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我的懷舊情結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在一些演講場合,總會有人問我,創作的靈感來自于那里?我總回答我創作的素材與靈感,是源自對周遭環境的觀察與比對,我很喜歡觀察,觀察不同的事物,并且透過個別事物的細膩觀察,去比對其與不同群組間的差異,換句話說,如果世上只有一種文化,那就不存在文化此一概念的客觀描述,因為如果沒有別的文化存在,你要如何去突顯與比對出這個文化的特殊之處?出國時,我每到不同的城市,眼睛總不由自主的盯著它們的傳統建筑猛瞧,而在觀察與欣賞所謂的異國情調時,我的目光總停留在老舊建筑上。或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懷舊情懷吧!自己真的特別偏好這類的老建筑。

  這些某時空背景下所孕育出的老建筑,代表著某段已經消失的歷史。這已經消失的時空,是不可能也無法還原或重制,也因此沒有人能夠回到過去。或許是因為距離產生了美感,回不去的地方特別容易使人憧憬與懷念,因為所有的想象與回憶都停留非真實的時間點上。那個你錯過甚至沒有參與過的歷史時空,在你腦海中將永遠停留最美的狀態,因為再也不可能變得更差、更壞。在這一連串其實算是自我虛擬的回憶下,情感上也特別容易將之美化。

  門牌是見證這些老建筑最具象的一種生活印記,在此我很難稱它為文物。門牌雖然不能算是民俗文物,當然它更不是古董,甚至連民俗藝品都稱不上,但不同于一般的文史數據,或其他的民俗文物,門牌特殊之處在于它明確的標示出對象當初的所在地,這塊門牌當初是懸掛張貼在什么村什么路幾號的門上。也因此縱使整個村拆遷夷為平地了,整個歷史空間已經徹底消失灰飛湮滅了,但伴隨著建物同時存在于某特定時空下的門牌卻依然存在著,所以撿拾與收集這些老門牌,竟也有某種搶救文物的使命感。

  我所收集的這些門牌,分別來自北京、廣西、東京跟臺灣等不同地區。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空下的門牌,不論材質、形式、整體的設計構圖都不盡相同,如此將其設計擺放在同一個框架內,倒有點像裝置藝術的感覺,自己很喜歡。而且它們都還有著自己的故事呢!譬如像北京的胡同門牌,是當初我人在北京辦簽書會時,出版社的人陪同我趕在胡同拆遷前搶救下來的。其中的武定胡同是清朝武官武定侯居住過的地方。框里面還有一些像陸光三村等眷村的門牌,這眷村是當初國民黨從大陸撤退的來臺眷屬,也就是所謂外省人所居住的地方。此外有的門牌是朋友所饋贈的,像桂花路名字這么美的門牌,是一位內地朋友知道我有收集門牌嗜好,特地從他們家鄉廣西桂林廢棄的老房子上拔下來送我的。還有新橋二丁目也是去日本旅游時友人相贈的,有的門牌則是網拍購得,像臺中文武路與田尾鄉民族路便是。這其中當然也有自己去撿拾,像西巢鴉二丁目就是去日本旅游時,從傾倒的廢墟門上拔下來的,當然自己家鄉桃園龜山的眷村要改建時,我也奮不顧身的搶救了幾塊門牌下來。

  門牌對我而言,有著無窮的想象空間與魅力,試想當整座村莊都已徹底消失于地平面上時,門牌是與這座村莊歷史最具象的關連物。它是一個城市具體而微的一種象征,是一種庶民文化的取樣標本。自己本身很著迷這種氛圍,很難解釋得清楚,總之對我而言,門牌就好像是通往某個歷史時空的浪漫連結!


方文山 2012-07-07 22:42:41

[新一篇] 黃維仁--愛情心理學講座

[舊一篇] 文史漫談:一語天然萬古新——談陶淵明的詩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