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 簡體 傳統 |
編輯推薦
《暗時間》是從劉未鵬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選出來的,主要關于心智模式、學習方法和時間利用,《暗時間》的書名便來自于此。
劉未鵬說——寫博客這件事情給我**的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夠堅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頻率多低,*終總能取得一些很可觀的收益。
內容推薦
《暗時間》以心理學、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為主要角度,對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進行思考,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帶來怎樣的價值,何種學習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強調人們需要主動訓練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
作者簡介
劉未鵬: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碩士畢業,現就職于微軟亞洲研究院創新工程中心,愛好: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認知科學。劉未鵬博客名Mind Hacks 的含義有4: Mind Hacks 是一本書;Mind Hacks 是一系列思維工具;Mind Hacks有一個漫長的前生—一個有著近6年歷史的技術博客;在CSDN上有超過120萬的訪問量。
目錄
序言 為什么人人都該學點心理學
第一篇 暗時間
3 暗時間
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么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
7 設計你自己的進度條
我們在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同的人會在碰壁不同的次數之后退出。過早退出往往是因為對于投資時間最終無法收到回報的恐懼。
13 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
你所擁有的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得多少,而在于當遇到需要用到學過的知識的時候,相關的知識是否會自動從你腦海中“蹦”出來。
23 學習密度與專注力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內心對一個東西強烈的熱忱,也就是俗稱的追求,這時從表層意識到深層意識都關注在這件事情上面,腦細胞高度活躍,才能創造最大的效益。
26 一直以來伴隨我的一些學習習慣
你比別人往后多看一年,你就比別人領先一年的時間來準備,這個差別是巨大的。
41 我在南大的七年
其實我本科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要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其實每天一點時間,專注、積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夠了。
第二篇 思維改變生活
53 逃出你的肖申克
親身經歷才能明白?
如果我們的情緒系統已經給出了傾向或感到滿意了,那么很少有人會繼續深入地思考事情的另一面,而開始轉向著手行動。這種匆忙的態度往往是失敗的起源。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視覺錯覺到偏見
問題1:現在有兩個孩子,張森和李梅,其中一個孩子有四個卡車玩具,你認為是誰?
問題 2:莉莉和丁丁誰將來更可能成為護士?遇見20 萬年前的自己
我們對于未來的懲罚和收益都估計不足,傾向于就眼下的損益進行決策。這導致我們天性在決策方面目光短淺,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們會在大學階段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學習之外的娛樂,這些娛樂都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能夠立即獲得愉悅,并且不會導致立即的損失。
理智與情感
說要休息一下才玩游戲,其實真正原因也許是受到游戲中那些在現實中找不到的成就感的驅使。說政府不會讓房價下跌所以買房,也許真正原因是周圍的人買了房而女朋友也在嚷嚷。
100 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一行文字被你寫下來之后,你就不用再將其費力地保持在大腦的臨時記憶中,因為這行黑底白字會不斷主動地通過視覺刺激來提醒你它的存在,于是你就可以將空出來的思維精力用于反思你自己的觀點。
