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幫人物資料(十)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91、朱祖祥(19161997

 

寧波人。一九三八年畢業于浙江大學農學院。一九四五年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深造,先后獲碩士、博士學位。一九四八年回國,任浙大農學院教授。早期主要研究影響土壤中交換態陽離子有效性的各種因子,提出飽和度效應、陪補離子效應和晶格結構效應等概念。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對土壤中磷的轉化,土壤和水稻營養障礙化學診斷的理論、方法及標準等問題作了系統的研究,開創了我國土壤學科的新領域,推動了全國土壤診斷、作物施肥研究的發展,是我國著名土壤化學家。一九八O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九八八年其主編的《土壤學》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歷任浙江農業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兼任中科院沈陽林業土壤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及學術委員,中國水稻研究所第一任所長,中國科協第二、三屆委員,中國土壤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科協名譽主席,浙江省農學會名譽理事長,浙江省土壤肥料學會理事長等。還曾任第五、六、七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第五、六屆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92、應昌期(1917—1997

 

慈溪慈城(今屬江北區)人。早年就讀于中城小學及慈湖商校。一九三二年春去上海統原銀行當練習生。一九三七年考入福建省銀行,一九四O年升任副經理。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先后任贛州、衡陽、重慶分行經理。一九四六年二月隨嚴家淦赴臺灣,接收臺灣銀行,歷任業務經理、副總經理、代總經理。一九六三年離開臺灣銀行,先后創辦華夏塑膠公司、臺北利華羊毛工業公司、益華紡織工業公司、國泰化工公司、國華海洋企業公司、國際票券公司等,成為臺灣著名實業家。從小酷愛圍棋,一九五二年任“中國圍棋會”總干事。晚年致力于振興圍棋運動,創立“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頒布“應氏棋規”,舉辦最高獎項達40萬美元的“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一九四七年參與發起成立臺北市寧波同鄉會。熱心家鄉建設事業,先后投資1億美元在寧波設立現代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寧波)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應氏棋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同時捐資興建倡棋幼兒園、重建中城小學、慈湖中學、慈城保黎醫院等多項社會公益項目。

 

93、陳克寒(1917—1980

 

慈溪人。一九三四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安事變后,進中共創辦的紅色中華通訊社西安分社工作,次年到延安新華通訊社總社,參與創辦《解放》周刊。后在福州、上海、重慶、西安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歷任漢口《新華日報》駐華北特派記者、《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兼總編輯、新華總社廣播科科長、新華總社第一副社長兼副總編、中共中央中原局宣傳部副部長、新華社中原總分社社長、中原大學新聞班班主任等職。一九四八年冬回新華社總社,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所在地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新華社總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等職。著有《晉察冀印象記》。

 

94、包玉剛(1918—1991

 

名起然,字玉剛,以字行,鎮海莊市鎮鐘包村人。早年就讀于中興學校。后在衡陽、重慶、上海等地銀行任職。一九四八年底遷居香港。一九五五年創辦環球有限公司,經過近二十年奮斗,建立起環球航運集團,至一九七八年已擁有船只二百艘,總噸位二千一百萬噸,超過當時美國或蘇聯國家所屬船隊總噸位,被國際獨立油輪協會推選為主席,成為“世界船王”。進入八十年代后,相繼收購英資集團的九龍倉和“會德豐”洋行股權,并投資國泰、港龍兩家航空公司,其經營范圍遍及航運、地產、酒店、公共運輸、傳播、航空、倉儲、碼頭、貿易等。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并在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談判中,利用自己的關系和影響力,穿梭于中英兩國高層之間,為香港的回歸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鄧小平多次接見。關心家鄉建設,自稱“寧波大使”,曾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寧波旅港同鄉會、香港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為寧波改革開放作出特殊貢獻。并率先捐資興建寧波大學,捐資助建包玉剛圖書館、寧波市第一醫院剛華住院樓和莊市中興學校等。

 

95、戴傳曾(1921—1992

 

