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龍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編者按:龍這一形象,從上古時候的出現、演化,到后世被皇家作為專有圖案,隨著皇權的加強,被賦予很多與之相關的意義。對于那些并未親歷中國,卻又喜歡談論中國的外國人來說,要說清楚龍在中國的地位就有點麻煩,他們很自然地會從歐洲的既有圖式中尋找一種對應的“關系”。法國神父杜赫德就是這樣一位著名的漢學大家,他從未到過中國,卻在《中華帝國全志》中斷言:“龍無疑是中國人的國家象征,正如鷹之于羅馬。”


1900年庚子事變,中國形象跌至史無前例的低谷,相應的辱華漫畫也增至史無前例的最高點。八國聯軍的野蠻行徑被西方媒體描繪成了文明西方對愚昧東方的偉大戰爭,戰爭的象征性意義激起了西方許多漫畫家的強烈創作欲望,他們模擬“圣喬治屠龍”的經典場景,創作了一系列遠征軍手刃中國巨龍的漫畫作品。在西方列強的槍炮威逼下,中國從天朝降格為大清國,龍旗從帝王專用旗降格為國旗,國旗從純官用降格為全民共用,龍也一步步走出皇家大院,開始走近尋常百姓的生活。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帝制覆滅了,龍也遭遇了受誅連被打倒的凄慘命運。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這條象征專制皇權的惡龍深惡痛絕,他們將扯落龍旗,砸碎龍椅,趕跑真龍天子視作革命勝利的象征。龍被視作愚昧的象征物,成為愛國知識分子的打倒對象,而不是尊崇對象。


真正讓龍的命運得以逆轉是在1979年。由于1978年底臺美斷交,頓失國際身份的臺灣社會人心惶惶,急于重建身份認同的臺灣大學生侯德健創作了一首悲愴的《龍的傳人》,歌曲一經發表,立即唱徹臺灣,旋即風靡整個華人世界。正值改革開放雄心勃勃準備走向世界的中國大陸,此時也亟需一批勵志故事、勵志歌曲以振奮人心,《龍的傳人》恰逢其時地唱出了人們久違的龍感覺。當然這是后話,今天一起來看一組16-19世紀外國漫畫中的龍的形象。“龍”在近代的遭遇很是不堪,這些再現,可能會刺激一些人的“民族自尊”,但回首過去,就應該呈現歷史中的真實。|


▲《笨拙》漫畫《林頓最后的比賽:伯爵為夫人而戰斗》,1858年。


▲《笨拙》漫畫《在中國我們應該做什么》,1860年。


▲《笨拙》漫畫《家族關系》,1891年。


▲《黃蜂》漫畫《多頭吸血鬼——徹底地打擊》,約1880年。


▲《黃蜂》漫畫《拯救行動》,1882年。


▲《黃蜂》漫畫《沒有更多條約》,1888年。


▲《笨拙》漫畫《文明的勝利》,1894年。


▲《團團珍聞》漫畫《雞與蛇》,1894年。


▲《團團珍聞》漫畫《蛟龍的切身》,1894年。


▲《團團珍聞》封面漫畫《征服黃龍》,1895年。


▲《笨拙》漫畫《好狗》,1895年。


▲《笨拙》漫畫《新的聯盟》,1859年。


▲《笨拙》漫畫《復仇者》,1900年。


▲《黃蜂》漫畫《第一要務》,1900年。


▲德軍明信片《在中國的戰斗》,1900年。


▲德軍明信片《列強征服中國》,1900年。


▲德皇威廉二世親自設計的“為遠征中國服務”勛章,1901年。


▲德國國防部發給“中國遠征軍”參與者的紀念文件。文件正上方是一只張開翅膀的德國雄鷹,正下方則是一條被利劍刺穿的中國龍,龍身翻轉,腳朝天,頭垂地,1901年。


▲法國明信片《肢解中國怪物》,1902年。


▲明恩溥《中國人的性格》插圖,一條小龍趴在一個光頭上,如同中國人的辮子,1894年。


▲《來自中國的真正的野蠻人》,穿著龍袍的滿大人,捧著盛滿金幣的龍紋杯,金幣上面插著“賠款”的標簽,1861年。


▲日本浮世繪《日清兩軍蓋平大激戰之圖》。黑衣者為日軍,藍衣者為清軍,日清爭奪紅色龍旗。這類日清戰爭的浮士繪作品,幾乎都是日軍作持刀劈殺狀,清軍作倒地不支狀;凡出現龍旗,必作斜倒狀,日軍執旗桿中部,清軍執旗桿底部。1895年。


▲日本浮世繪《朝鮮國牙山開戰日本大勝利之圖》局部,兩軍將士正在拼死爭奪一面紅色龍旗。1894年。


▲日本浮世繪《靖國神社陳列的清軍分捕品》局部。龍旗作為日軍戰利品,與清兵俘虜一起被陳列。1894年。


▲法國明信片《經過盟軍的努力,龍被征服了》。八國聯軍合力將中國龍吊在一根寫著“聯合”的樹枝上。1900年。


▲日本漫畫家樂天作品《清朝滅亡》,象征大清國的龍被劍釘在地上。1912年。


▲英美合作出版的圖書《破碎的中國》。封面設計將龍中國紅珠龍牢牢地控制在英美兩國的旗幟下,旗桿壓住龍身,直插龍尾。1899年。


▲日本《現代雜志》漫畫《抗日的議題》,文字大意為:“將來中國人在獨立宣言中一定會把抗日當成重要的議題,可是當初如果日本不插手的話,中國早被列強分割殆盡了。”作者一邊將自己打扮成中國朋友,一邊毫不掩飾地將中國畫成了一只任人分割的“烤乳豬”。1934年。


▲《笨拙》漫畫《道義支持》。睡在地上那頭獅子不是中國,而是英國,中國是遠處正和俄國熊進行交易的那條辮子龍。美國鷹對英國獅說:“什么!難道你不想爭取自由貿易港嗎?好,如果你需要支持的話,我可以坐在這里給你拍幾下翅膀。”1898年。


▲《笨拙》漫畫《威脅》。圖中說明文字:“中國在西藏雄心勃勃的活動表明,他們已經采取了許多措施以消除自1904年以來英國對拉薩地區的影響,因此有必要讓印度政府集中兵力投入東北部邊境。”在英國畫家眼中,威武的雄獅,無論站著還是躺著,都只是英國。中國是那條躲在角落里的龍。1910年。



本文選摘自《中國龍的發明》(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1月),作者:施愛東。圖片及文字提供:施愛東。




新京報書評周刊 2015-08-23 08:40:45

[新一篇] 每日薦書 《人與土地》:人生天地間,鄉關何處

[舊一篇] 咖啡如何改變世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