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蔣介石稱:德國太無理性 再不斷交有損國格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核心提示:蔣介石艷羨德國的軍火、科技和統治手段,對盧溝橋事變以來德國外交的親日政策長期持忍耐態度。1941年7月1日,德國承認汪偽政權。蔣介石認為已到忍無可忍階段。當日日記云:“德國太無理性,應斷然與之絕交也。”次日日記抨擊希特勒近年來的“侮華”政策,“可謂極矣”,“若不再與絕交,則國格將有所損。”《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當日,中國政府宣布對德絕交,關閉駐德使館,召回商務專員譚伯羽。12月9日,宣布與德、意兩國處于交戰狀態。

afd4b86fbdfe44e9368db93383707365.jpg

本文摘自《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2》,作者:楊天石,出版社:華文出版社

一、德國繼續調停中日戰爭,蔣介石一再拒絕

南京陷落前后,德國大使陶德曼應日方要求,出面調停中日戰爭,為蔣介石否決。此后,希特勒政權企圖繼續調停,拉拢中國。1940年10月1日,桂永清電告蔣介石,聽說德國擬妥中日和議方案,要中國承認偽滿,日方擬撤退華中、華南日軍,與中國經濟合作。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6-160。6日,納粹第二號頭子戈林自前線返回柏林,密約桂永清談話。戈林盛贊“日本優點”,指出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弱點及蔣介石困難情形,認為“如日本集中全力,專向中國主力及所在地不斷攻擊,則早已收效”。桂永清當即告以中國“抗戰必勝之原因”。戈林稱:“日本為我同盟國,中國為我好友。德、義勝英后,中國必更困難。中國絕少戰勝希望。況日本只欲得一部分生存土地,不如合理言和。”桂永清答稱:“中國為祖宗、歷史、子孫生存而戰,現已握住敵國弱點,必待日本根本崩潰,放棄其大陸政策而后已。”戈林繼稱,中國決無力驅除日軍出境。桂永清答稱:委員長“為革命黨領袖,從斗爭中所造成意志堅定之三十萬軍官,五百萬戰士,亦非任何勢力所能壓倒”。二人對談約兩個半小時。戈林最后表示“希望中日和平”。事后,桂永清向蔣介石匯報,請求指示要點,“俾便應付,以維邦交”。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6-162。11日,蔣介石指示桂永清:“最好暫不直接表示態度。如其不再來問訊,更不必直接答復,但可間接使戈知我國之意,如領土、主權、行政不能完整,則無和平可談之意也。”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20300-044-068。

11月11日,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約中國駐德大使陳介談話,聲稱日本新內閣成立,急圖解決中日問題,擬于近日內承認汪精衛在南京成立的政府,德國與意大利因與日本結盟,將隨之承認,其他國家或將繼起,中國抗戰必將更加困難。里賓特洛甫稱:如閣下認為有和解可能,則請轉告蔣介石及中國政府,“切勿誤此最后時機”。《戰時外交》(三),第699頁。20日,蔣介石將陳介來電大意電告在美國的宋子文和駐美大使胡適,并且特別增加了一些原電所沒有的內容,如:借里賓特洛甫之口批評英美所稱援助:“口惠而實不至”,德宣稱“中國若與日本議和,或竟加入軸心,則德國可保證,必忠實履行其和平條款,決不至違約”。蔣介石增加這些內容,意在通過宋、胡二人催促美國政府對中國提出的兩國合作方案做出響應,早日予以確切答復。《事略稿本》,1940年11月20日。21日,蔣介石復電陳介:聲稱“我國堅決抗戰,實為保持我主權之獨立與領土主權之完整。不論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我只求達到抗戰目的”。“日本果欲言和,自應將其侵入我國領土之陸、海、空軍全部撤退”。蔣介石這時仍然希望維持中德關系,分化日、德聯盟,叮囑陳介轉告德方:“當知日本控制中國后,對德終屬無利而且有害;反之,中國之獨立與主權仍能維持,則將來德國對華之經濟與發展,自屬無可限量。”《戰時外交》(三),第673-674頁。

