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小國領袖李光耀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來源:共識網

李光耀是不在乎前后矛盾的。在反對黨年代,他憑借華人,工運和學運向英國人要權力,要民主,以便上臺。但當英國人走后,他卻說他從來不相信民主。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1923-2015)最近剛剛去世。筆者以董狐的史家直筆和客觀的角度寫下此文,以評價他的一生以及他對新加坡和世界的影響。

先從李光耀的姓名談起。由于他的母語是英語,他的正名是Harry Lee Kuan Yew。在他1950年代參與政治之前,他一直叫Harry;以后為了華人選票,他在正式身份文件中去掉Harry一名,但在親戚朋友小圈子還是照樣稱呼Harry。

Harry Lee Kuan Yew在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一個海峽華人家庭。由于父親一代的敗落,他出生于外家。

在李光耀出生的1920年代的新加坡社會是一個華人新客為主體的自由繁榮也充滿各種機會和各種不公不義的英國殖民地和自由港。由于華人的勤勞和英國的自由貿易制度,新加坡人在1965年獨立時的生活水平在亞洲僅次于日本人,在1920年代作為一個繁忙的港口可能比貧窮的日本更富裕。新加坡半個世紀以來與日韓臺港的水平相對比也沒變過。

李光耀出生在一個海峽華人家庭。他后來自稱是移民第四代,可以追溯到曾祖父李沐文,是客家人出身。但其實在他投身政治之前,他對慎終追遠并不感興趣,他只見過自己的祖父李云龍,一個跑新加坡-印尼航線的船員。據說他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新加坡發財后,回到廣東大埔原鄉蓋屋重新娶妻生子。新加坡人流傳有另一種說法,李云龍是他的繼祖父,收養了他的祖母和父親,他的源流是來自福建省閩南地區的福建人。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他小時會一點福建話,不會客家話。不管怎樣,他的源流已經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中,除非由于DNA技術的進步將來做DNA測序才能確定來源地。

李光耀的少年時代大部分時間隨母親住在外家。由于聽不懂華語,他說動母親和外祖母在一年級轉校到一所殖民地政府辦的英語小學。小學畢業后進入萊佛士書院,一所英語初中就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的1940年,李光耀獲得獎學金進入萊佛士學院就讀。


日本占領的昭南島歲月

在李光耀的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并塑造他人格的事件就是日本占領。

1941年12月8日凌晨,緊接著偷襲珍珠港,日本轟炸了英國統治遠東的重鎮新加坡。

一站后,英國在新加坡斥資5億英鎊修建了一個巨大的海軍基地。它擁有世界最大的船塢,油庫能支持整只皇家海軍6個月。之后又修了一個空軍基地來保護海軍基地。丘吉爾稱新加坡為“東方的直布羅陀”。丘吉爾在書中寫到新加坡的陷落說,這是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也是最大規模的投降。

李光耀在當時不是先知先覺的。他在回憶錄中坦言,他和他同階級的講英語者都沒料到日本膽敢攻擊英國治下的新加坡。他們的信息來自于英文報紙。雖然華文報紙如《南洋商報》從1940年開始就預測和討論日本和英美開戰的可能性,但由于受英語教育者不讀華文報紙,他們很多被打得措手不及,當然有的如李光耀很快調整適應了新形勢。

2月14日大年除夕,李光耀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日本兵。次日英國殖民地政府向日軍投降。這也標志著日本對新加坡長達3年半殘暴統治的開始。

新加坡的社會結構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未來得及逃走的英國人排隊進戰俘營,他們和逃走的同胞的的大洋房和貨棧被平民洗劫,象征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在戰前,英國人是大老板,其他白人是小老板。白人總數8000人左右,與亞洲人隔離居住。英國官員每隔3年就有3-6個月的長假回國修養。他們的孩子也回國受教育。在戰前,日本人被視為暴發戶。但卻是11萬日本兵俘虜了13萬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士兵。

日本的殖民統治比英國殘暴。在交接期的暫時混亂中,日軍隨意射殺搶劫者,并把他們的腦袋砍下來,在橋頭和路口示眾。但日本人也搶劫。他們搶劫路人的鋼筆和手表,也入室搶劫。他們也搶劫或征收汽車和自行車。

李光耀在一次路過日本兵時遭到虐打。一個日本兵用刺刀戳穿他戴的軍帽揮落在地,接著打了李光耀一個耳光,推他跪下,猛踢他的胸部把他踢倒。

這些人包括李光耀還是幸運兒,他們沒有失去性命。日軍在1942年2月18日至25日進行了檢證又稱肅清。李光耀幸運逃過一劫,但大多數被帶走的新加坡華人被帶到海灘槍殺,剩下的帶到泰國造“死亡鐵路”。新加坡大屠殺的死者估計多達10萬人,全是華人。

日本占領的一個意外結果就是從新加坡驅逐了英語。李光耀在戰前生活的世界證實是個幻夢。現在日本人將英國人(如果沒及時逃走)統統關進戰俘營,以一個講日語的殖民政府取而代之,與新加坡華人直接溝通就用華文。追求幸進的華人暫時受挫,但大多靈活的轉向了。

李光耀就是一例。一天他看見一個華人的腦袋和它旁邊的華文告示。他看不懂,旁邊一個懂華文的人告訴他告示的內容。他離開時心中充滿恐懼。他決心學習華文或日文。這一幕魯迅先生也經歷了,但兩人從同一幕悲劇得出了不同的教訓或啟示,這也是耐人尋味的。

1942年5月,李光耀到日本占領政府開設的日語學校報名,成為第一批學生。他三個月后考試及格,得到文憑。包括李光耀在內的畢業生向東京皇宮深深鞠躬,并高唱國歌《君之代》。

畢業后,李光耀在日本人朋友的公司找到第一份工作,担任秘書,撰寫日文信件。在這個日本公司之后,他又在一個“組合”做秘書和打字員。

1943年末,他應征“報道部”的英文編輯,得到錄用。他負責收聽盟國電臺如路透社,合眾社,美聯社,塔斯社和中國重慶的中央社的英語廣播,給日軍提供情報。他在日本政府一直工作到1944年末,為期約15個月。憲兵隊駐扎在報道部,以確保無人泄密。李光耀有2個月受到跟蹤,但始終繼續工作,受到日本人信任。此中內情如何,待以后的歷史學家發掘檔案后世才可知道,但也許永埋地下。

李光耀在日本占領時期受到的教育恐怕是他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日本軍事政府的統治方式,就是讓你不寒而栗而不必借文明行為來偽裝。嚴懲不貸使犯罪幾乎絕跡。他說:“有人主張對待罪犯應該從寬,認為刑罚減少不了犯罪,我從不相信這一套。這不符合我在戰前,日治時期和戰后的經驗。”他在新加坡1959年以后的統治就學習了日本軍管的經驗,盡管日本統治期間進行了大屠殺,犯罪也沒有絕跡,日本人自己也從事偷盜走私等無本買賣。

