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論中國與美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來源:《李光耀論中國與世界

輝煌與夢想:中國的未來

中國領導人真的準備取代美國,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國嗎?中國第一意味著什么?如果成為亞洲主導力量,中國對其他國家的行為方式將如何改變?中國成為第一的戰略是什么?中國實施民族復興的主要障礙是什么?中國領導人對實現亞洲乃至更大范圍主導權感受到多強的緊迫感?中國成為第一大國后將如何看待美國在亞洲角色的變化?未來幾十年,中國能否保持30多年來的兩位數增長?中國會成為西方式民主國家嗎?中國真的會成為第一大國嗎?應該如何評價習近平?這些問題對亞洲和世界的歷史進程具有重要影響。李光耀在本章中做出的深刻回答反映了他在數十年間對中國及中國領導人的觀察與分析。

中國領導人真的準備取代美國,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國嗎?

當然,為什么不呢?中國通過經濟奇跡把一個貧窮的國家轉變成了當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正如高盛集團曾經預言的那樣,在當前這個發展軌道上,中國將在20年后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緊隨美國之后,中國發射了載人飛船,有能力用導彈擊落衛星。中國有長達4000年之久的文化,有13億人口,他們很多都是非常有才華的人,有一個巨大的人才庫可以使用。他們怎么能不渴望成為亞洲第一,繼而成為世界第一呢?

今天,中國是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其速度在50年前是無法想象的,這是一個無人預料到的巨大轉變……中國人的預期和抱負已經提升。每一位中國人都渴望一個強大、富裕的中國,一個與美國、歐洲國家和日本同樣繁榮昌盛并同樣具有科技競爭力的中國。這種重新喚醒的使命感是一股極其強大的力量。

中國人想和美國人平等地分享這個世紀。

中國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實力。所有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鄰國的對華政策,都已考慮到這一點。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自己,因為它們知道如果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將承担一定的后果。中國市場有13億人且他們的收入和購買力不斷上升,中國只需禁止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就能實施經濟制裁。

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不同,中國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而非作為西方社會的榮譽會員。

中國第一意味著什么?如果成為亞洲主導力量,中國對其他國家的行為方式將如何改變?

在中國人的思維中,處于核心位置的是他們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前的世界以及殖民者給中國帶來的剝削和羞辱。我認為,“中國”也可以理解為“中央王國”的意思,讓人回想起中國主導東亞的時代,當時其他國家是中國的附屬國,紛紛前往中國進貢。比如四個世紀之前,有一位文萊蘇丹帶著絲綢到中國進貢,不幸病逝于中國,今天北京還有這位蘇丹的陵墓。

一個工業化的、強大的中國會不會像美國在1945年之后那樣友好地對待東南亞國家呢?新加坡不確定,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都不確定。我們已經看到一個越來越自信并愿意采取強硬立場的中國。

美國的担憂是,當中國能夠挑戰其主導地位時,它將面對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亞洲很多中小型國家也對此表示担憂,它們担心中國可能想恢復幾個世紀前的帝國地位,它們担心可能再次淪為不得不向中國進貢的附屬國。

隨著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希望新加坡更加尊重它。中國告訴我們,國家無論大小,都是平等的,中國不是霸權國家。但是,當我們做了中國不喜歡的事,他們就說你讓13億人不高興了……所以,請搞清楚你的位置。

此處與史實存在兩處出入,首先時間上應該是六個世紀前,其次墓址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南京。據《明史·渤泥國傳》記載,永樂六年,即1408年,渤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帶著王妃、弟妹、子女和陪臣共150多人抵達南京,明成祖以厚禮相待。渤泥國國王在南京游覽月余,不幸染病,雖經御醫精心調治,終因病情過重,病逝南京。明成祖遵其“希望體魄托葬中華”的遺囑,以王禮葬于今南京市安德門外烏龜山上,謚曰“恭順”。—譯者注

中國成為第一的戰略是什么?

中國已經得出結論:它的最佳戰略是創造一個強大和繁榮的未來,利用大批受過教育、技能日益熟練的工人趕超其他國家。中國會避免任何損害中美關系的行為,挑戰美國這樣一個更加強大的、技術領先的國家將毀掉中國的“和平崛起”。

中國正遵循的方法與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的理念是一致的。這部紀錄片是由中國共產黨制作的,意在影響中國精英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德國和日本的錯誤就在于挑戰既定的秩序。中國人不笨,他們已經避免了這個錯誤……國內生產總值(而非人均水平)才是國家實力的關鍵。中國不會很快追上美國的軍力水平,但是它正迅速發展非對稱優勢武器以反制美國軍力。中國清楚其增長依賴進口,包括能源、原材料和糧食的進口……中國還需要開放海上航線。中國政府担憂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正在采取措施削弱這種依賴性。