德國調停中日戰爭的意圖持續到1941年。當年1月,法肯豪森將軍的副官長格魯(Krummasher)密告譚伯羽:德方逐漸注意中日問題,外交部有出面調停可能,意謂英國無力調停,美因對日關系,不便調停,以德國出面調停最為相宜,于德也有利。格魯征詢譚的意見,譚答“以日退兵為前提”。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80103-032-009。

中國幅員廣大,資源,特別是人力資源豐富,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在同盟國和軸心國的對壘中,中國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德國之所以一再勸中國與日本議和,目的在于加強軸心國的力量。

蔣介石艷羨德國的軍火、科技和統治手段,對盧溝橋事變以來德國外交的親日政策長期持忍耐態度。1941年7月1日,德國承認汪偽政權。蔣介石認為已到忍無可忍階段。當日日記云:“德國太無理性,應斷然與之絕交也。”次日日記抨擊希特勒近年來的“侮華”政策,“可謂極矣”,“若不再與絕交,則國格將有所損。”《蔣介石日記》(手稿本)。當日,中國政府宣布對德絕交,關閉駐德使館,召回商務專員譚伯羽。12月9日,宣布與德、意兩國處于交戰狀態。

二、德方多次與桂永清會談,要求秘密締結《中德軍事密約》合攻印度

中德絕交,中國宣布與德國處于交戰狀態。但是,德國仍然企圖拉拢中國。1942年,德國有關方面企圖引誘中國締結《中德軍事密約》,將中國綁到軸心國的戰車上。德方的談判代表是戈林的親信洋克(亦作楊克、楊氏、某翁,為統一,本書一律稱洋克),中方代表則是原駐德武官桂永清。

上引林秋生電稱洋克為“舊識”,其實,洋克也是桂永清的舊識。1941年5月,洋克曾向桂永清建議,中國方面出資100萬美金,他的“現成機構”可以破壞經由葡萄牙等地運送軍火、汽油、鋼鐵的日本船舶,蔣介石對此很感興趣,但旋即為德方所阻。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70100-046-043。中德絕交后,洋克向桂永清表示:“德國承認汪偽,為德國政府之恥,德民族決不如此。”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6-181。中國宣布與德國處于戰爭狀態后,洋克派人到瑞士向桂永清表示:德國對中國政府向德宣戰,“不甚仇視,但望不至實際沖突”。他聲稱,將于次年1月下旬到瑞士與桂晤談。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6-188。

1942年1月,洋克親到瑞士,與桂永清連談三日夜,為桂分析國際形勢,指責“美國抄襲英國殖民政策,將來亦必視中國為榨取利益之區,決不能以平等待遇。”此前,英國的兩艘主力艦“威爾士親王”號及“反擊”號被日本擊沉,洋克據此分析,世界海軍形勢已有變化,日本占領南太平洋后,英、美在兩三年內不可能打擊日本。中德兩國則由于地理及政治關系,數百年以后也不會有沖突可能。他表示:“現在因絕交而宣戰,皆為一時情勢所迫,非兩國本意。”因此,他建議由中國方面向德國提出,訂立軍事密約。洋克分析其好處是:密約成功,德國可以居間促成中日簽訂停戰協定,使日本不受牽制,或能得到中國援助,共同制俄。同時,德國在取得直達中國的航空線后,即能以實力援助中國從事建設,牽制日本。他并要求與桂永清交換對“雙方有利而無害之消息”。桂永清表示不贊成締結“軍事密約”,聲稱“中國素重信義,不尚詭詐,恐不如吾人私談之有興趣”。洋克則稱:“政治但求成功,不可固執。”他表示即回柏林,努力進行,待2月中旬再來瑞士,聽取答復,詳談辦法。桂永清覺得洋克此來,“確系得上級同意,有目的之行動”,26日,他向蔣介石請示:“是否有答復及虛與委蛇之必要。”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5-004。

2月上旬,洋克及其秘書再來瑞士伯爾尼,詢問桂永清:密約事有無答復。桂稱:“茲事體大,不能率爾答復,請告我以較詳辦法及德國對日所施壓力,是否能發生實際影響。”洋克答稱:“德國壓力在日本未與英、美和平談判以前當然有效。此后則為中德合作,而非德日合作。其余明日再談。”桂永清判斷,洋克此行“如非受命,決難出德境閑談”,于2月12日再次電告蔣介石。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15-005。

