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江南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胡曉明教授于5月13日應邀作客國學網,并為國學網國學講壇開講江南文化。正值國學大師評選之際,話題自然也繞不開“國學大師”。據網友調查,在候選的五十位大師中,有一半以上是出身江南,很恰當地印證了江南文化的重要性,與胡教授的演講不謀而合。
從“江南文化的最大粉絲”乾隆到“復中國文化之仇”的金庸
胡曉明教授:談到江南文化,我先講一個簡單的事實,這次去頤和園,頤和園后面有一大片乾隆仿造西湖做的蘇堤,加之他多次下江南,證明乾隆皇帝是中國江南文化最大的俘虜,換言之,是中國江南文化最大的粉絲。乾隆在江南留下了諸多題詞,這證明了江南文化的巨大魅力,使得乾隆完全放棄了固有文化傳統。雖然滿族也是有自己文化傳統的民族,但是,他們放棄了自己的文化。政府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征服,這也是歷史上的一種現象。此外,如滿族最大的文學家曹雪芹寫作的《紅樓夢》,所用的語言,抒情方式,描寫方式,及其中的儒道釋文化,都是漢族文化,表現了對漢族文化的服膺。
金庸的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重點表現的是恩仇之“仇”。復仇是金庸小說很重要的出發點,復國仇,復中國文化之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太大了,此間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國學的衰亡,國學的衰落。重新恢復中國文化,喚起中國文化的尊嚴,復興中國文化的靈魂,是金庸小說的主題。書中主人公的名字,如“陳家洛”,其意思即“家在洛陽”,表達對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文化之根的向往,對洛陽的懷念。中國文化第一次大轉型,就是在東晉時期,所謂的“衣冠南渡”,“晉時南遷”。此前,中國文化的中心是西安,洛陽。孔子說,“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十分向往東周的禮樂鐘鼓文明,洛陽成為人們念茲在茲的夢。在江南如何重建中國文化之根?這是當時最重要的課題。再如“文泰來”,即“否極泰來”,象征著文化由衰落走向復興。從這個意義上講,金庸不僅是小說家,也是思想家。
江南文化的三個高峰
胡曉明教授:江南文化從歷史上看,有三次高峰:六朝時代以金陵(南京)為代表的高峰、以杭州為中心的宋元文化高峰、以蘇州為中心的清文化高峰。胡曉明教授以神秘文化——茶文化為中心,談及采茶、炒茶、乃至喝茶之種種奧妙所在,妙趣橫生地給大家講解了第二個高峰——杭州為中心的宋元文化高峰。
縱論文化
談及國學,胡曉明教授認為,現在國學處于上升期,主張用新媒體傳播新國學,而新媒體將產生新文化運動。中華文明最值得驕傲之處就是典籍文獻,很難得,我們應該珍惜。
由茶道之復雜區分,進而談及文化之定義。胡曉明教授認為,文明是一種非常繁復的區分,越是區分的細致,越是文明的高級。
對于文化與政治的關系,胡教授從江南園林得到啟示:文化是在政治外圍打造的一片天地。蘇州的園林是江南文化的特點,其主人往往是從政治退到文化的退休官員,原來對權力的欲望還沒有得到安頓,霸占好山好水的欲望得不到安頓,足不出戶,享受名山大川,鳥語花香,表現了政治無意識,是一種替代性的滿足,蘇州的園林就是官員退休之后的補償。北方的文化在政治中心中爭來斗去,就沒有心思建設。相比之下,南方文化退守偏安,海闊天空。
水邊花如繡,湖上月如舟
胡曉明教授的講座,處處洋溢著作為中國文化研究者的詩性光芒。從對茶道的娓娓道來,到對采茶的細膩愉悅的感受的傳達;從杭州春花爛漫的西子湖畔,到錦江邊上的成都茶館,惟妙惟肖,鮮活靈動。其間,胡教授隨口吟出此前所作的詩句:水邊花如繡,湖上月如舟。
胡教授還講述了“中國古代最美麗的故事”,嵇康與《廣陵散》的故事,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一切外在的差別都會被泯滅,而心靈對美的感受永遠是沒有界限的。
一如我們面對千年國學。
曲終人未散,江上數峰青。
編者 2010-07-15 08:32:5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