103 為什么你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寫博客
一開始你是因為要寫博客而去使勁地思考和總結,指望給出令人眼睛一亮的東西,到了后來,就變成了因為你習慣了思考和總結,因為你意識到書寫是更好的思考,你就必須使你的想法成為文字。
113 我不想與我不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是人類自由意志和主觀能動性的充分體現。如果你“兵來腿軟,水來上船”,然后給自己找一大堆唧唧歪歪的理由。除了表明你沒能耐之外不能表明其他的任何東西。”
118 遇到問題為什么應該自己動手
生活就像一條漫長的跑道,在你遇到障礙的時候,如果你總是選擇繞過,那么你最終將越來越發現只能繞過障礙,而無力搬開。如果你大多數時候選擇搬開障礙,雖然表面上來看,跟那些繞過障礙的人相比,你的速度慢了很多,但隨著你越來越熟練于解決障礙,最終你的速度將遠遠超過總是“抄近路”的。
122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
這個行業里擁擠著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于你學的是什么技術,學得多深,IQ多少,而在于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
第三篇 跟波利亞學解題
127 跟波利亞學解題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器官,然而某種程度上,人類的大腦也是一個愚蠢的器官。如果你總結過你解過的一些有意義的好題目,你會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沒有用到你不知道的知識,然而那個最關鍵的、攸關成敗的知識點你就是想不到。
152 錘子和釘子
任何工具都有其適用范疇和前提。然而,我們在學習工具的時候由于投入很多的時間,往往在情緒上面對工具產生了太強的感情,我們既投入了時間,當然內心希望能夠用上這些工具,所以就容易忘掉其適用前提,欣欣然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黃金大錘亮出來,以顯示自己的厲害。
158 魚是最后一個看到水的
一個程序員越是熟悉一門語言,越是容易為這門語言所累。因為這門語言的特性對他來說就是魚的水、木工的錘子。一遇到問題首先腦子里就會閃出若干語言特性、既有方案。當然,從統計意義上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壞事,也許大多數時候是有助于問題的迅速解決的。但那20%的時候這種思路帶來的害處也許就帶來了 80% 的頭大。
163 知其所以然
我們要的不是相對論,而是誕生相對論的那個大腦。我們要的不是金蛋,而是下金蛋的那只雞。
171 為什么有必要知其所以然
為什么這種解法是對的?
為什么那種解法是錯的?
為什么這種解法不是最優的?
證明為什么沒有更優的解法。
179 康托爾、哥德爾、圖靈 — 永恒的金色對角線
這一切的一切,看似不很相關卻又有點相關,認真思考其關系,卻又有點一頭霧水的背后,其實隱隱藏著一條線,這條線把它們從本質上串到了一起,而順著時光的河流逆流而上,我們將會看到,這條線的盡頭,不是別人,正是只手撥開被不嚴密性問題困擾的19 世紀數學界陰沉天空的天才數學家康托爾。
210 數學之美番外篇:快排為什么那樣快
我們先來玩一個猜數字游戲:我心里默念一個 1~64之間的數,你來猜(你只能問答案是“是”或“否”的問題)。為了保證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以盡量少的次數猜中,你應該采取什么策略呢?
219 數學之美番外篇:平凡而又神奇的貝葉斯方法
一所學校里面有 60% 的男生,40%的女生。男生總是穿長褲,女生則一半穿長褲一半穿裙子。假設你走在校園中,迎面走來一個穿長褲的學生(很不幸的是你高度近視,你只看得見他(她)穿的是否長褲,而無法確定他(她)的性別),你能夠推斷出他(她)是男生的概率是多大嗎?
245 索 引
251 參考文獻
前言
序言 為什么人人都該學點心理
提到心理學,很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弗洛伊德”、“抑郁癥”、“讀心術”這些字眼,總覺得關心心理學的都是一些心理陰暗或有問題的家伙,這是對現代心理學典型的誤解(參見《Howto Think Straight AboutPsychology》,中譯名《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實際上心理學早就從弗洛伊德那一套走出來,已經在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如FMRI 1)和研究方法(如受控隨機實驗2),跨學科研究人腦思維的特點以及和現實生活的關系。