鄞縣(今鄞州區)莫枝大堰人,生于寧波。一九四二年畢業于西南聯合大學,先后在西南聯大和中山、清華等大學任教。一九四七年赴英國留學,一九五一年獲利物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核環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核動力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核科學與工程》及《核動工程》副主編,并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一九八O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從事實驗核物理、反應堆物理、反應堆工程和核電安全方面的研究并獲重大成就。是國際上首批從(d,n )反應中測得自旋宇稱的學者之一。先后研制成我國第一臺中子衍射譜儀等多種儀器并用其開展有關研究。領導研制成微型反應堆并開發單晶硅中子嬗變摻雜技術,為建立中國核電安全研究體系作出突出貢獻。曾獲一九八一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96、傅其芳(19221968

 

鄞縣(今鄞州區)五鄉碶人。幼喪父,隨母遷居上海,自少喜打乒乓球。一九四九年去香港,在乒乓房當“陪打”,刻苦練習,球藝日精,曾代表香港參加第十九屆世界乒乓球賽。一九五三年回內地,在第二十四屆乒乓球錦標賽區男子團體賽中,為中國隊主力隊員之一。一九五八年起担任國家乒乓球男隊和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容國團的教練。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中國隊三次蟬聯男子單打、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因教練有方,立特等功三次。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三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榮譽獎章。一九六四年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并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與人合著《乒乓球訓練法》。

 

97、顧國和(1928—1990

 

鎮海大碶(今屬北侖區)人,為泰昌祥輪船公司董事長顧宗瑞幼子。早年在上海求學,一九四九年隨父去香港。從事航運業,并在日本創辦泰昌祥輪船公司,后任泰昌祥輪船(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并為香港甬港聯誼會常務理事。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先后捐資興建和合建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宗瑞醫院、宗瑞圖書館、宗瑞青少年宮、周翠玉幼兒園。夫人顧水文梅在丈夫去世后,設立顧國和基金會,一九九二年以來,又捐資興建顧國和中學、達敏學校教學樓,為宗瑞醫院增添設備、助建住院大樓,為寧波十九中學助建金蘭科技大樓,為寧波大學助建宗瑞航海樓等。

 

98、陳中偉(1929—2004

 

鄞縣(今鄞州區)人。一九五四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學院,分配至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后,學習進修骨科兩年,歷任主治醫生、副院長等職。一九六三年一月,首次為全斷右手施行再植手術成功,開創了再植外科領域,被國際醫學界譽為“斷肢再植之父”。他將顯微外科應用于再植和移植手術,使斷手指再植成功率由50%提高到90%。一九八O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一九八二年調至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任教授、骨科主任,又成功施行了帶血神經游離胸大肌移位再植、吻合血管游離腓骨移植、復合皮瓣移植游離第二足趾再造拇指等開拓性高難度手術,是世界顯微外科的先驅。一九八五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八屆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學會主席。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榮獲第十三屆國際顯微重建外科大會頒發的“世紀獎”,成為20世紀在該領域最杰出的三位科學家之一。曾任國家科委醫學專業組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副主任、上海醫學分會副會長、顯微外科學會主任等職和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99、倪天增(19371992

 

寧波人。一九五六年考入清華大學,一九六二年入黨,并以優異成績畢業分配到上海華東工業建筑設計院,曾任第一設計室副主任,后歷任上海工業建筑設計院第四室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院長。一直活躍在建筑設計第一線,曾參加過近二十個大中型項目的設計工作。由他設計的南京“九四二四”工程、貝寧體育中心、上海美術館等項目都被評為建筑工程部和上海市的優秀設計項目,由他領導完成的龍柏飯店、華亭賓館榮獲國家銀質獎。一九八二年任上海市城市規劃局局長助理。經過認真調查,綜合各方意見,提出上海城市總體規劃中擬建設兩條建筑廣場軸的發展戰略,并為發展戰略實施做出努力。一九八三年起,任上海市副市長,分管城市管理、城鄉規劃、公共事業、市政建設、郵電交通、搶險救災等方面工作,對上海市的住房改革、交通、郵電業的發展、城市建設、公用事業服務、抗洪防災等工作,兢兢業業。在重大工程、重要政策決策中,特別在浦東新區近遠期規劃的編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幾任市長的得力助手。“一生正氣,櫛風沐雨,替人民住行奔走鞠躬盡瘁;兩袖清風,蹈火涉水,為城市建設操勞死而后已”。被上海人民稱為“風雨市長”、“平民市長”。

 


網載 2012-07-27 23:01:26

[新一篇] 寧波幫人物資料(九)

[舊一篇] 抗日領袖蔣介石(連載之一) 第一章 中日往事掠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