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什么是中國的出路,很多人思考了多年,說法各種各樣,主要的想法都離不開民主自由的框框,因為這是人性所共同追求的目標。解釋可以隨著環境的壓力各式各樣,但核心目標還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最近提出了兩個新的目標,就是“中國夢”和“憲政夢”。說新鮮也并不新鮮,這其實是在套用“美國夢”的說法。 從當年直到現在,一百多年來人們紛紛涌向美國,并且要死要活的想留在美國,總結成一句話就是“美國夢”,并且被美國人津津樂道掛在了嘴邊。 美國夢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解釋,總結起來看就是美國能給每個人的自由和富裕。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富翁,但是每個人都有成為富翁的可能。這就是美國自由的社會環境給與人們的機會。即使成不了富翁,人們也可以享受到這份自由,很少有人會放棄這份自由和機會而離開美國,一代復一代地繼續做著他們的美國夢。 發財的夢想雖然沒有成真,但是正在享受的,過去不太理解的自由和平等,也是一份不可或缺的享受。人們一旦享受到這份自由和尊重,就不會在乎是否成為富翁了,何況他們的后代永遠有成為富翁的機會,只有少數想擠進中國特權階級的糊涂的人,才會放棄這份真正的享受,而回去充當監獄的預備役冤民,一路走向陳良宇和薄熙來的方向。 美國夢的意義非常簡潔明了。那么所謂中國夢是什么意思呢?至少現在還看不清。一大堆不得要領的話,知識精英們又開始了他們的猜謎游戲。這種現象很像是重復十年前猜謎運動。不過相信的人會更少,被迷惑的時間也會更短。畢竟人們已經受過一次騙了,再受騙的機會大大縮小了。 說起中國夢,其實倒不是發明。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中,世界各地的人就像現在留在美國不走一樣,來到中國后就盡量留下來不走了。所以中國人的血統和文化才這么復雜,就像現在的美國一樣復雜而又優秀。 例如四大經典小說之一的《聊齋志異》,它的作者蒲松齡就是第一代的移民。他的充滿幻想和荒誕的阿拉伯民間文風,大大影響了中國的文化,豐富了中國文化。雖然他顯然是才華橫溢,但卻連秀才也考不上。雖然他不合中國社會的標準,地位顯然有點兒冤屈,但他仍然不會想到離開中國,并且以他的才華極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化。 為什么呢?因為古代的中國不但擁有世界首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擁有容忍異端邪說的自由;容忍不同生活習俗的自由。這份自由使得帶著錢財來中國的蒲松齡一家在此定居下來,幾百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幾百戶人家的蒲家莊。 據權威報導,八十年代蒲家莊的幾百戶人家曾經集體申請回到故鄉阿拉伯。為什么呢?公開的解釋說他們看上了阿拉伯的富裕的生活。我認為這個說法實在牽強。幾百年來他們也不過是普通農民,并不富裕,而且在幾百年間他們都有著返回國外的自由,但他們沒有動過這個念頭,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強烈的動機呢? 這是因為從西方學來的農奴制沒有了自由。他們和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不習慣,難以接受。所以他們要離開這個不自由的國度,哪怕是到只自由一點的阿拉伯也行。福建農民并不知道他們的祖先從哪兒來的,不是也大批逃亡到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國嘛。他們大多數也并沒有發財,滿足于辛勤勞作的平民生活。他們有幾個愿意回到那個沒有自由的中國去呢? 美國夢也好;中國夢也好,他們的真正吸引力是什么呢?舊金山和新金山的黃金夢曾經吸引了大批中國淘金者,結果他們淘到的主要不是黃金,而是自由的社會環境給與他們的機會。自由、平等、博愛這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環境。哪一個國家擁有自由,哪一個國家就是國內外人們都喜愛的夢,不分民族和種族的人們就會趨之若鶩。 中國夢要和美國夢學習,首先和主要必須學習的就是這個自由。能不能給人們自由的夢想,這是檢驗你那個夢是否吸引人的試金石,而最近發生的南方事件,正是向人們發出信號的關鍵時機。全國和全世界都在看著這個三岔路口。沒有能力反擊保守派的挑釁,也就標志著你的所有改革的諾言,又是一大忽悠。老百姓不喜歡永遠受騙。 不錯。憲政很重要,法制很重要。但是所謂的憲政和法制都是雙刃的劍,既可以保護自由;也可以消滅自由。而言論自由是經常被列為首先要消滅的自由。若要恢復人們對自由的信心,言論自由是首先要保護的對象。保守派選擇南方這個突破點,有他們的險惡用心,但是突擊點選得確實很準確。如果沒有成功的反擊,民心和民氣將受到有效的壓制。 所謂的改革靠什么呢?沒有強大的民意支持,剩下的只有官場權術了。那樣的改革歷來就沒有成功的先例。
綜合 2022-01-09 20:21:4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