其中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聯姻形成的交叉領域最是碩果累累,催生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研究者和著作,如Richard Thaler 的《Nudge》( 中 譯 名《 助 推 — 我 們 如何 做 出 最 佳 選 擇》), 研 究 如何針對 人 們思 維的固有弊端來創造性地制定一些經濟策略,從而為大眾的健康、經濟和幸福 謀 福 利: 如 著 名 的“ 明 天 存儲更 多”(Save More Tomorrow) 的 計 劃 就 成 功 地 促 使 大 量 沒 有 存 儲 習 慣 的 美 國人開始存 儲更 多; 如 Barr y Schwartz 的《Paradox of Choice – Why More isLess》(中譯名《無從選擇 —為何多即是少》)用大量生動有趣的研究案例說明了很多時候選擇少反而讓人感覺舒服得多。再如研究創意點子之所以流行之本質原因的《Madeto Stick》(中 譯名《讓創意更有黏性》),其中剖析出的原因,學過一些社會心理學(《The SocialAnimal》,中譯名《 社 會 性 動 物 》) 和 大 腦 記 憶 原 理(《Searching For Memory》,中譯名《找尋逝去的自我》)的人應該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 書中更是開篇就赤裸裸地引用心理學實驗。就連這些年在暢銷書市場大紅大紫的Malcolm Gladwell 的 幾 本 流 行 全 球、 傲 居 榜 首 的 著 作(《The TippingPoint》,中譯名《引爆點》、《Blink》,中譯名《決斷2秒間》、《Outliers》, 中譯名《異類 —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其實也是在用大量活生生的案 例佐證一些早就不新鮮的心理學原理。
媒體評論
跋 千峰競秀,一派生機
身為程序猿,書讀心理篇;
眼界千峰秀,生機一字禪。
得失隔天地,明暗說時間。
菩提何處覓?開卷有師參。
喜歡一本書就像喜歡一個人: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心中默默歡喜贊嘆,自然無需言說;但如果這種喜歡形諸于口,乃至當眾聲明,甚至大聲呼吁,那就非需要一個或一系列強烈的理由不可了。
我喜歡《暗時間》這本書,完全是由于我自己看到這本書后一系列深切的感受:
首先是激動。世界上還有那么多我沒有接觸到的豐富而美妙的知識!未鵬廣闊的閱讀視野,在我個人原本集中于經濟學、管理學乃至我從事的管理會計及其信息化的專業知識之外,打開了一片心理學的廣闊天地,使我能夠在撲面而來的巨大信息量中充分領略到知識之美和閱讀的快感。一本能極大拓展我們知識和視野的書,一定是有價值的書。
其次是行動。無論是學習的方法論,還是時間管理的方法論、思維的方法論、書寫的必要性、面對問題的思維方式,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方法,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可以拿來參照甚至是可以直接模仿的。對于我這樣的方法論愛好者而言,這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實用價值。一本能引發我們積極行動的書,一定是有價值的書。
更進一步的,是觸動。可寶貴的不單是我們在這本書中可見的知識、可參照的方法論,更打動人的,是未鵬字里行間洋溢出的昂揚向上的精神,是對工作和學習孜孜不倦同時樂在其中的歷程,是一個快樂進取的年輕人的生命故事。這種筆端自然展現出的勃勃生機,是一個人最值得珍視的特質;體驗這種精神的感染,是心靈最愉悅的享受。一本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書,一定是有價值的書。
因此,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光是未鵬個人的“修煉筆記”,也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軟件工程師由內而外的成長實踐的真切記錄。觀察一個狂熱的“方法論愛好者”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閱讀、感悟、實踐、修正的循環,我們不光能看到從專注到效率,從知識結構到思維方式,從動手寫作到編程實踐的心理學的應用,更像是體驗一場學習方法論的盛宴,欣賞一個勇敢探索的靈魂在幽暗的未知世界中閃耀的動人光芒。
當然,我讀這本書時并非毫無遺憾——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想,未鵬把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上,他還能有多少時間花在“人”上?假設他稍稍轉移一下注意力,把這份學習、實踐、總結的天賦轉移到團隊管理和領導力構建上,不知他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在從事管理咨詢和財務信息化的十五年中,我自身深度受益于良師益友的幫助和自身持續學習的習慣;在日常的專業工作、管理工作乃至與年輕同事的溝通中,我更加深切體會到了方法論、持續學習的熱情、勇于深度反思和行動上持續改善的重要性,因此在私下里逢人就推薦這本兩年內重印達10次的好書。
