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血紅》作者:張正隆 一、熱點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一、熱點

  本來,1945年是勝利年。
  本來,1945年的中國,應該飛起和平的鴿子,唱響建設的號子,邁開振興的步伐。
  本來,黑土地是良田,而不是戰場。
  這里需要借用黑格爾的一句話:存在著的都是合理的。
  第1章  今天從昨天走來
  地球,一只破球
  假如,1945年8月,人類不是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而是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一顆觀測衛星,我們看到的

是一個甚麼樣的地球呢?
  從德國到意大利到日木,一座座城市變成了瓦礫場。高樓大廈的碎磚亂石填平了街道和公路,潛艇和軍艦的殘骸

堵塞了港口和海軍基地。歐洲最大的工業中心,素有“歐洲工廠”之稱的德國魯爾地區,昔日鋼鐵廠、煤礦、發電廠

和有關設施鱗次櫛比,濃煙遮天蔽日,人們為空氣和噪音污染發愁發怒。如今,藍湛湛的天空下,大地空空蕩蕩,空

氣一塵不染,蒸氣在瓦礫堆上騰竄著無色的火焰。
  曾經是拿破倫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的首都,擁有18萬人口的卡塞爾市,一位工程學家以典型的條頓人的精明估計,

該市每個居民可攤上51。5立力米瓦礫。至於柏林,英國工黨政府在給下議院的一份報告中說,即使每天清除1000噸瓦

礫,也得30年才能清除乾凈。
  東京的命運似乎好些,那就是它的橋梁和公路基本無損。
  廣島和長崎呢?
  有些城市已從這個星球上抹掉了。
  住宅的含意,是指四面有結實的墻壁,有窗戶,有屋頂,有取暖、烹調和衛生等一整套設施的住所。這里不然。

人們像老鼠一樣擠在防空洞和炸毀的建筑的空隙,用從廢墟上撿來磚木、紙板和金屬片甚麼的,搭成了像幾萬年前人

類祖先曾棲身過的那種窩棚。從殘垣斷壁中炮口樣伸出的一節節煙囪,就是人們擁擠不堪的住處的標記。
  當那些各式各樣的炸彈、炮彈,都符合設計要求地發揮了效用後,誰也未能把自己拽離這只破球,到外層空間去

找個好球安家落戶。
  醫院里擠滿了因缺少止痛藥而慘叫不已的傷兵,雙日失明的,斷臂折腿的,被汽油彈燒得遍體鱗傷、面目猙獰的

,被子彈打掉生殖器的。他們是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東條英機的犧牲品。但就肉體而言,他們還算幸運兒。
  從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到法國的瑟堡,從挪威的納爾維克到埃及的卡塔拉盆地,從中國的臺兒莊到太平洋上的所羅

門群島,在塹壕里,在瓦礫下,在草叢和沙漠中銹漬斑斑的坦克和大炮旁,在海底長著青苔的艦船里,到處躺著陣亡

者的尸體。有的已經化作白骨,有的正在腐爛發臭。沒有墳墓,沒有墓碑,連個簡單的標記也沒有。只有冥冥中那個

全能的上帝,知道他們的姓名,知道他們從何處來,誰的心在為他們垂淚滴血。
  身著黑服的婦女,排著長隊等待領取配給品。孩于瘦得只剩下“可憐”二字,而絕無可愛之處。每人每天獲得食

物的熱量,還不及戰前的一半,而且連這點食物也在減少,有時干脆領不到。衣服和取暖用煤比食物更匱乏。據《紐

約先驅論壇報》報道,萊茵河畔擁有43萬人的美麗的杜塞爾多夫市,這年冬天定量供應的衣服,只有26套男裝,15套

童裝,33件成人外衣和兩條毛巾。饑餓和寒冷像子彈一樣把人們擊倒在地,傳染病像蝗蟲一樣從這片廢墟撲向那片廢

墟。兒童大都患了軟骨病。嬰兒和兒童死亡率增到最高點,出生率則順理成章地降到最低點。
  世界簡直成了一只巨大的潘多拉匣子,如果說其中還有一點希望,那就是盼望黑夜快點到來。黑夜可以把這一切