如果李光耀懂華文的話,那他早就可以從韓非子等法家著作學習到這類法術勢,弱民以強國的思想了。秦國確實因此強國統一天下,這也是新加坡現在繁榮的原因之一。但秦朝只存在了14年,李光耀身后的新加坡如果不給民眾應有的地位,前車可鑒。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鼓吹儒家倫理和亞洲價值觀,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即不再提。其實他領導的政府的政策與其說是儒家或內儒外法,不如說是馬基雅維利以降的歐洲實力政治一套。

日本人的恐怖統治教給李光耀的最大遺產就是恐怖的力量。李光耀仔細研究了戰時他接觸到的日本人的行為和戰后披露的罪證,并拿其為我所用。雖然在1965年后的和平時代不能使用赤裸裸的大規模國家暴力,但仍然成功的做到了讓新加坡人繼續人人心存恐懼,三緘其口,道路以目。

新加坡被日本占領3年半給李光耀留下的另一個深刻教訓是華人的力量。東南亞這片土地在戰前幾乎全為殖民地。在緬甸和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領袖相信日本宣傳的大東亞共榮圈,指望日本把他們從歐洲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他們最終失望并反戈一擊。日本在占領區搞過三次大屠殺,分別是南京,新加坡和馬尼拉。中國對日本侵略的抵抗當然是意料之中的事。為什么在東南亞這片人心冷漠不抵抗甚至有人歡呼日本解放的地方,日本仍然制造了暴行?在菲律賓這是因為美國早在戰前就已經許諾獨立并開始逐步移交權力。而在新加坡這是因為華人被在中國發生的暴行所震怒,從來沒有像其他民族一樣做過日本王道樂土的迷夢。在戰時,唯一有勇氣和信心而且敢于挺身而出反抗侵略者的是華人。民族英雄要么加入共產黨游擊隊,要么參加國民黨的抵抗運動。戰時這些英勇的戰士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戰后他們成為獨立運動的主力。華人的力量給他深刻的印象,讓他又喜又懼。最終李光耀成功駕馭他們的力量順風而上奪得了獨立后的政權。

8月15日到9月底英軍受降前,新加坡處于過渡時期。抗日義勇軍在新加坡搜捕漢奸并處死多人。李繼續像戰時一樣從事各種黑市交易,并不想回到萊佛士學院完成高中學業。1945年8月到1946年9月這段時間被李光耀成為自己人生課堂的研究生階段。不管怎么說,1946年9月16日,經過與英國聯絡并通過英國軍官拿到緊缺的跨洋船票后,李光耀登上滿載著英國復員軍人的運兵船,啟程去往英國讀大學。

英國的求學歲月

17天后,輪船抵達利物浦。李光耀坐火車抵達倫敦。第二天他在中殿法學協會注冊學生身份。憑著他在萊佛士學院肄業的優異成績,在開學兩個多星期后,李光耀成功進入倫敦經濟學院就讀法律。

戰后的英國還沒有恢復,生活艱苦。復員軍人涌入大學讀書,學生只能站著上課。食物仍然實行配給。由于應付不了倫敦的生活,也照顧不了自己,李光耀于1947年1月轉學到劍橋大學。

在倫敦經濟學院的不到一個學期還是教給了李光耀一些東西。著名的紅色教授拉斯基當時正在那里上課。英國工黨在戰后擊敗丘吉爾的保守黨,誓言建立一個福利國家。他們和大學里的左派教授互相呼應。很多當時尚未獨立的英國殖民地學生也深受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在國家獨立后實行他的理論,結果把國家搞得一窮二白。新加坡避過了社會主義狂熱時期,一方面由于它獨立遲,在二戰結束20年后才于1965年獨立,社會主義在國際上失敗的教訓已是比比皆是,觸目驚心;另一方面李光耀長于政治斗爭,但于經濟政策不甚了了,統統交予副手吳慶瑞和荷蘭顧問Winsemius辦理,他們蕭規曹隨,基本不動自由貿易的政策,新加坡才逃得一劫。

1947年10月初,李光耀的女朋友柯玉芝到達英國,之后進入劍橋大學讀書。他們隨后在英國秘密結婚,并在回到新加坡后再次結婚。

在英國這個被二戰幾乎拖垮的戰勝國和宗主國,目睹世界特別是殖民地開始擺脫歐洲列強桎梏紛紛獨立的大潮,李光耀開始探索他在畢業回殖民地后能夠扮演的角色。他加入劍橋大學工黨俱樂部,在課余經常參加俱樂部的集會,并每次出席每星期五晚工黨政府部長在該俱樂部發表演說的場合。他也數次到英國國會聽議員演講。

1949年6月,李光耀以榮譽學位畢業于劍橋大學。為了在新加坡當律師,他還得取得英國的普通律師資格。于是他加入中殿法學協會,并準備參加律師資格考試。在準備考試的同時,李光耀經常到馬來亞大廈見來自馬來亞和新加坡的朋友。他們談論未來的獨立斗爭。在英國的一些馬來亞學生,如李后來的副手吳慶瑞和杜進才,已經在政治上走到前頭。他們組織了一個叫馬來亞論壇的論政團體。馬來亞論壇不時邀請英國的政治家,工黨政府的初級部長和各黨的議員來演講。

作為一個審時度勢的精明人,李光耀把觸角伸得很遠。他和馬來亞共產黨駐倫敦代表林豐美接觸。一兩個月后,新加坡英殖政府的警察總監邀請李光耀到他家做客。李光耀一共住了3天。他們一起打高爾夫球。從警察頭子口中他得知自己已經被政治部注意,列入監視名單。雙方都仔細打量了對方,并達成了某種諒解或理解。畢竟,作為英國化的華人,李光耀肯定被視為可以團結的對象,甚至自己人。

為了照顧到方方面面,李光耀也到英國政府用庚子賠款建立的中國協會去。中國協會對所有華人學生開放。據政治部的報告,李光耀經常到中國協會與中國來的親共分子打交道。

這里需要簡單介紹一下政治部這個組織。政治部,英文原文Special Branch,是英國在殖民地的情報組織。新加坡的政治部是現在新加坡內部安全局ISD的前身,內安局繼承了政治部的檔案,現在只公布到1942年。政治部的報告里面藏著很多秘密,目前仍不為公眾所知。

1950年6月,李光耀獲得律師資格。

回到新加坡

1950年8月1日,李光耀坐頭等艙回到新加坡。但他和老婆卻是最后通過移民手續的人。英國移民官借此提醒他要安分守己。

李光耀能以自由身上岸,是他個人歷史上的另一個幸運,也是他努力的結果。英國人也避免了誤判,日后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原來在他抵達前,1950年6月28日英國殖民高官在新加坡總督府召開了一次會議。會上,政治部主任要求在兩人下船時立即扣留。但剛剛邀請李光耀來家做客的警察總監對李做出了不同的評價。總督,總司令和輔政司也贊同他的看法,要求爭取李光耀。事后的發展證明了英國的統治技巧和藝術確實爐火純青,遠遠比笨拙的美國人厲害。在幾個月后,英國駐東南亞最高專員邀請李光耀到他家做客。

