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其實是好色之徒,還有妻子和兒女……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孫行者的子女


德里達說,文本外無物。我們一般把《西游記》文本的出現看做孫悟空的定形,而在此以前,就已經有多個《西游記》版本存在,也有許多孫悟空形象。這些形象并不完全相同。從譜系學來說,他們算是一個家族有著或遠或近的血緣關系的子侄兄弟。


一、因為犯罪,隱瞞身世


《西游記》開頭就宣稱,孫悟空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沒有父母,更別說什么兄弟親戚了。元代楊景賢《西游記雜劇》,孫悟空自稱“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驪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哥齊天大圣,我小圣號稱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元代,孫悟空是“通天大圣”,到明代則自稱“齊天大圣”,在《西游記》中沿襲不改。他的兄弟姊妹雖稱號有異,但數量不變;而且,孫悟空始終是老三,前有兄姊,后有弟妹,非常完美、對稱。而且最近在福建省順昌縣的寶山主峰上發現一通建于元末明初時期的“齊天大圣”石碑,浙江天臺山有“通天大圣仁濟真君碑”!


孫悟空既然有兄弟姊妹,那就是說,他是有父母的。那為什么《西游記》的作者卻堅稱孫悟空是“花果山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第一回),把他的親戚一掃帚打掃得一干二凈呢?


我們認為,這和孫悟空早年犯下的罪有關。他當時大鬧天宮,那是十惡不赦之罪。九曜星官說他是“造反”,一點都不錯。阿Q都知道“造反,那是殺頭的罪名”。實際上,豈止是殺頭!所有參與謀反者,都是斬刑;與謀反者有父子關系,年紀十六以上一律處絞刑,有父子關系,但在十五歲以下以及謀反者的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姊、妹,都被剝奪平民身份,成為官奴;謀反者的部曲、資財、田宅,全部沒收,充公;謀反者的伯父、叔父、侄子全部流放三千里外,不論其戶籍與謀反者是否在一起。(《唐明律合編》卷十七)如果,孫悟空有父母兄弟姊妹,豈不跟著倒霉?何況明代還有瓜蔓抄!方孝孺被朱棣滅了十族,九族親戚之外,加上師友。所以,孫悟空雖曾跟隨須菩提祖師學藝,但離開師門后,為避免撞禍后株連恩師,“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


如果孫悟空像常人一樣,有親戚,在大反天宮時,必然要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作者出于對孫悟空的包庇,也出于行文上順流之下,不節外生枝,才橫下心來,斬斷葛藤,只說孫悟空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然而,謊話總像狐貍尾巴一樣,一不小心,就會露出:敘事者曾慨嘆孫悟空“一般同父母,他便骨頭輕”!已分明道破!


二、孫悟空是慣偷


孫悟空也有特性、行為一貫的地方,就是偷竊。


他在《西游記》中“當年偷蟠桃、盜御酒、竊靈丹”,遠在方丈山的東方朔說他是老賊,他毫不諱飾,向五莊觀的土地自夸,老孫是普天下有名的賊頭!元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孫悟空尚是白衣秀才,有點儒雅,卻已偷過西王母池的蟠桃。《西游記雜劇》中,孫悟空這方面的成績也很突出:不但“玉皇殿瓊漿咱得飲”,而且盜了太上老君煉就的金丹,偷得王母仙桃百顆,仙衣一套。鐵扇公主也說孫悟空:“那廝有神通難摸,藝高強名揚播。偷靈丹老子怎近他?盜蟠桃玉皇難奈何。那廝上天宮將神威挫,下人間興禍多”。明代《二郎神鎖齊天大圣》雜劇中,孫悟空狡詐多智,搖身一變,化作一個看藥爐的仙童,扳倒藥爐,先偷去金丹數顆;后去天廚御酒局中,再盜仙酒數十瓶。


《西游記》說,孫悟空因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鍛煉了四十九日,成為火眼金睛,在偷竊行為中,孫悟空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在《西游記》中,對自己的作為,更是不失時機地大加贊賞,到處炫耀;而敘事者也似乎持一種贊賞和認同的態度——不是有點奇怪嗎?


要知道孫悟空的偷竊行為,其實質是對財富進行重新分配。能吃到蟠桃、飲上御酒的,當然是天上神仙;像孫悟空這樣的“太乙散仙”,尚且無法染指——玉帝解釋說孫悟空是無祿人員,不曾請得,理由顯得牽強。因為玉帝讓悟空代管蟠桃園,他有執掌,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太上老君向玉帝匯報工作,說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想來,有資格參加丹元大會者也都是上層神仙。蟠桃會就是這種不合理的財富分配的表現形式,孫悟空去肆意攪亂它,在道義上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感覺解恨。


孫悟空出身底層,對于財富,有種自發的平均意識;所以,他會對五莊觀的土地理直氣壯地說:這人參果是樹上結的,空中飛鳥也該有分!他雖晉天庭,“有無窮的本事”,朝里無人,不得重用,卻也責任心未泯,曾自說:也要煉些金丹濟人。可見,他有一種樸素的自發意識,與下層眾生有割不斷的血脈葛藤,自然會認為金丹、仙桃這些東西,不應該僅僅是天國上層尋歡作樂的奢侈品,不應該是天國歌舞升平的點綴物,不應該是天國醉生夢死的醒脾劑。所以,為花果山的猴子們,他會毫不猶豫地冒險重返天庭,將瓊槳玉液,再去偷他幾瓶回來,大家各飲半杯。小范圍地實現了財富的重新分配。