中國已經計算出需要三四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的和平與寧靜,以奮起直追,完善制度,穩步向市場經濟制度轉變。中國必須避免德日兩國的錯誤。20世紀,圍繞權力、影響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競爭把德日兩國拖入了兩場可怕的戰爭……俄羅斯的錯誤在于軍費開支過大,民用技術投資欠缺,因此它的經濟崩潰了。我相信,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這樣一點,即如果你和美國開展軍備競賽,你就會輸,相當于自尋死路。所以,避免這一點,避免麻煩,微笑著迎接未來四五十年。

為了提升競爭力,中國集中力量為年輕人提供教育資源,遴選最聰明的人去學習科學和技術,然后就是經濟、工商管理和英語。

我對“和平崛起”這個詞語的第一反應就是對他們的智囊團說:“這個詞語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崛起都是令人感到恐懼的事情。”他們說:“你會怎么說?”我回答:“和平復興,或演進,或發展。”恢復古代的輝煌就是讓一個一度偉大的文明再放光彩,中國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現在中國人必須對此做出最佳詮釋。一年前,一位70多歲的中國領導人問我:“你相信我們在和平崛起上的立場嗎?”我回答:“是的,我相信,但有一點要說明。你們這一代人經歷過抗日戰爭、‘大躍進’運動、‘文革’和‘四人幫’,還見證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過程。你們知道陷阱很多,而且知道如果中國要一帆風順地不斷發展,內部需要穩定,外部需要和平。然而,你們給中國年輕人灌輸了太多對民族復興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思想……這可能導致不穩定。”這位中國領導人說他們會確保年輕人明白這一點。我希望他們做得到。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年青一代可能在成年之前就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

中國對東南亞的戰略是很簡單的:中國告訴這個地區的國家“跟著我共同發展”。同時,中國領導人想要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各國需要決定是跟中國交朋友還是與中國為敵。中國還會調整它的承諾以得到它想得到的東西或表達它的不滿。

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且購買力日益提升,正在把東南亞國家吸收進其經濟體系內。日本與韓國也將不可避免地被吸收進去。中國無須動用武力就能對其他國家產生極強的影響力。中國的鄰國希望美國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存在,以避免自己成為中國的“人質”。30年前,也就是早在中國這塊磁石開始把東南亞國家吸入它的軌道之前,美國就應該在東南亞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如果當時美國這么做了,則其購買力比現在要強得多,而且所有東南亞國家就會依賴美國經濟,而不是中國經濟。經濟因素決定了根本的趨勢,其他國家很難抵制中國日益增強的經濟影響力。

中國的著重點是通過經濟拓展其影響力。從地緣政治意義上講,它目前在對外政策上更加注重運用外交手段,而不是武力。

中國實施民族復興的主要障礙是什么?

從內部看,主要挑戰是文化、語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國人才,今后還會面臨治理方面的挑戰。

在接受有才華的移民的問題上,即便中國和美國一樣開放,未掌握漢語的人又怎么能進入并融入中國社會呢?漢語有很多單音節和聲調,是一門非常難學的語言。口語或許幾年就可以掌握,但想快速閱讀卻很難。

我不知道中國在雇用外國人才時能否克服語言障礙及由此帶來的困難,除非讓英語成為主導語言,就像新加坡一樣。

在新加坡,孩子們先學漢語,然后學英語。他們可能十幾歲就去美國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他們的頭腦里仍流淌著4000年的漢語名言警句。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絕對額將不可避免地趕上美國,但其創新能力可能永遠無法與美國匹敵,因為它的文化不鼓勵進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然如何解釋一個人口4倍于美國的國家(可能中國人才的數量也是美國的4倍)卻少有技術突破呢?

中國人能擺脫他們自己的文化束縛嗎?這不符合他們5000年的歷史。當中央強大時,國家就會繁榮;當中央虛弱時,各省、各縣就會出現很多小皇帝。這是他們的文化遺產……因此中國的傳統催生了一種官僚制度。

中國領導人最大的担憂就是貪腐的腐蝕作用以及貪腐在公民中激發的反感。他們從來都不確定它什么時候會崩潰。

鑒于中國幅員遼闊、問題棘手、設施落后、制度薄弱,中國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中國還存在難以忽視的經濟問題:富裕的沿海城市和內陸省份之間懸殊較大,而且沿海城市之間也存在懸殊。中國領導人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否則可能引發嚴重不滿和騷亂。

技術將使中國的治理制度顯得落伍。到2030年,將有70%或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小城鎮、大城鎮以及超級城鎮,他們將擁有手機、互聯網和衛星電視,他們的信息獲取將更便捷,能夠自我組織起來。現在,你安撫、監督一些人就可以了,但那時你不能再用現在的方式治理,因為到時候需要安撫、監督的人的數量將非常龐大。

日益廉價且易于獲得的技術和農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的現實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中國迄今仍然閉塞的農村地區的真實現狀。此外,中國人知道由于工業化,每年都有上千萬的人進城……如果他們像以往那樣做出務實的改變,加強安全控制,不允許暴亂,不允許反叛同時采取緩和措施……把更多的權力下放給各省市與基層,那么中國是能承受住壓力的。