隱去,幾小時睡夢還可以到戰前的情境中游歷一番。於是,第二天早晨照樣還得醒來的人,就不能不羨慕那些永遠睡

著了的人。
  戰勝國應該是另一番景象吧?
  是的,曾經被奪去家園的被侮辱、被損害的人們,終於恢復了尊嚴。尊嚴是寶貴的,甚至是最寶貴的。但最寶貴

的尊嚴并不能替代一切。當滿面焦黑的軍人在易北河畔流著熱淚擁抱在一起,又從攻克柏林和占領東京的狂歡中冷靜

下來,他們會想起甚麼?
  從歐洲到非洲到亞洲,所有戰場的所有對手的尸體旁,都躺倒著同樣數目,甚至是更多的自己的伙伴。那醫院里

傷兵的慘狀也無二致。當他們從戰場回到自己保衛著的故鄉,從華沙到鹿特丹,從倫敦到馬尼拉,到處是戰火洗劫的

破敗和狼借。斯大林格勒的瓦礫堆,除了廣島和長崎,可以和戰敗國的任何一座城市媲“美”。
  人類在付出3000萬至6000萬人的代價後①,在那燒焦的廢墟上游蕩著的幽靈,名字都叫“失業”和“通貨膨脹”


  這是一場勝負俱傷的戰爭。負者,槍炮無彈藥,坦克無燃料,饑腸轆轆的士兵吃光了最後一聽土豆燒牛肉。勝者

,除了美利堅合眾國,也都精疲力盡。如果再僵持下去,軀體里最後幾滴血液也將流光。
  即便是100億美元能重建10個斯大林格勒②,世界上又有甚麼東西,能夠撫慰千千萬萬同樣身著黑服,站在街頭,

等待領取配給品的母親和妻子的心呢?
  即便是渾身沒一塊傷疤的美國軍人,勛章丁當地踏上沒有落過一顆炮彈的本土,人類的堅毅、勇敢和男子漢氣魄

,就非得在血肉飛濺中熔鑄不可嗎?
  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兄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被人類自己糟蹋得遍體鱗傷的地球,和人類自己那顆千瘡百孔的

心I戰爭結束了,正義勝利了。但就人類而言,沒有勝者。
  1945年向人類大聲疾呼:千萬不要忘記1945!
  中國 ,血未流夠
  從1945年至今,人類已經43年沒有爆發世界大戰了。這個時間,是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間隔時間的二倍還出點

頭。
  無疑,人類在走向成熟和進步。
  但是,就像那個金光燦燦的太陽從未同時普照這個星球一樣,和平之神從未一視同仁地施惠於全人類,總有那麼

幾個被遺忘的角落。
  柬埔寨,阿富汗,黎巴嫩,安哥拉,人民至今還在槍炮聲中過日子。
  兩伊戰爭打了8年,打不動了,才坐到談判桌旁繼續僵持著。誰知道養好傷口攢足勁,會不會再撲上去斯打?
  事實上,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槍聲末停和剛停時,這個地球上各種各樣局部戰爭的槍聲,就此伏彼起了。從東南

亞到中東到黑非洲,民族解放戰火燎原。這也是一種成熟和進步。當英法等國做為被侵略者歡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

時候,它們在今天被稱為“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中,繼續充當著的可恥的殖民主義角色,難道不是理所當然地應該

用槍炮轟擊、批判嗎?
  比之仍在為民族解放流血犧牲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八。一五”後的中國,實在是幸運而又令人羨

慕的。
  中國卻打得比誰都兇!
  這是一場真正的內戰,中國人和中國人扭抱斯打(盡管武器上寫著漢字的并不多)。
  而且不是在一個角落,而是在一個有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占人類1/4的國家里進行的戰爭。
  但誰也不能說中國人是忘記了1945。
  類似“有槍就是草頭王”這種胡傳魁式格言和理論,在舊中國是頗有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舊中國政冶舞臺的四根柱子,是用槍炮鑄成的。政冶家們全副武裝在這里發言,辯論,競選。槍是麥克風,炮是

高音喇叭,子彈、炮彈是選票,軍隊是選民。誰的槍炮和軍隊多,誰的政冶就走紅,政冶家的形象就高大。從黃袍加

身到尸骨遍地,槍桿子就像魔術師手里的魔仗,簡直可以隨意玩弄歷史。無論多麼天才的政冶家,沒有槍桿子,混碗

粥喝也難。縱覽中國近代史上顯赫一時的人物,有幾個不是馬刺丁當,殺氣騰騰的軍頭?
  蔣介石的標準像全身披掛。
  全身披掛的蔣介石挺有風度。
  做為一個如果沒有他。一部現代史就會是另一種樣子的人物,把蔣介石漫畫式地一筆劃入另冊,顯然是不公正的

