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許紀霖:中國未做到文明崛起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摘要
12月3日,2014年騰訊網冬季思享會“中國說”活動在北京舉行,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許紀霖發表主題演講“新天下主義:未來世界中的中國”。在他看來,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事實,但僅是富強的崛起,還未做到文明的崛起。今天的中國人更像19世紀的歐洲人,眼里充滿了貪婪和欲望,相信弱肉強食,這是與中國古代的“天下”觀背道而馳的。許紀霖認為,傳統中華文明不是特殊性的文明,而是普世的,今天的世界已經形成一套普世文明,中國應與之接軌。下文為許紀霖演講全文.

中國只是富強的崛起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21世紀是從哪一年開始?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覺得特傻,當然是2000年開始。但是20世紀并不是從自然年開始,而是在100年前的1914年,這實際上以重大事件為標志的。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標志著20世紀的開始。20世紀也是一個充滿了戰爭、暴力和革命的時期。


那么21世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很有可能是從2008年,因為這一年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過去很多人懷疑中國崛起,2008年以后沒有人再懷疑,因為它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中國被推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但是問題在于這是一種什么意義上的崛起?為什么現在好多周邊國家對已經崛起的中國感到不安和恐懼,而更多的國家又感覺中國在世界的形象非常模糊?


我的看法是到今天為止,中國的崛起只是一個富強的崛起,還不是一個文明的崛起。所謂“富強的崛起”的最大標志,是我們最崇拜的GDP,今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宣布:按照實際可購買力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老大。中國特別愿意當老大,我們恐怕真應該慶祝一下,但是大概也只有中國才在乎這個GDP。


中國還欠文明的崛起


但是除了富強以外,還有一個標志,我稱之為“文明的崛起”。在晚清的時候,嚴復和梁啟超就已經發現,歐洲之所以崛起是有兩個秘密,一個是富強,另外一個是文明。那么,文明的崛起意味著什么?就是這個國家已經有了一套穩定的、現代的價值觀和它相適應的一套制度,嚴復當年就把它描繪作“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我們今天只要走出這個地方,在北京、上海的街上走一走,就會發現今天的中國人比19世紀的歐洲人更像歐洲人,整個眼光里都充滿著貪婪和欲望,相信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所以,假使孔夫子、朱熹和王陽明先生從墳墓里醒過來,他們一定會嚇一跳,不再會認識他過去所熟悉的中國,因為中國現在已經完全變成比西方更西方。中國就像當年的日本一樣,成為學習西方的模范生,但是很可惜的是一個嚴重偏科的模范生。這個偏科就是說,富強崛起了,但是在文明這個考試面前,我們至今還是不及格。


什么叫文明?福山把一套現代良好的秩序總結為三要素:治理能力、現代法治和有人民可以問責的政府。所以,從這三條來看,至少后面的兩個因素,中國還有待努力。


中國不能只帶給世界金錢和商品


我一直在担心一個問題,今天的中國會不會重復十三、十四世紀曾經席卷歐亞大陸的蒙元帝國。成吉思汗開創的蒙元帝國橫掃歐亞大陸,但是沒過70年就完了。如果一個大國只有實力,沒有能力,那很有可能就是曇花一現。今天全世界到處都是中國的熱錢,都是中國的商人,但是中國給世界帶來的只有金錢和商品,而缺乏文明的價值觀和先進的智慧。所以,我們需要中國夢,但更需要另一半的中國夢,那就是那個“文明的中國”。今天中國要思考的恰恰是,如何從富強走向文明。


中國今天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國,作為一個大國意味著什么?黑格爾當年說過,有幾個世界民族是富有世界精神,要對世界担當責任,中國就是其中的一個。


中國很早就有“天下主義”。當年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從秦始皇嘴巴里蹦出兩個字“天下”,我當時坐在下面就啞然失笑。秦始皇是一個法家,法家腦子里只有國家,富國強兵,哪有什么天下?天下是儒家的。在儒家看來,比國家最高的就是天下,就是一個超越國家的全人類,這才是天下的意識。