三、妻子和兒女


《西游記》中,孫悟空也有一些特性,與以前截然不同,判若兩人,特別是對待女色上。


《西游記雜劇》中,孫悟空將火輪金鼎國王之女,攝在花果山中紫云羅洞里為妻。也正是為取悅美人,鋌而走險,天宮內盜仙衣、仙帽、仙桃、仙酒。因此惹禍,被菩薩壓在山下,孫悟空尚不忘舊情,惻惻地唱:“金鼎國女嬌姿,放還鄉到家時。他想我須臾害,我因他廝勾死。他寄得言詞,抵多少草草三行字。我害相思,好重山呵,担不起沉沉一担兒”跟隨唐僧做徒弟去取經,菩薩特贈孫悟空“鐵戒箍戒你凡性”“戒刀豁你之恩愛”。


但他好色之心難泯,如得春風雨露擁抱的草木,難扼生機,蓬勃開展。在女兒國,國王要招贅唐僧,行者一再表示愿意替師父完成使命,替做新郎!去找鐵扇公主借芭蕉扇,孫悟空先問山神,鐵扇公主有丈夫沒丈夫,肯招我做女婿么?見了公主,忍不住穢語直冒:“弟子不淺,娘子不深;我與你大家各出一件,湊成一對妖精”……鐵扇公主是聰明人,明白這色狼的意思,惱羞成怒,不借扇子,以致鬧出后來的大動干戈。這都是孫悟空好色惹的禍。


到《西游記》中,孫悟空搖身一變,本性大變,舊習祓除,女色如過眼煙云,全不留心。為借芭蕉扇,化作牛魔王,和鐵扇公主卿卿我我,“酒至數巡,羅剎覺有半酣,色情微動,就和孫大圣挨挨擦擦,搭搭拈拈,攜著手,俏語溫存,并著肩,低聲俯就。將一杯酒,你喝一口,我喝一口,卻又哺果。大圣假意虛情,相陪相笑,沒奈何,也與他相倚相偎”。孫悟空簡直是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所以,錢鍾書說,《西游記》里的孫悟空“革胡孫習性,情田鞠草,欲海揚塵”,和以前相比,簡直是異類變種了。


孫悟空在《西游記》里勢必要做孤家寡人,無兒無女。但有一點非常奇怪,他好自稱是“外公”,全書大概共有26處!《續西游記》中,妖怪質問他是“哪里外公?”行者打油道:“老孫不做假,名分豈虛充。自小多男女,人間活祖宗”。在《西游記》中,又好稱花果山的猴子是“孩兒們”。我們知道,“孩兒”在《西游記》中,多是父親稱呼兒子,或兒子對父母自稱。所以,“孩兒”和“外公”在《西游記》中像收割后的麥田里的遺穗,等著手腳勤快的人去收拾。


四、出了名,惹出許多子女來


民間社會當然不會輕易相信《西游記》里孫悟空不好色,或者說,沒有子女。明代余象斗《南游記》第十七回,華光化作猢猻去蟠桃園偷桃,玉帝認為是孫悟空故伎重演。這時孫悟空已取經歸來,在花果山和兒子奇都、羅侯、女兒月孛共享天倫之樂;不料卻飛來橫禍,不得不帶父子兵,去捉拿真兇。但孫悟空竟然被華光打敗,多虧他女兒月孛,雖然丑陋,目大腰寬,口闊手粗,腳長頭歪,喊聲一似天崩地開,遇著要死七八人。她“拷動骷發頭”,竟將華光弄得頭痛眼昏,幾乎喪命!


一方面,民間相信孫悟空是有兒女的;另一方面,他成佛作祖,成了名人,所以,有名人效應,不少人一心想投靠他,千方百計和他拉關系。如《西游補》第十五回里的波羅蜜王自說:


我蜜王與我家父行者,原是不相識的父子。家父行者初起在水簾洞里妖精出身,結義一個牛魔王家伯。家伯有一個不同床之元配羅剎女住在芭蕉洞里者,此即家母也。……一日撞著了火焰危山,徑到芭蕉洞里,初時變作牛魔王家伯,騙我家母;后來又變作小蟲兒鉆入家母腹中,住了半日,無限攪抄。當時家母忍痛不過,只得將芭蕉扇遞與家父行者。到明年五月,家母忽然產下我蜜王。想將起來,家母腹中一番,便生了我,其為家父行者之嫡系正派,不言而可知也。


如此攀親,真寡廉鮮恥;不過也是人情常態。


《西游記》作者立意要把孫悟空塑造成完美的反抗型英雄,為了十全十美,對得起他“天生圣人”的稱號,不能容忍這猴子有好色的毛病,進而矯枉過正,連他的兒女一并割舍;為了讓孫悟空隨心所欲,無所顧忌,大膽反叛,怕牽連到九族、十族,不得不制造出石頭縫里蹦出來的神話。可謂用心良苦,然而事實難掩,“是真難滅”!以致有意無意間走漏消息,自相矛盾。


摘自周巖壁《想不到的<西游記>》


鳳凰讀書 周巖壁 2015-08-23 08:54:39

[新一篇] 天鵝之死:一九六〇年代的文學追憶丨鳳凰副刊

[舊一篇] 烏合之眾: 大眾心理研究 一日一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