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披露抗戰重慶大轟炸影像 百架日機密集投彈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http://view.inews.qq.com/w/WXN201506110420380A1?refer=nwx&openid=o04IBAMO5U59KdYT8bptEJgSVQK8&groupid=1434018934&msgid=1

視頻:我國首次披露重慶大轟炸歷史影像,時長約10分45秒

這不是電影場景,這是我國戰爭年代真實殘酷的歷史影像!1939年5月4日,日軍用大量戰機對重慶進行地毯式轟炸,每隔4秒就有炸彈投下來,成為戰爭史上死傷首次超過5000人的空中大屠殺。大轟炸共造成16376國人遇難。央視推出《抗戰影像志之重慶大轟炸》,披露了大批重慶大轟炸的珍貴影像,其中很多是國內首次曝光。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十四年間,我國超過900個城鎮遭到了日軍的空襲,這些空襲的一個共同特征是:無論軍事區還是居民區,一律轟炸,目的是蓄意大規模屠殺平民,逼迫中國投降!這就是日軍給世界創造的一種從未有過的戰爭形式——無差別轟炸。僅在戰時陪都重慶,這樣以平民為目標的轟炸,持續了整整6年零10個月。


重慶大轟炸期間市民挖出當時世界最大防空工程


重慶日報報道 挑石塊、打洞、挖溝……《苦干》中,美國記者斯科特記錄了當時重慶市民修筑防空洞的場景。

抗戰時期,在日機猖狂轟炸之下,防空洞是如何修筑起來的?在戰爭中,防空洞發揮了多大的作用?近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開鑿防空洞,比衣食住行更重要!”


《苦干》中,在一個依山的工地上,一群戴著草帽的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開展著防空洞的修筑工作:有的用籮筐挑石塊;有的在山腰上鑿巖打洞;還有的弓著身子挖泥土……

這段場景的解說詞是:“重慶得益于特殊的地形,使得防空洞的避難效果非常好。”

“重慶是山城,市區多山且巖石堅固。抗戰時期,市民便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來進行自我防御,深挖防空洞作為掩體。”重慶市檔案館研究館員唐潤明介紹。

“重慶‘五三’、‘五四’大轟炸帶來了血與火的教訓,讓人們意識到防空洞、大隧道等避難設施在對付敵機轟炸中的重要作用,并開始建設更大規模的防空避難設施。”唐潤明說。

除了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鑿公共防空避難設施外,政府還廣泛發動民眾自建防空洞。僅1940年3月初,市區內就有120余處防空洞工程相繼開工。


在筆直的峭壁上鑿出洞門來


轟炸來臨前,市民開始有序進入防空洞。洞口形狀并不規則,洞外還堆放著開鑿出的大石頭……這是《苦干》中大轟炸來臨前的一段場景。

重慶《大公報》記者彭子岡曾對當年人們修筑防空避難設施的場景做過如下描述:“他們在冷風里從筆直的峭壁上打出洞門來,然后一點點地用炸藥炸。”

唐潤明表示,在戰爭這一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重慶各種建筑物資、器械等都十分匱乏,數以萬計的石工、泥沙工和運輸工,只能用炸藥在堅硬的石坡上打眼放炮,或用鐵錘、鉆子、扁担、籮筐等原始工具挖溝鑿洞、搬運泥土。

“英勇的重慶市民就這樣肩挑背磨、一手一腳地挖出來、炸出來一個個防空洞,構筑起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空工程。”唐潤明說。


國立中央大學在轟炸中零傷亡


數據顯示,在重慶大轟炸的6年間,重慶的防空設施在數量上增加了近30倍,防空洞的容量增加了約60倍。

“防空避難設施,保障了重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也保障了戰時首都正常的工作、生產與生活秩序。”唐潤明說,“大轟炸期間,重慶的兵工廠、發電廠、煉鋼廠等,都將重要機械移入洞中工作。”

遷到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在抗戰時期遭受過數十次的轟炸。但中央大學在沿嘉陵江的巖石上開鑿了一排可以容納5000人以上的防空洞,在整個轟炸中零傷亡。

資料顯示,日本在重慶大轟炸期間,1939年每1顆炸彈死傷約5個半人,1940年每1顆炸彈死傷約1個人,1941年前5個月內約3顆半炸彈死傷1人。唐潤明稱,防空洞的修建對大轟炸死傷人數的減少功不可沒。



網載 2015-08-25 16:36:28

[新一篇] 期待《我的個神啊》是一個可以和三傻媲美的喜劇

[舊一篇] 娛樂筆記:從《大眼睛》看藝術的價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