中國是一個帝國的時候,不必担憂其他國家的動態。但現在,它不得不考慮其他國家,因為如果沒有他國的資源,包括石油和鎳等,它的增長就會停滯。

當今的中國面臨著非常發達的北美、歐洲、日本和頗為發達的東南亞和印度……30年后,中國領導人將明白,雖然到205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將成為世界之最,但就人均水平而言,它仍是小國,就技術角度而言,它仍然非常落后。因此,要有所成就,他們必須有務實的想法……他們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什么能夠實現、什么不可能,他們一定要知道中國是不可能主導亞洲的。

根據中國當前的輝煌成就直接進行推論是不實際的。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存在的劣勢和需要克服的障礙比大多數觀察人士意識到的都要多。在中國的治理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缺少法治,在巨大的國家里,仍有一些黑惡勢力在當地橫行霸道。文化習慣束縛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獎勵順從;漢語通過名言警句和4000年來的文章塑造人的思維,這些文章說每一件值得說的事情都已經被說過了,而且之前的作者說得更好;漢語對外國人而言極其難學,很難學到自由融入中國社會并被中國社會接納的水平;漢語給中國吸引、同化其他國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的阻礙。

雖然新加坡和中國都學習核心的儒家思想,但新加坡在過去40年間努力把英語確立為第一語言,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為什么呢?肯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沒有激起強烈的反對。我們這么做是為了向世界開放自己,使我們自己接觸并利用那些促進發現、發明與創造力的主要力量,這些力量不僅存在于英語這門語言中,還存在于英語的思維方式中。

在新加坡這樣的小型國家,我們可以運用強勢的領導力做到這一點。雖然我曾經建議一位中國領導人把英語作為中國的第一語言,但對于一個自信的大國和文化而言,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但語言的確是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領導人對實現亞洲乃至更大范圍主導權感受到多強的緊迫感?

中國并不急于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急于承担那個位置上的重負。就當前而言,中國對大型國際組織(如國集團)的成員身份很滿足,在這里,中國的意見受到重視,經濟利益得以維護,但責任卻由20個成員共同承担。

雖然肯定有一些聲音呼吁中國加快建立主導地位,要求與其身份相匹配的尊重,扮演好大國角色,但是中國領導層的重心依然偏向謹慎和保守,他們以共識為基礎,著眼長遠。盡管有人可能設想21世紀屬于中國,但也有人希望在建立“中國世紀”前能和美國分享這個世紀。

中國成為第一大國后將如何看待美國在亞洲角色的變化?

中國領導層意識到,作為亞洲地區“二戰”之后70年間的主導力量,美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環境,促進了日本、亞洲四小龍以及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高速發展。中國知道它要利用美國市場、美國技術以及留美學生帶回的前沿思想。因此,未來二三十年,與美國對抗對中國來說毫無益處,可能還會損害目前這些利益。

中國的策略是在這個框架下發展,等待時機,直到變得足夠強大,可以重新定義政治經濟秩序。

在安全領域,中國明白美國對華優勢明顯。在技術發展和應用上超過美國前,難以想象中國會選擇在軍事上與美國抗衡。

中國無須爭奪東亞。中國會逐漸加強與東亞國家的經濟聯系,向它們提供一個有著13億消費者的市場。再有一二十年,中國將成為東亞最大的進出口國。

我不認為美國會從亞洲撤離,但是我認為中國的國力在增強。中國的態度是:“我們不反對且歡迎美國在亞太的存在。”

在經濟發達水平和軍事方面,在百年內中國不可能追上美國,但中國可以通過不對稱的發展給美國施加巨大的壓力。未來幾十年,中國能否保持30多年來的兩位數增長?

在過去30年里,中國經濟以大約每年10%的速度快速發展,有時甚至超過12%。中國能不能至少在下一個10年里維持如此高速的增長?我認為可以。中國低,加上13億國內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這個增速可以維持。

中國會成為西方式民主國家嗎?

不會。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國家,否則就會崩潰。對此,我相當肯定,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明白這一點。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以實現西方式民主,那你就錯了。中國人要的是一個復興的中國。

中國會成為一個議會民主制國家嗎?在農村和小城鎮有這種可能……中國人害怕混亂,總是表現出過分的謹慎。那將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但考慮一下這些方面的變革還是有可能的。交通和通信越來越快、越來越廉價,中國人將通過旅行、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接觸到其他制度和文化,了解其他社會。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當前的制度在今后50年里不可能維持不變。

為了實現中國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愿意嘗試一切辦法,但多黨制下一人一票的民主制除外。他們的兩個主要理由是:其一,中國共產黨必須掌握權力,以確保穩定;其二,他們對多黨制下的不穩定懷有深深的憂慮,這將導致中央失去對地方省份的控制,從而引發可怕的后果,就像軍閥混戰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樣。