。早在做為孫中山的重要助手和北伐軍首領,以及後來的8年抗戰,他有疲勞,有苦勞,也有功勞。在逐鹿中原的軍閥

混戰中,他縱橫捭闔,表現了相當出色的政治軍事才能。否則,他不可能取得孫中山的信任,也不可能把那些獨霸一

方的大小軍閥聚集到他的麾下,當然也就不能成為中國的執政黨總裁,國民政府主席,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盟軍

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八,一五”後的蔣介石,更顯得瀟酒,自信,風度不凡。
  那風度和自信,可不是裝出來的。
  他擁有3千萬以上人口的地區,控制著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他接收了1百萬侵華日軍的裝備,有430萬軍

隊。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做為這支軍隊的統帥,沒有比在軍旅中崛起的

蔣委員長更懂得它意味著甚麼了。每個與之打交道的人,如果不能充分意識到這一點,舉手投足就會失去依據。
  更重要、更意味深長也更具有威懾力的,是這支軍隊中有39個旅是美械裝備。美械裝備就是“勝利”的代名詞。

和美國站在一起就是和勝利站在一起。有一個39個旅,就意味著會再有一個、幾個39個旅,就意味著美元會源源而來


  就連他的敵人的朋友和同志的蘇聯共產黨人,也和他站在一起,表示愿意“盡最大努力促進中國在蔣介石領導下

的統一”③。
  至於他的臣民嘛,他胸有成竹。他不止一次地面對狂呼“蔣委員長萬歲”的人潮。他看到人們看到的是一輪和平

與自由的太陽。
  在善良、質樸、喜歡把人神化的中國老百姓心目中。他本來可以成為一輪那樣的太陽的。“八·一五”後的中國

,只要他想做,他幾乎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果真如此,中國的老百姓將會世世代代向他頂禮膜拜,蔣委員長的豐采將

光照千秋,歷史將把十倍於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耀奉獻給他。
  歷史耐著性子等了他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他早已翻出了那本《剿匪手本》④。
  他要趁共產黨還未強大到可以匹敵時,把它扼死。
  但他還要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和平。
  誰槍炮多誰就有主動權。戰爭與和平的開關都在他手中。一個成熟的無懈可擊的政冶家,就是要把“和平”唱到

按下戰爭開關的那一瞬間,而在那一瞬間之後則應唱得更響。
  東西德國,南北朝鮮(還曾經有過南北越南),那是大國政冶的產物,主要是外力的結果。
  大陸和臺灣呢?
  當轟擊柏林的炮彈爆炸的氣浪,把希特勒的尸灰沖擊得無影無蹤,也把一棟棟倒塌樓房中鴨絨被褥中的鴨絨,楊

花柳絮般地漫空揚撒時,誰知道中國老百姓,幾個人才能擁有一條算是“被子”的東西?
  從人格到衣食住行,條頓人和大和人,無疑是一下子從天堂墮入了地獄。做為勝者的中華民族。這一切一直是在

一個甚麼樣的水平線上?在一面面飄揚著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下,一張張因忍受的苦難太多太多而只剩下土色和菜

色的臉上,除了痛苦的忍受和忍受的痛苦,還能看到甚麼?
  人民要過日子,要受教育,國家要恢復,要建設,要發展。百廢待興。這一切的前提是和平與安寧。在這個多強

權,少公理的世界上,中華民族是太需要和平了,人沒有理由打內戰了——因為我們太貧困了,太落後了I不該打內戰

的理由,也許正是打內戰的根由。
  愚昧,貧困和落後的惡性循環方式之一,就是戰爭。
  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在回憶錄中談到“八·一五”這一天和戰後獲得的榮譽時,

寫道:“從最早的童年時代以後,我就末曾哭過。這時,我激動得熱淚盈眶。”⑤已經傷亡2000萬人的中國的千千萬

萬的老百姓也在哭,并將繼續哭下去:白發人繼續哭黑發人,妻子繼續哭丈夫,嬰兒繼續趴在冰涼的乳房上哭叫,直

到把淚哭乾……
  一部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挨打挨抓挨剿的歷史。
  軍閥打,列強打,曾經是朋友的國民黨翻了臉打得比誰都狠。
  “四·一二”殺紅了眼,共產黨血流成河,活著的不是鉆進地下就是鉆進山溝。鉆進山里也不行,找上門去打。

