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1)——棗宜會戰、上高會戰和晉南會戰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宜昌是武漢和重慶之間最大、最重要的內河港口,為進入四川的咽喉,其西即為地勢異常險要的長江三峽,因此抗戰時期,宜昌是戰時陪都重慶的門戶,是溝通大江南北各戰區的后勤補給樞紐。在1939年底國軍發動的冬季攻勢中,日軍遭受了相當大的打擊,為了報復國軍,并解除武漢外圍的威脅,圍殲國軍第五戰區主力,日軍于1940年4月中旬調集重兵發起了棗宜會戰。這次會戰前后分為以棗陽為中心的作戰和以宜昌為中心的作戰兩個階段。

1940年5月1日,棗宜會戰首先在棗陽一帶打響,日軍分五路向國軍進行攻擊。5月8日,棗陽陷落,國軍大部陣亡,日軍主力在襄陽東、唐白河一線會合,對國軍形成包圍態勢,于是,第五戰區國軍主力開始轉至外線對日軍進行反包圍,結果將日軍四個師團包圍于襄東平原,予以痛擊。至5月11日,傷亡慘重的日軍開始東逃,國軍跟蹤追擊,極力阻截。5月16日,國軍克復棗陽,但在宜城南瓜店激戰中,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在截擊由北向南逃竄的日軍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不幸陣亡,致使日軍左側壓力減小,又開始向棗陽縣城進犯。5月17日,日軍轉兵北進,第二次攻陷棗陽,國軍轉至白河一線待機反攻。

從5月18日到30日,國軍開始向新野、唐河地區轉移,待機反攻,日軍則積極準備進攻宜昌。5月31日,日軍由宜城經襄陽歐家廟突破襄河西岸,繼續向襄樊進犯,并于6月1日攻陷襄陽。6月2日,國軍空軍飛至宜城北明正店與襄陽、歐家廟一帶助戰,3日國軍攻克棗陽、光復襄陽,而日軍則于同日攻占宜城、南漳,雙方繼續鏖戰于南漳附近。6月4日,日軍放棄南漳,大舉南進,強渡襄河,與自襄陽南下的日軍會合,會攻國軍江防軍。6月6日,荊門陷落,7日江陵失守,9日荊州、沙市淪陷,10日遠安又失,宜昌已經受到了日軍的圍攻。6月12日,日軍占領宜昌。國軍總指揮陳誠被迫將指揮所移駐宜昌太平溪。6月15日,國軍向宜昌外圍陣地發起進攻,18日將當陽、荊門交通截斷,并猛攻荊門,兩軍形成對峙。

此間,在歐洲戰場,納粹德國已經打敗法國,占領巴黎,日軍因此受到極大鼓舞,日軍大本營也命令日軍據守宜昌。但是,經過近兩個月的激戰,日軍實力消耗也非常巨大,已經無力繼續進攻,因此中日軍隊之間戰事漸止,展開了新的對峙,棗宜會戰結束。

1941年1月,日軍強化了對國軍的“封鎖戰”、“截擊戰”,調集六個師團和三個聯隊的兵力,配以數百架飛機向豫南發動進攻,結果遭到國軍兩個集團軍的頑強抵抗,受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回信陽地區。

1941年3月15日,日軍集中兩個師團和一個混成旅團分三路進犯贛西北上高地區,意圖殲滅第九戰區國軍主力,從而引發上高會戰。在空軍和炮兵的配合下,日軍順利攻陷奉新,強渡錦江,向上高進擊。3月19日,在北路、中路日軍順利行進的同時,南路日軍在獨城、經樓地區遭到國軍阻擊,主力被困于灰埠,被迫渡江北上與另一部日軍會合。接著,國軍調兵遣將,意圖誘日軍進入上高地區予以圍殲,兩軍隨即在上高地區展開激戰,戰況異常慘烈。從3月22日到24日,日軍在數十架飛機的掩護下猛攻國軍陣地,國軍奮勇反擊,主陣地三次易手,此間國軍援軍相繼趕到,從南北兩面包圍了日軍。在此情況下,日軍一面向漢口求援,一面組織突圍。3月25日,退至奉新的北路日軍一部向官橋街、棠浦急進,與另一路突圍而出的日軍會合。3月26日,國軍攻克泗溪,并將日軍壓迫于官橋街、南茶羅一帶。3月27日,日軍向奉新、南昌方面突圍,國軍分兩路實施側后追擊,予日軍以重創。3月28日,國軍主力進攻官橋街,與日軍激戰至下午,將日軍600余人全部殲滅,收復官橋街。3月31日,國軍克復高安,截斷了日軍東逃歸路。4月1日,日軍以十余架飛機為掩護突圍,向斜橋方面逃竄,國軍乘勝追擊,收復了沿途城鎮。4月2日,國軍克復子西山、萬壽宮、奉新等地,8日和9日又克安義外圍的長埠、宋埠、平洲、弓尖各要點。日軍受到重大傷亡后撤回原駐地,雙方恢復戰前態勢,上高會戰結束,國軍取得了繼臺兒莊大捷后的有一次巨大勝利,斃傷日軍一萬五千余人。