回到殖民地不久,李光耀就在英國人和海峽土生華人合辦的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見習律師。

從回來以后,李光耀一直在尋找在政治上出頭的路徑。二戰后的馬來亞風起云涌。受中共在中國取勝的鼓舞,馬共也在馬來亞開展了武裝斗爭,決心以武力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建立一個共產國家。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卻已元氣大傷,在戰后專注于國內的問題,在1947年印度獨立后追求光榮撤退的殖民地政策,同時防止共產黨的接管。1948年,英國在全馬來亞宣布了緊急狀態,以殘暴手段對付馬共嫌疑,如砍頭和建立集中營式的華人新村等。在英國的公開權力和馬共的地下斗爭之間,李光耀左右逢源,以變幻莫測的高超政治技巧,最后奪得政權,實在是不容易。

李光耀的英國老板是當時一個政黨進步黨的議員。為了探測走議會路線是否能出頭,李光耀為他老板在一次選舉中做代理人。但這不是普選,有投票權的人很少,其中也只有10%的人去費心投票。新加坡大部分人民既沒有投票權,也不懂英語。他老板當選議員,而李光耀卻失望了。雖然他也可以在幾年后照樣畫葫蘆當選議員,但他知道在殖民地的政治結構中,議會沒有實權是個花瓶,整個殖民地架構已經是夕陽西下,如果現在加入恐怕對個人沒什么幫助反而有害前途。他決心走議會外的道路。

在這次選舉中,李光耀給他的英國老板安排夜晚集會,安排職業舞女和選民跳舞,并提供食物和飲料,盡管這都是非法的,違反競選法令。不算他在日據時期的種種事跡,這事也預示了后來他對法治的態度。

機會不負有心人。1952年,4個郵遞員代表郵電制服職工聯合會找到他,要求他代表工會與他們的雇主政府談判提高待遇。他欣然同意担任工會的代表律師,并協助罷工。為了成功,他聯絡了當然尚未有報禁的新加坡眾多英文,馬來文和華文報紙,得到了它們的同情支持。最終罷工成功,英國人提高了郵遞員的待遇。

李光耀在英國殖民時期對工人運動和新聞自由的態度和以后掌權時是自相矛盾的。他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或稱機會主義者,為了上臺,什么話都會說,什么事都會干得出來,自相矛盾也不在意。在英國統治下,新加坡人能依法罷工,能自由開辦新聞事業;而獨立50年后的今天,新加坡卻不能罷工,只能讀政府辦的每語種一張的官報。這是充滿諷刺的。工會和媒體是李光耀奪權的手段,上臺后就棄之敝屣了。

1952年9月,一家馬來文報紙的所有人聘請李光耀為他的編輯主任,一個已被拘留的政治犯辯護。這次,李光耀找到政治部。他與警監克里頓早有聯系。當年稍早時候,警監到李光耀家找他談話。在這次談話中,警監要求李光耀感化他的被辯護人。在新加坡漫長的爭取獨立的十余年里,李光耀與各方面都保持著公開和秘密的密切接觸,包括英國人,甚至政治部。

隨著李光耀代理工會和政治犯的律師名望遠播,他的社交網絡也逐步擴展。通向新加坡沉默大多數人的大門也最后開啟了。1954年5個華校生請他為自己的中學同學辯護。他們因為反對國民服役登記而被判處監禁3個月。當時,講華語的華人占華人總數90%以上,沒有他們,新加坡談不上任何政治上的改變。爭取或動員講華語的華人,成為了李光耀權力的源泉。為此,他需要和左翼勢力暫時的聯盟。這種既聯合又斗爭的策略一直到他穩操勝券時才結束。

華校和講華語的華人,與獨立工會和獨立媒體一樣,都已經在新加坡消失或正在消失。取而代之是是政府工會,政府媒體,英校和講英語的人。

林清祥

1954年,李光耀和他的伙伴決定在年底前組黨。為了爭取大多數群眾,他要求華校生牽線介紹認識華族工會領袖。兩個星期后,兩位代表新加坡巴士工友聯合會的華人來到他家。他們就是林清祥和方水雙。其中,林清祥日后和李光耀齊名并稱雙壁,有的新加坡人至今仍認為他是新加坡國父。他日后與李光耀分道揚鑣后被李無審訊拘禁,精神出問題后被釋放淡出政壇,但在認識后的不到十年內,他們是一起打拼的戰友。

李光耀從此和華人工會搭上了線。他在回憶錄中寫到,他感到興奮,因為他可以從中物色人選來參加他們建立一個民主,非共,社會主義的馬來亞的事業。

讀者看到他的回憶錄提馬來亞不提新加坡大概會感到奇怪。不過李光耀的國族認同是一直流動的,與選民的國族認同相一致。由于新加坡和馬來亞腹地的開發和自由貿易政策,整個馬來亞,包括新加坡的殖民地經濟蓬勃發展,中國和印度移民涌入。在1954年,大多數新加坡島民都不是在本島出生。他們的效忠對象還是祖國。馬來亞在英國人到來前只有旋起旋滅的幾個小蘇丹國,是世界三大熱帶雨林之一未經開墾,由于中國和英國的先后干涉,馬來亞才未成為暹羅的一部分。隨著經濟開發,人口結構也大大改變,華族,印度族和最先在史前從中國到達馬來亞的馬來族,也開始像世界其他被壓迫民族一樣開始要求獨立。但建立一個怎樣的國家,甚至建立一個還是幾個國家,都還是未知數。當時的李光耀的國族認同(當時未有國,指他想建立什么國)還是馬來亞。他對新加坡的認同是后來對局勢變化的適應,也不是決不能改變的。他后來帶領新加坡自治邦加入馬來西亞,并試圖爭取馬來西亞總理大位,也在獨立后屢次公開提出新加坡如果競爭優勢減弱,會重新回到馬來西亞。

約兩禮拜后,林清祥二人同意和受英文教育者一起組黨競選。1954年11月21日,人民行動黨成立。

人民行動黨的成立是為了1955年4月2日的選舉。李光耀在丹絨巴哥區競選并當選議員。他一直担任該區議員直至2015年死亡。

在李光耀的第一次選舉中,有一件事差點讓他與新加坡政治從此無緣。這件事也顯示了英國人對他的看好和全力支持,不惜再次違反自己的法令。1955年2月28日候選人提名時,該區的另兩位候選人以李光耀不具備候選資格為由提出異議。根據樞密令,候選人必須過去10年中在新加坡住滿7年。這本來是為了排除華人新移民而設的條款,卻意外地排除了李光耀,因為他有4年在英國。選舉官卻接受了李光耀的提名,并告訴他的兩個對手,只能在選舉結果出來后再呈上請愿書來抗議。另外,通過英國的關系,英國工黨議員在國會提出相關詢問。殖民部副大臣答復質詢說,在英求學的馬來亞學生只要求學時間繼續把馬來亞看做自己的家園,就可以成為選民,也可以成為候選人。