第五次雖末斬盡殺絕,也被殺得落荒而逃。一個逃,一個追,一路追出六個省。16年後毛澤東高吟“宜將剩勇追窮寇

”,其實那是跟蔣介石學的。只是蔣介石怎麼也沒追上毛澤東,共產黨這個“窮寇”越追越剿越強大。
  蔣介石說這不是內戰,是“剿匪”。這似乎不無道理。連“真龍天子”的朱元璋。末登基前也被御封為“匪”,

更何況“共產共妻”的共產黨。而且,中國是歷來講“勝者王侯敗者賊”的,被攆得到處鉆山溝的人,能不是“賊”

、“匪”嗎?可第二次合作後,怎麼還是不時地扭來打去呢?難道堂堂執政黨,竟與“匪”合作了8年?
  (不知死於8年抗戰的2千多萬中國軍民中,可否包括如皖南事變那樣大小摩擦中的死難者?)。
  既然東北淪陷後,蔣介石仍然御駕親征去江西“剿匪”;既然第二次合作後,蔣介石如過河菩薩自身難保,仍然

不時忙里偷閑捅共產黨一刀,還能指望他不用“攘外”了後,再不“安內”嗎?
  住在延安窖洞里的共產黨人,睡夢中都聽得見國民黨磨刀般的切齒聲。
  比之總是乾凈利落,穿一套質地考究的軍服,既有軍人的威儀,又有學者的儒雅的蔣介石,身材略高點的毛澤東

,就相形見絀了。這不僅因為他就像他指揮的那支為大多數中國人看不起的軍隊一樣,總是穿著那種又肥又大,有時

還打著補丁的粗劣的衣服,還因為這個從信仰到性格都和蔣氏格格不入的人,確實不怎麼修邊幅。而且,再聯想到當

年在井岡山被土匪打了埋伏,幸虧手執雙槍的賀子珍縱馬趕到才得脫臉,那男子漢風度和氣概,那當口簡直就蕩然無

存了。
  然而,即使是天天都在詛咒他的人,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中國的第一個偉男子和天才。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天才和風度,表現在他站在歷史峰巔上“一覽眾山小”的恢宏氣度,和立於

時代潮頭駕馭歷史的縱橫自如的瀟酒。此前,他曾將走投無路的共產黨引向坦途,并使之充滿朝氣和活力。此後,僅

用3年時間,就把那個會被朋友和敵人都視為中國最強有力的人物,流放般地趕到了那個倒是很美麗,卻無論如何也盛

不下那顆心、咽不下那口氣的海島上。
  可是,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脫掉那身灰布衣服,換上一套藍布制服,再戴上一頂有點不倫不類的盔式帽時(以

後好像再沒見他戴過),他的心情可實在不敢輕松。
  他不是怵去重慶打那種冠冕堂皇的嘴巴子官司。有一手風流倜儻好書法,寫一手才氣橫溢好詩詞和政論的毛澤東

,在這方面對付蔣委員長游刃有馀。可嘴巴子、筆桿子再厲害也不行,嘴巴子和筆桿子里面出不了政權。
  這時的毛澤東已不像在江西時那樣寒酸了,可“橫”的仍然不成比例。蔣介石的軍隊接近他的4倍。如果裝備和訓

練程度也可以用倍數表示,還不止這個數。力量對比當然不僅僅是數量的多少,可沒有數量也談不上力量。
  以往每次摩擦,彼此都把自己描繪成羊一樣的受害者,指著對方鼻子大叫“狼來了”。若說成百上千次大小摩擦

都是國民黨挑動的,那不客觀。可若說共產黨就是活膩味了,總去老虎嘴巴上撥胡子,恐怕連蔣介石最親密的朋友也

不會相信。
  生機勃勃的講求實際的共產黨人,想打內戰也應該再等上幾年,待雙方實力相當,或是比對手強大時,再動手。
  由不得共產黨。
  和平是力量的均勢、平衡,或者是由於不平衡而屈辱的臣服。
  “八·一五”後的中國,沒有這種平衡。毛澤東的字典里,也沒有“臣服”這兩個字。
  從一場世界大戰到一場局部戰爭,都是在一個早晨打響的,又都不是在一個早晨打響的。矛盾的發生、發展和激

