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十四)反思敗因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三年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紀律敗壞,黨部組織崩潰,政治制度未能建立,國家紀綱廢弛,社會紊亂,民心渙散,革命基礎與精神完全毀滅”。面對軍事政治經濟的全面失敗,蔣介石也不得不開始反思原因,雖然還是歸罪于共產黨,歸罪于“人民之愚弱,學者之糊涂,政客之鼓盪,奸商之作惡,加之美國之侮華”,但也無法否認國民黨自身存在諸多問題。

      194512月,蔣介石在反省錄中哀嘆:“敵國投降以后,反演成最大之恥辱,無上之苦痛。有人援助,而我無能力接受其援助;有機復興,而我無人才,致失此千載一時之良機。無組織,無干部,為共匪所誣陷,為反動所挾制,而尤為外人所譏刺與輕侮,此為最難堪之事,而又不能不為之忍受。”29日,蔣介石巡視南京和北京,再次發出感慨:“干部不力與腐敗之現象,最使人對國家前途發生無窮之感也”,說明蔣介石已經認識到國民黨無人才、無組織、無干部、無知識、無能力、貪污腐敗等問題,對前途感到担憂。

      國民黨軍事上接連失利,蔣介石認識到國民黨軍“紀律廢弛,內部腐化,外表枯竭”,“各軍師之間,只圖自保,而毫無合作之精神,其次為將領只知防守,而不敢進攻,可謂毫無斗志,不知廉恥,此為失敗最大之原因”。此外,政治、社會、教育等也“均告動搖”,尤其是經濟危殆,民生艱困,致使“社會人心,益惶惶不可終日”。蔣介石認為這一切皆因“親近左右之干部,不知自強自立,而一意推諉塞責,以求自全,……只怪他人,互忌抱疑,而不肯為國家,為其職責,減損絲毫之權益與名利”。

      認識歸認識,蔣介石并無決心和能力解決這些問題。19476月,蔣介石已經感覺到危局難以挽回,猶如“大廈之傾,獨木難支”。盡管如此,蔣介石還是力圖采取措施挽救危局。194779,他提出政治工作的四個方向:

      “(一)‘黨’‘團’工作應集中在農村、軍隊與匪區。

     (二)應征收財產稅與土地稅。

     (三)應厲行消費節約運動與監察。

     (四)應以‘平均地權’與‘調節貧富’為政治建設之方向。”

       830,蔣又考慮自力更生之道,擬訂十項辦法:

      “一曰社會革新,二曰為民眾服務與解除民眾痛苦,三曰勤儉報國,四曰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五曰掃除貪污,六曰掃除文盲,七曰衛生清潔與醫藥,八曰自反自責,互敬互愛,九曰不排外,不報復,愛人如己,十曰不借債,自重自立。”

       蔣介石深知這些都不是局部技術問題,“乃為全般大原則之確立與重生問題”。如果只是“枝節補救,在目前形勢下,將利未見而害先覩,反疑一切改革為不可能”。31日,他再三考慮之后,確定了整治和改革的重點:

      “(一)祛除感情,懲治貪污;

     (二)提倡民主法治,加強群眾監督力量,滌蕩官僚習氣;

     (三)建立組織與制度;

     (四)建立干部制度,促進新陳代謝機能。”

       能提出懲治貪污、民主法治、平均地權等,說明蔣介石對國民黨失敗之癥結所在,認識還是比較清醒的,所提改革方案也還是比較全面的。但是,這些方案只是停留在蔣介石的日記中,并未得到實施,當然不能改變國民黨失敗的局面。

      194825,蔣介石與夫人到燕子磯游玩,途中仍在“檢討抗戰期間與勝利后,外交、經濟失敗之原因與責任結果散心未成,反倒“不勝抑郁”。反復思考之后,蔣介石在22日的反省錄中得出結論:“今日政治、軍事、外交之失敗與恥辱,皆因用人不當,以致今日經濟崩潰,對內、對外,皆蒙受奇恥大辱。此種痛苦無法申訴,深覺文武干部不能成材之苦,然此皆余不識之過,于人何尤。”325,蔣介石又感嘆道:“自愧不知組織,以致今日黨務、軍事、政治、經濟、教育皆無干部,一經危困,所有基礎,完全動搖。”“文武之忠勇干部,喪失殆盡,幾無能用之人,悲痛極矣!”

