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與《焦尾琴》(圖)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網絡圖片)

蔡邕(公元13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圉縣(今河南省杞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書法家。蔡邕生性篤孝,自小博學多才,喜辭章、數學、天文之學,“覃恩典籍,韞讀六經”,熟知兩漢史事,正定六經文字,自書于碑,世稱《熹平石經》,為古今隸書之典范。他創“飛白體”,寫《筆論》、《九勢》、后人尊其為“書法之開山鼻祖”。

中國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齊桓公的‘號鐘’,楚莊公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琴’。關于蔡邕救琴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說法不一。

有一次,蔡邕路經吳縣,見一個挑夫在江邊用三根木棍捆成三腳架,掛著一口大鐵鍋燒水。火點燃后,他就去挑水去了。燃燒的木材在辟啪聲中散發出一種梧桐木特有的香味。蔡邕好奇地上前一看,原來一塊老桐木板正著了火在燃燒著。他連忙把這塊木頭抽了出來熄滅了火,雙手捧著,細細端詳,愛不釋手。這時燒火的挑夫回來了,責問蔡邕為何抽掉他生火的木材。蔡邕說:“你知道嗎?這是一塊很好的梧桐木,是作琴的好材料,你卻當柴燒了。你肯賣嗎?多少錢?”挑夫說:“既然你有用,就拿去用好了”。蔡邕深深地感謝挑夫。回到住地就動手把它雕成一張七弦琴,因琴尾正好在燒焦的地方,故給它起名為“焦尾琴”。


2015-08-23 08:56:56

[新一篇] “公平交易”是怎么來的?(圖)

[舊一篇] 最傷手機的充電方式,90%的人都做錯!(組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