化,是從上一個矛盾完結時就開始醞釀了。猶如一個潮浪從涌起到跌落的同時,另一個潮浪就發生了,涌起了。所以

,無論兩場戰爭間隔多長,某種意義上就理論而言,一場戰爭結束了,另一場戰爭就開始了。
  即將在中國發生的這場戰爭,不在此例。
  這是一場8年前已經打了10年,沒分出輸贏,現在又接著打下去的戰爭。同樣的對手,同樣的戰場,同樣的勢不兩

立。所以,被歷史教科書分為第二和第三的兩次國內革命戰爭,實際是同一場戰爭的兩個階段。只是由於日本帝國主

義的“進入”,同為炎黃千孫的敵對雙方,不聯手抗戰誰也不能生存了,才算勉強忍下一口氣。而當“進入”的第三

者被趕走後,8年前殺得難分難解,這8年大面上也經常過不去,卻都宣稱自己擁護孫中山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都

對炮樓中的偽軍喊過“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兩大政冶勢力,就又全力以赴地廝打起來了。
  站在八十年代遙望歷史,人們常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當年不“反右”,不搞“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

,今天該會多好啊!
  還可望得更遠點:“八·一五”後如果不打這場內戰,中國會怎樣?
  歷史沒有“如果”。
  第2章 因豐饒而多難的土地
  匹夫無罪 ,懷璧有罪
  如果把中國版圖比作一只昂首挺立的公雞,從這只公雞的第三根頸椎以上的絕大部分,就是會被稱為“滿洲”的

東北。
  “關東山,三宗寶,人叁貂皮烏拉草。”“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連中原人也曉得的,版權無疑

是屬於關東山的這類民謠,表現了人們對這片土地多少熱愛和向往啊!
  清一色黑鈣土的松遼平原⑥,是中國最大的糧食產地。大豆,小麥,高梁,水稻。或以數量居全國之苜,或因質

量名聞遐邇。大豆和柞蠶更是飲譽中外。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綿延千里的群山。森林復蓋面積超過內地總和。在大

山和黑鈣土下面,是閃耀著各種瑰麗色彩的數十種礦藏。其儲量之豐富,有的為中國之最,有的為世界之最。
  “八·一五”日本投降時,這里的重工業占全國的90%。鞍山撫順,小豐滿,依次為中國的鋼都、煤都和電都。
  歷史告訴我們,“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就是依托這片豐腴的黑土地,揮師南下,征服了華北。
  之前,東北近百年來最有名氣的人物“張大帥”張作霖,腳踏這片風水寶地,俯視中原,幾次叩打山海關,終於

爬上了“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的寶座。
  再之前,絕對是土著的女真人,被關東山水滋養得驃悍壯烈,雄心騰騰,文攻武打,敲開中原的大門,建立了一

個版圖為歷朝歷代之最的大清帝國。
  日本有部影片,叫《啊,滿洲》無論高鼻梁、藍眼睛的外國人,還是膚色、長相都和我們一樣的外國人,誰踏上

這片土地,都會情不自禁地“啊”上一聲的。在由衷地發出贊嘆後,一些心懷叵測的家伙就變了面孔,怪叫著闖進來

搶關東了。
  列強中最早把爪子伸進這片土地的,是被當地人稱為“老毛子”、“大鼻子”的沙皇俄國。
  自道光30年(1850年),黑龍江口附近的廟街變成“尼古拉耶夫斯克”後,沙皇俄國血腥旗幟所到之處,中國的村

鎮都變成了“斯克”。
  請看如今黑河市對岸的海蘭泡,1858年是怎樣變成“希拉戈維斯克”的。
  手執利刀的俄兵將人群團團圍住……把河岸一邊空間,不斷地壓縮包圍圈。軍官們手揮戰刀,瘋狂地喊叫:“不

聽命令的立即槍斃!……”人流像雪崩一樣被壓入黑龍江的濁流中去。有的想拚命撥開人墻,鉆出羅網;有的踐踏著

被擠倒的婦女和嬰兒企圖逃走。這些人或者被騎兵的馬蹄蹶到半空中,或者被騎兵的刺刀捅翻在地。隨即俄兵一起開

槍,槍聲、怒罵聲混成一片,凄慘之情無法形容,簡直是一幅地獄景象。⑦就在一位日本諜報員,耳聞目睹沙皇俄軍

獸行後不到40年,一位叫阿倫的英國人,又在一篇《旅順落難記》中寫道:
  十來個日本兵,捉了許多逃難人,把辮子打了一個總結,就慢慢地做槍靶子打。有的斬下一只手,有的剁下一只

