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變成邊緣群體值得反思 頭條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摘要
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總的講就是整體的新疆人,非常可愛、率真,為什么已在不同程度上變為一個邊緣群體了呢?這需要我們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受訪者:劉湘晨,作家,紀錄片導演,新疆師范大學影視人類學教授。曾承拍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申報片《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采訪者:共識網曹樂溪


新疆人何以變成邊緣群體值得深刻反思


共識網:作為一個在觀察新疆將近二十年的導演、作家,您眼中的新疆是什么樣子?


劉湘晨:不管你來自哪里,如果有一天去新疆參加一個聚會或者婚禮,去用心感受巨大的歡愉,感受人與人之間那種相互的關切,才能感知新疆真正的存在狀態。


和一個老奶奶一起擠牦牛奶,跟拉駱駝的人有一次穿越沙漠的經歷,這些方式能讓你感受到新疆的質感。而很多質疑新疆的人并沒去過新疆,他們僅憑概念或感覺,尤其是聽了媒體報道的信息,多少會把新疆描述為連新疆人都不認識的新疆。


內地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直接去感受新疆的機會,那些漂亮的雪山和不太漂亮的荒山,那種河流存在的方式,你如果仔細去感悟一下,會校正很多關于人生、關于生活、關于宿命的看法。新疆是能帶給人很多終極感受的地方,讓你喜不自禁,讓你痛哭流涕,這種徹悟在北上廣的生活圈里是絕對感受不到的,這是真實的新疆。




新疆擁有你在城市里看不到的那種浪漫。人們在荒漠中一邊打柴、放羊一邊歌唱,這正好是大城市表面遼闊,實際上非常狹窄的空間里被剝奪已久的人的自由心境和愉悅感。我相信很多都市生活的人,久遠的審美的價值丟失了,唱歌的自由,完全被物化,被單一的標準充分地格式化,歌唱的能力丟失了,笑的能力丟失了,幽默的能力丟失了。


共識網:人們對于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缺乏一個真正了解他們的途徑,一來少數民族的話語權少,二來媒體的報道有時存在誤導性。


劉湘晨:有關現在所有新疆的信息,最敏感的就是暴恐分子,我們的態度是人所共憤、人所共誅,這毫無疑問是對整體人類的侵犯。


但是我們需要想想,那些暴恐分子中有很多僅有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為何會走上“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道路?有國際的大背景,有外部勢力的影響,也說明我們長期倡導、貫徹的東西有缺漏,才給外部勢力和極端宗教的影響鉆了空子。


新疆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總的講就是整體的新疆人,非常可愛、率真,為什么已在不同程度上變為一個邊緣群體了呢?這需要我們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共識網:因為誤解和隔閡?


劉湘晨:當然。我本人非常贊同對暴恐分子采取高壓態勢,但從長久來看,還是要從其形成背后的原因入手,要經過長期的文化構建和心理重建來解決新疆問題。在未來的幾十年,真正做到各民族相互溝通、彼此欣賞,也就是人類學講的“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與共”,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新疆很美好,我對新疆少數民族題材的關注和努力,就是看到了新疆的世界性意義,它絕對不是一個區域的呈現,它是世界人類文明中最燦爛、最多姿多元的一個文化板塊。


我經常講,新疆是人類最后一塊文明高地,它不是區域性的,甚至不是一個國家性的,它對整體人類的意義都非常重要。更何況我們現在講“一路一帶”的大規劃,在哪兒說絲綢之路,都不如說從新疆和世界的聯系開始來得更有意義,更有質感。


現代人欠缺對文化遺產由衷的敬意


共識網:馮驥才老師曾經說,在眼下的中國,幾乎每一分鐘就有一種民族文化在滅亡。在搶救那些可能即將消失的少數民族文化形態時,是否會感到勢單力薄或者力不從心?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劉湘晨:我們當下的社會語境,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摧毀這些傳統的文化形態,我們沒有做很好的保留,這些東西失去之后,人類將喪失最早的天地人文概念。人類通過對食物、服飾、住宅等各方面記憶的原始方式喪失之后,這些信息留給我們的感動和震撼也沒有了。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把史詩形式搶救下來了,但史詩本身能提供給我們的價值,不光是一種說唱體的文學作品,它牽扯到一個民族的方方面面,甚至是這個民族的終極描述,我們對這種文化記憶本身的借鑒嚴重不夠,缺乏最起碼的尊重,用最不懈的方式把它丟掉,這才是我們今天最大的損失。


共識網:如何能夠讓人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很多人也許會認為舊的觀念是迷信的、過時的,沒有必要繼續去保護,任其自生自滅就好。


劉湘晨:你看北上廣等大都市現在的樓房、街道以及家庭內的布局,基本上已經看不出我們和西方有什么區別了,甚至人本身也在逐漸趨同。但真正的區別在哪里?


我以為,最根本的是缺乏對人文文化的尊重。我們的博物館,有非常好的外在條件,大房子我們從來不缺,但是我們對文化信息的保存和研究是非常不夠的,與我們幾千年文明古國的稱號很不符合。




我們就是“挖祖墳”的一種文化,這跟什么主張、什么政治態度無關,由來已久,每個人都在自覺不自覺地摒棄過去,唯一衡量的標準就是有沒有實用功能。


夸張點講,你若問一個家庭最需要的是什么,讓他畫出來,他恨不得在紙上畫滿鈔票,這種實用主義至上的審美價值在我看來很可悲。


作為一個國家來講,缺乏經濟基礎、沒房子住肯定不行,但如果蓋房子用五成力氣的話,那么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則需要成倍的努力。現在的情況好比是,我們用了太多的精力去蓋房子,而不肯花一點時間去經營家庭。我們欠缺對文化遺產由衷的敬意。




共識網 2015-08-23 08:45:02

[新一篇] 【觀點】唐世平:太過沉迷中國歷史,只會導致閉目塞聽

[舊一篇] 陳益南:鄧力群的另一面 頭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