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在法國詩人蘭波的筆下,是一句躍紙欲出的響亮口號,是19世紀一個法國天才詩人拿出一生的時間去為之努力爭取的夢想。“生活在別處”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句子。蘭波以它作為詩句,米蘭昆德拉以其作為小說的書名。
《生活在別處》是一個年輕藝術家的肖像畫。昆德拉以其獨到的筆觸塑造出雅羅米爾這樣一個形象,描繪了這個年輕詩人充滿激情而又短暫的一生,具有“發展小說”的許多特點。就其題材而言,表現一個藝術家(或知識分子)是本世紀文學的一個重要領域,因為展示我們這個復雜的時代也只有復雜的人物才能承担。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對詩人創作過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細的。創作過程當然不僅指下筆寫作的過程,而且更廣義地指一個詩人的全部成長過程。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部小說是“對我所稱之為抒情態度的一個分析。”正是在這樣的創作意圖下,這部書最初曾被題名為《抒情時代》。作者所要表現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靈所具有的激情,它的產生和它的結果。因而這本書又是一本現代心理小說,表現了一個詩人的藝術感覺的成長。書中每一章 節的名稱都展示了詩人生命歷程的一個階段。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他怎樣讀書,怎樣戀愛,以及怎樣做夢等等。關于時代的全貌和他人的活動都馳到了遠處,一切觀察的焦點都集中在主人公身上,并且與他的內心活動有關。有如激情的澗水,在時間的亂山碎石中流過,兩岸的景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溪流將流向沃野還是沙漠。換句話說,作者在這里所關心的是詩人心理和精神上的發育。為了潛入到人物意識中最隱秘的角落,作者采用了一種我們可以稱之為客觀意識流的敘述方式:時間與空間交織(不同時期不同地點所發生的事常常出現在同一段敘述中),現實與夢幻交織(第二章 《澤維爾》完全是一個夢套一個夢),情節的跳宕,思考的猝然與不連貫,故意模糊主語的陳述,這些都使此書更接近于詩歌而不是小說。假如我們把書中這些抒情性的因素去掉,這部作品的內容就剩不下什么了。這種形式使我們更能切近詩人的內心活動,感觸到詩人的激情是怎樣產生和燃燒的。
開玩笑的說,蘭波創造了這句話,寫在巴黎大學的墻壁上,然后米蘭昆德拉把這句話弄得世人皆知了。
米蘭·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國后創作了《生活在別處》這部充滿了現代主義色彩的杰作,在作品中他把主人公一個敏感的年輕詩人雅羅米爾的內心世界刻畫的細致入微,在描寫手法上也獨具個性,尤其是手法寫的出神入化,很好的表達了現代派小說的精髓。其中還大量涉及了象征主義詩歌,雖然我們未曾接觸到他的先鋒電影,但從他作品中,我們無時不刻感到如同攝影機般捕捉著事件的運動感。
“生活在別處”本身就是一個美麗、充滿生命活力的句子。蘭波以它作為詩句,米蘭昆德拉以其作為小說的書名,而我們,則希望把它變為美麗的理想生活。永遠的流芳百世!
目錄
詩的意義(代前言)
序
第一章 詩人誕生
第二章 澤維爾
第三章 詩人自瀆(一)
第三章 詩人自瀆(二)
第四章 詩人在逃跑
第五章 詩人是忌妒的(一)
第五章 詩人是忌妒的(二)
第六章 中年男人
第七章 詩人死了
譯后記
米蘭·昆德拉 2013-08-23 10:38:4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