腳,有的砍下一個頭。……無論男女老幼,沒有饒過一個。……死尸堆積得幾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狀,沒

有相同的。……那柜臺上的木柵尖上串著無數的人頭,框臺旁邊還有一個大釘子釘著一個幾個月的小孩。地板上的血

,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疊疊堆了起來,零零落落的手、腳、頭,到處都是。⑧一個叫嚷“滿洲是日本的生命線”。

一個要實現“黃色俄羅斯”計劃。馬蹄在冰雪中濺著火星,戰刀在風雨中劈閃弧電。當時的《盛京時報》寫道:“陷

於槍炮彈雨之中,死於炮林雷陣之上者數萬生靈,肉血飛濺,產破家傾,父子兄弟哭於途,夫婦親朋呼於路,痛心疾

首,慘不忍聞。”⑨。
  如今每當入夏,渤海的旅順口游客如云。那可真是個如詩如畫的去處,卻難使旅者順心順氣。白云山,東西雞冠

山,老鐵山。203高地,侵略者炫耀武功的各種各樣的碑塔,觸目皆是。
  我們有的是“萬忠墓”。
  還有那些怕是只有歷史學家才能數過來的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馬關條約》、《交還奉天省南邊地方條約

》、《中俄密約》、《旅大租地條約》、《撲茨茅斯和約》、《中日滿洲善後和約》……
  1904年2月12日,即日俄開戰第三天,“老佛爺”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載恬名義,發布諭旨:“現在日俄失和,非

與中國開釁”,中國應“按照局外中立之例辦理⑩。”2月17日,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正式知照各國政府:“日俄失

和,朝廷均以『友邦』之故,特重邦交,奉上諭守局外中立之例。”①①。
  我們成了局外人,第三者,而且信誓旦旦地“決不插足”。
  無獨有偶。
  1931年8月16日,正在江西“剿匪”的蔣介石,百忙中電令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應予

不抵抗。力避沖突。”①②就在“九·一八”日軍炮轟北大營當天,南京政府還訓誡瀋陽駐軍:“即使勒令繳械,占

入營房,均可聽其自便。”①③。
  後人在驚嘆這種驚人相似之馀,不免想到他們也有難言之苦:敵不過人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吧?
  那就橫下心來,好好建設國家過日子呀?
  卻不!
  一部中國現代史,一頁一頁,從東北翻到西南。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一方土地一面旗幟,一面旗幟一支軍隊。

從軍服軍銜到槍炮彈藥,從齊步正步到匍匐前進,世界上有多少列強,中國就有多少模式。誰想過西方何以進步了?

誰想著發展國計民生了?只想著購買槍炮,只想著擴大地盤,只想著窩里斗斗個老大。有時也給治下百姓點甜頭,那

是為了土皇帝的萬世基業。有時也回頭瞪一眼洋主子,那是為了更大的乞求和出賣。一船船、一車車軍火運來,一車

車、一船船烏的煤、白的銀、黃的金運走了。在上蒼賜給我們的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是白骨,是凄號,是一部血染淚

浸的掀不動的歷史……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黑暗的時候……
  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有哪一個年代的哪一個國度或地區,會經孕育過這樣一支悲愴、凄涼、哀憤的歌了一

個女子因姿色傾國傾城而使國傾城傾的故事,史書和文學作品中不鮮見。當今世界政冶格局,本來相安無事,突然在

哪片不毛之地,或是濁污海區,發現了石油甚麼的。就平空生出許多是是非非,有時甚至不惜大打出手。
  而誘人的黑土地喲,就因為你太豐腴了,太富饒了,就得孕育出這樣一支令人垂淚淌血的歌嗎?連旗幟上嵌著鐮

刀斧頭的社會主義的蘇聯,也派兵艦搶去了你美麗的撫遠三角洲?
  我的黑土地喲,你本來是富國強兵,振興民族的龍騰之地。你本來應該蕩漾著雄烈而柔婉的關東民歌,歡樂的圓

舞曲和美妙的小夜曲呀!
  延安說干就干
  共產黨人的目光,就像部高敏度雷達,在黃土高坡的窖洞里,關注著這個世界上每個值得關注的信息和空間。
  1945年4月底,毛澤東在中共七大的結論和關於選舉候補中央委員問題的講話中,反復說明爭取東北的重要意義:
  東北四省①④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和將來的前途看,如果我們把現在的一切根據地都去了

