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城市建設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中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已進入高速城市化階段。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的密集、產業的集聚和城市規模的擴大給城市帶來了負面影響,全國各地的城市出現了類似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今后的城市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重對城市原有生態環境的壓力。如何在城市化進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確保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道重大課題。筆者依托國內外的生態城市理論,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城市建設中的主要生態問題、生態城市建設存在問題、生態城市建設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1 我國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及城市化特點
  我國城市化發展主要經歷了2個階段[1]:一是從1949—1978年的計劃經濟階段,這個階段我國城市化進程緩慢。40年間,我國城市化率僅由11.2%上升到19.94%。而在此期間,全世界城市人口比例由28.4%上升到41.3%,其中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比例由16.2%上升到30.5%。二是從1979年開始到現在,即改革開放階段。此階段是我國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從1979年以后我國城市化水平持續上升,到200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36.22%,但仍低于同期世界48%的城市化水平。此階段城市化水平的飛速提高引發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大中城市由于人口過于密集,帶來水資源、交通、環境空氣污染等環境污染和資源緊缺等問題,另一方面在小城鎮則出現了準城市化現象,即目前許多小城鎮人口規模雖然達到城市人口規模要求,但基礎設施仍很落后。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衡量,中國小城鎮的廢水和垃圾處理率幾乎為零。在此條件下,鄉鎮工業化過程又很粗放,致使全國各地的小城鎮出現了環境污染、土地資源急劇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急劇下降等問題。
  綜上所述,我國城市化進程落后于同期世界城市化水平。改革開放后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主要源自小城鎮的快速發展,但由于小城鎮缺乏基礎設施的保障,出現了工業無序發展導致的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大中城市則由于城市中的人口急劇膨脹,引發生存環境容量危機和資源匱乏等問題。
  根據國際經驗,城市化率在30%~70%之間是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區間。據預計,今后5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由現在的36%提高到70%,這意味著每年城市化率增長1%左右,由此帶來的環境壓力和生態問題將不得不使人們思考未來中國城市化應該走的道路和對現有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辦法。
  2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環境建設特點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國各地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表現為流經城市河流水質、大氣環境和固體廢物污染、城市熱島效應等生態環境問題。快速發展的中國城市并沒有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教訓中得到啟示,而是以驚人的速度和規模仿效西方工業化初期的做法,致使中國城市的生態環境狀況每況愈下[2]。
  2. 1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問題的特點
  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生態環境問題類型緊密相關,即在城市化不同階段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同,見表1。
  表1 我國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問題階段性
城市化階段                                 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初期     自然草地、森林系統退化導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   中期     地表水源污染嚴重、空氣質量下降;綠地減少;固體廢棄物增加;文化、風俗的衰退            城市空氣質量下降、噪聲污染;生活用水水源的水質下降、水量減少;綠地面積不足;有毒有   后期            害廢棄物增加;光、電磁等污染加劇