中國文明是普世文明


中華文明意味著什么?中華文明不是一個特殊性的文明,這叫文化。文化和文明是不一樣的,文化只關心自己眼皮底下的,那叫文化。但是文明是什么?文明一定是普世的,一定是關懷全人類的,這才能叫文明。我們可以說韓國有文化,越南有文化,但是如果說偉大的韓國文明、越南文明,你大概聽了以后會嚇一跳。但是中國的文化是一種普世的文明,它關心的不是自己眼皮底下的一國一族的利益,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和文明。


中國自從晚清以后,引進了歐洲來的民族主義的價值以后,視野變得越來越小,度量也越來越小。所以,今天的中國人已經沒有過去的那種天下的氣魄,通常說那是西方的,這是中國的,越來越顯得小家子氣。這種小家子氣恰恰不是中國的,中國的傳統恰恰是一種文明的傳統,它不講特殊,只講普世。因為文化只關心什么是我們的,好像這是我們的就是好,但文明關心的是什么是好,這個好不是對我們中國才好,應該對世界才是好的,這才叫文明。所以,中國文化是一個文明,不是一國一族的文化,這是我們今天要辨清楚的。


中國需要“新天下主義


今天中國需要一種“新天下主義”,是和普世文明接軌的“新天下主義”。我們今天說中國文明的崛起,恰恰不是固守自身的文明傳統,而是要把民族復興的大業融入到世界歷史當中,這才叫黑格爾所說的世界民族。也就是說新天下主義要有胸懷,能夠把全球最優秀的文明遺產——管它是什么,中國的、西方的、古代的、現代的——統統能夠包容進來,這才是一個文明的偉大之處。


今天這個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套普世文明,但是它一套價值,各自表述。不同的民族和國家可以分享同一個文明,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對這套普世的文明有自己的表述。今天我們說“中國說”,在我的理解里,普世文明,中國表述。講好中國的故事,但是不要忘記,這個中國是與普世文明接軌的中國,是担當著人類責任的中國,是新天下主義的中國。中國對待普世文明的態度,你要追隨那是沒有出息的,你要對抗那一定是頭破血流的,只有做普世文明的發展者,在順應普世文明的基礎上有創新、有發展,這才是中國文明崛起的正道。


中國人民大學的時殷弘教授研究發現,發現近五百年來的世界爭霸,所有當年對世界領導者挑戰的沒有一個是成功的,統統都是失敗的,最新的失敗者當然就是上個世紀的俄國,兩次挑戰兩次失敗。而真正能夠取代老霸主的是誰呢?恰恰是老霸主當年的盟友,也就是當年那些世界領導者的合作伙伴。17世紀替代葡萄牙的荷蘭,18、19世紀的英國和20世紀的美國,都是這樣。這就告訴我們,中國今天最重要的是不能對抗普世文明,而是要做普世文明的朋友,繼續發展它,然后我們才能領導這個世界。


當年拿破侖有一個著名的比喻說“中國是頭睡獅”。實際上拿破侖當年的意思是,最好不要讓這頭睡獅醒來,因為它醒來就將震撼整個世界。但是西方的列強不聽他的話,最后打到了東方,把中國的大門轟開。結果中國就被120年前的甲午海戰炮火喚醒了,最后到了21世紀,這個睡獅已經震驚了世界。但是問題在于,醒來的獅子應該干什么?


100年前有兩個思想家曾經對這個問題很認真地思考過,一個是國民黨的理論家叫朱執信。他就問,為什么醒來以后不去做人,要去做獅子?另外一個自由主義的思想家胡適,他說以睡獅來比喻中國,不如以睡美人來比喻中國更確切,東方文明古國它要貢獻世界的不應該是武力,而應該是文物風教,這就是我說的倫理。我們現在都講盛唐,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作為一個有大版圖的盛唐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當年的盛唐之所以盛,不在于領土不大,軍事強盛,最重要的是它有文明,遠播四方的文明。所以,未來世界的中國貢獻給天下的應該是符合人類整體價值和利益的中華新文明,這就是我說的“新天下主義”!


這個新天下主義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家國天下,環球同此涼熱。謝謝!



(轉自微信公眾號 騰訊思享會)


共識網 2015-08-23 08:42:47

[新一篇] 【人物】回族作家張承志:我為什么要脫離體制?

[舊一篇] 廖信忠專欄:“第四臺”沖擊臺灣社會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