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 簡體 傳統 |
不讀書不是什么罪過,人求知的途徑很多,有人善于從實踐中學習,有人和陌生人聊天也能長進,討厭的是不讀書的人裝成愛讀書,天天在朋友圈拉書單,令人暴躁。 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不愛讀書的。這句話有點絕對,不過我很喜歡,愛讀書,變成聰明人的概率高很多。 讀書違背人玩樂的本能,天生愛讀書的人,少之又少,讀書的習慣最好借助后天培養,所以父母愛讀書,孩子也愛讀書,父母愛麻將,孩子人生第一胡也來得早。 養成習慣離不開紀律。紀律并不等同于痛苦與懲罚,它意味著有能力推遲享樂。像你知道跑完一萬米后,必然有洶涌的快感。 讀書習慣養成和抽煙上癮差不多,剛開始覺得沒什么意思,有些苦澀,后來欲罷不能。 不必神化讀書,似乎它是生活中最高尚的事,也不和老婆聊天,也不陪孩子玩,甚至不賺錢。“太愛讀書”是逃避的一種,有些從小孤單受傷的孩子早早在書籍中找到解脫,容易將逃避延續下來。 讀書的量并不重要。除非讀書是職業的一部分,否則不必刻意追求數量,一年讀完三五本,我覺得足夠了。 讀書不是為了炫耀,是讓自己開心,是提升思維能力,是增加技能,是了解最新的發現,是給大腦足夠的刺激。有所得即可,不必羨慕別人有大書房。你手機和平板上可以帶成千上萬本書。 讀書不累,貴在持續。一天肯定能找出20分鐘,慢慢讀三頁書,一年一千多頁,大概三本了。每天紀錄閱讀時間,大有幫助。 將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這很重要。再好的書,也有讓你不滿的地方,你甚至能看到作者疲憊與應付的頁碼,再加上你自己倦怠,讀書相當容易爛尾,你讀了一百本書,都只讀了前三頁,一無所獲,百般不滿。 人生苦短,讀書使其美好而悠長。
連岳 2015-08-23 08:48: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