      國民黨“人才缺乏”,黨政人員“老朽昏庸與幼稚自私”,黨中干部醉生夢死”,“無膽無識,無能無智,不知責任與恥辱”,蔣介石對這樣一個“頹廢、衰老與散漫之黨”,除了哀怨,基本上束手無策。更加嚴重的還在于軍政腐敗情形,這一點,蔣介石心知肚明。194856月,他在日記中痛斥國民黨官員浪費金鈔的惡劣風氣以及“中央軍隊高級將領之貪污”,批評他們“幾乎莫不以金錢是視,耗費公帑,吸盡人民脂膏,不以為意。人欲橫流,道德淪亡,廉恥蕩然無存,此實亡國之劣性,滅種之惡習,不知如何挽救矣”。但是,蔣介石沒有懲治貪腐的好辦法,194512月審核的肅清貪污運動綱領及改革黨務方案也沒見效,他在和長公子蔣經國談時局時說,“黨政軍干部之自私無能,散漫腐敗,似已至不可救藥之境”。他所能想到的只是“重振道德,恢復禮教,而后乃能言戡亂建國也”。

      194877,蔣介石反思了以往政治和用人方面的弊端:“一、未注意從制度上政策上奠立根基,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蓋政治只可有遠見,不可施奇謀。只有使之漸進,而決無捷徑可循也。二、培養領導人才,未得其法,以致不能新陳代謝,致有無才寡力,而又未獲啟發,及至用人之時,又欲顧及其有才能而無資望,或有資望而無才能,摩擦糾紛,皆由此起。”蔣介石決心“今后應一面破格用人,一面從根本上培養黨政軍與社會之新生力量。”

       710,蔣介石又繼續考慮整飭將領與干部之道:“一、對將領如何使之革除以往畏匪與腐化惡習。二、對黨政干部如何使之化除過去成見與敵對仇視心理,恢復革命朝氣,提高其奮斗精神,團結一致,同心一德,以反共剿匪為惟一目標,以民主集權制為共同信條。合則留,不合則去,勿再因循泄沓,拖泥帶水,以敗壞我黨革命之紀律也。”

       818,蔣介石再次研究失敗之原因與今后改正之道:

   “其失敗原因:

    一、將領精神喪失,軍隊腐敗。

    二、政治教育不清,組織絕無,因之考核監督更談不上。

    三、經理制度不良,軍費無從核實,因之將領吃餉貪污。

    四、力行哲學不講,一切法令皆不能實施,等于具文。

    至于今后之改正:

    一、提高力行與負責知恥之精神。

    二、加強政治教育之方法。

    三、特別加強軍官團之組織訓練。

    四、改革經理制度與核實員額及收支。”

      1949331,蔣介石對失敗的重要原因作了徹底檢討,擬成條目,以便反省與改革:

   “(甲)外交失敗為最大之近因;

    (乙)軍事教育與高等教育之失敗為其最大之基因;

    (丙)黨內分裂,紀律掃地,組織崩潰,為革命失敗之總因;

    (丁)經濟金融政策之失敗,實為軍事崩潰之總因;

    (戊)民主憲政之時期與制度以及國民大會代表等之選舉,以動搖剿匪之基本,此實與剿匪反共政策背道而馳也。

    (已)社會經濟政策與民主主義尚未實行,此乃惟一之致命傷也。”

      可見,蔣介石對于國民黨失敗的原因,認識還算深刻,敢于直面問題。但是,對于自己的檢討,蔣介石卻只是蜻蜓點水,不愿深究,只說自己用人不當,識人不察,遷就環境,不知自主,政治上未能把握時機等等。身為最高領袖,他理應主動承担最主要的責任,但是他卻很反感別人對他的指責:“凡一切失敗之責任,皆推至元首一身,……幾乎領袖之一舉一動,一言一令,皆認為錯誤,皆以為越權,皆指為誤國。”他還認為其他人不體恤其苦心,卻批評他“獨攬一切”,“使各主管不能盡職,謂軍政失機,咎由于此”。何應欽、白崇禧等人將軍事失利歸咎于蔣介石直接指揮部隊所致,他非常憤慨,認為他們是“諉過卸責,妄加誣蔑”,他為自己辯解,“惟因前方將領逕電請示,余身為統帥,不得不批覆督導,以示激勵,焉得即指為越級指揮耶?”他不承認自己專制獨裁的錯誤,就連兒子蔣經國“以諸葛武侯治蜀,事無巨細為諫”,他也聽不進去。他頑固地以“文武干部,多成官僚,生活泄沓,工作敷衍”和“人心動蕩,險象四伏”為理由,堅持“黨、政固不能不親自督導,而軍事尤不能不負責主持”。有這樣的認識,蔣介石又怎么可能真心改正呢?

       總之,國民黨失敗的癥結,“實在內部,而不在外敵”。中國歷史告訴蔣介石,“歷代亡國之原因,并不在于敵寇外患之強大,而實在于內部之分崩離析所致”。蔣介石和國民黨失敗的教訓,的確發人深省,值得后人深刻反思,引以為戒。


網載 2012-08-05 10:55:45

[新一篇] 蔣介石——(十三)眾叛親離

[舊一篇] 蔣介石(十五)——老蔣為何痛罵馬歇爾為“小人、賤丈夫、馬下兒”(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