在這次最終勝利的選戰中,候選資格不是李光耀遇到的唯一困窘。他的華人身份第一次公開被質疑。他以撒謊回應說,他能讀寫華語,客家話,福建話和馬來話。他當時連日據時期學的幾個日語漢字都忘得差不多了。李光耀一輩子為了上位和保住位子而撒謊,他也不以撒謊或言行不一或說話前后矛盾為恥。

1955年選舉擴大選民范圍為新加坡出生的人一共30萬合格選民,仍然稱不上普選,因為大部分新加坡人在外國出生。但這次選舉已經預示了后來普選的趨勢。30萬選民中60%講華語和方言。李光耀作為一個偷獵者又喜又懼。華人選民最關心的是華人文化和華校即華文教育。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斥責其為華人沙文主義,但當時他并沒有這么說,而是積極利用之。林清祥作為華人代表在武極芝馬區當選議員。他的華語和福建話演說才能令人贊嘆,為李光耀所不及。

英國人的影子影影綽綽。李光耀回憶錄中披露了4月21日一封柯玉芝寫給在英國的吳慶瑞的信,它被政治部截獲。不清楚當時英國殖民當局打開一切海外郵件,還是特別監視李光耀一家。憑李光耀和英國人和政治部的關系,他也可能意識到自己的受控情況。

總共競選的22個議席中,勞工陣線贏得10個席位,該黨的David Marshall當上首席部長,與英國人總督共同工作。DavidMarshall是來自伊拉克的猶太人,和哈同,嘉道理等港口城市的富豪是老鄉。他是新加坡最雄辯的律師,日后李光耀以他的雄辯影響判決為例,廢除了陪審制。李光耀在上臺后將其外派當大使,以消除其影響。人民行動黨得3席。

此時的人民行動黨是個統一戰線式的政黨,各派的唯一共同點是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馬來亞的獨立。李光耀等受英文教育者和華人工會運動者互相利用,既合作又斗爭。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坦言,如果沒有華人采取罷工等街頭行動,他在議會的活動就不會那么有效了。英國人不尊重沒有實力的弱者。

政治危機隨即到來了。英國人為對付馬共在1948年頒布的緊急法令期滿,需要議院投票通過再延長。DavidMarshall的交換條件是英國必須答應在最短時間內讓新加坡實現自治。總督最后答應新加坡各政黨派出一個代表團到倫敦討論政治改革。

語言政策也是未來的馬來亞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馬來亞是個多種族的半移民社會。李光耀提出三語政策,要求以馬來語為國語,英語作為國際貿易和科學語言,同時各民族講自己的母語。而在今天,馬來語仍是新加坡的國語,但只在國歌和閱兵口令中使用。英語成為了新加坡的共同語言,也日益成為新加坡人的母語。

伴隨著馬來亞民眾爭取自治和獨立的斗爭的深入,他們的文化意識也覺醒了。各政黨為討好選民,推出了報告書,基本方向是承認各民族的母語教育,并在議院可以講多種語言發言,議會和政府服務不再以英語獨尊。李光耀當時也屈服于人民的壓力,發言說自己發現自己的整套價值觀基本都是錯誤的,早在從政之前他就已經覺悟有此感受。而今天的新加坡,不管學校還是工作場所都只講英語,華語淪為了一種下等語言,新加坡人結結巴巴也講不全一句必須有英語填詞。

為了投機,李光耀口口聲聲不取消華文教育。1955年年中,李光耀把長子李顯龍送到一所華語幼稚園。他披露自己與孩子們講華語,他們與母親則講英語,由此英語成為他孩子的母語。

在回憶錄中,他聲稱一個人要有效運用兩種語言,智商必須達到110;要三種語言,智商至少125。如果這是真的研究成果,任何社會的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流利地掌握兩種語言。在新加坡這個華人為主的社會,就是選擇英語還是華語作為主導語言的問題。在語言問題上,李光耀和他在其他問題上的態度一樣,也是以一種人嚇另一種人,就是以馬來人嚇華人。其實占人口10%強的馬來人未必需要學華語。李光耀在語言問題上的另一個說辭是經濟發展,這只要看美歐日發達國家中除了英國后裔國家外沒有任何國家改用英語就清楚了。

第一次憲制談判因為David Marshall以辭職相威脅要求新加坡完全獨立而失敗。Marshall下臺后,同黨的林有福成為第二任首席部長。

1959年選舉,李光耀上臺

1959年選舉選民增加到70萬,仍不是普選。議會議席增加到51席。在選舉中,借助華人選民的東風,人民行動黨得到43席,李光耀成為第三任首席部長。

社會主義陣線的建立和新馬合并

1961年7月30日,13個人民行動黨議員TuiDang成立社會主義陣線。他們的目標和人民行動黨完全一樣,也是建立一個民主,獨立,社會主義和非共的馬來亞,由聯邦和新加坡共同組成。這個新黨,直到它幾年后因為其主要成員被無審訊拘留垮臺為止,與人民行動黨進行的斗爭多少是路線斗爭而多少是權力斗爭到現在因為材料缺乏還是一個迷霧。李光耀指責馬共控制的社陣反對合并,怕被ZhenYa。為了宣傳合并,李光耀通過廣播電臺發表12次演說,指出合并勢在必行。他在演說中除了指責馬共滲透以外,還解釋了馬來亞和新加坡不能分開的原因。他說,沒有腹地,新加坡就不能生存。如果不能合并,經濟就會逐步惡化,生活會越來越苦。

人民行動黨在這么多議員TuiDang之后一度變為少數派政府,經歷一場最嚴重的危機。危機也表現在基層,大部分支部和附屬工會也TuiDang轉投社陣。但在1962年8月,一位反對黨議員退出他的黨轉投人民行動黨,使其重新以26:25成為多數執政黨。該議員最后被發現是馬來西亞間諜。

1962年9月1日,在經過了英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各方一系列磋商后,新加坡舉行了關于合并的全民公決。所有選項都是贊成合并的,只是自治程度不同而已。

冷藏行動

1963年2月3日,在經過李光耀和英國政府密切磋商后,新加坡和馬來亞警官在新加坡各地逮捕115人,其中包括新加坡大部分反對黨領袖,包括把李光耀介紹給華人社會的林清祥和方水雙。

