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民族素質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  ——民族素質研究之三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22(2003)03-0026-05
  民族素質結構是由三個相互關聯要素構成的,即智能素質結構、體能素質結構和心理·意識素質結構。在這三個素質要素中,智能素質處于核心位置,對其他兩個要素起著決定作用,或者說,其他兩個要素都受智能素質的強性制約。
    一、民族素質與國民素質的關系
  與民族素質最為接近的概念是國民素質。為了更深入地探討民族素質,十分有必要首先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從內涵上看,國民素質的概念與民族素質沒有本質的區別,國民素質也是由智能素質、體能素質和心理·意識素質構成的。只是在心理·意識素質方面,兩者有一定的區別,即民族的心理·意識素質是某一個民族長期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它的載體是民族體,具有頑強的穩定性。如果不是單一的民族國家,那么國民的心理·意識素質的載體是國家體,其內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且受到國家發展狀況的制約。比如民族凝聚力,在民族危亡時力度反而更強,而在國家衰敗時,多民族國家的凝聚力則會趨弱。在智能素質和體能素質方面,多民族國家國民素質的總和,實則是各民族素質的總和,只是在心理·意識素質方面存在著區別。從分析和判斷的有效性來說,在單一民族國家,國民素質的資料已經足夠,而多民族國家則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國民素質的數據外,從各個民族的素質數據中,可以發現它們的差異性。
    二、智能素質在民族素質結構中居核心的地位
  智能素質是民族素質的核心,它決定著民族素質的發展趨勢及狀況,對民族素質發展水平所作的評價,主要是以智能素質的數據為主。
  智能素質主要由知識吸收能力、知識創新能力、知識獲取能力、知識傳播能力構成。[1]
    (一)知識吸收能力
  指民族成員吸收知識的機會及吸收知識的能力。即,國家為民族成員創造了接受教育的條件,而民族成員則有能力承受受教育的機會。教育是創造知識、應用知識和普及知識的基礎和關鍵,是提高民族素質的核心因素,教育指標同時也是構成智能素質指標的重要因素。
  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實用教育)構成了教育分類的主要部分。
  基礎教育是指小學和中學教育,傳授的是最基本的知識,可以使人們具備認識和解釋一般信息并將所掌握的知識加以適當的應用,為個人創造必要的生存條件。基礎教育能使人們應用一般的知識為自己創造必要的生存條件,但不具有知識創新的能力(一般而言是如此),所以不可能在知識密集型產業和核心部門起主導作用,這就是我們強調高等教育重要性的原因。
  如果說基礎教育為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提高了人們利用知識的能力的話,那么,高等教育則培養了大批用所學到的知識,不僅能夠利用知識,而且還能解釋和傳播知識的人才。更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還是培養知識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智能素質的核心部分,就是由這部分人才組成的。“這些人才能夠追蹤技術發展的趨勢,評估這些技術對國家發展前景的意義,并能夠幫助制定適宜的國家技術戰略。處于或接近于技術發展前沿的國家須加強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以利于在新知識的創造方面與別的國家開展競爭。”[2]在以信息、通信和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知識化時代(或稱后工業化時代),擁有大批的知識創新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在未來,發展所帶來的大多數利潤將被不斷進行知識創新的產業所占據,而留給傳統產業的利潤空間則會越來越小。
  除了正規的教育之外,非正規的職業教育也很重要。職業教育投資較少,易于普及和推廣,而且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設置學習內容,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職業教育是利用工作之余或生產和工作周期的空隙進行的,這種在工作實踐中繼續學習的方式,由于經驗的豐富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將會迅速提高人們的工作業績。職業教育是人們增加新知識存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工作實踐中邊干邊學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現在處于知識化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極快,只有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終身學習環境和體系的形成,是提高一個民族智能素質的極為重要的因素。
    (二)知識創新能力