我認為,你不可能把一些外國的、與中國的過去完全不符的標準強加給它。讓中國變成一個西方式民主國家也是一樣,在其5000年的有記錄的歷史中,沒有過民主制;所有統治者都是皇帝的代表,如果你反對,你就會喪命,而不是遵循民主制。但是,我同意在這個即時通信和衛星技術迅速發展的世界上,你不可能一邊做出野蠻的行為,一邊說這是你的內部問題……但是現在中國人已經開始談人權問題,而且他們認識到如果他們想得到世界的尊重,如果想在世界舞臺贏得一定的地位,不僅僅在發達國家,甚至在發展中國家,那么他們就不會用野蠻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人民。

中國已經發現,要管理一個現代的國家,它需要法治。到2035年,它將建立一套全面的法典,并且制定一個穩定的法律體系,加上清廉的行政法則,事實上強化了中央的權威。如果地方政府犯了錯誤,就可以根據相應的法律程序讓其進行解釋或加以懲戒,用這種方法約束地方政府,比之前慣常采用的無休止的會議有效得多。而且由于實行了法治,也可以保護普通公民免受官員武斷行使權力造成的傷害,企業也可以規劃大型的、長期的投資。司法獨立還需要20年才能在實踐中實現,因為中國的歷史傳統是地方法官以皇帝代表的身份執行皇帝的命令,這個傳統給中國官場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中國真的會成為第一大國嗎?

中國的最大優勢不在于軍事影響力,而在于經濟影響力……中國擁有的廉價勞動力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它的影響力只會提升并超過美國。

如果中國領導人是務實的、現實的,沒有被意識形態瞇住雙眼,那么中國出問題的概率大概是20%。我并沒有說這個概率是0,因為中國的問題比較嚴峻:制度變革、商業文化變革、反腐以及新思想體系的形成。

中國領導人明白,如果希望繼續“和平崛起”,在經濟和科技上爭取第一,他們不能輸。

21世紀,人們將見證亞洲恢復其世界地位。中國等東亞國家在過去30年里取得的進步使東亞國家對未來非常樂觀。如果沒有難以預料的重大災害給中國帶來混亂或者使中國再度分裂成多個軍閥領地,中國民眾接受再組織、再教育、再培訓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將利用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成果加快發展步伐,建設成一個全面工業化的高科技社會,即便50年不夠,100年足矣。

應該如何評價習近平?

習近平的經歷與胡錦濤相比充滿更多磨難,他的父親下過鄉,他也是,但他能坦然接受,默默地在南方省份一步一個腳印地拼搏,升至福建省委副書記。之后,他去了上海,再后來去了北京。他并非一帆風順,他的人生經歷肯定磨煉了他。

習近平性格內斂,不是說他不與你交流,而是說他不會顯露自己的好惡。無論你是否說了一些惹他生氣的話,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令人愉悅的微笑。與胡錦濤相比,他更有鋼鐵般的意志。胡錦濤在上升過程中沒有承受過習近平所忍受的那些痛苦。

我會把習近平歸類于納爾遜·曼德拉這一級的人物,他們有強大的情感自制力,不會讓個人的不幸和苦難影響其判斷。換句話說,他讓人印象深刻。

霸權下的憂慮:美國的未來

美國正處于全面衰落中?美國的主要優勢是什么?美國政府的哪些方面最讓人感到憂慮?美國文化最讓人感到憂慮之處是什么?有效的政府需要“守護者”嗎?美國有歐洲化的風險嗎?要維持全球霸權,美國需要做什么?在本章中,李光耀根據自己與美國的長期接觸,針對上述問題給出了深刻敏銳的、發人深省的答案。

美國正處于全面衰落中?

絕非如此。美國目前的確因背負著債務與赤字使其發展道路充滿坎坷,但我完全可以肯定美國不會淪為二流國家。歷史上,美國已經展現出了很大的自我更新與復興的能力。美國的優勢包括:美國人頭腦中沒有根深蒂固的陳舊思想,而是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態度務實;擁有各類優秀的研究中心,競相發明新技術、提出新理念;美國社會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并能輕而易舉地使其融入其中;英語相當于一個開放的體系,是科學、技術、發明、商業、教育和外交等領域的領導者以及各國頂尖人才的通用語言。

雖然美國面臨異常艱難的經濟形勢,但美國的創造力、彈性以及創新精神使其有能力應對一些核心問題,克服這些問題,并重新獲得競爭力。

今后二三十年,美國仍將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是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是經濟最富活力的國家,美國憑借創新、生產效率和消費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今天以及今后幾十年,國際社會的游戲規則仍將由美國制定。任何關于國際和平與穩定的重大問題,如果沒有美國的領導,就無法得到解決,沒有任何國家或任何集團能夠取代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

美國對“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回應展示了它的主導地位。這一令人震驚的事件改變了美國人應對恐怖威脅的態度。華盛頓方面毫不猶豫地動用了其強大的權力改變游戲規則,大肆抓捕、摧毀恐怖分子及給恐怖分子提供援助的人。

