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深入傳統文化及個人修身養性 >>> | 簡體 傳統 |
《莊子·齊物論》中對夢有一段解釋,“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詩云:“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便是道家思想境界的文學。“愚者”常自以為是,竊喜自己的清醒,其實像牧童放養的牛一樣,被人牽了鼻子走。這句話是在告誡世人,本來天地間無主宰,沒有人能夠牽著你,可你自己卻被它限制了,自己不做自己生命的掌控者,不懂人生,實在是冥頑不靈,頑固不化。
相傳,唐代有個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節。一天適逢生日,他在門前大槐樹下擺宴和朋友飲酒作樂,喝得爛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兩個紫衣使者請他上車,馬車朝大槐樹下一個樹洞馳去,但見洞中晴天麗日,別有洞天。
車行數十里,行人不絕于途,景色繁華,前方朱門懸著金匾,上書“大槐安國”,有丞相出門相迎,告稱國君愿將公主許配,招他為駙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覺已成婚禮,與金枝公主結親,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愛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前后二十年,上獲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擁戴。這時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顯赫,家庭美滿,萬分得意。
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見自己睡在廊下,不由嚇了一跳,驚醒過來,眼前仆人正在打掃院子,兩位友人在一旁洗腳,落日余暉還留在墻上,而夢中好像已經整整過了一輩子。淳于棼把夢境告訴眾人,大家感到十分驚奇,一齊尋到大槐樹下,果然掘出個很大的螞蟻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蟻穴一個。夢中“南柯郡”、“槐安國”,其實原來如此!
故事恐怕大家都聽過,但讀來仍別有意味,真正參透夢境、參透人生之人又能有幾個?
說到“大夢誰先覺”,又想到了禪宗中著名的“桶底脫落”。
某日,清了禪師在廚房看到一位弟子在倒水,忽然水桶的底掉了,整桶水全灑了。眾人見狀說:“好可惜啊!水全灑了!”可是,禪師卻說:“桶底脫落是件好事啊!各位為什么煩惱呢?扶持舊桶,桶底呼脫,桶底無水,水中無月。”
想想,桶底都掉了,桶中還有什么呢!什么都沒有,而且東西再也裝不進去,豈不是很好。“桶底脫落”是頓悟的境界,“大夢先覺”也是醒悟的表現,人生恍然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正是: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
http://blog.163.com/zhangxiao_xiao6688/blog/static/121244950201065104733512/
--------------------------------------------------------------------------------------
醉東風
飄絮戲東風,漫舞驚鴻;明眸含笑問蒼穹,猶記當時舍竊語,弦月朦朧。
聚散太匆匆,恍若夢中;幾回夢中與君聚,日麗古寺翠蒼柏,還盼重逢!
故人重逢,故地重游,竟不知從何話起,寥以數語,心喜未消已至別,心中掛念何日聚……
--------------------------------------------------------------------------------------
劉備第三次去茅廬,在茅廬中亮剛覺吟的詩句,整句話是什么?
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
其實能看透這個世界的人很少,幾乎沒有啊,因為老天爺自己才知道,我們都是以自己以為正確舒適的方式來生活,處事。所以啊,自己過的好不好自己知道,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是為自己活的,有時是為家人活得,但是不是為愛嚼舌頭的長舌婦們活得。你堵不住別人的嘴,但是可以管理好自己的耳朵,讓惡語不入心啊。希望凡人們都過得自在幸福。呵呵~~
正確的意思怎么解釋?
前兩次造訪,沒有見到,第三次正好諸葛亮在午睡,幾個時辰以后,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口念:“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首詩含義很深刻,杳有情趣,細細品來,美哉!諸葛亮頌完了詩,問的第一句話是:“有俗客來否”
人生只不過是看起來真實一點的夢境,誰能夠先看穿這個呢?我生平所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其實就說他已經看清了世事如夢幻泡影罷了.一切順其自然,平淡的生活不是挺好么.
藍月亮 2012-06-25 20:47:1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