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文選 在語詞的密林里(二)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在語詞的密林里(二)
                
   塵元
                
   (1) 后現代與負增長
                
   有朋自香港來,劈頭就向我嚷嚷:“你們這里天天嚷著‘后現代’,我們那邊天天碰見的是‘負增長’! ”
  一語中的。天才的語言觀察家。不管你贊成不贊成,“后現代”一詞是隨著思想解放而出現的。思想僵化時期,連“現代”也沒有,甭說“后現代”了。漢語的字序是交關重要的( 當然不是說別的語言里字序就完全不重要) ,后現代不等于現代( 之)后。后現代有點反現代的味道,至少有點對現代的否定。可是——
  “博士后”卻可以理解為讀完博士之后再讀書,那就是博士后。十年前博士后這個作為名詞使用,曾經著實令我們這些老而不(死)(1)的規范主義者大為困惑過。現在習慣了,好像博士后天生就是博士后。
  至于“負增長”,說的是經濟,是物價,是股市,總之是有關物質方面而不是精神方面的東西。負增長就是減產。不叫減,反叫增( 不過是負的增) ,有點故弄玄虛。在社會語言學這叫做委婉語詞。說出來,很好聽,有自我安慰同時安慰他人的意思:
  希望就在前面呀!過了負,就是正啦。可不是?
  
   (2) 顏學
                
   剛剛收到日本出版的《言語》十二月號,里面有個特輯,名為《顏學入門》——這個雜志每期除了專論和專欄以外,都有一個專題特輯,例如手勢語特輯,社會語言學特輯,信息語言學特輯等等,幾十年不變,虧它能想得出那么多的專題!
   不過,“顏學”是什么呢? 算得上哪一門語言學呢?
   “顏”是什么? 一查《現代漢語詞典》,有了。顏:“臉;臉上的表情。”據此,“顏學”就是臉面上表情之學,更明白點說,就是研究臉面上表情的語言學,其實是“非語言交際”( 即不通過分音節的語言進行交際) 的—種。
   我多年來幻想要利用照相機拍一部“眼譜”——人的喜怒哀樂無不表現在眼神里,古人說“眉目傳神”,眼睛實在神得很。古語說,“怒目而視”,又說“眉開眼笑”,可見眼睛會“怒”,還會“笑”,何況一張臉上不止一對眼睛,還有耳朵,還有鼻子,還有嘴巴,還有嘴唇。人的很多感覺器官都集中在臉面上,它們把收集到的信息傳送給大腦,經過大腦有關神經元的分析,作出反饋,又通過這些感覺器官表達出來。由此可見,臉面表情語言學的內容太豐富了。
   特輯里一個專家說,人的臉面,眉以下叫做“顏”,眉以上是額;其實額頭很多時候也能表情。君不見額頭的幾道皺紋,記錄了人生的幾許滄桑!
   不過在特定的場合,人的臉面可以完全沒有表情,除了辦案者在案情大白以前絕不表露任何聲色的好人以外,有些奸險惡毒的小人,臉上看不見一點春夏秋冬,這跟那些滿臉笑容而心懷鬼
  胎的惡漢,一樣的可憎。
   可是現在出現了新的情況:網上的對話者,看不見“顏”,因而顏學( 臉部表情語言學) 出現了一個新語詞:無顏網語。在e-mail中甜言蜜語了半天,還不知道對手是男是女是真的男或真的女是美是丑……哎喲,無顏社會可是太可怕了……
                
   (3) 網語也有顏
                
   有趣的是,無顏網語其實也有顏。同期雜志的專欄《世相語散步》中舉例說,無顏網語的基本“顏”是:
   ( ^-^ )
  笑起來的時候變成:
   ( ^O^ )
  有點像笑得嘴巴合不拢似的。哭起來則是:
   ( ;-; )
  難道是淚下如雨嗎? 抑或表達啜泣的聲首?
  日本的網民還有表示“萬歲”的新創造:
   \(^O^)/
  這個圖像太可怕了,叫人立刻想起六十年前日本軍國主義攻陷我們的城鎮,屠殺我們的父老兄弟時,被欺騙的狂熱的“皇軍”三呼萬歲萬歲萬歲的情景。我不喜歡這個圖像。歷史是不能忘記的。
  別以為朝前看就應當忘記甚至改編歷史啊!
                
