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最近,不斷有一些珍貴的歷史照片被披露,中華民國時期第一夫人宋美齡上前線慰問抗日將士的照片更是被網友廣為轉載。那么,你印象里1949以前的中國是什么樣的?黑暗?腐朽?墮落?恐怖?民不聊生?等等一些邪惡的詞匯,當然這可能不是你的想法,但這的確是我自己大腦中一貫的看法。
哲學講,人的意識就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也就是說,我大腦中的意識是一個結果,起作用的原因就是影響我大腦的客觀事物,比如說接受的教育,教科書,媒體宣傳等等。
1949年前是中華民國的統治中國的時代,從1912年到1949年的37年間,中國是不是真的就只是我大腦中印象的那幾個詞匯?準確嗎?隨著我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我開始越來越懷疑我大腦中的很多意識及導致它們的客觀存在。
孫中山先生嘔心瀝血建立中華民國,借鑒美國的三權分立案例,在中國創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中國播下了文明政治學說的種子,中國應該會有些許光明才對。就算最后掌權的蔣介石飛揚跋扈,但他一直尚且口口聲聲遵守“總理遺囑”,以光大總理遺愿為己任,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最起碼要稍能掩人耳目才對。照這個邏輯推斷,加上國民黨內未爆發諸如“文革”、各種全國范圍內政治迫害運動的人間慘劇的實例,很多教科書上的說教恐怕很難站得住腳。
國民黨在大陸執政時期所犯的種種罪行,已盡人皆知,這里不妨可以挖掘一下它在經濟、教育等領域的其他真面目。
經濟:曾經的輝煌光芒萬丈
1920 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采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并購置磨磷機,提高了赤磷面的質量。改進后的鴻生火柴,頭大,發火快,火苗白,磷面經久耐用。此后,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工廠的利潤也逐年上升。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制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會,并制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制辦法。最后,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于華商聯合會與華中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留學海外的侯德榜,帶來了在美國設計好的圖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測試各種機器,經過調整改進,終于揭開了蘇爾維制堿法的秘密,解決了大規模制堿的一系列技術難題。1926年,永利堿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堿,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洋堿。這年秋天,在美國建國150周年國際博覽會上,紅三角牌純堿榮獲金質獎,不但使中國人揚眉吐氣,而且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啟新洋灰公司”。由于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臺、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并肩挺立。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拼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吶喊沖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采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于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并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1929年 5月,天津永明漆廠在鞭炮聲中開工了。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陳調甫終于如愿以償,研制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陳調甫把新產品定名為“永明漆”,它成為中國油漆工業的第一個名牌產品,當年就獲得了實業部頒發的獎狀,不但風行國內,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國的150多家廠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業。陳調甫一天都沒有放松過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種醇酸樹脂漆,是我國合成樹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種。這種漆才在恢復后的永明漆廠投產成功,陳調甫將它取名為“三寶漆”。這是中國油漆工業中又一個超越西方的名牌產品。
現在很多資料上說“解放后”中國才能制造萬噸輪,事實是這樣的嗎?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制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 ”(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其中第一艘“官府號”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教育:大學真正獨立的時代
都說魯迅有骨氣,其實民國時候,有骨氣的文人何止他一個。我常常想: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當時的“國民黨反動派”太軟弱,還是當時的大學和學者骨頭太硬?
今天,有幾個文人敢說自己有骨氣?甚至又有幾個敢說自己能算“文人”?
蔡元培: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
蔡元培一生辭職無數次,其中僅在北大校長任上就先后多次辭職。他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職,7月3日就向黎元洪總統提出辭職,抗議張勛復辟。
1918年5月22日,為抗議“中日防敵軍事協定”,又向大總統提出辭呈。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為抗議逮捕學生,于5月8日提交辭呈,9日悄然離京。這次辭職引發廣大師生挽蔡大行動,北京各大專學校校長于5月13日齊上辭呈。
1923年1月17日,蔡元培再度憤而辭職,次日他在《晨報》刊發辭去北大校長職務的聲明:元培為保持人格起見,不能與主張干涉司法獨立、人權之教育當局再生關系,業已呈請總統辭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之職,自本日起,不再到校辦事,特此聲明。
蔡元培的幾次辭職,誕生了兩篇杰出的宣言:《關于不合作宣言》和《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前者為了正義,后者為了自由。1919年6月15日發布的《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擲地有聲: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時代,是世界著名專制的國家,他的大學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國,更不必說了。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我進去了,想稍稍開點風氣,請了幾個比較有點新思想的人,提倡點新的學理,發布點新的印刷品,用世界的新思想來比較,用我的理想來批評,還算是半新的。在新的一方面偶有點兒沾沾自喜的,我還覺得好笑。那知道舊的一方面,看了這點半新的,就算“洪水猛獸”一樣了。又不能用正當的辯論法來辯論,鬼鬼祟祟,想借著強權來干涉。于是教育部來干涉了,國務院來干涉了,甚而什么參議院也來干涉了,世界有這種不自由的大學么?還要我去充這種大學的校長么?