盡管到我落筆的這一刻為止,我和未鵬之間連電話都還沒有通過一次,但是,“好書當與天下人共享之”,這一簡單而淳樸的愿望,促使我再次真誠地推薦:
這是一本有趣的、信息量巨大的好書,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堅信這是一本能讓無數年輕人受益的好書,無論你是否在軟件行業工作。
。
郝宇曉
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副總裁
北京諾亞舟財務咨詢有限公司 高級副總裁
洗腦三部曲(一)
來自: Zblc (談無欲)
貌似我記得有位計算機科學家說過類似的話:“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所有問題,都能通過把問題分解為多個層解決。”
受此句話洗腦的影響,自己看事物自然而然習慣用分層思想(有時候捏造出來的目的能夠讓行為更加堅定)。
要給人洗腦,大抵離不開改變人最基本的3個層:認知層、行為層、習慣層。(按自己的定義:認知層是個體的事實依據,行為層是刻意的,習慣層是無意的)
下面我介紹下三位方法論的專家級人物。
第一位是我09年知道的,他喜歡只改變人的行為層,通過行為層讓人主動認為應該改變自身某些認知層,從而產生對行為習慣的永久性改變(好比你是因為手上劃過一道口子,才比沒被劃過的人更在意是否受到被利刃所傷的威脅;再好比你偶然用某種方法高效的解決了某問題,于是產生對這種方法的某些認識,進而產生持續的行為,最終變成思維習慣)。->行為層->認知層->持久的行為
第二位是我從2010年知道的,他偏向于改變人的認知層,再通過認知層引導人按他約定的方法改變行為層(好比你是因為從小被灌輸守禮儀和法律規范意識,才不去做出違背某些道德的行為)。->認知層->行為層->持久的行為
第三位是我從07年就知道,但是09年才開始進一步知道的,這位則習慣只改變人的認知層,通常不給出改變行為層的具體操作方法。->認知層
第一位叫管衛東,第二位叫李笑來,第三位叫劉未鵬。
先說管衛東這位大牛,曾在短短本科4年同時修完英語、物理、計算機、數學、化學等超過6門不同領域的專業(注意,是專業不是課程),并且是較早期通過SA(資料匱乏)的為數不多的那幫人。也是新東方的元老之一,后來自立門戶。
管衛東給人洗腦的方式和大多數人有所不同,如果接觸過他的演講或者教學,應該知道,他是先給你一套原則性方法,直接讓你在短短幾小時內在某些行為上得到極大的優化。
因為老管的思維體系是樹狀,根部是邏輯,且很純粹,幾乎不融入任何主觀因素,所以要給感性的人類腦,他必須先從行為上讓人獲益,再反過來改變人的看法。(這是一位能夠瞬間讓我生平有機會學會如何在NMT測試卷中的英語閱讀理解輕松穩定在滿分階段徘徊的大牛)
第二位叫李笑來,原新東方教師之一,現某教育咨詢公司合伙人,擅長一步步讓人改變認知并以“養成型”的方式改變人的認知與行為。(讓我對時間管理學與很多因果觀和行為有所改變的大牛)
第三位叫劉未鵬,據了解現在微軟,擅長海量旁征博總結引并提供一種“閱讀管道”,讓讀者能僅僅通過讀他的BLOG便獲取諸多經典書籍的重要本質化理解,同時也是方法論、技術和心理學理論的高手。(讓我對方法論、心理學、因果觀和諸多抽象知識的再抽象有了全新的理解的大牛)
不得不說的是,我認為前一二位都對讀者有一定的不信任,因為他們都手把手的把讀者的大腦從認知層、行為層、習慣層來回洗了一遍,似乎怕讀者的邏輯和客觀性不夠強,會從正確的認知層走向錯誤的行為層。
第三位則似乎只洗認知層,幾乎不洗其它層,給讀者較大的自我調整空間,另一方面,第三位和第二位和第一位仍有不同的是,對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做了一個非常強的“閱讀管道”,讓人能通過這些管道極大的促進自身對抽象知識的再理解。
那我先從第三頭牛劉未鵬說起了:
幾年前,偶然的機會進了劉未鵬的“C++的羅浮宮”個人博客,里面有劉各種見解非常獨到而又非常務實、本質化的觀點,記得當時從深夜讀到天亮,感覺思維一片清晰完全沒有睡意,似乎能夠把自己以往的經歷和困惑、潛移默化的認知進一步顯式的提煉并融合。
盡管我堅信,只要你隨意看劉的任意一篇文章,都立馬會被其文章所表現出來高效的思維方式和獨到觀點所吸引,但是這里仍然想回憶并略微總結一小部分自己讀了劉這么多年的博客,所撈到的不菲收獲,當然,劉未鵬的經典之作太多,我只能涉及到其中一小部分(作為長期關注如此給力的系列博文的讀者之一,我應有個中途小總結了):
幾年前我對快排的本質還并不十分透徹,只是知道它是諸多排序算法中較快的,也知道是因為二元論的緣故,但是由于缺少相應的“同類”對比,自己對這方面的掌握并不滿意。
那時正是劉未鵬的一篇文章讓自己在此方面的思維徹底發散:
《數學之美番外篇:快排為什么那樣快》,整個不僅引申磅礴,還作了極其詳盡而又幽默的解釋,真可謂是技術與思想、教學完美結合的超級好文。
讀完《我不想與我不能》,自己驚訝的發現自己在用自身都沒察覺到的潛意識并部分出于本能的邏輯影響自己的興趣愛好與專業方向和人生道路,而這一切,本應由自己去控制,而非被現狀影響到無法控制的地步。