冷藏行動是新加坡歷史的轉折點。在鎮壓了左翼力量之后,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憑著恐懼建立了徒有民主形式的獨裁統治,再也沒有像樣的反對派。從1948年實行緊急狀態到這之前有過屢次逮捕,但沒有過這么大規模。林清祥就多次被逮捕,而李光耀從未被逮捕,因為英國人清楚知道誰真正推動獨立斗爭,誰是摘桃子的人。恐懼是從英國人和馬共斗爭的戰后1940年代就開始了的,新加坡人民夾在中間淪為歷史的悲劇,至今未消除。李光耀憑借這個早已過時20多年的冷戰體制,趁機鎮壓反對派和人民成為發達國家中最后一個獨裁特例,未能像蔣經國一樣最后放手,殊為可嘆。

合并到獨立

1963年9月16日,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西亞成立。9月21日,新加坡舉行新的選舉。人民行動黨贏得37席,很多黨員還在獄中的社陣贏得13席。憑借大逮捕,李光耀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

隨后,人民行動黨在全馬參加了聯邦大選,卻大敗只獲得一席。這與40多年后的最近一次馬來西亞大選中人民行動黨留在馬來西亞的后續政黨民主行動黨能囊括馬來西亞大多數華人的選票形成鮮明對比。敗選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原因不容忽視,就是想取代馬華公會與巫統合作的人民行動黨不能足夠代表馬來西亞華人。這看看今天的新馬兩國對比就知道了。華教在新加坡已經絕跡,而在馬來西亞仍然欣欣向榮。

在馬來西亞內的兩年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不好過。由于人民行動黨參加聯邦大選激怒中央,1964年新加坡發生的幾次種族暴亂,雙方在經濟,稅收,防務,內部安全,聯邦國會的議席等各方面的深刻分歧都導致了分離不可避免。

拿經濟來說,共同市場與新加坡的自由港地位不相容,要么像檳榔嶼一樣放棄自由港地位,要么放棄共同市場的幻夢在新加坡和其他各州之間保留關稅。直到50年后的今天,新加坡還是自由港,馬來西亞從新加坡進口貨物和服務仍征收關稅。

政治方面,部分因為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部分因為個人雄心(有些人認為他想成為馬來西亞總理),李光耀集合了馬來西亞所有反對黨,遭致巫統的猜忌。人民行動黨和巫統的斗爭愈演愈烈。對馬來人這個剛剛從原始叢林走出步入現代世界的民族來說,華人和印度人這兩個來自文明古國的民族自然構成了巨大威脅。就人口比例來說,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占42%,超過馬來人39%,尤其在城市中為多數民族,經濟上占優勢。在共產黨威脅已經解除的1965年,把華人主導的新加坡踢出馬來西亞自然成為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馬來西亞是一個剛剛建國的沒有歷史的新國家,如果能保住馬來人的統治地位,馬來貴族寧可不要領土完整。

1965年,局面已經發展到吉隆坡中央以逮捕李光耀相威脅迫使他退出馬來西亞獨立的程度。在各黨各派頻繁斗爭的同時,它們也在頻繁公開和秘密的會談,談論所有可能選項。在冷靜的互相衡量實力對比后,兩黨同意和平分家。獨立的決定違反了2年前由李光耀本人極力促成的公決結果,也就是新加坡人民的意愿,甚至把大多數內閣成員部長蒙在鼓里。秘密談判也背著李光耀正在招徠的馬來西亞其他反對黨進行。

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的計劃是個失敗,盡管李光耀在全民公決前推銷時斬釘截鐵地說合并像太陽東升西落一樣不可避免。除了讓馬來人介入逮捕共產黨以外,合并沒起到任何作用。馬來人在對抗新加坡的共產黨方面作用也不大,一些聯邦警察從柔佛入境作業而已,只有象征意義,主要還是李光耀和英國人操刀。馬共從沒有在新加坡展開武裝斗爭,它在馬來亞內陸的武裝斗爭業已失敗。在獨立后,新加坡能獨立面對共產黨威脅,并利用赤潮給很多人扣上紅帽子。

李光耀畢生遺憾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他不認為他攪亂了馬來西亞政治。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也公開討論回到馬來西亞的可能性,當然部分也是為了激勵新加坡人繼續努力,但部分也是真誠的個人感情。

李光耀在1965年8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的電視錄播中留下了眼淚,但最近的證據表明他在同一場記者會上面露微笑,卻禁止記者報道。兩種看似矛盾的感情可能都是真的。他的宏大項目失敗了,以后只能局限在一個小地方;另一方面,他逃脫了馬來人的鎮壓,劫后余生,以后還是可以有一番作為。

獨立后

李光耀沒有受過經濟學的訓練,在經濟方面依賴吳慶瑞和外國顧問,沒有提出過自己的經濟政策。如何解釋新加坡和極其類似的香港的高速發展?Joe Studwell在他的大作《亞洲教父》里指出,從殖民地時代開始,新港兩地就給所在地區提供無關稅貿易和走私,還成了寄放錢財的地方做避稅天堂。它們的功能很簡單:就是從內地相對低效的經濟套利,特別是服務業。新加坡主要的腹地不是馬來西亞,而是人口多得多的印度尼西亞。從萊佛士到李光耀,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就有很深的淵源。新加坡在1945-1965年也不是像李光耀描述的那樣窮困和危急的,有些支持者甚至把1965年的新加坡稱為一個小漁村,以夸大后來50年的進步。這都不是真的。1965年的新加坡已是亞洲除日本外最富裕的地方;今天的新加坡雖然人均GDP超過了美國和英國,但人均工資收入卻只有美國人的一半。新加坡的優越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們與鄰國的對比。

新加坡的不腐敗就是為了最好的服務腐敗的鄰國。新加坡和腐敗的鄰國的共生關系可以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看出。當時估計有2千億美元印尼錢存在新加坡,而印尼的GDP只有區區3500億美元。2006年,IMF和世界銀行會議在新加坡召開。在晚宴上,外國銀行家為了生意對李光耀的兒子李顯龍總理肆意奉承。摩根斯坦利銀行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在晚宴后寫了一封一針見血的內部郵件給同事,信中說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因為它成了腐敗的印尼商人和官員的洗錢中心。為了撐起經濟,新加坡又建了兩個賭場以吸引中國的贓款。銀行內的兩個鼴鼠隨即泄露了內部郵件。之后三個人都被辭職。

新加坡實行的是沒有技術的現代化,和東南亞其他國家別無二致。經濟為二元經濟,所有出口制造業必須有競爭力,就都是外資工廠;所有水電銀行建筑等公共設施,就由新加坡政府的國資委淡馬錫所控制。新加坡與日本韓國和臺灣走的是兩條路,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自己的技術。這條路也只有處在交通要津的沒有農業的深水自由港城邦經濟體才能走得通。