  2. 2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建設的特點
  為解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全國各地開展了大規模的生態環境建設,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環境、生存環境,但縱觀生態環境建設狀況,不難看出存在以下特點。
  2. 2. 1 生態建設具有很強的生態補償色彩
  當前生態建設的基本特點之一是偏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如市政生活污水的管網設施、河道疏浚整治、擴大綠地、興建大型公共設施等,主要是補償生態建設上的歷史欠賬[3],如石家莊市政府為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2004年投入治理資金4350萬元,重點對河北華電和東方熱電2個燃煤大戶的6臺循環流化床鍋爐進行了脫硫治理;投資1450萬元對石家莊市西北水泥企業粉塵污染進行了整治;為改善市區西北部生態環境,投資16.4億元實施滹沱河生態開發整治工程。
  生態補償性的建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但需要多部門長期的艱苦努力,輔之以強大資金的支持才能卓見成效,而且此類生態建設往往是補償城市規劃或建設過程中的失誤,以及環保建設方面的欠賬。
  2. 2. 2 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大、成本高
  生態建設工程規模大,投資高基本上是所有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都具有的特點,如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為86.5億元;延安路中心綠地的造價為1.2萬元/m[2];張家浜6.8km河段整治耗資2.5億元;虹口港水系整治項目大致是1億元/km。
  2. 2. 3 城市生態建設缺乏特色
  不同城市化階段的城市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時,往往忽視自身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對于城市的生態建設定位不準確,以至于在生態建設目標的確定,衡量指標的設定,優先項目的選擇等方面都向高標準看齊,不考慮城市的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生態建設生搬硬套,許多城市失去風俗、文化的獨特性,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千篇一律,其結果是中國的城市缺少自己的建設特色。
  3 生態城市建設戰略
  3. 1 生態城市的概念
  “生態城市”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MAB)”計劃研究過程中提出的。生態城市即指生態健康的城市,它追求人類和自然的健康與活力,是緊湊、充滿活力、節能并與自然和諧共居的聚居地。也就是說,生態城市是可持續的,符合生態規律和適合自身生態特色的城市。如今它的內涵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不斷得到充實和完善[4],如我國國家環保總局對生態市的要求是: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各個領域基本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市級行政區域。
  3. 2 生態城市的衡量標準
  美國生態學家理查德·瑞杰斯特對生態城市進行了深入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生態城市建設的10項計劃[5],包括普及與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致力于疏浚城市內部、外部物質與能量循環途徑的技術和措施研究,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保護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設立生態城市建設的管理部門,完善生態城市建設的管理體制;對城市進行生態重建,力求為居民創造多樣的自由生存空間;建立和恢復野生生物的生境;調整和完善城市生態經濟結構;加強舊城、城市廢棄土地的生態恢復;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取消汽車補貼政策;制定政策,鼓勵個人、企業參與生態城市建設。以上計劃比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國家生態城市建設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我國學者對于生態城市的衡量標準有不同的觀點:
  1)生態城市應當有合理的規劃布局、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選擇使用清潔能源;有效控制污染,環境質量達到優良狀態;城市有較高比例的綠化覆蓋;居民有強烈的環境意識。
  2)生態城市必須是綜合效益最高、風險最小、存活機會最大的城市;生態城市必須是一個清潔城市;生態城市必須是一個綠色城市;生態城市必須是一個文明城市。
  3)生態城市的標準是從社會生態、經濟生態和自然生態3個方面廣泛應用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城市,產業結構合理;保護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資源與能源;采用可持續的消費發展模式;有完善的社會設施和基礎設施;有宜人的建筑空間環境;保護和繼承文化遺產并尊重居民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有自覺的生態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倡導生態價值觀、生態哲學和生態倫理。建立完善的動態的生態調控管理與決策系統,自組織、自調節能力強。
  上述關于生態城市的不同觀點,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生態城市的建設目標和價值取向,也反映了生態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必須具備的主要條件。
  3. 3 生態城市的指標體系
  2003年2月,國家環保總局出臺了《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試行)》[6],該指標涵蓋經濟、環境和社會3大方面,與《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指標體系比較,國家環保總局對生態市的要求是最嚴格的。
  3. 4 生態城市建設的戰略選擇——以石家莊市為例
  石家莊市是我國重要的藥品、紡織品產地和重要商埠。全市總面積是15848km[2],其中主城區面積142.5km[2][7]。2005年全市總人口927萬,市區人口220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852億元。
  3. 4. 1 石家莊市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石家莊市環境形勢相當嚴峻,水環境污染重、空氣質量差和固體廢棄物處置難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城市綠地系統面積不足與結構功能不完善,局部區域開發強度過大、環境容量驟減等問題日漸突出。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滯后業已成為制約石家莊城市發展的“門檻”。這就需要綜合考慮石家莊市的區位地位、支柱產業、資源與環境狀況、城市的發展方向等,用生態城市的理論指導城市的生態轉型和發展。
  3. 4. 2 石家莊市生態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對生態市的要求,發現石家莊市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各項指標和國家生態市標準之間還有一定差距,見表2。
  N2r210.jpg
  從上述指標的可達性難易程度看,除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城市集中供熱率、城市氣化率已經達到標準要求外,其他20項指標與生態市的要求均有一定的差距,其中7項指標屬于易達性指標,其余13項指標達到國家生態市要求有一定的難度,需要長期循序漸進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才能達標,由此可見,石家莊生態市建設的任務比較艱巨。