  知識創新能力是指一個民族創造出新的知識的能力,特別是技術創新的能力。在知識化時代,只有具備不斷創造新知識能力的民族,才能處于發展的前沿。由于知識化時代的特殊性,使各個民族喪失了普遍獲取發展機會的概率,因此,未來的人類財富只能向少數具備較強知識創新能力的民族集中,各民族間的發展差距還將會進一步擴大。在知識化時代,所有的民族都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創新能力,否則,連吸收新知識和應用新知識的能力都會受到限制,更談不上在使用知識過程中的創新能力。知識創新能力強弱的衡量標準,主要由三項指標構成:一是在全球范圍重大科學創造和發明的數量;二是人均獲得專利的數量,它反映目前發明活動的水平;三是人均從國外收到的版稅和專利費,它反映過去留下來但現在仍然有用,因而仍具有市場價值的成功創新的數量。后兩項指標來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三)知識獲取和利用能力
  是指一個民族獲取全球知識并加以有效利用的能力。
  任何一個民族,除了需要自己創造知識以外,都需要從外民族、外國獲取有益的知識。特別是對于那些落后民族而言,由于其在研究等開發上投入有限,知識創新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使其發展受到種種制約。在這種情況下,獲取外來的知識甚為關鍵。對于落后民族來說,積極而有效地獲取外來知識,就成為跨越式發展的惟一途徑。現實的狀況是十分嚴峻的,二戰以后,落后民族趕上先進民族的例子極為罕見。中國56個民族的發展速度雖然很快,但發展水平仍屬落后民族之例;南美洲發展也很快,但近幾年的經濟危機使這些國家再度落伍;大產油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中等偏上,但人類發展指標較低,仍屬落后民族。二戰以后,惟一縮小了與發達民族發展差距的只有東亞地區,包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其中的韓國最為突出,是目前惟一能夠從經濟總量和人均GNP、科技創新能力、人類發展指標等趕超西方二流強國(英、法、意等)的國家。而韓國最初的發展,主要是靠從國外引進并成功地利用成熟的技術,現在我們看到三星公司在信息、通信領域已領先世界,但沒有引進和吸收的過程,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日本的發展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并使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獲取知識的途徑很多,主要有國際貿易(特別是高技術貿易)、外國直接投資、人員流動和移民等。
    (四)知識傳播能力
  知識傳播能力是衡量一個民族智能素質指標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它體現了知識的效率。傳播的表現為覆蓋面、速度和傳播的成本。前兩項反映了技術水平,后一項則反映出普及的可能性。最為傳統的知識傳播手段是印刷品,但其傳播速度較緩慢,且成本極高。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后,發明了電報、電話、收音機、電視機和傳真機,傳播信息的能力出現飛躍,大大促進了傳統工業的發展,但人類此時仍主要依靠印刷晶來傳播知識,而近十幾年來的信息和通信革命,則促成了人類進入后工業化時代,也就是知識化時代。數字存儲和信息處理以及信息的衛星和光纖傳輸,創造了快速存儲、處理、分布和訪問信息的新方式,使得知識的傳播在某些領域已完全打破了地域和國界概念,使知識在更大范圍被廣泛應用成為可能,再加之計算機計算能力的飛速發展(每18~24個月提高一倍),使得知識創新的能力和速度大幅度提高,我們面臨的正是這樣高速運轉的知識化時代。現在,由計算機為主構筑了網絡化的系統,它使個人、家庭和機構能夠在極短的時間獲取跨地域的知識和信息,并且能夠相互聯系,這大大改變了人類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成為現在民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可以肯定地說,在知識化時代,如果不擁有發達的知識和信息傳播手段,必然無法改變其落后地位。
  未來的知識傳播能力,主要體現為由電話、因特網、電視和數據共用一套由互聯的系統構成的通用化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這些系統包括有線、無線、分組交換、同軸系統和衛星,由這些系統傳輸給用戶。人類在信息和通信技術上的巨大進步,打破了阻礙人類進步的知識獲取障礙、參與障礙和獲得經濟活動機會的障礙。更為重要的是,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使傳輸成本不斷下降,這也是知識化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
  一個民族的傳播能力如何,已成為衡量民族智能素質狀況的重要指標。在2001年聯合國設計的4項技術成就指數中,有兩項就與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有關。在高收入(人均GNP10000萬美元以上)國家中,目前韓國的增長最為強勁,而其人均寬帶網上網率也居世界首位。
    三、體能素質受到智能素質的制約
  體能素質概念很容易理解,一是指健康狀況,二是指人口的生產狀況。出生時預期壽命、自出生起不能存活到40歲和60歲的概率(占同群組人口的百分比)、年度人口增長率、總和生育率(每名婦女生育數)、1歲兒童獲得完全免疫的情況、患病率、嬰兒死亡率(每千例活產)等指標,是構成體能素質狀況的主要指標。
