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第三章 與天地通電的人體經絡
經絡也要燒電
我們的身體跟電器一樣,也要用“電”,這里的“電”就是能量。當你感覺渾身沒勁時,就說明身體的“電壓”太低了。-個人生病時間長了,或者上點年紀,經常會有吃東西沒味兒、臉色不好、無精打采等癥狀。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經絡的電強度減弱了,儲備的能量不夠了。那怎樣為我們的身體補充足夠的電量呢?
首先看一下我們身體里的能量是怎么轉化的。脾胃是我們身體的“能量轉換器”,它負責把吃的東西轉化成能量,就像發動
22:06
機把汽油轉化成汽車動力一樣;經絡則是隱藏在我們身體里面的“電線”,負責把脾胃生成的“電”運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去調節各個臟腑。如果它不能及時運走脾胃的“電”,這些“電”就會在脾胃里面堆積,使脾胃功能減弱,同時其他得不到“電”的器官會因“供電不足”而使應有的功能發揮失常。
因此,要保證我們的身體正常運行,首先要確保“電源”的充足,也就是要保證我們吃的東西能順利地轉化成能量。跟脾胃關系最密切的是哪條經?毫無疑問,胃經。只要每天敲胃經,就能保證脾胃的正常運行,“電源”自然充足。
如果說經絡是電線,那穴位就是電線上的敏感點,刺激這些敏感點,就能調整這條線的功能。你可能會想,離臟腑近的穴位當然跟臟腑關系密切,而那些離臟腑遠的穴位能有什么作用呢?遠端的穴位就好像蓄電池,是經絡蓄電的地方,有很好的疏通經絡的效果。比如有心血管系統疾病的人一定要按胳膊的內關穴,也稱救命穴,效果真的令人稱奇。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穴位,手掌向上舉著,從手腕向下量三個指頭的寬度,兩條大筋之間就是內關穴。
臟腑器官有病了,與此相對應的經絡也會導致身體里電量的改變,破壞體內電流平衡,這時敲或者揉經絡,可直接導致經絡、穴位的生物電阻、電壓變化,從而可以使體內的電流暢通無阻。協調臟腑功能。比如感到餓卻吃不下東西的人是腎經的電量低,是腎陰不足,虛火上犯于胃導致的,也就是水不夠火就上來了,火大了就想吃東西,但是這個火是水不夠引起的,人還是虛的,屬于動力不足,當然吃不下。遇到這種情況就得每天敲腎經。腎經在腿的內側,敲的時候有酸痛的感覺就對了。
同樣,身體上一條經絡電量低的時候,也會直接影響皮膚或者皮下,敲經絡的時候能體會得到,在經絡走行上出現皮膚
22:07
松馳、凹陷,或者有壓痛、摸起來有米粒或硬條索一樣的東西,這就是身體告訴你有問題了。比如當你按壓肺經時(肺經在手臂陰面靠拇指的那條線上),突然發現與平時按壓的感覺不一樣,感覺特別疼,或者在那條線上有小結節,那就是提示你的肺經電量異常,將會得感冒或咳嗽。不過沒關系,只要你持續按壓肺經,把疼的地方揉開,呼吸系統的病就很快沒了。如果手陽明大腸經的電量不正常了,就會出現牙疼、脖子發僵、肩不能往上舉、胳膊疼、食指疼等不舒服的現象,這時就要敲大腸經。大腸經很好找,只要把左手自然下垂,把右手拿過來敲左臂,所敲的地方就是大腸經。
五官七竅也和經絡有對應關系。例如,肺經通鼻,肺有疾病,容易影響鼻功能,這時就要敲肺經;肝經通眼睛,容易影響視力,家里有近視的小孩,可以經常給他敲肝經,就是敲小腿內側。它們的功能是互相影響的,一個臟腑器官有病,整條經絡都會異常,例如循經皮膚病就是與此有密切關系的一條經絡有病造成的。
經絡電使全身經絡的運行路線相對穩定。當臟腑功能失調,經絡電阻增高,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血紊亂,不通則痛時,就會導致身體產生壓痛點“阿是穴”無規律地出現。這也體現了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所謂牽一痛而動全身。中醫講究整體,通過使用經絡,對身體內的組織器官進行調節疏通,補其不足,減其過剩。這種自我調節是人體本身具有的偉大功能,只不過需要我們通過刺激、點撥經絡來喚醒它罷了。
知道了人體這個大的用電器是怎么工作的,也知道了人體經絡線路的重要性,我們就要好好維護上天建造在我們身體內的網絡,這樣才不辜負生命的本義。
22:07
經絡是人體的活地圖