   (4) 長和短
                
   書名有長有短。短到一個字或兩個字,長則長到幾十個字。人所共知的最短的書名是巴金的小說《家》,一個漢字。還有茅盾的小說《子夜》,兩個字。學術著作很少能用這樣短的名稱的。
   《家》和《子夜》都成書于三十年代,前者寫封建家庭的沒落,后者寫資產階級在十里洋場的百態,都預示著新的星火將會燎原。讀者是喜歡它們的,讀者從它們那里得到的不是自然主義
  的揭露,而是明天的希望,以及奮斗或斗爭的勇氣。
   但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它們都得不到安寧:極左思潮貌似革命,卻容不得半點真實,到了絕滅文化的那十年,它們的命運就不講自明了——當然批它們絕對不是因為書名短的緣故。
   書名長的可舉趙元任的一部著譯( 真是又著又譯!) :
   《國語羅馬字對話戲戲譜最后五分鐘一出獨折戲附北平語調的研究》
   堂堂二十八個字,得一口氣念下來,這才顯得出趙元任式的幽默。作家汪曾祺寫信告訴語言學家朱德熙說,“這真是一本妙書!”比他譯的《阿麗斯漫游奇境記》還要好玩兒。他這個戲譜和語調研究,應該作為戲劇學校的臺詞課的讀本。( 見汪的全集,卷八,頁155)
   汪和朱兩位都已仙逝,信中提到的趙元任兩部譯作,《阿》書多年前已由商務印書館用英漢對照的形式印過一版,可惜在讀書界沒有引起(哪)(2)怕小小的注意,可惜了!后者半個世紀以來沒有重版過——不過若交給這家百年老店去出,那恐怕我的骨頭腐爛了,也見不到書的,究竟活了一百年,可要注入一點新鮮的活力,這部老機器才能轉動得快些——究竟是老店了,該原諒它罵它促它幫它,隨你的便。
  
   (5) 漢字卻有“顏”
                
   網語無顏,漢字卻有顏! 漢字是一種有臉面表情的符號,即使是楷書( 許多字離開原來的形象已經不知多遠矣) ,有時也看得見那表情。
   笑——可不是好像一副眉開眼笑的樣子?
   哭——哭喪著臉,兩只眼睛仿佛哭得惹人心痛。
   有些成對的漢字( 語詞) 的表情,也很有趣:
   耄耋(maodie):按部首排列的現代漢語字典:“老”字部沒幾個字。耄耋之年,就是平常口語說的七老八十的意思。好像前一字指老一點,八九十歲,后一字指七八十,總之,老就是。一看這兩個字,年輕人仿佛感覺到滿臉皺紋,手腳不靈,兩眼凝視卻蘊藏著人世間風風雨雨,略帶幾分癡呆的模樣;上了年紀的人看見這兩個方塊,泛起一陣憂傷,畢竟人到黃昏,無可奈何花落去,雖問心無愧,但朝霞只好讓給年青一代去欣賞了。
  忐忑(tante) :忐忑不安。心,一上一下的,不知如何是好。
  旮旯(gala):角落( 粵方言,“角落頭”) ,引申為偏僻的處所,例如“山旮旯”。
   出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一類語詞,是先有語音,然后制作兩個符號來記錄它呢,還是先造出有顏的兩個符號表達這個觀念,然后賦予它讀音呢,我不知道。
   這—對一對的單字,不能倒過來寫,不能作耋耄,忑忐,旯旮,雖則看起來也差不多。而這一對一對的字,隨便哪一個都不能單獨使用,你不能說“我很忐”或“我真忑”。
   這難道是它們有“顏”的緣故嗎?
  
   (6) “伊妹兒”
                