接下來幾十年間,美國實際上是一個美利堅帝國。無論你是非洲人、南美人、印度人、菲律賓人、中國人或韓國人,美國人都會讓你在美國或在海外的美國跨國公司中為美國服務……縱觀歷史,所有成功的帝國都接受其他種族、語種、宗教和文化的人,并讓他們融入自己的民族。

今后10年、15年或20年,美國仍將是最有進取心、最有創新性的經濟體,因為它擁有尖端的民用技術與軍用技術……在30年、40年或50年以后,如果你無法一直吸引人才,就會喪失這種優勢。國際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為中國以及其他國家正在采納美國的部分成果以適應它們本國的情況,而且它們還在忙于搜羅全球人才,增強本國經濟的創新性和活力。因此,當前不是大國搞軍事競爭的時代,因為這會導致一損俱損,但大國之間可以搞經濟和技術競爭。

美國的主要優勢是什么?

美國人對待生活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他們敢于打破一切,然后進行分析和重新定義。無論問題能否解決,美國人都相信只要給自己充裕的資金,付出努力搞研究,就能將其解決。記得20世紀80年代,日本和德國的經濟發展勢頭正盛,此時經濟上正走下坡路的美國似乎顯得相形見絀,但過去這么多年里,我親眼見證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與改革,美國人又重振雄風了。美國有一套優越的制度,經濟方面的競爭力更強。

美國經濟出類拔萃的根源在于美國人富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和投資者認為風險和失敗都是自然的,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當他們失敗時,他們能夠做到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來,一切重新開始。歐洲人和日本人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競爭力,很有必要效仿美國人的做法。但很多美國式做法與歐洲和日本那種提倡舒適性和社群性的文化體制存在不一致之處,比如,日本為本國工人提供終身勞動保障;德國工會力量很強大,在企業管理中頗有發言權,很多企業決策需要由工會和資方共同敲定;法國政府則支持本國工會給資方施壓,支

持失業工人索要高額賠償,希望以此阻止資方裁員。

美國社會是一個注重開拓創新的社會……美國人創辦企業、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很高。論及創新,論及創辦企業,把新發現或新發明投入商業用途以創造新財富,美國向來都是最有活力的。美國社會一直在改變,從未停息……每一位成功的美國企業家都嘗試過很多次,也失敗過很多次,很多人都是反反復復地嘗試,直至成功。很多人成功之后繼續創辦新企業……正是這種精神催生了動力十足的經濟。

美國的文化是我們要從零開始并打敗你。正因為如此,我才對美國經濟有信心,我相信美國經濟一定會復蘇。美國制造業的發展勢頭的確遜于德日兩國的制造業,但美國發明了互聯網,有微軟、比爾·蓋茨和戴爾……要擁有這些,你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思維能力呢?這種思維能力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他們來到了一塊空曠的大陸,高效地開發它,他們先是殺死了原先居住在此的印第安人,接管了土地和野牛。建立一個城鎮,你做治安官,我做律師,你做警察,你是銀行家,我們開始建設。他們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這種文化延續至今,這種信念就是你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美國之所以比歐洲和日本更成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人的隨機行為呈現出的極端性比較強。美國既有平庸的人也有極富才華的人,兩個極端的人都有。如果這種極端體現在好的方面,那么這種極端性越強,創造性就越強。

美國文化與東方文化之間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個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不同。在美國文化中,個體的利益是主要的。這就使得美國社會具有非同一般的競爭力,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杰出的成就。

美國始終占據優勢,因為它的社會是一個兼容并包的社會,而且英語是國際性語言,使得美國很容易吸引外國人才。與中國相比,美國的優勢非常明顯,因為它使用的是英語,這就使得美國能夠從亞洲和歐洲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掌握英語的外國人才。美國對自己失去信心、喪失創新性以及無法從國外吸引人才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在今后10年、20年或30年內,我認為美國不會喪失這些能力,人才不會涌向中國。人才之所以會涌入美國,是因為美國人講英語,而且每個人都能融入美國社會,這是一個善于容納移民的社會。如果要去中國并在那里穩定下來,你不得不掌握漢語,而且你必須適應中國的文化環境。這是很難逾越的障礙。

美國之所以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科技不斷進步,對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美元很有可能繼續維持全球主流貨幣的地位,因為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企業家精神、最富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美國這個國家的偉大之處不僅體現在其權力與財富上,而且體現在它是一個由崇高理想推動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雖然在國際社會中擁有的權力很大,但為了重新建立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美國在同其他國家打交道時往往樂于分享自己的財富,表現得很友好、很寬宏大量、很慷慨,恐怕只有崇高理想對人產生的積極向上的作用才能解釋美國人的這種行為方式。

在所有大國中,美國可謂是最友好的,肯定不比任何一個新興國家嚴厲……只要美國經濟領跑全球,而且美國在創新和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那么無論是歐盟,還是日本或者中國,都無法取代美國當前的主導地位。

美國政府的哪些方面最讓人感到憂慮?