  影響體能素質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營養狀況很重要)、教育發展水平、醫學醫療及衛生保健的發展水平(其中包括使用適當衛生設施的人口比例、使用改善的水源的人口比例、能獲得基本藥物的人口比例、醫生擁有量、衛生保健支出等)、環境狀況和遺傳因素等。
  從表面上看,似乎經濟發展水平對體能素質的影響最大,但從本質上看,智能素質對體能素質起著更深刻的影響。它可以使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更有利于身體的健康,在預防愛滋病、癌癥等對人類危脅極大的疾病方面,起關鍵的作用。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只有在智能素質較高的前提下,其醫學、醫療水平才能處于較高的水平,也才有可能培養出高水平的醫生和護理人員,而新藥品的開發也有賴于整體智能素質的狀況。
  較高的智能素質可以促進家庭在醫療、保健、營養、計劃生育等方面采用新技術,從而大大促進人類的健康水平。世界銀行《1998-1999年世界發展報告》認為,隨著父母教育程度的提高,兒童的死亡率降低了,兒童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父母受過較好教育的家庭,其兒童可以獲得更好的醫療保健和更好的營養。據該報告圖3.1《按母親受教育程度劃分的嬰兒的死亡率》顯示,在20世紀90年代,馬里、玻利維亞、烏干達、菲律賓、尼泊爾、也門、摩洛哥的嬰兒的死亡率隨著母親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其中沒受過任何教育和受過中學以上教育的母親之間,嬰兒死亡率(指5歲以下兒重的死亡率)大多相差一倍以上,沒受過任何教育和僅受過小學教育的母親之間,嬰兒死亡率也有明顯的差距。
    四、心理·意識素質受智能素質和傳統文化及民族歷史積淀的雙重影響
  心理·意識素質由凝聚力、危機意識、民族意識、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包容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6項指標組成。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后3項指標來源于金炳鎬教授的研究成果。[3]盡管筆者提出了這6項指標,但若想與智能素質和體能素質一樣進行量化分析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使我們很難對不同的民族進行有說服力的比較研究。
  比較明顯的事實是,智能素質的狀況直接影響著心理·意識素質。二戰后世界民族素質的發展狀況證明,智能素質水平較高的民族,其心理·意識素質的積極效應更為突出。譬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制定的技術成就指數(TAI),比較接近智能素質指數的內容,在2001年的統計中,位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分別是:芬蘭、美國、瑞典、日本、韓國、荷蘭、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4]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人均GNP超過了10000美元,屬于高收入國家,且社會穩定,民族凝聚力較強。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1年人類發展報告》中,技術成就指數(TAI)被邊緣化的國家共有9個,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發展緩慢,貧困與愛滋病普遍盛行,內亂不斷,且民心渙散,情緒低落,在這些國家,看不到國家和民族的美好前景和希望。因此,從總體上看,智能素質狀況確實能夠強烈地影響心理·意識的素質。除此之外,傳統文化、民族形成與發展的歷史也會對心理·意識素質形成影響,但這種影響對不同的民族在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那些開放的現代化的民族而言,傳統與歷史的負面影響較小,他們更多的會提煉那些于己有利的因素。對于那些保守、封閉或奉行極端準則的民族而言,某種類型的傳統文化因素對心理·意識素質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從而極大地阻礙了其發展。譬如那些奉行極端宗教主義或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國家,基本上拒絕現代文明的傳入,心理·意識素質被極大地扭曲,落伍于知識化時代是必然的,在不久的將來,被完全邊緣化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在對心理·意識的影響因素中,有一點是十分特殊的,這就是心理·意識的生理遺傳因素。這是長期的歷史過程積淀的結果,由單純的社會性遺傳逐步過渡到了社會性與生理性遺傳相結合,而且這種遺傳更具有穩定和持久的特點。比如在世界數千個民族中,其心理特點都是有差別的。從性格上來說,存在已被模式化的民族性格。譬如,南亞和東南亞的一些民族比較懶散、慢節奏;日本人嚴謹勤奮;朝鮮民族勤勞、冒險和急躁;美國的老移民事實已經融合成了新的民族體,實用主義、趨利、開創性是其主要特征;俄羅斯民族豪放、勇敢但不勤奮。民族性格的不同特點,對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有些情況下是關鍵性的影響。
  對于民族心理·意識素質的各項指標,很難用統一的標準和數據進行分析,只能闡述其大概內涵。