建立以外資外勞國家壟斷為基礎的經濟

在新加坡開埠以來的100多年來,英國殖民者從未鼓勵本地工業化。本地資本家搞工業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陳嘉庚試圖從橡膠種植園走到下游制造輪胎,不過因為大蕭條的影響和政府不支持而失敗,其他工業化的努力寥寥無幾,畢竟做轉口貿易就讓新加坡很繁榮了。李光耀延續了英國人的政策,不鼓勵本國資本家,而大力鼓勵外國投資。這也是因為他和新加坡大多數資本家即華人頭家不睦,也不信任他們,所以多加限制。他輕蔑地說,如果我們等待我們的商人學習當工業家的話,我們早就餓死了。李光耀的政治基礎始終是英國人用英語教育培養出來的公務員。

李光耀不但不指望本國的資本家,對整個地區都不報希望。新加坡成為東南亞的以色列,蛙跳過鄰國,直接吸引歐美日投資。為了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局十分殷勤高效,這種效率后來也被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各個開發區模仿,最著名的就是蘇州工業園區。由于美國跨國企業的進入,新加坡有了龐大的高科技電子工業(現在正在消失)。電子工業解決了失業問題。這些美國企業不怕對外投資,因為美國會保護它們。新加坡也因此得到了保護。

消滅自由工會

李光耀作為搞工運起家的政治家,在上臺后卻用各種手段包括流氓打手逐步搞垮了各個獨立工會。這是由他的實用主義態度決定的,也是他消滅異己勢力的總政策的一部分。為了解釋他利用工運的歷史,他說自己后悔當年的舉動(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不給工會當法律顧問就不能上位)。

他取消了公共假日的三倍薪水,禁止某些重要的部門罷工。他通過了一系列法律,規范了勞資關系。1972年,新加坡成立了由勞資政三方組成的全國工資理事會,負責為每年的加薪提出建議,基本原則是加薪幅度不能大于生產力的增長。最重要的是,他逐步消滅了各個獨立工會,并成立了新加坡唯一的總工會組織新加坡職總NTUC。職總的秘書長由部長担任,工會不再有自己的聲音。

社會主義與福利國家

社會主義是人民行動黨的綱領之一。李光耀也是挾戰后左翼浪潮而上臺的。但在獨立多年后,人民行動黨卻被第二國際即社會黨國際開除。這是為什么呢?這要看看李光耀眼中的社會主義是什么。

李光耀是不搞福利國家的。新加坡至今沒有失業金,國家也不發退休金,必須每人在工作時繳納一定比例給國家管理的個人賬戶稱公積金CPF以供退休后使用。

新加坡版的社會主義首先是興建公共住宅,新加坡稱組屋HDB。他通過一系列法令,廉價強制收購私人土地,建設組屋。今天新加坡的國有土地占50%以上。用這些土地,政府成為唯一的開發商建設低價公屋,現在80%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組屋里面。

新加坡政府沒有虧錢,反而取得了巨額利潤。新加坡居民也拿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好處。那誰為其支付了代價呢?就是征地損害的原來的農民和地主,主要是種植園主。在新加坡工業化之前,還有大量的農業和農民,主要種植熱帶作物和水果。李光耀強征土地,實施漲價歸公,讓農民得不到任何好處。地主作為一種獨立的勢力也被消滅。

組屋的另一個目的是讓人從平房搬進樓房,從而節約土地,用于工業發展或其他用途。舉例來說,新加坡現今組屋占地面積與高爾夫球場的占地面積相當。

組屋沒有完全的產權,只有99年的產權。也有各種限制,如每家只能買一套,地板窗戶裝修都要經過批準,不能整間出租,甚至政府人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在你拒絕時進屋公干。

組屋制度鞏固了人民行動黨的政治基礎。在經濟放緩已經快20年的今天,選民還沒有背棄這個黨的原因除了恐懼,最大的就是組屋了。政治上的操弄也可以拿到選票,人民行動黨后來公然宣布在組屋翻新計劃實行時,根據選民的支持率決定選區翻新的優先次序。可以說選民被政府這個獨家開發商捏在手里。

公積金CPF是英國殖民政府創立的,為李光耀所沿用。它不僅是個人交個人用的退休金,也可以用來償還購房貸款,后來還可以支付醫療費用和用來投資。工資高達40%存入公積金,這些錢由政府暫時使用,用于各項投資。

管理新加坡人的褲襠或基因

1983年李光耀在國慶大會上發表演說,要求新加坡男性大學畢業生娶女大學生,以減少剩女。他的講話不是為了社會穩定,也不是為了剩女選票,而是為了新加坡精英的好基因能多傳宗接代下去。這次講話導致新加坡人反彈,1984年的大選人民行動黨得票下降12%,多年后第一次有反對黨議員進入國會。

但李光耀對此事不后悔。他堅信人才是新加坡最寶貴的資源。他看不起大多數新加坡人,認為新加坡華人是文盲失地農民的后代,印度人多屬于最低種姓,馬來人拙于數學科學。他羨慕香港和臺灣因為大陸的崩潰得到了一大批流亡精英。在香港面臨1997年的不確定性時,他毫不猶豫地批出了幾萬張原則上批準的永久居民身份證給香港人。這些聰明靈活的香港人接受了邀請,來到了新加坡買了組屋并在短短幾年后高價賣出大部分人回到了香港。李光耀沒有懲罚他們,因為這股聰明勁是他所說的新加坡人所沒有并為他所贊賞的,并且他也懲罚不了。

為了讓女大學生結婚生子,李光耀在講話后成立了社交發展署。這是政府辦的婚姻介紹所。它辦的項目有研討會,講座,電腦課程,游輪和地中海旅行等。但它的客戶大學畢業的男女新加坡人對此卻沒那么熱心,不屑一顧。李光耀后來還陸續給予各種優惠,包括baby bonus,以提高結婚率和生育率。但直到今天,新加坡女性仍有約1/3不結婚,生育率也遠低于2.1的替代率。在去世前幾年,李光耀不得不承認在提高生育這個目標上國家干預失敗了,再多的錢,稅務和擇校優惠也不能讓年輕人特別是受高等教育者多生。社交發展署結業。

外來人才和勞動力

李光耀認為,沒有外來人才,新加坡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獨立后,新加坡人開始移出新加坡,因為他們熟練掌握英語,移民對他們不是難事。為了彌補空缺并進一步招來人才,新加坡開始積極在各國招募高級勞動力。在中國的大學和中學,新加坡教育部就積極招募去不了發達國家留學的學生來新加坡。

但隨著國際和國內經濟狀況的改變,新加坡吸引人才的計劃不斷受挫,規模變小,即將落幕。其原因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新加坡在經濟上對亞洲鄰國暫時領先的地位的窗口期將要結束。過去十年中,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發展快于新加坡。在中國的中高端職位很多薪酬已經接近或高于新加坡水平。加上文化差異,新加坡講英語便利了新加坡人移出,卻妨礙了中國人移入。國內經濟在趕上發達國家水平后發展已經放緩并多次負增長,導致現在外國留學生盡管理論上還要在新加坡服務3-6年,但不再能拿到申請永久居民的邀請函,加上經濟困難,難以找到工作違約回國的比比皆是。

