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女子的絕世奇文,讀后令人拍案叫絕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一、《盤中詩》


《回文類聚》上稱其為〝盤中詩〞。

傳說蘇伯玉曾官游蜀地,一到四川,就被奇麗的山川景致吸引。整天與朋友們流連于山水之間,再加上政務繁忙,迎進送出,竟漸漸把留在長安家中的妻子淡忘了。

蘇妻,別看名不見經傳,可是一位蘭心慧性的多情才女。丈夫一去數載,遲遲不歸,連書信也不見一封。妻子看見人家夫唱婦隨,其樂融融,心里又是思念,又是怨恨。她決心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訴說給丈夫,讓〝負心〞的人能深知自己的癡情。

于是就把自己的心意〝盛〞在一只盤子里,寄給遠方的丈夫。

蘇伯玉接到〝盤中詩〞后,左看右看,反覆琢磨,終于讀出了這首〝盤中詩〞:

山樹高,鳥鳴悲。泉水深,鯉魚肥。

空倉雀,常苦饑。吏人婦,會夫稀。

出門望,見白衣。謂當是,而更非。

還入門,心中悲。北上堂,西入階。

急機絞,杼聲催。長嘆息,當語誰?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還無期。

結巾帶,長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當治。妾有行,宜知之。

黃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者蘇,字伯玉。人才多,智謀足。

家居長安身在蜀,何惜馬蹄歸不數?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馬肥麥與粟。

令時人,知四足。與其書,不能讀。

當從中央周四角。

蘇伯玉讀完全詩已百感交集,又見妻子唯恐自己一片念夫之意不能被他讀懂,并深情地在詩末點明〝當從中央周四角〞的讀法時,他終于從政務和游樂中醒悟過來。往日的恩愛之情襲上心頭,那卿卿我我的相愛情景又歷歷在目,再也無法抑止自己思鄉之情。

《盤中詩》全詩二十七韻,四十九句,主要為三字句,也有部分七字句。它的讀法,由末句提示的。當從中央周四角推測,盤很可能是方盤,詩在盤中由中央回旋及于四角,雖然近于文字游戲,倒也無害于詩的完美。

沈德潛《古詩源》關于此詩的評語說〝使伯玉感悔,全在柔婉,不在怨怒,在深于情。〞又說:〝似歌謠,似樂府,雜亂成文。而用意忠厚。千秋絕調〞明人胡應麟也說它〝絕奇古〞。


二、《璇璣圖》




蘇惠,字若蘭,東晉與五胡十六國對峙時期前秦武功(今陜西)人。傳說,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遠近鄉鄰將她的超人之才,傳成了神話。一些豪門望族上門求婚,均被謝絕。一日,逢法門寺廟會,巧遇一射飛雁、穿池魚的英武少年,其為右將軍竇真之孫,名叫竇滔,自幼習文練武,相貌不凡,若蘭頓生愛慕之情。經人提親,結成百年之好。

不料好景不長,竇滔因厭戰不從軍令,被革職發配到流沙(今甘肅敦煌),后來遇到了歌妓趙陽臺,娶作了偏房。這趙陽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嬌媚可人,引得竇滔對她寵愛不已。后來,竇滔奉命出鎮襄陽,本欲攜妻妾同往,可蘇蕙為趙妾之事賭氣不從,竇滔只帶著趙陽臺赴任。

蘇蕙獨守長安空閨中,日子稍長,便感寂寞難耐。丈夫在身邊時,不能感覺出他太多好處,現在一離開,思念之情卻是刻骨銘心,不由得悔恨當初的負氣。悔恨之余,她便用吟詩作文來排遣孤寂的時光。后突發奇想,又經反覆推敲構思,將所寫詩詞編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后懷著滿腔幽思、廢寢忘食地把詩詞織在八寸錦緞上。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璇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璣是指這副圖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識,不知者望之茫然。其中更暗寓她對丈夫的戀情,就象星星一樣深邃而不變。




璇璣圖

《璇璣圖》織好后,蘇蕙派人送往襄陽交給竇滔。旁邊的人見了這圖,都不明其意,可竇滔捧著《璇璣圖》,細細體味,竟完全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于是幡然醒悟,當即打發趙陽臺返回關中。并用隆重的禮儀,把蘇若蘭接到襄陽,自此以后,夫妻更加恩愛。

《璇璣圖》,除正中央之〝心〞字為后人所加外,原詩共840字,縱橫各29字,方陣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如今統計約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例如從最右側直行開始,隨文勢折返,可發現右上角紅色區塊外圍順時針讀為〝仁智懷德圣虞唐,貞志篤終誓穹蒼,欽所感想妄淫荒,心憂增慕懷慘傷〞,而原詩若以逆時針方向讀則變為〝傷慘懷慕增憂心,荒淫妄想感所欽,蒼穹誓終篤志真,唐虞圣德懷智仁〞。《璇璣圖》是回文詩中最長、最動人之作,堪稱我國文學史上的奇葩。

《璇璣圖》宛轉反覆,相生不窮,可以說,這是人類在計算機發明之前,遠古時代的一次電腦行為,是億萬個大腦細胞在億萬次的組合與分裂中間獲得的一次空前絕后的智慧結晶。蘇若蘭織《璇璣圖》時,年僅二十三歲,才情之高,慧心之巧,堪稱千古絕唱。


三、《怨郎詩》(又名數字詩)

相傳司馬相如在事業上略顯鋒芒,終于被舉薦做官后,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竟然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里還記得千里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

終于某日,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一說司馬相如原信為:一二三四五六七,臨邛縣城認不得。七八九十百千萬,吾心對爾早已矣。)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她心涼如水,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此段疑為不是卓文君所作,〝百無聊賴〞一段在卓文君死后數百年才出現,且當時轉世這一說法并未流入中原)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


四、《我儂詞》

元代江南大才子趙孟頫,字子昂,是繼蘇東坡之后詩文書畫無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書被稱為〝趙體〞,對明清書法的影響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升,這也是個女才子,善畫竹,著有《墨竹譜》傳世,對后人學畫竹大有裨益。

當時社會上的名士納妾成風,趙孟頫也不甘寂寞想納妾,加以官運亨通,年近五十的趙孟頫卻也愛慕年輕漂亮的女孩子起來了。而他不好向妻子明說,可文人有文人的辦法,作了首小詞給妻子示意:〝我為學士,你做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你年紀已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這詞兒意思是說,你沒聽說過王獻之先生有桃葉、桃根這兩個小妾,蘇軾先生也有朝云、暮云這兩個小妾。因此,我就是多娶幾個小妾也并不過分;何況你年紀已經40多歲了,只管占住正房元配的位子就行了。

而夫人管氏讀后,便也填寫了一首《我儂詞》: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爾,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我儂詞》把夫妻關系比喻做泥,讓人拍案驚奇。從兩個人復雜的制作過程(捏塑、打破、調和、再塑),我們可以想像夫婦兩個經歷的不平凡,已經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難分彼此,無法離棄的地步。字里行間暗藏機鋒,透出鏗鏘英氣,綿里藏針。特別是末句〝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生死同在,只有你我。

趙孟頫得詞,只得打消了他原本要納妾的念頭。而這一樁文壇趣話,此后遂被人們傳為一段夫妻情愛佳話。


來源:網路

(責編:天天)


2015-08-23 08:53:07

[新一篇] 20年不花一分錢 都市老婦堅持以物易物 不花錢 節儉 奇譚

[舊一篇] 月亮忘記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