中醫認為人的經絡主要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好比一棵大樹有樹干還有分出去的枝葉。經,有“徑”的含義,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絡,有“網”的含義,好像網絡一樣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淺的橫行支脈。經絡就像身體內深淺不一、縱橫交錯的溝渠一般,運行著氣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夠延續。只有把這些溝渠打掃干凈,讓氣血暢通無阻,人的身體才不會出現問題。為了預防我們身體疾病的發生,為了及時知道身體哪兒堵住了,我們就得先知道經絡到底在哪兒。
·十二正經如江河,奇經八脈是水庫
經絡的主體叫經脈,就是運行氣和血的主要道路,相當于北京城的二環路、三環路。當然,人體不像樹那么簡單,只有一個主干,人體的經脈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這十二正經是主干,要向外分出“分支”來聯絡四肢軀干的皮肉筋骨,它們向內深入到胸腔、腹腔,上行到頭,是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主要作用是溝通人體的內臟,并加強經脈與經脈之間的聯系,有“別行之正經”之稱。
如果說十二正經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經八脈就像水庫一樣。平時十二正經的氣和血奔流不息時,奇經八脈也會很平靜地正常運行;一旦十二正經氣血不足流動無力時,奇經八脈這個水庫儲存的“水”就會補充到江河中;相反的,十二正經氣血太多了,太洶涌了,“水庫”也會增大儲備,使氣血流動過來,只有這樣,人體正常的功能才會平衡。這個道理說簡單點就像防洪抗旱,而從醫學上來說,奇經八脈對全身經脈實際上起著聯絡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總之,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互調節、相互
22:07
配合,才能保證人體的平安無事,就像土地要跟大自然的降雨配合才能保證莊稼的收成一樣。
·如山溪小河流一樣的十五絡脈及其連屬部分
絡脈是經脈分出的淺層分支,其中較大的主要有十五絡,相當于比較粗的樹枝。主要在人的四肢以及軀干的前面、后面、側面。十五絡還向下還有分支,起聯絡溝通的作用,能夠加強它上面和它下面兩個層次之間的聯系。十五絡在人體內的走向有向里向外兩個方向,所以它能夠加強表里的聯系,促進表里氣血的流通。絡脈再分出的更細小的分支稱孫絡,一般浮現于皮膚表層。肉眼可以觀察到的叫浮絡、血絡,它們就像人的微循環系統,縱橫交錯,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彌散在全身。
綜上所述,人體的經絡是有主干有分支的,這些分支又都相互交叉聯系著,默默地為人的身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除了經絡以外,還有跟經絡相聯系的部分,叫經絡的連屬部分。人是立體的,所以這種連屬包括向內和向外兩大部分。
·五臟六腑--人體的蓄水池和輸送管道
什么是五臟六腑呢?中醫將內臟統稱為五臟六腑。《黃帝內經》中的《素問·五臟別論》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心、肝、脾、肺、腎是五臟,是實質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貯藏氣血精津液,也就是生成并儲存人體的所有精華;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是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簡單說就是消化食物,排出廢物。所以,五臟好比蓄水池,六腑就是輸送管道。
根據現代醫學理論,上面說的六腑大都是屬于消化系統的,
22:08
這跟幾千年以前沒有解剖基礎的中醫的看法竟不謀而合。
前面說過,陰陽學說和整體理論是貫穿整個中醫的。中醫把五臟六腑看做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又可以分成陰和陽,也就是臟和腑。可能有人會問,為什么臟是陰?腑為什么不能是陰呢?陰,很容易聯想起陰天黑夜之類,它們的特點是陰暗的、安靜的、抑制的、內守的……這跟臟的特性功能相符;同樣,陽讓人想到陽光、運動、向外的、活躍的等等,這跟腑的特點符合。
有人說中醫是沒有理論支持的,僅僅靠經驗治病。其實這些理論不都是最直接的邏輯推理,最簡單的知識嗎?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自然蘊涵著最高深的哲理,只是有些人視而不見罷了!