《學習密度與專注力》,路遙的確知馬力,冰凍三尺的確非一日之寒,但是對人腦神經網絡的鍛造過程,并非一定需要經過愚公移山般漫長等待。如果在這方面有足夠的期待和準備,你完全能夠把你自己可能認為辛辛苦苦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和形成的能力,用幾個月的時間通過某些高效合理的方法去完成。
在多次嘗試計劃后發現計劃似乎總是沒用的?《斯托克代爾悖論與底線思考法》對此有很獨到的引述和分析。
當你不能十分明確學什么,以及學與用的關系,可以欣賞下《錘子和釘子》《魚是最后一個看到水的》。
他的文章深刻而又富有詼諧感,這一點讓我贊嘆不已,和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從許久以前就開始有一種奇怪的想法,認為學習的目的很大程度不是為了掌握知識。
那些所謂的知識雖然能夠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而更加快速并且似乎帶有技巧性的獲取,但是那不是我的目的,寧愿在起初獨立地用更慢得多的速度去掌握知識,也不愿意讓人直接把現成的知識放到我的面前,當時自己認為:前面的慢速是后面持續高速的前奏曲。
每個人的認知一定會影響到人們自身的行為以及對外界刺激作出某些集合以內的反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認知使其自身對各種事物的認識調整到接近適應客觀需求的置信結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必須說的是,劉絕大部分文章都是認真而又持著對讀者負責的態度去完成,他要表達和解釋的對象可能是有的人一生都仍然困惑的問題以及行為策略的分析,同樣重要的是,劉經常從涉獵的大量經典以及自身對事物的理解中提煉出有力的解決方案,既有天馬行空的回憶,又如同庖丁解牛般一針見血的抽離事物表象而把相關的不同切面展現出來。
說到天馬行空,劉未鵬的《數學之美番外篇:進化論中的概率論》把我引入達爾文世界和數學有趣的分析想象當中,真的非常惡搞又收獲頗豐。
國內計算機教學及教材方面有一個極大的缺憾,很少涉及到一些比較追本朔源和較為重要但被忽視的東西,而《康托爾、哥德爾、圖靈——永恒的金色對角線》會向你展現一下什么叫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真實的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
人不可能總是持有或者天生持有黃金般樂觀和各種非常有用的心態,不同的環境難以避免甚至可以說必定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各種認知和觀念以及行為準則,然而當你讀了《負面環境》,那么這一切看似都盡可能在自己的計算之內。
在這里我想引述劉很多文章都涉及到的一種思維引向,同時也被李笑來明確道出的一句話,那句話我記得是:你可以用你的大腦去分析你的大腦目前在想什么,你居然能用你的大腦知道你的大腦正在思考以及如何思考,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那在我看來劉在多篇文章都有所涉及的這種思維引向,有什么意義呢?我認為它是自省、自控、獨立的源泉。
劉也有很多文章是關于精彩的技術分析和觀點,以及辯證問題、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高效方法,每一篇都值得讀者認真地閱讀,因為幾乎每次讀完他的文章都讓我有滿載而歸的感覺。
還有,《逃出你的肖申克:為什么一定要親身經歷了之后才能明白?》的四篇文章以及《暗時間》,更是劉未鵬最近最為給力的連載文章之幾,如果之前的文章是劉給出的種種數學與計算機方面、方法論和心理學上的論述,那么這幾篇應該是比較悉心的部分總結性質的博文。以我的拙見,最強的方法論,應該是以不變應萬變,或從不變中根據環境衍生出多種適應行為,并不斷歸約新的環境來用最少的變化適應新的變化,而這似乎也是劉未鵬要告訴讀者的其中一個道理。
最后,要說的是,幾乎每一位向我表現出略微困惑或者我覺得他們對劉未鵬文章會感興趣的人,我都把劉的博客介紹給他們,但是正是因為之前所說,劉未鵬主要注重讀者認知層的改變,而有些對洗腦不敏感或者某些后天基礎欠缺的人來說,無法完成從認知層到行為層的合理強化,這的確有點悲哀。這大概也是為什么第一位和第二位洗腦專家都對讀者的這兩層之間的映射能力不放心的緣故吧。(只是雜思,有想BS的各位盡情BS吧..)
《暗時間》讀后一、讀后感(原創):
1. 本書看似文集,其實思路清晰,全書主線是心理學,全書對此主題的展開是環環相扣的;暗時間的概念只是引子,為了引出心理學。2. 本書提出的方法基本都是基于心理學常識。學習心理學是為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不是為了改變自己,而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能力。3. 總結合理的學習方法,六大關鍵詞:專注、進度條、過濾信息、知識本質、暗時間閱讀、有價值的書寫。4. 為什么上述方法是合理的?因為這是從心理學角度針對人思維上的盲點和弱點提出的方法。