當你實行大眾民主時,要贏得選票,你就不得不給選民提供更多的好處。而且如果你想在下一屆選舉中打敗對手,承諾給選民的好處比以前還要多。因此,這就類似于拍賣過程中不斷加價,而這樣做的代價、債務卻留給了下一代人,讓他們承担。

如果總統給他的人民開出的是一劑苦藥,那么他就不會再次當選。因此,為了贏得總統選舉,候選人往往傾向于拖延問題,推遲實施不受歡迎的政策。結果就導致預算赤字、債務以及高失業率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因為要解決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選民犧牲一部分福利,結果就被擊鼓傳花式地留給了下一屆政府。

如果總統與國會受制于民眾情緒,那么他們通常處于被動地位。美國的領導人必須知道如何領導國家,知道什么符合美國的真正利益并愿意為之努力,即便無法再次當選也在所不惜,而不應該一味受制于民眾情緒。如果他們發現了問題,卻因為治理體制的原因而無法加以解決,那么這種體制可以說是運轉不靈的。

美國的政治家們似乎有點兒靦腆或羞怯,因為美國的學者們和記者們總是在自由地談論美國的問題和缺陷,而自從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選民似乎不愿意聽他們的政治領導人談論美國的棘手問題。也許是出于這個原因,民主黨與共和黨都沒有集中精力探討如何解決迫在眉睫的赤字問題,尤其是如何削減福利、增加儲蓄和投資或者強化美國的教育體系,以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人。最后一點或許是最重要的。

與議會制相比,總統制下誕生好政府的可能性比較低。因為在總統制下,你出現在電視上的個人形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在議會制下,比如英國,首相在當選之前是議會成員,也許是一位部長,民眾對他了解的時間比較長,了解得比較充分……他們對于候選人是什么類型的人、是否具有內涵、講話是否真誠已經得出了一些結論……而在總統制下,一些總統,比如吉米·卡特在競選期間頻頻出鏡,告訴選民我叫吉米·卡特,我是一位“種花生的農民”,我在競選總統。還沒有充分了解他,緊接著你所知道的事情就是他已經當選總統了。

如果一個人能夠以巧妙圓滑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計劃展現出來,向選民承諾創造安全且繁榮的消費社會,再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就很容易鼓動民眾選舉其為領導人……令我感到很驚訝的一件事就是,媒體顧問居然能為候選人塑造一種全新的形象,并且至少在表面上把他的性格轉變為另外一種性格影響選民。在很大程度上,競選已經成為一場形象包裝和宣傳的競賽……媒體顧問居然是高收入的專業人士,而且需求量很大。如果丘吉爾、羅斯福或戴高樂參加這種選舉,我甚至懷疑他們能否脫穎而出。

我認為民主制度不會自然而然地帶來發展,這個觀點與美國政治評論家們所說的恰恰相反。我相信,一個國家如果要發展自己,更需要紀律,而不是民主。民主過于興旺,就會催生無紀律、無秩序的環境,這是不利于發展的。要檢驗一套政治體制的價值,最終還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穩定的社會環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數民眾的生活標準,能否在確保人民和平共處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菲律賓采用的是美式憲法,而這是世界上實行難度極大的憲法之一。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行政、立法與司法完全分離了……但對于菲律賓這種社會秩序混亂、發展水平低下的國家而言,它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誠信的政府……這種憲法之下,在重大問題上常常會陷入僵局,我相信,如果亞洲四小龍也采用了這種憲法,不一定會成功。而且你也看到了,自從越南戰爭和“偉大社會”以來,美國的制度在本國也無法良性運作了。

美國人似乎認為亞洲很容易改變,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世界其他地方,就能遏制亞洲的發展。其實并非如此,如果美國想深度影響亞洲的戰略演變,就不能來了之后很快又離開。

我認為,美國應該冷靜地思考一下亞洲對自身利益的影響,不能因為在越南遭遇了挫折就把重心移出亞洲,我接受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在當代美國,我發現美國人對自己蒙受的損失感到很失望。

美國文化最讓人感到憂慮之處是什么?

我發現美國文化的某些部分是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比如槍支、毒品、暴力犯罪、流浪、公共場所行為不得體,總而言之,這都體現了公民社會的墮落。美國文化過于注重個人權利,個人有權根據自己的喜好采取各種行為,但這種個人權利的膨脹是以犧牲社會秩序為代價的……社會的道德基礎被侵蝕以及個人責任心的喪失都與之有著莫大的關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自由主義思潮開始在知識分子群體中勃興。這種思潮認為,如果給予個人充分的自由,任由他們做自己的事情,每個人都會變得越來越好,并且認為人類已經達到這種完美的狀態。美國的很多社會政策是失敗的,催生了很多不雅行為,比如在公共場所小便、在大街上強行乞討,美國的社會政策已經開始引發民眾的抵制。社會必須有序運行,槍支、毒品以及暴力犯罪形影相隨,這都對社會秩序構成了威脅。

