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虛假的繁榮 瑰麗與瑣碎優雅并存(轉自西祠)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繁華不可一世的瑰麗與瑣碎的小市民生計彼此巧合地協調至一起。作為這個城市的內核,共同支持著它莫名其妙地優雅并存在著。或許。這才是一個城市深處的內涵。

  旖旎的匯泉角景區,西臨匯泉灣,南接太平灣,是近代史中主流的青島地理。最初因有八條以關隘命名的路,故稱“八大關”。后又新增了兩條,實際上現在有十條以關隘命名的路,分別是:韶關路,嘉峪關路,山海關路,武勝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
  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式等20多個國家建筑風格的八大關別墅區,一面是人們痛恨唾罵的對象,另一面則是人們追憶過去,懷想那個歷史中繁榮無比的城市的痕跡。它們彼此輝映,與這個城市的現代交通,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從未間斷過的政治統治緊密吻合在一起。
  然而,那些長期被這個城市的外貌與顯赫名聲迷惑的人,應該走訪一下李侃的家。
  李侃,土生土長的青島小伙,28歲,金融學碩士,家居青島八大觀。因無法忍受過低而無法支撐日用的工行薪水跳曹至上海大眾青島辦事處,現稅前工資4000元。老兩口(李侃的父母)作為青島為數眾多的棉紡織系統的廣大工人階級中的普通一員,僅有總額不超過1500元的退休金。
  雖然收入不高,物質生活貧乏,但一家人似乎已經習慣于滿足現狀。老人只期望幾天前剛剛拿到山大金融學碩士學位的兒子有照一日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直到有一天,小伙打算結婚了——他們的生活終于起了變化。老人掏空了所有積蓄,為的只是在仍有些邊緣的嶗山區附近購置兒子的婚房,他們賣掉了八大觀僅30幾平的老房子——在青島,這樣的土戶筆筆皆是。他們不是那些高昂房價商品房的真正消費者。由于賣掉了老房子,老兩口不得不遷往更偏僻的小翁村,買得一間10幾平米且三證不全的村委會興建的平房。原本并不十分貧困的老兩口,終于又回到了去菜市場買廉價菜淘剩魚剩蝦的軌跡。
  多年來,青島的經濟模式一直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詬病。而作為落后的計劃經濟的產物——計劃單列市中的一員,青島的發展一直處于中央及山東省政府的雙重統管之下,作為永遠無法割裂的政治、經濟,經濟快速發展的巨大愿望顯然與濃厚的政治氛圍產生了摩擦,使得經濟發展一直重量輕質,形而上的GDP游戲終成政治游戲的墊腳石。自80年代起,普通大眾的生活質量提升緩慢,而邊緣地區的生活質量的改善更處于靜止狀態。
  然而,人們似乎還是傾向于被鑲嵌著黃金海岸的城市景觀所取悅,暫時忘記了一切沖突。作為國內尼基系數較大的區域之一,這里居住著近10萬韓國人、3萬日本人,歐美人近一萬,他們作為強力刺激經濟發展、迎接08奧運的熱錢被熱烈請入,幾乎包攬了此前眾多的建設項目,進一步將與奧運有關的區域及項目包裹地更加精美,以便使得整個城市的經濟泡末不至在08之前蹦盤。
  在這里,同李侃一樣的“高學歷”人才并不是多數。他們仍然無力改變自己同這座城市的命運。“希望奧運會帶給青島的不是首爾、雅典似的命運。”受過系統的經濟學教育的李侃,對島城的前景也表示出了担憂。“08之后,資源大量流失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只是程度的問題。”
  這個城市的現實,已經使土生土長的李侃感到了壓力,而壓力已經迅速地轉化為家庭范圍的經濟糾紛。這使得李侃“與父母鬧得很不愉快”。他說,他懷念一家三口居住在八大觀的那一段貧乏卻單純的時光,除了一頓美餐什么也不想的“境界”。記憶中那些風格迥異,色彩斑斕,被靈魂占據的萬國建筑,仍是常常令他懷念的童年往事。一個青島人的情節,也因此定格。
  繁華不可一世的瑰麗與瑣碎的小市民生計彼此巧合地協調至一起。作為這個城市的內核,共同支持著它莫名其妙地優雅并存在著。
  或許。這才是一個城市深處的內涵。
 


網載 2013-02-21 21:07:17

[新一篇] 搞笑圖集選時代風華

[舊一篇] [驢友交流] 盤點世界上最迷人的30個地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