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接納
初入社會時,我總是害怕受到排斥,最大的恐懼就是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我努力犧牲原來的生活習慣去融入集體,一直被從眾心理牽著鼻子走。
我自小五音不全,唱歌跑調是家常便飯,但K歌卻仿佛是社交必修課,為了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花了很多時間練習新歌,但還是在KTV的熱鬧氛圍下緊張過度唱跑了調;我不喜歡上社交網站,但朋友們個個都有開心人人的帳號,時不時喜歡秀一把心情,我只好也趕趟兒登陸上去,機械化地同大家互踩。在這樣的努力中,我總是感覺自己的“很不夠”,體悟不到一絲一毫的快樂,更要命的是我已經這么努力了周圍的人好像還是不太喜歡我,我仿佛一直處在一個小丑的位置上,覺得生活糟透了。
但后來我明白了:首先得跟自己好好相處,才能論及他人,可是從前我卻從來不肯接納自己。所以我試著尋找本然的自己,去接納自己的真實感受,不再勉強自己去做那些不擅長的事。這時候我才發現,自己是安靜,內向,卻不乏智慧的。我開始順著自己的天性做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悄悄地愉悅著自己,慢慢的卻發現,自己的號召力和人緣都已經好過從前。原來悅己才是悅人的先決條件。
慢慢的我發現,小眾化不一定意味著受排斥,雖然我從此不再參加K歌活動,不上人人網,但我有自己同他人的相處方式,一樣做得游刃有余。在這個微博泛濫的年代,我堅持寫博客,業余時間用來閱讀和旅行,交到的朋友也越來越多,且沒有給周圍的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我愉悅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