如果過于強調個人至上的理念,就行不通了,這使得美國社會難以保持凝聚力。亞洲能看到這是行不通的,那些想建立健全社會的人也不會遵循美國模式。在健全社會里,年輕的女孩和年老的婦人能夠在夜晚安全出行,年輕人不會再被毒販利用……在美國這個社會中,處在最頂層的3%~5%的人才有能力應對這種混亂無序的狀態,才能應對各種思潮的激烈碰撞。要應對這些問題,你就會把情況搞得一團糟……如果你讓暴力場景和色情畫面日復一日地出現在電視機上,終將毀掉整個社會。

亞洲人到美國后,很多人都會對美國的社會狀況感到困惑和不安,例如:法律和秩序失去了控制;騷亂、毒品、槍支、搶劫、強奸和犯罪非常普遍;貧富差距顯著;個人權利過度膨脹,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損害;美國法律疑罪從無的理念過度保護人權,導致罪犯經常逃脫法律制裁……美國對販毒者和吸毒者的人權的過度保護危害了整個社會的利益,涉毒犯罪猖獗。學校也受到了影響,在學生群體中,未成年人犯罪率很高,暴力行為普遍,輟學率高,紀律性和教學質量低下,結果培養了一大批沒有競爭力的人。因此,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如果你所處的社會崇尚自由主義,充斥著多樣化的意見和不同的思想,充斥著各種噪聲和騷動,我也不認為這種自由主義能自然而然地推動你成功。

當美國媒體表揚韓國、菲律賓或泰國成為民主國家、踐行了新聞自由時,美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再一次得到了明顯的體現,這是一種帶有傲慢情緒的表揚,就像優勢文化拍著劣勢文化的頭表揚它一般。正是這種文化優越感導致美國媒體揪著新加坡不放,指責我們是威權主義、專制主義,說新加坡社會是一個管理過嚴、約束過多、令人窒息、缺乏生機的社會。為什么呢?因為我們沒有遵循美國的社會管理理念。但我們不能讓其他人拿我們新加坡人的社會搞試驗,萬一失敗,我們承担不起后果。他們的理念都是理論,都是沒有經過證實的理論,沒有在東亞得到證實,甚至沒有在菲律賓得到證實,要知道,美國殖民統治菲律賓長達50年。此外,他們的理念也沒有在泰國或韓國得到驗證。

多元文化會毀掉美國。大批墨西哥人以及其他國家的人會繼續從南美洲和中美洲涌入美國,在美國的土地上傳播他們自己的文化。如果這種文化比新教徒的盎格魯–撒克遜裔美國人(WASP)的文化傳播得更快,那么最終占據上風的是誰的文化呢?是新教徒的文化打敗移民的文化,還是移民的文化改變現有文化呢?他們肯定會相互影響并改變對方,但美國文化即便有一部分被改變了也是很悲哀的事。

從長遠來看,比如100年或150年以后,到22世紀,美國能否保持頂尖地位取決于美國社會將變成什么樣的社會,因為如果當前的問題繼續存在,那么美國社會中就會摻雜進其他種族的成分,比如西班牙人的成分在美國社會中所占的比重有可能達到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平。因此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文化方面,你是把西班牙人改造成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是把盎格魯–撒克遜人改造成西班牙人呢?如果他們是陸續地來到美國且居住得比較分散,那么美國人就會改變西班牙人的文化,但如果他們是大批涌入美國,就像在邁阿密那樣,而且居住得比較集中,就像在加利福尼亞州那樣,那么他們就很有可能深刻影響周圍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化。這才是美國文化面臨的真正挑戰。

我不贊成美國或英國的競選模式。我不確定歐洲現在是否還會在選舉過程中曝光競選者的家庭瑣事,但在美國的確會這樣。因此,在奧巴馬競選期間,為了引導輿論,便大肆渲染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奧巴馬及其孩子,甚至連奧巴馬家里養的狗都被當作炒作題材。也許這會讓選民覺得候選人具備很強的家庭責任感,但這又如何幫助選民判斷奧巴馬能否成為一位好總統,是否會集中精力采取正確措施推動美國經濟復蘇呢?

有效的政府需要“守護者”嗎?