  2)石家莊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問題,如民心河整治工程;景觀建設中的奢侈化問題,如耗費巨資建設的市區中眾多的廣場;城市建設中的急進化問題,如把大量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而市容市貌卻沒有特色;城市生態建設中的崇洋化問題,如景觀設施的西洋化。
  3. 4. 3 生態城市建設的宏觀戰略
  1)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化。城市規劃在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中居于首要地位,城市規劃設計生態化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基礎,為此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依據生態優先的原則,提出“1+4”(主城區為核心,正定、鹿泉、欒城、藁城4個組團為重點)、“東拓、西優、南延、北跨、中疏”、“新區開發與老城提升”的規劃思路,城市布局由集中式向分散組團式結構轉變,解決城市空間狹小、交通擁擠、環境惡化等大城市問題。
  2)強化生態綠化。生態綠化是生態城市建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生態城市要突出綠化建設,構筑綠地系統。根據上述原則,石家莊市將建成區周圍約400km[2]范圍劃為綠色隔離空間,區域內生態綠化包括區域自然生態屏障和城市綠地系統兩部分。前者包括主城區西部和北部大環境綠化,即充分利用石家莊市西部山區的荒山和丘陵地,采用人工植樹等多種措施,加快太行山綠化步伐,形成主城區西部的綠色屏障。在滹沱河兩側、石津渠兩岸及防洪堤植樹造林,形成主城區北部生態防護綠化帶,構建主城區北部的綠色屏障。主城區綠化主要以公園綠地、街旁綠地、防護綠地、道路綠地、廣場綠化、滹沱河生態整治工程等9大工程為主,總體上形成“西山、北水、綠環、綠廊”的景觀格局。
  3)推進生態工業發展。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和生態工業模式,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低消耗、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產業和產品;優化工業布局,有步驟地推進城市工業向市區工業園區、開發區集中,逐漸解決工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廠宅交錯問題,實施退二進三、退二進園,最大限度地提高園區內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企業間的物質運動和循環使用渠道和機制,構成一個資源高效利用的工業生產綜合體。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工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普及推廣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提高工業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控制工業資源消耗總量和排污總量,實現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長期和諧。
  4)城市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完善化。城市的生態建設依賴于前瞻性的市政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和防污能力。城市的管網規劃、供熱規劃、給排水規劃等要有前瞻性,積極采用節能、環保的技術。同理,沒有現代化的環境保護體系,就沒有現代化的生態城市。保護環境是建設生態型城市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一是在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把環境保護投入(包括環境污染治理、環境保護科技研究、環境保護能力建設、環境基礎設施等投資)放在首要位置,確保環境保護投資占GDP1.5%以上。二是要引進先進環境保護技術,提高環境保護管理、監督機構的科技裝備水平和執法能力,逐步建立科學、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和管理體系,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工業企業、水體、空氣、森林、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進行動態有效的監測和管理。三是要鼓勵發展環境保護高新技術,加快研究開發和推廣重污染行業治理技術工藝,提升環保產業整體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
  3. 4. 4 生態城市建設的微觀戰略
  1)生態居住小區建設。生態居住小區是生態城市人居環境的細胞,是各類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設施、商業設施和文化教育設施齊備,并具有良好的休憩、娛樂環境的居民聚集地,是衡量生活舒適度的重要指標。今后石家莊市居住區的建設是在完善城市分區的基礎上,通過改造舊城區,“城中村”和建設新城區發展綠色社區,在主城區建設一批高標準生態住宅小區,在主城區周邊地區建設一批生態村鎮。
  2)實施綠色交通戰略。石家莊市通過市域、都市區、主城區3個層次的交通設計實現綠色交通戰略。主城區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都市區交通連接主城區和4個組團,出行時間在30min內;市域交通連接主城區與市域2級城市及縣城,出行時間1h內。同時,優化城市路網設計,綜合利用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等多種交通方式解決城市交通擁擠的問題。
  3)實施生態文化戰略。生態文化是生態城市的靈魂。只有把生態文化建設落實到每一座建筑、每一個廣場、每一片綠地上,才能在更高的層次上構建屬于石家莊市自己的生態文化。此外還應在城市的管理、居民素質的提高等方面采取以下措施:加強生態城市思想的宣傳與教育,提升居民的生態意識;做好居民消費觀念的引導工作,形成節約與環保的可持續消費模式。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石家莊726~730,736N2生態環境與保護沈洪艷/宋存義/賈建和20072007

  urbanization/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Shijiazhuang city
Main 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
  SHEN Hong-yan[1,2], SONG Cun-yi[1], JIA Jian-he[2]
  ( 1. 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bei,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ity, the characteristic of urbanization, the main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country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display the gradual characteristic; the national majority of cities nearly have the simila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values compensation, lacks foresightedness.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 Shijiazhuang c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some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沈洪艷,宋存義,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7
作者: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石家莊726~730,736N2生態環境與保護沈洪艷/宋存義/賈建和20072007

  urbanization/eco-environmental problems/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Shijiazhuang city

網載 2013-09-10 20:42:54

[新一篇] 城市化進程與文學審美方式的變化

[舊一篇] 城市界面下的回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