·經絡是五臟六腑的鏡子,更像是一對同氣相求的孿生子
現代研究發現,經絡循行的部位與絡屬的臟腑有神經上的聯系,所以它們之間的病理現象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這種聯系,對不懂中醫的人而言,可能認為是毫無根據的。例如明明牙疼為什么按手上的穴位?胃疼卻要按腳上的穴位?這不是南轅北轍嗎?但從經絡的原理來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同氣相求,血緣相通,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具體來說,心經屬于心臟,絡于小腸;肝經屬于肝臟,絡于膽;肺經屬于肺臟,絡于大腸;腎經屬于腎臟,絡于膀胱;心包經屬于心包,絡于三焦;胃經屬于胃,絡于脾;大腸經屬于大腸,絡于肺;小腸經屬于小腸,絡于心;膽經屬于膽,絡于肝;三焦經屬于三焦,絡于心包;膀胱經屬于膀胱,絡于腎。陰經和陽經就這樣交通相連,成為縱橫交錯的網絡。
22:08
·永遠站在人體最前線的經筋和皮部
除了向內聯系臟腑外,經絡向外還要聯系經筋和皮膚,這樣氣血才能輸送到那些地方,關節才能活動,皮膚才有光澤。這些外連部分包括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
十二經筋是經脈的氣血會聚在筋肉關節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約束骨骼,使關節活動。
十二皮部則是經脈的氣血在皮膚的分布。皮膚是身體的最外層,也就是人體系統的第一道防火墻,可以保護機體,抵抗病邪入侵。另外,當內臟和經絡出現問題時,會在皮膚上有所反映,比如會出現皮膚變暗、沒有光澤、有色斑或者長痘。所以治療這些病癥光從表面的皮膚著手是不夠的,關鍵是要調整內臟和經絡。內臟怎么調?可以用中藥,也可以直接通過經絡調。前面我們說經絡向內與內臟聯系,所以調整經絡的氣和血就能調整內臟的氣血,氣血正常了,皮膚自然變好了。
經絡氣血的調動(運行)是聽從上天的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就是說,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天地的一分子,那人的一舉一動肯定就要與天地息息相關。天地是有節律的,太陽每天早上從東邊升起,晚上在西邊落下,祖先們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人的氣血也應該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
幾千年前的中醫,把人的身體與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緊密聯系起來,并用這種整體思維的方式給人看病。比如,大自然中有黑夜和白天,有靜的有動的,這些都是相對的,那么人作為微縮
22:08
的小自然體也一樣,也有陰和陽。古時沒有“小時”這個說法,一天被分為了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人的氣和血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辰大腸經的氣血最多,下個時辰胃經的氣血最多,氣血跟水一樣都是流動著的。
·像一個環似的完美無缺
十二經脈的走行方向有向上和向下兩種,比如手三陰從胸走向手,手三陽從手走向頭,足三陰從腳走向胸,足三陽從頭走向腳,十二經脈相互連接起來就像一個環。具體次序是這樣的: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詳。
·每一條經的人員、裝備(血)和戰斗力(氣)都不一樣
和五個手指有長有短一樣,不同經脈的氣血也同樣有多有少。下面的十二經絡氣血歌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多氣多血為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需分明。
也就是說,手足陽明經屬于多氣多血的經絡,這也是為什么我要提倡陽明經是最重要的經絡的原因。手足太陽和手足厥陰經屬于多血少氣的經絡,而手足少陰、少陽和太陰經屬于多氣少血的經絡。
22:08
經絡就是用來“決生死,處百病”的