外勞現象是1990年李光耀辭任總理后發生的,也是現在新加坡社會矛盾的焦點之一。但由于是他的經濟制度的必然延續,本文也一并討論。現在新加坡有100多萬外勞,占勞動力1/3。新加坡經濟學家陳企業說因為新加坡經濟繁榮,才有這么多工作給外勞做。這是錯誤的,本末倒置。可以說因為有大量低薪的外勞,新加坡才能留得住這么多外資。新加坡不加入經合組織這個發達國家俱樂部也是這個原因,因為經合組織有同工同酬的勞動標準。如果外勞工資翻幾倍達到新加坡員工水平的話,沒有外資工廠會留下來。筆者2000年代在工廠時,外資工廠生產線的工人已經大部分為外勞。新加坡的外勞問題歸根究底是它非自主的經濟模式決定的。

英語和漢語

李光耀坦誠自己所在的人數有限的海峽華人迷失在兩種文化之中。但盡管李光耀在奪權時為了選票把孩子送到華校就讀,他日后采取的卻是全盤英語化的國策。

1959年上臺后,李光耀把馬來語作為國語,目前仍保留不變,處在名義國語的地位。但在獨立后,李光耀就可以放開手腳統一語言了。作為一個靈活謹慎的人,他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方法。他逐步把學校從華語教學改為英語教學。他不是沒有遇到抵抗,但他運用了各種手段對付反對者。他逮捕了《南洋商報》總經理,總編和社論作者,指控他們為華人沙文主義者。日后,他將《南洋商報》和《星洲日報》合并改組為《聯合早報》,收編為服服帖帖的政府報紙。南洋大學是另一個令他頭痛的問題。南洋大學作為一所華語授課的大學,建立于1956年李光耀上臺前。李光耀采取各種措施,最后成功在1980年代將南洋大學合并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主要倡議人資本家陳六使被剝奪公民權。

其實語言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可以說是微弱。在歐洲除了英愛兩國外,都在繼續使用本國語言,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改用英語。日韓臺港也不會丟棄母語,而他們的經濟照樣發展起來了。事實上,發達國家中除了英國后裔國家沒有國家轉投英語,不發達國家用英語也沒用。

反腐

反腐敗是李光耀體制的最鮮明特色之一,也是中國人對它有好感的最重要原因。英國人1952年在新加坡建立了貪污調查局,在1965年后被李光耀充分利用。在李光耀統治下,確實做到了一般人碰不到索賄和腐敗。這是亞洲國家所不能企及的。新加坡的貪污調查局直屬總理公署,權力很大。新加坡像中國一樣要求官員上報財產,但不公開。由于不像民主國家一樣允許國會,法院,媒體和公眾監督,也就是對下負責,新加坡的廉政危險的只依賴李光耀的個人壓制。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如朱元璋剝皮實草的反腐。由于沒有制度制約,一旦個人逝去,精力松懈,就大局已去。

反貪局看似威風凜凜、權限無邊,其實沒有得到高層允許,對于與人民行動黨關系密切的重要人士根本不敢過問。1995年新加坡房地產大熱,許多人半夜排隊買樓,而李光耀父子向一家HPL公司(Hotel Property Limited)購樓時,不但直接優先購買,還獲得了HPL公司超過百萬元的回扣。1996 年此事被意外曝光,引起新加坡人的廣泛非議,但號稱只要知道公務員收到一元好處也要調查的反貪局卻絲毫沒有動作,而任由李光耀的直接屬下組織了一個小組草草調查即告了事。后來有人發現,接受HPL公司購房回扣的高官及親屬還遠不止李家父子,而且都是在同一天。調查小組的HPL所謂“回扣是感謝李家父子的廣告作用”說,對此根本無法解釋,但新加坡從反貪局到媒體,上上下下完全對此不發一詞。

事實上,由于新加坡嚴苛到極點的反誹謗法和官方秘密法,和更可怕的內安法,一般人即使在私下交談中,也不敢輕易指高層人士有不良行為,而媒體對這種問題也幾乎不會加以任何報道。不準問,不準談,更不準查,自然個個高官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們都是兩袖清風、一芥不取的完美君子。

新加坡還給予最高級干部以世界上最高的政治薪水。據估計,世界上頭25名工資最高的官員,一半以上都在新加坡。新加坡辯護說這是為了吸引人才,防止貪腐。實質上是合法的腐敗也就是自肥,為了建立一個沒有企業家階級的打工社會的統治階級。

媒體

李光耀上臺后用逮捕和控告誹謗等手段逐步馴服媒體。1977年,國會通過法律禁止任何人持有報刊超過3%的普通股,并設立管理股,由部長分給本地四家銀行。這是因為銀行天性保守,與政府保持一致。在這之后,新加坡報刊再沒有主動報道過一起本地丑聞。

新加坡現在大部分報紙被整合進報業控股公司里,里面有內安局人員監控,并担任編輯記者等職。電視公司也是如此。

傳統媒體雖然馴服了,但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新媒體卻給人民行動黨政權提出了新挑戰。舊的招數不管用了,他們起訴過的老對手如《亞洲新聞》《亞洲華爾街日報》和《遠東經濟評論》都消失了。人們現在在網上無拘無束的批評政府。但由于新媒體自身的局限,如沒有采訪權等,新加坡人還是面臨信息管制,無法得知他們應知的新加坡狀況。

對華關系

李光耀和臺灣海峽兩岸的第一代領導人蔣介石和毛澤東關系都不密切,但和第二代領導人蔣經國和鄧小平卻是好朋友。1959年李光耀上臺后,他還是和任何人打交道,廣交朋友。按現在部分公布的中國外交部檔案來看,1959年剛上臺李即派秘書和左派議員訪問中國,拜見廖承志。1963年李秘書又來華提出李光耀想在四月底訪華,要周恩來發出邀請,以便參加五一節游行。第二天李即發動“冷藏行動”,所以未能成行。周恩來評價李光耀“狡猾”。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后即在香港接觸新華社,內容包括新加坡退出事先經過英國同意,這與李光耀的自傳矛盾,還稱李光耀估計15年后可以再合并,馬來西亞由新加坡領導。新加坡的檔案還未公布,相信有更多秘密。

1965年獨立后,李光耀繼續英國人的政策,與中國減少往來,禁止新加坡人去中國,去的吊銷新加坡身份不許回國,繼續驅逐人去中國,同時繼續保持接觸。

1976年5月,李光耀終于第一次訪華。此時周恩來已死,毛澤東垂死,會晤15分鐘沒有實質內容,頭都抬不起來。李光耀在華花了2個星期觀光,終于對共產黨不再戒備,回國后馬上放松對新加坡人的訪華限制,但外交關系仍沒有進展。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是中新關系的大轉折。鄧不但答應停止輸出革命,還虛心請教李光耀發達的秘訣。兩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關系。此后,李光耀多年每年訪華,走訪各個地方深入了解。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人向他請益;美國和外國領導人見到他們關系熱絡也紛紛向李光耀詢問中國的情況。當然中國也照搬不了新加坡模式,歐美領袖也很少執行他的建議。

