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是怎樣求關注的? 鳳凰詩刊•趣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文學也是一種傳播,創作者有體會,發而為文字,繼而分享。分享環節會影響詩人作家的創作激情,如果這個環節效果不理想,可能會打擊文青們的創作積極性,豈不聞賈島詩云“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急于取得傳播效果的態度躍然紙上。

古今人心一樣,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眾號,講究的是閱讀量、粉絲量和點贊量,這和古代詩人希望分享的動機是一樣的。古人寫詩,也要賺點贊量,那么,他們是怎么操作的呢?一起看看唐朝詩人的示范吧。

1
燒錢求關注

陳子昂在長安 砸天價名琴



誰都知道“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句詩,悲愴激昂,又有點蔑視古今和天下的氣概,此詩的作者就是著名詩人陳子昂。


陳同學是個有才華有抱負的文青,不只是寫寫詩歌玩玩“自拍”而已,他要扭轉當時天下萎靡的文風,恢復質樸剛勁的建安文風。


不過,陳同學的資歷還嫩了點,雖然讀書多,有理論水平,天下的書都讀得差不多了,“經史百家,罔不賅覽”,可惜沒平臺,扯破嗓子喊都沒人搭理。


當時的陳子昂郁悶至極,一個人上大街閑逛,看見一人賣胡琴,圍觀的人紛紛問價,得到的回答是天價——百萬錢。這價格把不少買主變成了打醬油的圍觀者。陳同學的目光落在這把天價胡琴上,卻幻化出另外一個美麗的前景,接著他馬上掏出一千緡,眉頭也不皺一下,把琴買下來了。


土豪擲重金買天價琴,不把銀子當銀子,這件事馬上在長安人的朋友圈里傳開。好事者一搜索,又“人肉”出陳子昂的身份來:這小子是四川來的,叫陳子昂。


陳子昂同學趁熱打鐵,在朋友圈里開始發請帖:明天陳同學我請諸位在宣陽里看琴,約不約?約!馬上有大把長安權貴和名流表示要約,大家倒要看看這小子要干什么?


第二天,陳子昂的住所被擠得水泄不通,大伙都等著陳同學開音樂會呢。陳同學見長安城里的頭面人物大部分到了,才捧琴出場,但接下來的一番話卻出乎大家的意料:各位親,我是四川人陳子昂,壓根兒就是一文青,今兒不是來給你們彈琴的,是約你們談文學的。我寫得一手好文章,但知道的人不多,大家不妨一起來欣賞欣賞。至于彈琴這事兒,不是我的專業,砸了這琴吧。“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


然后,陳子昂當著長安名流的面,將出價百萬的名琴當場摔碎,又分發資料,推介自己的作品。


摔碎一把名琴,推出自己的文章,這一招夠狠的,分明是土豪作風。


此事又在長安人的朋友圈里轉,緊接著摔琴事件之后,是陳同學的文章在朋友圈里瘋轉。事件本身很驚人,但陳同學的才華更驚人,此人不只是會炒作,還確實有料,自此,陳子昂同學的文章閱讀量和“”就開始“chuachua”地往上躥。


陳子昂終于讓整個大唐聽到他的聲音,讓時代聽到他的聲音。


點評


陳子昂同學干的這事兒,總結起來就是,土豪的財氣,文豪的才氣,兩者缺一樣都不行。而且還得選對地方,長安是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摔一把琴,震動天下,如果換一個地兒,就沒這效果了。此舉風險系數大,建議慎重操作。

2
參加精英賽

孟浩然吟詩名揚長安城




孟浩然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宅男,窩在襄陽一帶游山玩水,寫寫詩,喝喝酒,滿愜意的,例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又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睡懶覺睡成這樣,挺叫現代人羨慕的。

不過,如果孟浩然的生活狀態真是這樣的話,想要出名,恐怕難了。他若是不走出襄陽,把自己的閱讀量和點量提升上去,今人恐怕沒幾個知道他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其實,孟浩然是有朋友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朋友,像李白就是他的朋友,曾直白地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不過,他最重要的朋友是王維,說王維是當時天下的詩壇領袖也不為過。借著這塊高地,孟浩然要提高知名度,就具備了一定的優勢。當然,光靠朋友圈內一個勁地推薦也不能成事,畢竟大家不喜歡植入廣告,友情推薦的增粉效果一般不怎么理想。孟老師又不能像陳子昂那樣燒錢賺關注,怎么辦?有辦法,那就是參加詩歌賽,而且是高層精英詩歌賽。

孟浩然40歲左右來到長安城,找到老友王維,并把他帶到“省中”,和一些高層次的人開文學派對,相當于是大唐王朝最高層精英詩歌比賽,在這里露臉比在襄陽露臉的效果好得不止一兩倍。

估計孟浩然做了精心準備,輪到他時,脫口而出:“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此句一出,頓時秒殺在場文青,沒人敢再續詩了,“舉座嗟其清絕,咸閣筆不復為繼”。

把長安城的詩壇精英都秒殺了,就等于將大唐王朝的文壇秒殺了,起碼也是秒殺一時。于是,孟老師的“”也是嗖嗖的升上去,真的做到了“風流天下聞”。

點評

孟浩然這一招成本不高,不用燒錢,就是要燒腦,要反復捉摸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文風,長安高層精英喜歡什么樣的文風。最重要的是,他占據了高地,賽詩的都是唐朝中央官員,而且是在中央官署,這個高地得之不易。當然,孟老師和陳子昂都選了同一個熱鬧地兒:長安。

3
從炒作角度

看韓愈與賈島的“推敲”故事

話說這賈島是個苦吟詩人,常說自己兩句詩要三年才能寫成。關于賈島騎驢苦思詩句,一路“推敲”碰上韓愈大人儀仗隊的事兒,筆者嚴重懷疑是炒作。一個小詩人,騎著驢子,怎么能闖入韓大人的第三節儀仗隊?接著,韓大人還居然為之“立馬久之”,為小文青斟酌字句,并最終建議:“還是敲字好。”然后有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名句。這分明是當街開課,來了一次文學秀,最后還和賈文青一起回府。策劃的味道太濃了,這小賈的名氣一日內刷刷地拔高,估計此事當時也是轉瘋了:長安韓大人和一個叫賈島的文學青年當街討論文學。這效果可想而知。

點評

關于“推敲”是炒作,只是個人觀點,但是,它確實起到了提升賈島知名度的作用,連帶也提高了“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名氣。找個名人,當眾切磋,賺閱讀量和粉絲,這主意好,但可遇不可求。而且,此事也建議慎重操作,畢竟還得注意交通安全,萬一韓大人剎不住車呢?

(本文選自廣州日報)



鳳凰讀書 2015-08-23 08:50:52

[新一篇] 想想另一種選擇

[舊一篇] 媽媽的味道——北上廣母親節全國聯動詩歌朗誦會 母親節特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