,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末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①⑤。
  八字還沒一撇,高瞻遠矚的共產黨人已先得一分。
  對於被稱為“窮黨”的中共,那片遙遠的黑土地實在是太有魅力了。但是,此刻對於共產黨還是神秘而陌生的這

片土地,若不是它的地理位置的魅力,一切魅力都不成其為魅力。東北靠著蘇聯,兩邊與蒙古接壤,南邊和朝鮮隔江

相望,西南是經營了多少年的華北根據地。慣於見縫插針,在三不管境界中尋求生存之所的精明的共產黨人,這回要

背靠沙發,兩手搭著扶手,腳下還踏著塊自家的地毯了。
  但中共七大戰略方針,仍然是向南發展。
  此刻,對於這片富有魅力的黑土地,共產黨人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人類第一顆實戰原子彈蘑菇云升起後,蘇聯出兵東北,太陽旗就像暴風雨前晾在陽臺上的尿布一樣,從東北到

東南亞一古腦兒消失了。
  急劇變化了的國內外政冶格局,使東北成為不僅是中國,而且是國際兩大政冶勢力爭奪、角斗的一個焦點。也使

中國共產黨人挺進東北,把東北變成奪取全國的戰略基地,成為可能。
  朝氣蓬勃地創造歷史的共產黨人,以鐵的紀律、意志和信念。把種種可能化作鐵的事實。
  蘇聯出兵東北第二天,中共中央就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發出準備進占城市和交通要道的指示。第三天,18集團

軍總司令朱德,一口氣發出七號命令。
  與本節直接有關的是第二號命令。
  為了配合蘇聯紅軍進入中國境內作戰,并準備接受日滿偽軍投降,我命令:
  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
  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寧進發。
  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寧進發。
  四、現在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
  總司令  朱德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一日八時①⑥。
  8月25日,國民黨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定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公布。事前對此一無所知的中-共中央,

仔細研究了這個條約,當即決定組成145人的干部團,由林楓率領開赴東北。
  5月11日,中央根據山東分局派往東北偵察人員的報告,決定立即從山東抽調4個師挺進東北,“利用目前國民黨

及其軍隊尚未到達東北(估計短時間內不能到達)以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之鞏固地位”①⑦*。
  9月14日,挺進到瀋陽的冀東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和蘇軍特使飛抵延安。楊家嶺會議室一夜燈光,映照政冶局

兩個決議:成立以彭真為首的東北中央局,向各中央局發出關於配備100個團的干部進入東北的指示。指示中重申:“

目前我黨在東北的任務就是要迅速的、堅決的爭取東北,在東北發展我黨強大的力量。”①⑧5月17日。在延安主持工

作的劉少奇致電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提出“向北推進,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毛澤東立即回電,表示完全贊同。
  5月19日。劉少奇代表中央起草了《關於日前任務和向南防御,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指示》由“向南發展

”到“向北發展”,完成這一舉足輕重的戰略轉移,共產黨人只用了40多天。
  “英明”這個在辭典中被注釋為“卓越而明智”的詞,如今很少用了,幾乎看不到了。它不僅有“高大全”味道

,還有點犯忌,刺激人。
  但在本書故事發生的那個年代,對於共產黨人在窯洞、茅屋、甚至是權避一時的廟宇中,做出的那些大的和比較

大的決策,你幾乎都可以不加思索就冠之以“英明”二字。
  重慶先失一招
  “八·一五”使蔣介石得以重溫“中國王”之夢。
  他當然不會忘卻這片豐饒的黑土地,也不會忽略環繞著這只“雞頭”的幾個國家的姓名,并聯想到多爾袞和張作

霖的發跡史,以及愈發被這片土地膨脹了野心的日本帝國。如今,這些是寫在小學地理、歷史課本上的。
  可勝利來得太突然,他的400多萬大軍尷尬地窩在西南。其中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幾十萬精銳軍擺在中緬、中越

邊境。那兒,正好是中國這只“公雞”尾巴下的那個地方。
  蔣介石不得不和毛澤東嘮上一通“和平”,原因之一,就在這里。
  他需要用時間調整空間,填補日軍留下的真空。在東北,則是填補蘇軍撤退後的真空,進而隔斷中共與蘇共的聯

系,南北夾擊,消滅中共。
  希特勒在歐洲節節敗退時,坐在峨嵋山上的蔣介石。欣喜與寬慰中,一定會不無憂慮地注視到這樣一個事實:蘇

聯紅軍所到之處,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德國東部,一個個

都“赤化”成了共產黨國家。
  輪到東北時,老謀深算的蔣介石,好像反倒大意了。
  美英法蘇在歐洲百默契。美蘇在亞洲。在東北有交易。《雅爾塔協定》①⑨,人家隔著鍋臺上了炕,他不讓上也

