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樂曲欣賞(二)

>>>  自由思想未来视角—精彩影視選  >>> 簡體     傳統

  天風環佩
  披荊斬棘寫仙女起舞,環佩叮當,曲調舒暢,令人神往。

  孔子讀易
  曲意蒼茫深沉,余音回響,描寫古人夜讀《易經》的心情。

     憶故人
    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憶故人》,原為古琴曲,后被改編為簫曲。其琴簫合奏譜見于《今虞琴刊》,傳自彭慶壽。據原譜解題談,此曲“傳為蔡中郎(蔡邕)作”。全曲分六段,委婉深情的曲調、表達了人們懷念故人之情。第一段起始以清亮飄逸的泛音,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寧靜的氣氛,泛音停止后,思緒隨著起伏跌宕的音調而展開。第二段,音樂開始上板。緩慢而規整的節奏,纏綿悱惻的曲調,綿延不斷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第三、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區,并由單音旋律轉而采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襯托。在旋律層層推進后,又連續下行,表現了思緒翻滾,心潮起落,使思念故人之情達到高潮,二、三、四段都以固定終止型結束,有輾轉反側,“剪不斷,理還亂”之感。第五段再現第二段曲調,情緒漸趨平靜。第六段低音區跌宕的節奏,和尾聲半部分激動的泛音曲調,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瀾,有欲伏先揚之妙。在直接抒發人的感情的音樂作品之中,此曲堪稱優秀的代表作。
    月兒高
    琵琶獨奏曲。
    《月兒高》曲譜初見于清嘉慶年間蒙族人榮齋所編的《弦索備考》中,后華秋萍《琵琶譜》中的《月兒高》,樂曲輪廓與其基本相同,但將各段曲牌名稱改為抒情寫景的小標題。全曲十二段,可分為起、承、起、合四個部分。“起”部包括“海島冰輪”、“江樓望月”等三段。在散板引序后,琵琶運用左手的吟、揉、推、挽和泛音技法,在中音區奏出優美如歌的主題,它在“起部”和“承部”反復變奏再現,音樂婉轉動人,極富韻味,仿佛一幅風清月白的寧靜夜景,充滿詩情畫意。“承”部是“銀蟾吐彩”、“風露滿天”、“素娥旖旎”三段,柔美的主題作了大幅度伸展的自由變奏。“轉”部由“皓魄當空、”“瓊樓一片”、“銀河橫渡”三段組成,旋律具有傳統歌舞音樂的特點,令人聯想起飄飄欲仙的優美舞姿。“玉宇千層”、“蟾光炯炯”、“玉兔西沉”三段是樂曲的“合部”。先是一個氣息悠長的抒情樂段,琵琶運用扣輪、掃輪奏出的旋律,幽雅古樸而富于幻想、猶如一段自由舒展的獨舞。然后運用摭彈技法奏出輕快急促的音調,充滿著生氣。最后重現引序的意境,把聽眾帶回美麗的月夜之中。
    月夜
    二胡獨奏曲。
    劉天華作曲。1918年夏天,劉天華在月下納涼,不禁觸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懷,樂思如流。寫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樂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質樸,在以級進為主的旋律進行中,不時出現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階,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每斷尾句是固定終止型,具有一唱三嘆的特點,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贊嘆聲。全曲有月白風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則是感情的抒發、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詩:“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出水蓮
箏獨奏曲。
傳統的客家箏曲,又稱“中州古調”。它采用傳統的十六弦鋼絲箏演奏,音樂清脆,音韻委婉。據錢熱儲《清樂調譜選》所載此曲的題解:“蓋以紅蓮出水,喻樂之初奏,象征其嫩也。”樂曲雖以“出水蓮花”為題,其實是就套曲的表演程序而言,即套曲前面的引子部分,屬重六調樂曲。樂曲表現了水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情操。全曲旋律清麗,典雅;速度中庸、悠閑。演奏者右手以連托演奏的前倚音潤飾曲調,富有動力,同時還以不同的觸弦點彈奏造成豐富的對比:靠近岳山處,音色則高雅明亮;中段常在岳山和雁足的中間演奏,音色則柔美動聽。演奏者右手則發揮按弦的多種功能,音色時而韻味悠長,時而色彩清淡。全曲雖不長,但卻以各種豐富的表現手法將水蓮的神態、氣質刻畫得栩栩如生。
    平湖秋月
    又名醉太平,是呂文成的代表作。1930年已開始流行。據作者言,他游覽杭州時,觸景生情,吸收了浙江民間音樂的素材而作。因而既有廣東音樂的風格,又有江南音樂的韻味。樂曲以流暢優美的旋律,抒發了作者在秀麗湖光景色中的感受。洞簫曲《平湖秋月》獨具魅力,藝術地再現了“萬頃波光粼,江心秋月白”如此柔和純凈,色彩淡雅的畫卷。樂曲以散板樂段引入并充分渲染主題,主題旋律綺麗嫵媚、清新可人,深具詩情畫意之意境、音樂如詩如畫,仿佛在簫聲中展開了一幅富于南國風情的風景畫卷,引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漢 宮 秋 月
    《漢宮秋月》崇明派琵琶古曲,現流傳有多種譜本,由一種樂器曲譜演變成不同譜本,且運用各自的藝術手段再創造,以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這是民間器樂在流傳中常見的情況。《漢宮秋月》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主要表達的是古代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及一種無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玉簫聲和
    改編自南音古曲,其曲調自始至終襯著拍板四平八穩的節拍,不疾不徐、古樸典雅,別具特色,充分展現了南音給人細細品味的特質。簫聲婉轉悠揚,讓聽者與音樂融為一體。
    光明行
    二胡獨奏曲。
    劉天華作于1931年春。這是一首振奮人心的進行曲,旋律明快堅定,節奏富有彈性,表現了舊時社會知識分子不斷追求進步和光明的心情。在樂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進行構成號角式音調,在樂曲中占著主導的地位。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聲。在我國民族音樂傳統可用的循環變奏的基礎上,采用西洋的復三部曲式的特點,結構嚴整。在引子中,可以聽到堅定整齊的步伐行進聲,然后出現小鼓式的敲擊節奏和昂揚的音調。第二段進行曲風格的旋律,舒展流暢,優美如歌。第三段以富有彈性的音型加以重復、移調,不斷呈現,猶如人們踏著矯健步伐,昂首闊步地前進。尾聲中,當情緒發展到高潮時,又運用了緊縮重復的手法,使音樂更加熱烈;最后又出現了模擬軍號聲的主三和弦分解進行的旋律,這一切都使全曲生氣勃勃,充滿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和對光明前途的樂觀自信。
 


網載 2012-07-20 21:13:30

[新一篇]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一)

[舊一篇] 中國古典樂曲欣賞(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