洋克與桂永清的談話持續到2月16日。洋克稱:來此以前,曾得希特勒主要干部同意,如中德能開始軍事密約談判,當由希特勒親自派一名將官來瑞士。當時,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親日,洋克表示,此事當不使里賓特洛甫聞知。洋克繼續宣揚密約成功后對兩國的有利之處,如“應付現局及將來世界和平會議”,“防范英、日中途妥協”等。他因為未能得到中國方面的明確答復,顯得很焦急,堅約在得到答復后再來瑞士。關于互換情報一事,桂永清答稱:中國在各國無此類組織,從私誼上,彼此可以互通消息,但“對某事負責之情報,非有政府命令決不能辦”。16日,桂永清電告蔣介石,聲言蔣如不便電示,可囑侍從室主任賀耀祖示意,俾有遵循。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90103-00015-001。

3月14日,蔣介石復電桂永清,告以所發二電均已閱悉,以后此類事情不可再用舊密本發電,以防泄漏。洋克如有具體辦法及意見,可囑其先行提出,今后“可以私人關系與之不斷連絡,不必峻拒”。蔣并規定了此后通電的“代名詞”:“可進行”之代名詞為“不可”,“不可進行”的代名詞為“切不可”,“從長計議”的代名詞為“勿談”。當時,蔣介石已決定派軍事委員會秘書齊焌赴歐,從事秘密工作,為了保密,蔣決定將此電及密碼本10種交齊焌,隨軍事代表團出國時親自帶交桂永清。蔣特別叮囑:此種要電密碼,只可使用一次,用完即應作廢。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70200-014-026。此電表明,蔣介石還不清楚德國的意圖,要桂永清具體了解德方的“辦法及意見”。

6月9日,洋克與桂永清再次會談三小時。桂按照蔣介石指示,要求洋克先行提出具體建議,轉呈蔣介石考慮,得到答復后才能作為“討論基礎”。洋克聲稱,即日返德,密報戈林,轉商政府,有結果后或本人,或派人攜書面答復來瑞。他同時談到兩項困難:1 得悉東京密令:為保障日本生存起見,千萬注意,不可使希特勒與蔣介石重新發生關系。如有發現,應以全力破壞。2 日本在太平洋軍事進展,對德毫無裨益。德國所需要者為日本攻俄,但日俄關系日臻親密,我軍部如再提出中日停戰條件,恐不為中國諒解。桂永清急于摸清德方的底牌,答稱:“建議系表示真實意見,不能強制對方執行。凡德方所要言者,不妨盡量提出,好在系絕對秘密,即使不能實現,亦可增加好感。”

洋克與桂永清的談判,雖然前后三次,有幾個月時間,但都在外圍兜圈子,即在此后,洋克終于和盤托出了前引林秋生電所稱“突攻印度,與德合作”的核心內容。這樣,蔣介石就警醒了,其6月18日日記云:“對德國路線,勿再探索為宜,以桂永清非長于此,不如嚴令拒絕之。”《蔣介石日記》(手稿本),胡佛檔案館藏。隨后,蔣介石即命陳布雷以陳本人的名義復桂永清一電,全文云:此事切勿繼續偵察,如前途再有任何提案,只將其內容記取后即可,以兄本人之意,當面婉辭謝絕,以為此種提案,決不可能,亦難轉達其意,覆絕為要,但對楊個人之感情,仍可聯絡也。若其不再來談更好,切勿由我方再去探索。佳電所用密本與底稿一并毀滅,切勿再用。布。蔣中正總統文物,002-010300-047-029。“兄”,蔣介石對桂永清的稱呼。“此種提案,決不可能,亦難轉達其意”,這是蔣介石代桂永清設計的拒絕洋克的答詞。蔣介石這時關心的是加強反法西斯陣營的力量,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當年2月,蔣介石與宋美齡訪印,力勸英國與印度之間化解矛盾,共同投入反法西斯戰爭,現在德方卻要中國“背盟”,“突攻印度”,自然會被蔣介石拒絕。


鳳凰網歷史 作者:楊天石 2015-08-25 16:32:58

[新一篇] 文革過七八年又來一次不失為一很好社會調節方法

[舊一篇] 文革是怎樣發動起來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