一方面,這里所謂思想,又并不囿于黃宗羲個人思想的范疇,而是在深入挖掘其思想內涵的基礎上,打通了關于百余年來中國現代化路徑的思考。這便得益于作者的眼光,他能從中國本土思想文化入手,去解釋近代以來所發生的思想變革。這是拿來主義之外的另一條思想路徑,是實實在在存在過,卻長久以來被遮蔽的。這一點從黃宗羲對晚清、民國思想學術復興的影響中也能看出來。這是《黃宗羲傳》的一點特殊貢獻,也是其思想文化價值之所在。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0:04

[新一篇] 納博科夫:一個優秀讀者所應具備的四個條件│鳳凰讀書

[舊一篇] 那些文字的溫度10部電影中的經典書信│鳳凰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