不行。他認了。也是“舍不得孩子打不著狼”。於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換文》中就寫上一句:“蘇聯政府以東

三省為中國之一部分,對中國在東三省之充份主權重申尊重,并對其領土與行政之完整重申承認。”②⑩於是,熊式

輝就捧著“東北行營主任”大印,率領一班早已急不可待的大員,興沖沖地來接收東北了。
  若說蔣介石不了解斯大林的個性,不曉得這個北方強鄰原來叫作“沙俄”或“帝俄”,那是太小瞧他了。可決心

鏟除中國“共產邪惡”的蔣委員長,卻又幻想從異國“共產邪惡”手中接收東北。果能如此,中共千里萬里是奔誰去

的呢?慣曾為我所用的蔣介石,何時如此看重一紙聲明呢?
  而且,當熊式輝一幫大員碰得滿臉晦氣,蔣介石居然以為蘇軍所為只是軍方意見,不一定反映蘇聯政府的政策。
  不管蔣介石怎麼想的,這位本來精於此道的政壇老手,算是走了一步臭棋。
  待到品出個中三昧時,松花江畔已經雪花飄飄了。
  在“八·一五”後的“闖關東熱”中,時間之寶貴、緊迫,別說兩個半月,兩天半也是非同小可的。
  從“九·一八”到“八·一五”,從嚴令東北軍不得抵抗,到和中共打冤家,搶地盤,中國合法的統治者蔣介石

,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個光彩的角色。即便真能把共產黨“剿”光,或是“剿”出東北,往甚麼地方再走上2萬5千里,

在中華民族面前,又能算個甚麼英雄好漢呢?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熱點!
  東北——熱點中的熱點!
  注 釋
  ①關於第二次世界人戰死亡人數,各國統計數字不一樣,少在3000萬,多在6000萬。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給蘇聯的戰爭賠償為100億美元。
  ③廖蓋隆著:《全國解放戰爭簡史》,69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④《剿匪手木》,為蔣介石1933年編寫的講述進攻紅軍的小冊子。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將它重印發給國民黨軍官

,并下達命令稱:“此次剿匪為人民幸福所系,務本以往抗戰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訂《剿匪手本》,督勵所屬,努力

進剿。迅速速成任務。”
  ⑤王李平主編:《八·一五這一天》,435頁。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年)。
  ⑥黑鈣土又稱黑土。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這種土壤腐殖質含量很高,礦物質養料也很豐富,為肥沃的土

地之一。
  ⑦轉引自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東北近百年史講話》,79頁,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⑧⑨⑩ ①① 同⑦,60,86,89,90頁。
  ①②中國人民政冶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6輯,24頁。
  ①③張田貿改編:《偽“滿洲國”始末》,21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④即遼寧,吉休,黑龍江和熱河四省。
  ①⑤“遼瀋戰役”編輯辦公室著(1984年):(從進軍東北到全境解放》。見自“遼瀋戰役紀念館”。此文“不得翻

印,不得摘抄”,憑記憶錄此,文字基本不會錯。
  ①⑥王振乾著:《東北挺進縱隊》,172頁。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①⑦引自中共中央給山東分局的電報。抄自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本書凡標有“*”號的資料,均見於中國人民

解放軍檔案館。
  ①⑧瀋陽軍區政冶部研究室編(1985年):《瀋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l頁。
  ①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聯、美國和英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會議,簽訂了密約《雅爾塔

協定》。主要內容是:在德國投降,歐戰結束後兩、三個月內,蘇聯對日宣戰。其條件為:(i)維持蒙古人民共和國的

現狀;(2)蘇聯恢復在日俄戰爭期間被日本掠奪的權力:南庫頁島及附近島嶼歸還蘇聯;大連港國際化,蘇聯恢復租用

旅順港;蘇中共同經臺中長鐵路;千島群島交予蘇聯等。
  ②⑩王德貴、徐學新、鄭曉亮編:《八·一五前後的中國政局》,476頁。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年)。


劉家駒 2013-08-20 09:40:09

[新一篇] 《雪白血紅》作者:張正隆 自序 歷史是什么?

[舊一篇] 《雪白血紅》作者:張正隆 二、闖關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