對新加坡而言,基本的挑戰依然未變:如果我們無法源源不斷地培養高素質人才担任總理和部長,那么新加坡這個世界地圖上的小紅點終將變成一個小黑點……要想找到能力超群、敬業奉獻、正直廉潔以及愿意把年富力強的人生階段奉獻給國家的人,并且讓他們參與風險系數很高的選舉過程,那么我們給我們的部長提供的待遇就不能太低,我們不能告訴他們:他們唯一的回報就是社會對他們所做貢獻的贊譽。

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躋身第一世界國家之列,靠的不是物色那些愿意在担任公職期間犧牲子女未來的部長。我們的方法很務實,不需要高素質人才為了公共利益放棄太多個人利益。新加坡的部長們待遇很高,我們要敢于直面這一點,不能為了回避外界對高薪的質疑而降低人才的待遇,那樣做只會讓新加坡重返第三世界。

美國或英國的政治制度認為人都會為自己著想。實際上呢?你真的相信那些連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在回答關于語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問題時明白自己的抉擇引發的后果嗎?但我們知道這些后果,我們將會挨餓,我們將會爆發種族騷亂,我們將會解體。

要想建立高效的政府,你必須選擇優秀的人担任政府職務。在過去40年間,我觀察到即便一個國家的政體落后,但如果由優秀的、強有力的領導人掌舵,政府還是令人滿意的,能取得相當大的進步。另外,我還見過很多非常理想的政體都以失敗告終。英國和法國曾經為其殖民地制定過80多部憲法,這些憲法、制度、權力制約與平衡都沒有什么問題,但這些社會沒有出現有能力運作這些制度的優秀領導人,而且這些社會的成員也不尊重這些制度……繼承了這些制度的領導人是不稱職的,結果爆發了騷亂、政變或革命,他們的國家失敗了,政體也崩潰了。

如果一個民族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運作民主制度而喪失信念,那么無論這個制度多么完美,終將消亡。歸根結底,一個國家的制度能否產生效力,取決于本國人民。

有必要在社會頂層培養這樣一批人,他們具有優秀領導人的所有品質,能給其人民帶來啟發和動力,領導本國人民取得成功。簡言之,這樣一批人就是所謂的精英……所有具有發展潛力的人都必須得到培養機會。這些人是社會的先導,國家的進步就取決于他們。

總體來講,無論是跟從傳統型領導人,還是跟從代議制下的領導人,人們只能管理自己,只能滿足自身需求。一個秩序良好、歷史沒有出現中斷的社會,比如英國或日本,其民族團結和國家制度賴以建立的根基是皇室、宗教及宗教領導人、輪流掌權的執政黨的精英、公共服務領域的精英、武裝部隊,以及商業、工業和技術領域的精英。

要治理好一個國家,最佳方法就是讓最優秀的人做難度最大的工作。

美國有歐洲化的風險嗎?

如果美國繼續追隨歐洲的意識形態導向,那么美國肯定逐漸歐洲化。社會沖突也會越來越多,因為弱勢群體將要求更多的政府援助,但要滿足他們的需求,必須避免損傷其他人工作的積極性。

美國和歐洲國家的政府認為自己總是有能力救助那些貧困的人群,比如寡婦、孤兒、老人、無家可歸者、弱勢群體和未婚媽媽。這些國家的社會學家提出的理論認為,個人的不幸與失敗不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而是由經濟制度的缺陷導致的。因此,慈善就變成了“津貼”,依靠慈善生活本應帶來恥辱,但在西方,這種恥辱感卻消失了。不幸的是,福利成本的增長速度比政府籌措稅款以支付福利的速度還要快,而增稅的政治成本又很高。政府為了避免自找麻煩,為了拉選票,索性通過借債向現有的選民提供更優厚的福利,卻把惡果留給了還沒有成為選民的下一代人。這導致政府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居高不下。

我不希望新加坡人效仿美國人心安理得地依賴救濟過日子,而是希望新加坡人學習美國的自強文化。這種文化特質使美國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企業家,他們有魄力、有活力、有勇氣創立和調整他們的企業,因此也就改變了美國經濟,在這一點上,美國人比歐洲人和日本人做得好。

如果美國的歐洲化特征再多一點兒,也就是說建立廣泛的社會保障網絡、給失業人員提供救濟金和醫療保險,將在未來十年內給美國政府增加1.2萬億美元的成本,我不知道這些錢從哪里來,如果美國走上了這條路,即便私營企業接管美國經濟,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也會放緩許多。

要維持全球霸權,美國需要做什么?

21世紀將是一個大國爭奪太平洋主導權的世紀,因為太平洋地區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球經濟的大部分新增成果將來自這個地區。如果美國沒有在這個地區站穩,就無法成為世界領導者。

美國的核心利益要求它保持在太平洋地區的超級大國地位。放棄了這個地位,將削弱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影響力。

要在太平洋地區站穩腳跟,美國一定不能讓其財政赤字過于嚴重,否則就會出現美元資本外逃……如果銀行家、所有的對沖基金以及所有人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美國不會解決赤字問題,然后就會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出美國,到時美國就會遇到真正的麻煩……美國的債務是我最担心的,因為這個問題最有可能弱化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美國一定不能過多地把精力放在中東地區,不能過度關注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和石油,以至于讓其他國家乘虛而入并接管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中國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它正在世界各地尋找能源,它也正在世界各地廣交朋友,包括東南亞地區。



網載 2015-08-23 08:43:36

[新一篇] 李舒專欄:中老胡同32號的教授們

[舊一篇] 于宙: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