為什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什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為什么惰性總是戰勝自制?為什么感性總是戰勝理性?因為我們大腦里有個原始人,我們自己通常看不到。5. 我們大腦中的這個原始人有著強大的力量,給我們每個人營造了一座肖申克,如果你不想逃出去,你就任其擺布但再也離不開他了。6. 怎樣把握知識的本質:知其所以然,試圖追尋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像偵探推理一樣。7. 做個不太恰當的類比,學習知識有兩種方式:一是偵探式,以探索過程為目的,就像偵探探案往往是以識破罪犯及其犯罪手段,包括犯罪心理為樂;二是警察式,以得到結果為目的,就像警察辦案,就是為了結案,給上級、給社會一個交代。做研究時的學習應遵循前者的方式,做產品過程中的學習應遵循后者的方式。8. 作者從幾個比較小的數學問題(圖靈機停機問題的證明、lambda算子對遞歸的處理、不完備性定理、實數集與自然數集不等的證明)入手,深入思考,最終發現了這些問題的本質聯系:康托爾最早提出的對角線方法,康托爾、哥德爾、圖靈這三個數學界偉人的思路在這里交匯,熠熠生輝。看到這里,我似乎也看到了作者思想的閃光,也能體會得到他發現這個聯系時內心的興奮。這三大數學偉人早已不在人世,但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像偵探一樣找到了三者之間的聯系,可惜的是,這些理論的思考過程沒有傳世,就像一個百年懸案,我們無法證明圖靈在證明停機問題的時候是否想到了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以及哥德爾在證明不完備性定理的時候是否受了康托爾的啟發。但是從這個精彩的案例中我看到了兩點最重要的信息:(1)偉人不一定會相互影響,但總會在某個問題上英雄所見略同;(2)作者用行動履行了自己的觀點:掌握知識的本質。9. 作者對人工智能頗有研究,自然也就是概率論的推崇者,最后兩篇以科普的文筆對概率論基礎做了精彩的闡述。一篇是排序效率的理論解釋,一篇是貝葉斯概率論的應用領域介紹。愛因斯坦曾不屑一顧的概率論,如今成了科技界最前沿學科(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不能不說這是一個諷刺。10. 讀罷全書的第一感覺:原來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第二感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都是牛人,作者了解自己,所以他是個牛人。二、精彩語錄(摘抄):1. 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是高效學習的兩個習慣。2. 推遲決定是最差的決定。3. 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4. 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識,最好過濾一下你的信息,否則你只是在別人的思考中得意著。5. 傳統的閱讀和思考永遠優于所謂的在互聯網上汲取新知識,后者往往淺表、不系統,乃至根本沒有價值。6. 根據主題來查閱資料,而不是根據資料來查閱主題。7. 實際上一個方法如果將其最終最簡潔的形式直接表達出來,往往丟失掉了絕大多數信息,這個丟掉的信息就是問題解決背后的思維過程。8. 我一般把書分為兩類:一類是知識的,一類是思維的。9. 所以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人往往到最后會變成了“整天曬網,永不打魚”。10. 我喜歡把知識分為本質和非本質的。對于前者采取提前深入掌握牢靠的辦法,對于后者采取待用到的時刻RTM(Read the manual)方法。11. 普通人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聰明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12. 這只是一種可能,未必是唯一的可能。13. 想不出其他解釋不代表就不存在其他解釋。14.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和別人作斗爭,而是和自己作斗爭。15. 如你所見,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生活在信息社會的遠古人。16. 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過了時的原始大腦,但同樣也更新了我們的新皮層,能否不被20萬年前的自己綁架,取決于你是否認識到關于大腦的進化歷史,和能否正確使用你的理性大腦。17. 可見我們的理性大腦非常善于對自己的行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釋。18. 我們知道答案,卻往往不知道求解的真正思維過程。19. 一旦你把自己潛意識里面的東西從幕后拉出來,你就有了面對并反思它們的可能,而不是任它們在幕后陰險的左右你的思維。20. 