1990年中國和印尼復交后,新加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轉變的接近新加坡,李光耀在1990年代萌生了兩國政府合作發財的想法。新加坡可以介紹裕廊工業園招商引資的經驗,中國可以保障新加坡的利潤。這就是后來的蘇州工業園區。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加坡拿到的大大多于中國所得。新加坡海外投資少有能獲利的項目,因為很少國家有中國政府的權力和友好關系。

但李光耀永遠是兩面的。在成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同時,他同時參與制定了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也說了其他話做了其他事。

蔣經國也是李光耀的老朋友。1973年,李光耀秘密訪問了臺灣,由蔣經國接待。從此后十余年,李光耀也是每年至少訪問臺灣一次。新加坡開始在臺灣訓練軍隊,也就是有名的“星光部隊”。

新加坡成了大陸和臺灣放逐子弟或狡兔三窟的地方。蔣經國的兒子蔣孝武就因為江南案放逐為駐新加坡的代表;以后大陸也依樣畫葫蘆,李鵬,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李友等人的子女紛紛前來。

屢次退休或退而不休

李光耀在1990年辭去總理一職,仍担任議員和新設立的seniorminister一職。在吳作棟過渡給兒子李顯龍時,改任新設立的minister mentor一職。2011年分水嶺大選后,退出內閣,只保留議員席位,但仍住在總統府,很少出席國會,坐領議員干薪。他在1990年后逐步隨身體狀況減少活動,但到死仍是新加坡的太上皇。

新加坡往何處去?

李光耀是幸運的。新加坡也是幸運的。在特定的時空,李光耀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一個新的小城邦做了一番事業。他如果早參加一屆選舉或遲參加選舉,可能就不能當選議員。在他死時,新加坡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位居世界前列。這當然離不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優勢,但李光耀的英明領導功不可沒。

但另一方面,新加坡的經濟模式打壓創新。在新加坡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時候,前面已經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了。但新加坡的社會模式仍然活在冷戰時期。在已經填飽肚子很久以后,新加坡人仍然是不敢說話。內安局的密探橫行。在中國巴士司機罷工一案中,新加坡人社工發現被汽車公開跟蹤恐嚇。他們報案,當然沒有下文。罷工司機被警察毆打。幾十個司機被非法關押監獄一夜后驅逐回國,以儆效尤。新加坡記者李慧敏出版的《成長在李光耀時代》一書介紹,咖啡店里暗探高談闊論來吸引熱血的天真的新加坡人加入談話,然后會請他們去喝咖啡。大學或其他機構里面也會安插人員。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法學院就爆出原教授馬來西亞籍的鄭尊行被迫充當免費的特務,報告自己和同事學生的言行。

她在書里還提到,在新加坡,街頭示威屬于犯法,違法者將被捕。未獲警方許可,五個人以上的集會可能會構成“非法集會”。有非常有效率的執法機構,在滋事分子出擊前,一舉一動早被盯上。人們也知道,批評政府需要做足功課(對普通人來說,這有點困難,因為很多資料不對外公開,所以你以為做足了功課但仍會有疏漏),因為涉及誹謗者將吃盡官司,甚至面對破產和蹲牢房的命運。另外一個高招就是像上一章提到的,要獲得媒體高度的配合與協助。空氣中彌漫著一些揮之不散的恐懼。

普通新加坡人至今不敢談論李光耀或政治。他在新加坡人心目中也是怕的對象,而不是敬愛的對象。這種效果正是他想要的。他說過,最好讓人怕,而不是讓人愛。筆者知道,至今內安局還是可以任意在新加坡居民家中和工作場所安裝竊聽器和攝像頭,以及開啟手機特殊功能。

新加坡人給李敖留下的印象是“笨”。李大師錯了,新加坡人并不笨,只是在人前沉默寡言罷了。其中的原因第一是新加坡人正處在從漢語到英語的語言過渡階段,兩者都說不好;第二是哪怕同事朋友都可能是特務告密者。舉例說,新加坡人許振義2010年駐北京時,堂姐及其同學來訪。一夜聊天時,許對國內問題發言尖銳。堂姐借故走開,并發短信給他,說同學是人民行動黨黨員要他小心。她實在過慮了,因為許也是黨員,他只是在行使黨員的特權也就是言論自由而已。值得注意的是,這事發生在5年前,是在李光耀辭任總理20年后。

當然新加坡人也不是全然變成了只知道給別人干活的機器人。筆者碰到的一位出租車司機就直言不諱的稱李光耀為假洋鬼子。

不僅在平時,在選舉時很多新加坡人因為選票有唯一的序列號而不敢投票給自己中意的候選人。

為了維護自己的執政,李光耀開創的人民行動黨體系在冷戰過去20多年后仍緊握以恐懼為基礎的高壓統治。如他所說,新加坡已從第三世界升級到第一世界,先前高速發展追趕時期的一套做法已經過時,該接受第一世界的規矩,改弦易轍了。

在后李光耀時代開啟的這一刻,估計每個新加坡人都在問新加坡向何處去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新加坡會相對平庸化,但新加坡人的日子會過得越來越好,就像二戰后的英國一樣。他們會繼續能填飽肚子,也能獲得免于恐懼的自由。

蓋棺論定?

怎么評論李光耀這個人?

李光耀是不在乎前后矛盾的。在反對黨年代,他憑借華人,工運和學運向英國人要權力,要民主,以便上臺。但當英國人走后,他卻說他從來不相信民主。他像一切獨裁者一樣貶抑一人一票制,鼓吹40-60歲有家庭的人可以投兩票,因為他們最保守。他是矛盾和兩面派的化身。一方面他說任何新東西讓別人先行先試好了,導致在創新的新世紀新加坡日益落后;另一方面,他行使他剝奪別人的言論自由,直言不諱,講出一些奇談怪論來激怒女大學生,女博士,華人,馬來人,中國,美國等。新加坡人敢怒不敢言,各個外國則因為新加坡的塊頭而一笑了之。比如他曾經建議某中國領導人讓中國像新加坡一樣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

總的來說,他領導新加坡成為發達國家,也維持了民主的外衣。他可以說是拿破侖三世之類的人物(法國在拿破侖三世20年內實現工業化),不過比他幸運,可以與世界歷史上諸位明君特別是樸正熙,蔣經國和鄧小平平起平坐。他之后的新加坡,就要開始一個新時代了。




網載 2015-08-23 08:48:49

[新一篇] 復雜有機分子現身外太空:人類或許并不孤獨

[舊一篇] 專題 吳飛:自殺問題再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