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福潮:《書海泛舟記》集腋成裘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集腋成裘
    南方周末    2004-07-15 15:51:20

  ■書海泛舟記
  □范福潮

  童趣盎然,回味無窮。七歲上小學,第一天放學回家,見母親在桌邊裁紙,桌上放著一只紙盒子,她教我用剪刀把紙盒蓋上剪出一條一鳰長、一指寬的縫,把盒蓋封起來。母親把做好的紙盒給我說,放在你的枕頭邊上,看書遇見生僻字詞,有了疑難問題,查字典辭書,或問你爸,弄懂了,記在紙上,存在盒子里,一月打開一次,裝訂起來。父親的枕邊就有一只這樣的盒子,像個投票箱。小時候,我見父親常把寫了字的紙條塞進盒子里,有時也把硬幣和毛票放在里邊。每月最后一天,父親讓我們姊妹們抓鬮兒,誰抓到寫著“集腋成裘”的紙條,誰打開盒子,里面的零錢就歸誰,但也要干活兒,把盒子里的紙條裁剪、分類、編頁碼裝訂起來,至少要忙半天,后來,父親把這事交給了我。我常翻月份牌,盼著月底這一天,每次開箱,都有驚喜,除了幾塊零錢,還有父親讀書記下的字、詞、成語故事、典故出處、寓言笑話、人物逸事、地理交通、歷代官職、書目題解、書摘批語……吉光片羽,滿目琳瑯,邊整理邊讀,忍俊不禁,真是莫大的享受。
  一年級,作業多在課堂完成。下午放學早,或在家下棋打彈子,或去游泳,或去捉蛐蛐,或帶上彈弓去樹林里打鳥,或坐公共汽車逛街,或去影院看電影,不管新片、老片,兒童票一律五分錢一張。戲票則分甲、乙、丙三等,五毛、三毛、兩毛,兒童看戲不用買票。吃罷晚飯,媽媽領我去看戲,走到戲園子門口,給我買一毛錢的糖果,邊吃邊看。
  我是在戲園子里識字的。五六歲時,隔三岔五,隨父母去看戲。戲臺一側掛著的一幅長條銀幕,演員在臺上唱,銀幕上同時用幻燈打出唱詞,我聽不清演員唱的啥,就問父母,他們一字一句念給我聽,邊看邊聽,漸漸記住幾個字,像“自那日與六郎姻緣相見”一句中的“日”、“六”,“府門外三聲炮花轎起動”一句中的“門”、“三”、“花”,“為黎民七十三我甘冒風霜”一句中的“七”、“十”、“我”、“風”。記戲名,也認下不少字,父親把戲名分類串起來教我念,如按數字歸類,則有“一捧雪”、“二進宮”、“三滴血”、“四進士”……“九江口”、“十道本”;按人名歸類,則有“杜十娘”、“花木蘭”、“金玉奴”、“王寶釧”等;如按地名歸類,則有“汾河灣”、“五臺山”、“打登州”、“文昭關”等;就這樣日積月累,上學前便認得幾百字了。
  父親待我寬嚴有度,只要不淘氣得出了圈,玩耍從不受限制,但對日課要求極嚴,近乎苛刻。每晚睡覺前,他都要檢查,該讀的書讀了沒有,該練的字帖練了沒有,據實回答,不能撒謊,沒做到的當晚必須補上,撒謊則要嚴懲。父親給我定的日課有,《千家詩》十首,熟讀三遍,讀《幼學瓊林》一頁,繼而誦讀《古詩源》、龍榆生的《唐宋名家詞選》、高步瀛的《唐宋詩舉要》、郭茂倩的《樂府詩集》……父親從不問我筆記的事,但到月底我的紙盒里若不夠三十頁紙片,或紙片上字數太少,則說我偷懶,當晚必須補足,我不知該寫什么,父親就罚我抄書。后來,父親每天晚上檢查日課之后,就拆開煙盒,內襯紙自己留著用,煙盒紙給我用,囑咐我,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天必須寫滿一張才算數。月底打開盒子,父親手拈一紙念道:“莫笑老翁猶氣岸,幾人白發上華顛?戲馬臺前追兩謝,風流猶拍古人肩。”連夸,改得好、改得好。
  后來,我在《二程集》扉頁上題寫:“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友人不知其趣,幼時情景,難與外人道也。
  (之八)
 


范福潮 2013-08-20 14:03:35

[新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劉伯伯

[舊一篇] 范福潮:《書海泛舟記》初學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