1941年2月到4月間,日軍調集七個師團的兵力,利用海空優勢,實施了東南沿海封鎖作戰,意圖切斷中國對外通道。由于東南地區國軍實力薄弱,因此日軍很快就占領了寧波、福州等十多個港口,并封鎖了大鵬灣、大亞灣、香港和澳門沿海,打通了滬甬(寧波)杭鐵路。

1941年5月,為消滅第一戰區中條山地區的國軍,消除其對山西交通線的威脅,日軍從蘇北、豫東、贛北、晉西等地抽調主力共計10萬余人,在空軍的支援下,發起晉南會戰,意圖圍殲第一戰區國軍主力,控制晉南以至西北的局勢。為確保晉南戰略要地,國軍在中條山一帶部署了18萬軍隊,由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統一指揮。5月7日,日軍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向中條山區發起進攻。

在中條山東側,日軍由泌陽、博愛分兩路向孟縣、濟源的國軍陣地猛攻,并用飛機狂轟濫炸。國軍在阻擊一日后,于5月8日夜放棄孟縣、濟源,撤至黃河北岸封門口既設陣地。5月9日,日軍增兵后再次發動猛烈進攻,國軍與日軍激戰至10日晨,封門口陣地被突破,于是向西轉移至濟(源)垣(曲)大道南北地區夾擊日軍。5月11日,國軍在關陽、狂口南渡黃河担任河防,留一部担任掩護任務,后分散開展游擊戰。5月12日晨,日軍沿封門口西進至邵源附近,與由垣曲東進之日軍會合后,繼續向橫河鎮方向攻擊;另一路日軍于10日突破守軍龍王窩陣地,沿黃河北岸向西突進,12日占領并封鎖了黃河北岸各渡口。

在中條山北側,日軍于5月7日在董封東西之線向國軍發動攻擊,8日拂曉突破陣地后,繼續南進,國軍頑強抵抗,與日軍激戰至12日,堅守陣地,并全殲侵入董封的日軍一個大隊。5月13日,日軍得到增援,攻陷董封,守軍奉命北進,遇日軍阻擊后轉移到橫河鎮東南地區。

在中條山西側,日軍分由桑池、橫嶺關發起進攻,以中央突破的戰法直指垣曲。中國守軍雖奮起抗擊,但終因日軍兵力占絕對優勢,國軍正面陣地于5月8日晨被突破,國軍被迫向東轉移;接著,日軍向垣曲突進,并于當日黃昏攻占垣曲。5月9日和10日,日軍由垣曲分路向東、西推進,東進日軍于12日晨進至邵源,與濟源西進之日軍會合后,又向北攻擊國軍。此外,另一部日軍由聞喜、夏縣向張店鎮以東的中國守軍陣地猛攻,守軍與日軍激戰至8日,陣地被突破,邊撤退邊抵抗,于9日退至臺寨村附近堅持苦戰。日軍攻抵黃河北岸后,又返轉向北進攻,并于11日開始進行南北蓖梳式掃蕩。5月12日,國軍兩個集團軍主力陷入日軍重圍,在中條山各山隘內堅持頑強苦戰,并分散向西突圍。由于補給不足,腹背受敵,國軍各部于5月12日奉衛立煌電令開始向太岳山、呂梁山及黃河南岸突圍轉移,至20日,分別突圍到達稷山、鄉寧和沁水以北地區,后奉命留太岳山區游擊,與日軍周旋。

在突圍中,國軍指揮混亂損失慘重,奉命渡黃河南撤的部隊,由于沿途遭到日軍截擊,至6月初方才脫險南渡黃河整訓,晉南會戰遂告結束,國軍損失5萬余人,黃河以北的晉南地區全部陷于敵手。在此次會戰期間,八路軍集結于晉北,但眼見日軍圍攻國軍卻袖手旁觀,甚至與日軍合力夾擊,致使國軍雪上加霜,日軍見狀也大為驚訝。


三鑒齋 2010-08-07 03:40:54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0)——第一次長沙會戰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六):對日作戰的艱苦八年(12)——第二、三次長沙會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