《黃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這句話很多人、很多書里都說過,為什么我在這兒還要說呢?因為通過這句話,我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經絡有多重要!好比我們的身體是一個城市,經絡就是這個城市里的各種管道,你想想,管道不通了會有什么后果?下水道堵了,污水橫流;天然氣管道不通了,那冬天就等著哆嗦吧。只有各種管道正常了,一切工作才能照常進行。經絡也是一樣,哪里不通了哪里就會出問題,把它給疏通好了,病也就沒了,這就是“處百病,調虛實”,所以才“不可不通”。具體說來,它有以下作用:
(1)聯系全身
根據前面講的經絡的組成可以看出,經絡可以把人的內臟、四肢、五官、皮膚、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聯系起來,就好像地下纜線把整個城市連接起來一樣。每一條通路通暢,身體才能保持平衡與統一,維持正常的活動。
(2)運行氣血
天然氣需要用管道輸送到各個地方,同樣,氣血也要通過經絡輸送到身體各處,滋潤全身上下內外。這是經絡的第二個作用。每個人的生命都要依賴氣血維持,經絡就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通過經絡系統把氣血等營養輸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動。
(3)人體屏障
外部疾病侵犯人體往往是從表面開始,再慢慢向里發展,也就是先從皮膚開始。經絡向外與皮膚相連,可以運行氣血到表面的皮膚,好像磚瓦一樣壘成堅固的城墻,每當外敵入侵時,經絡
22:09
首當其沖地發揮其抵御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4)反映內在
疾病也有從內生的,“病從口入”就是因為吃了不干凈的東西,使身體內的氣血不正常,從而產生疾病。這種內生病首先表現為內臟的氣血不正常,再通過經絡反映在相應的穴位上。所以經絡穴位還可以反映人內在的毛病,中醫管這叫“以表知里”。
(5)調氣血
人的潛力很大,我們的肝臟只有1/3在工作,心臟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們出現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激發、調動身體的潛能。按照中醫理論,內臟跟經絡的氣血是相通的,內臟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刺激經絡和體表的穴位調整氣血虛實。這也是針灸、按摩、氣功等方法可以治療內科病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嘴不但能吃飯,還能吃進細菌,成為疾病感染的途徑。經絡也一樣,它可以運行氣血,行使上面說的那些功能,但是人體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從外向里“走”的路。但只要我們知道了它們的循行規律,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預防疾病的發展。這就好比敵人來偷襲,我們知道了他的行軍路線,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護準備。
只有經絡才能趕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殺死
明白了經絡的作用,那怎樣利用它為我們的身體服務呢?其實經絡的用處范圍很廣泛,預防、診斷以及治療都可以用到,當然我這里主要說的是自己按摩經絡。下面分別從幾個方面來介紹。
22:09
(1)治病
通過經絡治療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針灸按摩,通過刺激體表皮膚的某些穴位,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的氣血功能。因為針灸的要求比較高,不專業操作可能會引起意外,所以這里不多說,而是重點談一些通過簡單易操作的按摩手法來養生保健和治療常見病,例如胃疼揉按足三里穴,牙疼按合谷穴等。
