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 簡體 傳統 |
對上帝品頭論足是不禮貌的。
那么上帝的使者呢?反正普羅米休斯很受歡迎,因為他盜了火種。
當然,庫布里克更值得崇拜,因為他帶來了《2001太空漫游》
我只希望上帝原諒他——泄漏了天機。
這部影片脫胎于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1948年的短篇小說"The Sentinel",當時的情節只包括Floyd博士在月球的部分。后來庫布里克開始著手寫劇本(據說早期版本是有劇情的),克拉克同時寫小說,二人彼此啟發,互相影響。這種水乳交融的關系使得庫部里克成為小說實際上的第二作者。
庫布里克幾乎花了四年時間拍攝此片,其中一年半用來完成片中的250個特技鏡頭。本片全部預算1050萬美元(嘿,在60年代,這是天文數字),而其中的650萬花在了特技制作上。該片攝制的膠片總長是最終版本的200多倍。成為繼Charlton Heston的《賓虛》之后,米高梅公司的第二部驚世巨作。
先讓我們從眼睛和耳朵的盛宴談起。
“眼睛”
"you'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影片宣傳語之一
據說當年的嬉皮士們是躺著看完這部電影的,因為影片那無比絢麗的視覺沖擊可以讓他們體驗嗑藥后的幻覺快感;而且干脆有人懷疑庫布里克是在吸食LSD之后拍攝了這部影片。
本片的特技小組由老庫親自掛帥,組員包括Con Pederson, Wally Veevers,和Douglas Trumbull。這里不得不提Douglas Trumbull,還記得影片最后穿越星門的那場戲嗎?就是由他設計的名為"Slit Scan"機器完成的。還有,這位視覺大師也是《第三類接觸》和《銀翼殺手》等片的幕后英雄。
提示一下,拍片那會,人類還沒有從外太空發回的地球照片,更別提月球和木星的。一年之后(1969),人類首次登月。
"the most technically complex movie ever made"——影片宣傳語之二
本片的技術顧問是Frederick Ordway 和Harry Lange,二人均曾在NASA担任宇宙飛行器的設計工作,無與倫比的真實性使得本片成為硬科幻的圣經。舉個例子,當Dave架著他的pod(球狀飛行器)打開母船“發現號”的艙門時,在他操縱機械手臂旋轉艙門把手之前,他首先伸出了第二只機械手臂抓住了另一處把手。為什么?別忘了,外太空沒有重力和摩擦——如果不事先固定,那么旋轉的將不是艙門把手,而是Dave的pod!
另外,Ordway還說服了一打企業巨頭參與影片制作,報答是讓他們的公司logo在片中露臉,以此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公眾形象。這使得IBM,波音,貝爾,希爾頓,通用電氣等恐龍級企業的標志得以在2001年的太空紀元里繼續稱霸(Bill:“where the hell is MS ?!”)。
影片的技術前瞻性在今天得到了驚人的證實。如穿梭機,太空站,卡式電話,超級電腦。總之,在這之前,是1902年的《月球之旅》;在這之后——天哪,還是讓后人數吧。
“耳朵”
“此時無聲勝有聲”——
你是說聲音嗎?God,你一定是在開玩笑----難道你沒注意到整部影片的第一句話出現在25分鐘之后嗎?(冷冰冰的:“Here you are, sir. Main Level D”)還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所有的對白加在一起也不足半個小時!——除了宇航員那粗重的喘息聲。
是的,我不僅注意到而且很高興,終于有人尊重我在初中學到的物理知識了——真空中不傳遞聲波。
“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本片最為人稱道的聲音運用要數約翰斯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和理查德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Johann Strauss "An der schoenen blauen Donau";Richard Strauss"Also Spracht Zarathustra")。前者舒緩優美,用于烘托太空船泊船進港的寧靜氣氛(電影《星際旅行》中Kirk登船的橋段直接取自這里);后者激昂壯美,用于歌頌人類進化的狂喜(Strauss用此曲表達尼采關于超我的論點)。
庫布里克原本請來Alex North創作原聲音樂,但在影片剪輯時臨時用到這兩部古典音樂,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于是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聲畫絕配。
另一首反復運用的主體曲是Gygory Ligeti的安魂彌撒。分別用于片頭序曲(3分鐘,畫面全黑),猿人蘇醒,木星任務。
除了古典音樂,老庫還混入了迷幻之聲“Pink Floyd”的兩首作品。分別是取自專輯《Meddle》的Echoes和取自專輯《Atom Heart Mother》的Atom Heart Mother Suite。全部用于最后一幕“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其與畫面配合的天衣無縫(包括長度)實在令人驚嘆。
克拉克曾經這樣說:"If you understand 2001 completely, we failed. We wanted to raise far more questions than we answered."呵呵,這家伙。
stupidyoyo 2012-04-23 10:09:0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