我們所能做的最差的一個決策莫過于停止做一件沒有任何壞處,卻有一大堆好處的事情。21. 意志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正確的方法,而非天生。22. 俗語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其實這話說的是,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增大結果發生的幾率,而不是為了那個確定的結果。23. 困難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難。24. 結論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條件,譬如對什么樣的解才是滿足題意的解的約束。25. 始終莫要忘記提醒自己,“問題是什么?”26. 如果你想釘一個釘子,所有東西看上去都像是錘子。27. 脫離語言思考,使用語言實現。28. 我們要的不是相對論,而是誕生相對論的那個大腦。29. 如果說問題求解是一部偵探小說,那么算法只是結局而已,而思考過程才是情節。30. 知道怎么做是從正確(高效)解法得到的,而知道為什么必須得那樣做則往往是從錯誤(低效)的解法當中得到的。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暗時間
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后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里,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于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腦也是如此。
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我們經常聽說“心理年齡”這個詞,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為他們是被動領悟—只有當現實重重撞到臉上的時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后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后,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個坑的時候早忘了曾經跌過跟頭了,像這樣的學習效率,除非天天摔坑,否則遺忘的效率總是大過吃虧長的記性。善于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為習慣。
每個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呆在一個為他特殊建造的保護室里,沒有社會交往,沒有知識獲取途徑,度過了18年,你會不會認為他成年了?
認為時間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是一個錯覺,認為別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卻發現毫無進展,因為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你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這件事情,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被利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于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為你的CPU是滿載的。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個沙漏,每個人的沙漏里裝的沙子總量是相當的(大家都活得差不多長),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沙漏頸部較細,有些人的沙漏頸部較粗。那些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雖然沙子總量一樣,但相對卻擁有更長的生命。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后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么大。因為看書并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并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
網載 2015-09-06 23:24:0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