我們的身體經常會有一些不舒服的時候,有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也沒有嚴重到非去看醫生的地步。例如頭疼,如果不去管它也許一天半天也會好,但是這一天半天我們會很痛苦,會影響工作和心情。其實這種小毛病通過刺激經絡穴位就可以很快緩解,而且操作很簡單,按壓或者按揉穴位幾分鐘就行,關鍵是要找對地方,知道要按壓哪兒,怎么去按。經絡雖說看起來很玄很深奧,其實我們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它就會變得很實用。
(2)診斷
經絡是身體的一個通道,能通內達外,在人體功能失調的時候,它又是疾病傳變的途徑。所以人在生病時,常常能夠發現在經絡走行上,或在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有明顯的壓痛、突起、凹陷、結節,以及皮膚弛緩等變化,比如沿著經絡路線出現的紅
線、白線、疹子、汗毛豎起等現象,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疾病。比如得腸炎的人,大多胃經的上巨虛穴有壓痛,長期消化不良的人,可在脾俞穴發現異常變化。
不止這些,穴位的溫度、電阻、知熱感度的變化,也可以用來診斷疾病,當然這些都是高科技的東西,我們平時用不著。有些疾病在經絡上的反應比醫院儀器測量出來的還靠譜,因為人感覺不好了到醫院不一定就能檢查出來。所以我們平時如果多刺激感覺異常的穴位,就可以在疾病未成形的初期牢牢控制它,使其消于無形之中。
22:10
(3)預防
扁鵲與齊桓公的故事是最能說明疾病在于防的道理了,大家都還記得吧。扁鵲是春秋時候的名醫,他到齊國時,看到齊桓公有小病在皮膚和肌肉之間,多次勸他治療,桓侯從來不聽。到最后扁鵲看見桓侯就直接跑了。桓侯不解,派人去問他為什么要跑。扁鵲說:“你的病已經由皮肉之間一步步發展到了骨髓,已經沒救了。”果然,過了幾天齊桓公就死了。
果這是個諱疾忌醫的故事,同時也反映了疾病在危害人之前會有一段時間的準備過程,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潛證階段。潛證是疾病的早期階段,在這個時期,疾病的苗頭剛冒出來,很簡單就可以根除。但也是在這個潛證階段,人的異常感覺很不明顯,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么結果,所以往往被人們忽視,但很多中醫卻能通過望聞診切診斷出來。
漢代的名醫淳于意就能通過察言觀色來看病,他可以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判斷能否治療,以及用什么方法治療。有一次,淳于意給濟北王的侍女們治病,其中有一個叫豎的女子,她看起來氣色很好,但淳于意摸了一下她的脈說:“豎傷了脾臟,不能太勞累,依病理看,到了春天會吐血而死。”過了一段時間,濟北王看她的臉色沒有變化,就認為淳于意說的不對。但到了第二年春天,豎果然吐血而死。其他的名醫如華陀、張仲景等也有用把脈的方法來判斷潛證的例子。
我們說的預防疾病,很多時候就是治這種潛證。比如說人冷了要取暖,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讓他暖和起來,第一是給他外來的能量,比如給他吹暖風;還有就是激發他自身的能量來取暖。其實這就體現了中醫和西醫這兩種不同的治病模式。你營養不良,西醫會給你輸液,中醫則調理你的脾胃,脾胃好了,吃的東西能轉化成氣血,營養自然跟上了。本書說的這些日常保健和
22:10
抗擊疾病的方法,也就是教人們如何調動人體自身的抵抗力和激發自身的潛能。
因此,經常按揉經絡和穴位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疾病在潛證階段(潛伏期)是最容易痊愈的,這就是所謂“病向淺中醫”的道理。何況人體有記憶功能,每次患病都會對人體機能產生損害,人的身體會把這些損害記錄下來,所謂多病則體弱,久病則體虛。如果每天堅持花幾分鐘按揉本書介紹的穴位,使經絡暢通,就算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正在醞釀哪一種疾病,也能在無意間把它消于無形。
中醫有“上工治未病”之說,即高明的醫生能在病發前就搞定它。所以健康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的,只要每天關注經絡,抽一點時間維護自己的身體,使體內垃圾和毒素及時排出,沒辦法堆積,我們自然就能保持健康。
2022-12-08 18:55:4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