馬寅初:“我不去見蔣介石,他要見我他自己來!”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抗戰期間担任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兼中央大學經濟系主任,多次在公開演講中指責孔祥熙大發國難財。1940年他給陸軍大學將官班講抗戰財政問題,他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全國上下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同心同德、共赴國難。但是現在不是這樣,現在是“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錢,“上等人”則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囤積居奇,發國難財。還有一種“上上等人”依靠權勢,利用國家經濟機密從事外匯投機,大發超級國難財。這種豬狗不如的“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和宋子文之流……必須把孔祥熙、宋子文撤職,把他們不義的家財拿出來充作抗戰經費。
馬寅初連續發表文章與演講,揭露國民黨的腐敗,痛斥孔宋之流的無恥,使國民黨政府大為頭疼,也遭到很多權貴的忌恨。宋靄齡、宋美齡等人向蔣介石施加影響,要求對馬寅初進行嚴厲處置。
一天,蔣介石召見重慶大學校長葉元龍,狠狠訓斥他:“你真糊涂,怎么可以請馬寅初當院長?你知道他在外邊罵行政院長孔祥熙嗎?他罵的話全是無稽之談!他罵孔祥熙就是罵我。”末了,蔣介石說:“下星期四你陪他到我這兒來,我要當面跟他談談。他是長輩,又是同鄉,總要以大局為重!”
校長怕碰釘子,讓侄子去向馬寅初轉達蔣介石的意思。馬寅初一聽,火冒三丈地說:“叫我去見他,我不去!讓憲兵來陪我去吧!”又說:“文職不去拜見軍事長官,沒有這個必要!見了面就要吵嘴,犯不著!再說,從前我給他講過課,他是我的學生,學生應當來看老師,哪有老師去看學生的道理!他如果有話說,就叫他來看我!”
蔣介石知道后很生氣,又無計可施,只好對校長說:“我是想同他談談經濟問題。你回去告訴他,以后有時間,隨時都可以來找我。”但馬寅初始終置之不理。孔祥熙為了拉拢馬寅初,想請他出任財政部長,也遭到他了的嚴詞拒絕。
眾學者拒絕“奉旨選舉”
1940年3月蔡元培病逝,中央研究院院長職位空缺,需要補選。按當時程序,應先由數十名資深學者組成的中研院評議會推舉候選人,再由政府遴選任命。胡適、翁文灝、朱家驊三人被學界目為主要候選人,其中又以胡適呼聲最高。
中研院長原為無權無錢的閑差,本不至于引發連最高層都卷入其中的風波。但胡適此時正担任駐美大使,力促美國對日作戰。“駐美大使”卻是個各方趨之若鶩的“肥差”,不少人想取而代之。權勢炙人的孔祥熙更是覬覦已久,想乘機以親信顏惠慶取代。由于孔氏一家向為學界所鄙薄厭惡,所以,孔氏圖謀一經披露,便引起學界公憤。不少人雖然希望胡適回國領導中研院,但又不愿讓孔氏得逞,便不擬投胡適的票。此時蔣介石也想對選舉施加影響,在選舉前親自下條子要“舉顧孟余出來。 ”
此舉觸怒了學界,學者們就此對權貴進行了堅決的抵制。選舉前夕,担任評議員的學者聚會,陳寅恪大談學術自由主義,主張“院長必須在外國學界有聲望”,“我們總不能單舉幾個蔣先生的秘書。”他的意見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學界的態度為蔣介石所知,他雖很不高興,卻又無可奈何。最終,評議會正式選舉的結果是:翁文灝、朱家驊各二十四票,胡適二十票,李四光六票,王世杰四票,顧孟余只得一票。顧氏慘敗,實乃蔣介石幫了倒忙的結果,也反映了學界對權勢的漠視、對學術自由的珍視及維護這種自由的風骨與勇氣。依據程序,得票最多的三人即為中央研究院院長候選人,經過一番躊躇后,蔣介石等最后決定由朱家驊代理中研院院長,胡適仍為駐美大使,這場風波始得平息。
從上述這些歷史記述來看,主政大陸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昏暗腐朽之外,的確還是有不少建樹的,當時的人物也都個個豐滿有型,不像如今這么平面化。歷史應該怎么寫?歷史應該怎么樣讀?對歷史有什么樣的記錄和解讀,決定著我們這個民族未來的道路,但愿我們民族的未來道路越來越通達順暢,上面的行人也都豐滿而矯健。
劉春龍 2010-07-20 06:22:2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