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正、副總統就職典禮
我十四歲的那一年,小學快要畢業,《公民》教師宋仰憲先生說:"我們中華民國要舉行全國大選了。"宋先生還說:"中華民國建國,需要有三個時期,即軍政時期、訓政時期和憲政時期。現在馬上要進行大選,說明訓政時期快要結束,以黨治國的國民黨要還政于民,從此以后要有國民選出來的總統來治理國家了。"
但老百姓是不能直接選舉總統的,只能選舉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再有代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
余姚縣只能選一個代表,卻有兩個候選人。第一個是倪永強,這個人在家鄉小鎮周巷,幾乎是家喻戶曉,主要是他抗戰勝利之后,担任過三、四個月的余姚縣長,卸任以后就一直担任縣黨部的書記長。挑戰書記長的是一個女人,名叫呂曉棠,是第一夫人宋美齡留學時要好的同學。
我們小學生年紀小,沒有選舉權,但每個大人都有一張選票。我老爸是倪永強的啟蒙老師,所以把家里人的選票都給了這個學生。其實極大多數周巷人都選倪永強,因為本地人總是幫本地人的么!
呂曉棠是四門人,所以四門人多數都選她。至于周巷和四門以外的鄉鎮,因為倪永強當過余姚縣長,知名度要比這位性呂的女同胞大得多(過去縣長的知名度要遠遠超過縣黨部書記長),結果是倪永強取得了勝利。
我們余姚縣的選舉是比較平靜的,沒有發生什么異常事端。可是在報紙上看到,上海的選舉非常不平靜,有許多光怪陸離的舞弊行為發生。有一則新聞記憶猶新:新聞的標題是《陽順面買選票!》說是有一位候選人用陽春面拉票:凡是選舉他的人,都可以吃一碗陽春面作為謝禮。大概是當時的貧困人群很多,平日吃不飽飯,一張選票能換一碗陽春面,也是好事一樁。反正選誰都一樣,換一碗陽順面吃吃,何樂而不為呢?
代表產生以后,接下來就要選舉總統,這一下可真的熱鬧了。
開始的時候,總統候選人只有蔣中正一個,主要是人家都怕他,沒有人敢與他競爭。后來大概是老蔣本人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選舉怎么可以沒有競選對手呢?讓人家看起來也不雅觀,外國人至少會說:"中國選舉好像是缺少一點民主的味道!"所以必須找一個適當的人來陪陪選。據說開始找胡適,可是胡適不干。最后只好找了一個居正,他是當時立法院的院長,他當然非常清楚,自己是陪著老蔣去玩玩的。
大概是37年4月19日,國民大會進行投票選舉。蔣介石得2430票,居正只有269票,當然是蔣介石當選。總統選舉非常順利,可是當選舉副總統時,卻是風波迭起。
競選副總統的有六個候選人,他們是李宗仁、孫科、程潛、于右任、莫德惠和徐傅霖(后面幾個人,可能記憶有誤)。
李宗仁指揮過著名的臺兒莊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早在抗戰初年就名聲大震。1948年選舉的時候,好像余威尚在。人們在感激他打擊侵略者的同時,當然要投他的票。可是孫科也不簡單,雖然他的業績平平,可他是孫中山的兒子,人們還要看在他老爸的顏面上,也應該給投他的票。
由于兩人差不多勢均力敵,就使得這一場選舉,幾乎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各人的助選班子,都在報紙上大喊大叫,除了大力顯揚主人的豐功偉績,還要拼命攻擊對方的錯誤缺點。孫科方攻擊李宗仁的戰績含有水分,李方抓住孫科有個名叫藍妮的包二奶,大做文章。雙方角逐的激烈程度,絕對不亞于如今電視上看到的美國的總統大選。
四月二十三日,國民代表第一輪投票的結果是:李宗仁754票;孫科559票;程潛得522票;于右任400多票;莫德惠、徐傅霖各得200余票。李宗仁的票數雖然雄居榜首,但沒有超過半數。
二十四日淘汰了得票少的后面三位,進行第二輪投票,結果李宗仁1163票,孫科945票,程潛616票。
二十八日,進行第三輪投票。李宗仁1156票,孫科1040票,程潛515票。李宗仁仍未過半數。
二十九日進行第四輪投票,這是最后一次決戰,淘汰了程潛,只有兩個人角逐,從理論來說,這次得票多的人,肯定要超過半數。結果李宗仁以1438票取得最后勝利。
于是蔣和李就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的第一屆民選的總統和副總統。
農村農民選舉國大代表
貓眼看人 2010-07-20 06:21:5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