   這個年頭大家都學法講法用法。
   幾個新興的網上用詞,總算有了法定的譯名。
   Internet是“因特網”,
   e-mail 叫“電子郵件”,
   java language作“java語言”。
   頭一個是音譯( 因特)+意譯( 網) ;第二個是全意譯;最后一個是——索性用拉丁字+ 意譯。三個外來名詞,使用了三種轉譯方法。太富于想像力了!
   于是有滑稽家悄悄地說,e-mail何不用音譯作“伊妹兒”?伊妹兒像個姑娘,怪可愛的。
   可是由e-產生的許多新興語詞就不好辦了。例如新近大展鴻圖的網上貿易e-commerce,難道音譯作“伊康默爾斯”?
   網是個無底洞。或者說,網的空間是個無限空間。
   毫無疑問,二十一世紀這個無限空間將大大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比方說,我們再也沒有逛書店的樂趣了,只須在電腦上“一擊”(這是網上貿易廣告用語) ,網上書店就為你服務;要啥有啥。美國一家最大的網上書店“阿馬孫”(Amazon)廣告說,它手頭就有二十五萬種書供您選擇,之外,絕版書也可以為您查找。而且,打折扣( 不過另加郵運費) ,二十四小時服務,公休日也不休息。
   這家網上書店去年前十個月共接待了七百四十萬用戶,可是——報道說,去年三個季度,這家書店虧損了二千四百七十萬元,比前年同期的虧損多了一倍。真的嗎? 是這個數字嗎?
   美國的《時代》周刊說:他們多賣多虧,但他們信心十足。
   天下有這樣的生意經么?
   據說,秘密在于這家公司的上市股票天天看漲,去年十一月,每天漲37點,光在十一月這家公司的股票就上漲了47%!
   天曉得這老板怎樣想,天曉得股民怎樣想!
   阿馬孫網上書店的創辦人兼執行總裁,三十七歲的貝索斯,看好這一新興的買賣。他強調的是服務,他說勝利的關鍵是服務:
  “一個顧客不愉快,幾個月就會帶動一千個不愉快的顧客。”
   他總要讓顧客愉快。作了一筆那怕是很小很小的買賣,絕對不會忘記給那位小顧客去一個“伊妹兒”:謝謝您的光顧!
  
   (7) 擬動物化
                
   一百幾十年前,當西方的童話傳入古老的天朝時,人們驚訝地發現,貓呀狗呀老虎呀獅子呀狐貍呀都會說話(其實我們的古書里,動物植物也會說話的) 。
   于是文學家說,這是“擬人化”的修辭現象。那時有人還舉出一個英文語詞作為證明:personification 。
   然而在這個星球上,人是最淘氣,最機靈,最狡猾,和最不可捉摸的。人發明了擬人化之后,又興起了“擬動物化”。也許可以杜撰出一個英文語詞來作證:animalization 。( 唉唉,怕英國人也未必認得這個字!)
   有歪詩為證:
   牛棚不養牛,
   網蟲并非蟲,
   黑馬不是馬,
   熱狗甜又辣。
   哎呀,人啊,真是拿您沒法!
                
   (8) 偉哥
                
   一家報紙標題:偉哥進京了。
   嚇我一大跳,“洋為中用”可真夠快的。細細看正文,才知道標題中的“偉哥”是南方某地的一位著名廚師,是一個人,而我卻以為是指一種洋藥——銷行世界的壯陽藥。據說,它本來的作用是擴充血管,所以用于性活動時,血管擴得太過分,會死的。據說美國用此藥而心臟不佳者有一百三十個猝死的病例。
   我猜“偉哥”這個譯名出自香港才子之手,近來因為報道一九九八年諾貝爾醫學獎金得主,也順帶提到他們的發明有個副產品前些年賺了不少錢。那副產品便是偉哥。原名是viagra,如果翻譯成“維亞格拉”,那就決不如偉哥那樣引人心神蕩漾。偉哥,偉丈夫……神馳九天九地而不落俗套。
   香港才子的譯名常常有神來之筆。如果我記得不錯,“可口可樂”,后來“百事可樂”都是從香港發源的。一種飲料能做到可口,已經很不錯了,可口之外,還有可樂之處,誰不想去嘗一嘗? 至于百事都樂,則萬事大吉,花幾塊錢喝了軟飲料還買得個萬事大吉大利,何樂而不為哉。
  
   (肖毛掃校自《萬象》第一卷第三期)
  
   校注:
  
  (1)原文在此處寫作:“老而不”,我覺得這是排印的錯誤,后面似乎還該有一個字才對。于是,我把這個詞改作“老而不死”,雖然難聽些,卻是孔老夫子說過的:“老而不死曰賊”——不過,
  這可不是孔先生用來自夸的:-)
  
  (2)原文在此處印成“那怕”,這肯定是錯了,所以我把它改了過來,“那怕”有人說我亂改。


塵元 2013-08-21 14:40:39

[新一篇] 《萬象》文選 重返語詞密林(一)

[舊一篇] 《萬象》文選 重返語詞密林(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