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孫子》 第三講 (始)計第一 《戰爭論》筆記: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1)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戰爭論》筆記: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1)
    附錄
    《戰爭論》筆記之一: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
    ——與《孫子》比較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特點是理論性強。前人把它看作一部古典軍事哲學。此書帶有19世紀的特點,德國人的特點。黑格爾生于1770年8月27日,卒于1831年11月14日。克勞塞維茨生于1780年6月1日,卒于1831年11月16日。他比黑格爾小10歲,但死于同年同月,只比黑格爾晚兩天。當時,很多著名人物都是染霍亂而死,他們都是死于霍亂。兩個人是同時代的人。20世紀不同,學術專業化是主流,無所不包的大體系式微,后來的讀者,往往不太重視他們的哲學思考。
    兵書的讀者是軍人。軍人對哲學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他對軍事的具體論述。戰爭是個充滿概然性和偶然性的領域,軍人依靠的是快速反應和判斷力,他們對所有貌似規則的東西都不太相信,認為把不確定的東西講成確定的東西,根本不可能,就算可能,也是條條框框,束縛手腳。因此,很多人都不讀兵書,也不寫兵書。克勞塞維茨想把戰爭現象中多少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用盡量務實的態度和盡量清晰的語句描述出來,總結出來,但沒有寫完他的書,就過早去世了。死前,他留下說明,預言此書會不斷遭到誤解和批評。事實上,德國軍人,從老毛奇以來,一直看重的是他對絕對戰爭和純軍事因素的推崇,對武器、實力和徹底打垮、暴力無限的強調。
    《孫子》和《戰爭論》,背后依托的軍事傳統不一樣,互相都是解毒劑。
    (一)內容概述。
    此書未完成,分八篇。作者留下話,這八篇,只有第一篇第一章是寫定的稿子,其他都有待修改。特別是最后兩篇,仍是草稿。作者的苦衷是,戰爭充滿不確定性,用清晰的語言講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有必要,但很難。
    (1)前兩篇是一組,帶有緒論的性質,討論比較宏觀,比較抽象。
    第一篇,《論戰爭的性質》,是講戰爭。它的頭一章,內容最重要,主要講戰爭和政治的關系。作者給戰爭下定義,戰爭是擴大的搏斗,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敵人,才是目的。戰爭分兩種,一種是絕對戰爭,一種是現實戰爭。絕對戰爭,是理想戰爭,政治的努力和外交的努力都無效,國際法也管不了,感情用事,暴力無限,雙方頂牛,不斷升級,有如脫韁野馬。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現實中,它會追求更有限的目標,使暴力降級。絕對戰爭,目標是徹底消滅敵人。現實戰爭,退而求其次,才是各種有限目標。他不相信,紙上的計算可以代替實際的戰斗,只有徹底消滅敵人,才能根本解決問題。這類看法,背后有西方傳統的影子。《孫子》正好相反,它是把“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理想態,把破國破軍當不得已,放進現實,才逐步升級。整個理解是反著來。孫子是先禮后兵,不服才打,逐步升級;克勞塞維茨是先兵后禮,打服了才談,逐步降級。前者比后者更政治,后者比前者更軍事。戰爭與政治,是交替出現的變奏曲,“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戰爭的一頭一尾,要么是未戰,用伐謀伐交,“不戰而屈人之兵”;要么是已經“屈人之兵”,打得差不多,可以坐下談判,研究怎么收攤了,所以“不戰”。其實,一旦開戰,就談不上什么“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是拿未戰和已戰當理想態;克勞塞維茨是掐頭去尾,拿中間一段當理想態。兩者貌似相反,其實只是側重點不同,談話的角度不同。《孫子》的話,我們也誤讀,我們也濫用,有不少人以為,在激烈的戰爭中,真的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是大錯誤。已經打開了,還有什么“不戰”?作者說,戰爭充滿危險、勞累、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情報難以判斷,各種阻力,難以計算,最像賭博。軍事天才是智勇雙全,經常依靠的不是深思熟慮,而是特殊的智慧和勇氣,即在黑暗中發現微光的眼力和追隨這些微光前進的果斷。《孫子·計》論將,以智為先,勇是放在五德的第四條,此書卻把勇氣放在智慧之前。
    第二篇,《論戰爭理論》,是講兵法。兵法是軍事藝術。這種藝術分兩種,廣義的軍事藝術,是組建軍隊、裝備軍隊和訓練軍隊的藝術,類似我國的軍法;狹義的軍事藝術,是使用軍隊、部署兵力和實施戰斗的藝術,類似我國的兵法。狹義的軍事藝術又分戰略、戰術,戰術是實施戰斗的藝術,戰略是組織戰斗的藝術。作者認為,兵法很特殊,不是科學,不是技術,甚至也不是藝術。科學依賴知識,技術依賴能力,藝術不守規則。戰爭理論和它們都有區別,它既靠知識,也靠能力,而且并不是不講規則,只能勉強叫軍事藝術。哲學最該研究的就是這類問題。
    (2)下面五篇是一組,討論具體問題。作者的講法很簡單,很實用。
    第三篇,《戰略概論》,主要講戰略要素。作者說的戰略要素,包括五種:精神要素、物質要素、數學要素、地理要素和統計要素。精神要素,是軍隊的武德、統帥的才能和政府的智慧,見于此篇的第三至第七章,作者特別看重的是膽量和堅忍。物質要素,是軍隊的兵力配置,見于此篇的第八至第十八章和第五篇的第一至第八章。數學要素,是兵力配置的幾何形式,見于此篇的第十五章。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和地區,制高點和戰略要地,見于第五篇的第十七和第十八章,第六篇的第十五至第二十一章和第二十三章,第七篇的第八、第十一和第十四章。統計要素,和給養有關,包括行軍、宿營、作戰基地和交通線,見于第五篇的第九至第十六章。整個論述比較亂,有些見于此篇,有些見于后面的四篇,的確是未完成稿。這些要素,大體相當《孫子·計》的“五事七計”。作者講物質要素和幾何要素,和《孫子》的第二組(《形》、《勢》、《虛實》)比較接近,也是講軍隊的組成、指揮、陣法和兵力配置,也是強調數量優勢、出其不意、詭詐和集中兵力。中國傳統,尚謀輕力,《孫子》重詭詐,但作者卻有所保留。他更強調簡單的行動,認為廉價而帶冒險性的詭詐,如假情報、佯動,很少有效。他說,兵力越少,才越重詭詐,這一看法很重要。
 


李零 2013-08-21 15:26:44

[新一篇] 我讀《孫子》 第三講 (始)計第一 (始)計第一(6)

[舊一篇] 我讀《孫子》 第三講 (始)計第一 《戰爭論》筆記:全書結構和警句名言(2)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