  1.凝聚力。指一個民族形成合力的強度。這種合力往往在涉及某個民族的共同利益、內外的壓力直至危及民族存亡時進發出來,其主要特征是行動的相對一致和認知的大體相同上。在大多情況下,凝聚力對民族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但在個別情況下,也會產生反向作用。譬如,在恪守傳統文化方面走向極端,這種一致性往往成為阻礙民族發展的致命因素。這種情況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盛行的民族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2.危機意識。指對民族生存與發展過程中的阻力、壓力和危脅等狀況的過度或放大的反映。強烈的危機意識充分體現出某一民族不安于現狀和對未來的謹慎預期,可以對未來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和困難進行有效的預防和化解。同時,它也能增強民族成員的壓力感,促使其更加高效率和勤奮的工作,使整個社會在壓力下更快速和有效地運轉。
  3.民族意識。民族意識的內涵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是民族認同意識和自我意識,它產生的基礎是一個人們共同體的主流歷史、傳統文化、血緣關系的趨同意識及由此形成的民族的特征和特點;二是民族分界意識,也就是在民族認同和自我意識的作用下所產生的本民族與其他民族的區別意識。從屬性和范疇而言,民族意識又能劃分為跨國籍民族意識和同國籍民族意識。跨國籍民族意識不屬于政治學范疇,從它所包含內容的范圍看,它屬于跨國界居住的某個人們共同體的意識。它是一種民族學概念,對不同國籍的同一民族成員在政治、法律上不存在任何約束力。同一民族的不同國籍的成員要嚴格地對本國的憲法和法律負責,享受各自國家憲法、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同國籍民族意識即存在于主權國家范圍內的民族意識,一方面有些內容與跨國籍民族意識重疊和交叉(但它的功能和作用要比跨國籍民族意識更強烈),另一方面與跨國籍民族意識有著本質的區別。同國籍民族意識帶有明顯的政治屬性,譬如各民族平等權利的行使、各民族在國家政治、經濟領域的地位和作用等。在單一民族國家(這種情況極少),民族意識與國民意識的內涵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多民族國家,兩者則屬于不同的意識層次。
  民族意識不能用好與壞進行評價,但這并不妨礙它作為民族素質的一項內容。因為民族意識的狀況,在適當的情況下可以促進發展,而在極端的情況下也可以破壞發展的進程。在單一民族國家,較強的民族意識可以增強凝聚力和自信心,促進民族的發展,然而一旦民族意識過度膨脹,就會同自私、封閉、排外等聯系在一起,在知識與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這種狀態必將損害發展環境。在多民族國家,除上述單一民族國家的情況外,民族意識還必須與國民意識保持相應的位置,國民意識是各民族共同意識和利益的集中反映,強烈的國民意識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和民族團結,而民族意識只有在不損害國民意識和國家利益、不損害其他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才能起良性的作用。總之,民族意識的作用是很難評估的,但是否有利于發展可以作為衡量其是否適宜的標準。
  4.心理承受能力。指一個民族在心理上承受危機和困難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集中體現于經濟、政治危機和戰爭狀態,特別是在危及民族生死存亡之時表現得更為突出。心理承受能力不僅與智能素質狀況相關,而且還受到傳統文化和歷史過程的積淀狀況的影響。一般而言,智能素質水平高的民族,心理承受能力則相應強一些。
  5.心理包容能力。一般指一個民族的開放度。比如對外貿易的發展程度,對外族、外國優秀文化的接納能力和對外族僑居人口及遷入人口(一般指入籍)的接納程度等。心理包容能力能夠測試一個民族的現代化水平,是民族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
  6.環境適應能力。指對周邊地區及國際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指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是一個民族其他素質指標發展狀況的具體反映,只有在智能與身體素質以及其他心理·意識素質水平較高的前提下,環境適應能力才能相應較強。
    五、結語
  綜合以上論述,我們可以明確得出智能素質是構成民族素質核心部分的結論。在歷史上,智能素質對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漸進的和平緩的。而現在,人類開始進入知識化時代,智能素質對民族發展的影響可以用命運攸關來評價,表現為強度大、滲透力深廣、速度迅速等特點,智能素質已經取代人口、幅員、資源等傳統的國家實力指標,成為體現國家實力的最重要的指標。
  從民族素質內部結構上看,智能素質對心理·意識素質的影響既直接又強烈,智能素質水平影響著心理·意識素質狀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智能素質對體能素質也有重要的影響,但強度弱于對心理·意識素質的影響。心理·意識素質對智能素質的發展可以產生作用,而且在某一時期十分明顯。從影響力度來看,體能素質對智能和心理·意識素質的影響力度相對弱一些,且表現得不明顯。
  〔收稿日期〕2003-02-18
黑龍江民族叢刊哈爾濱26~30D5民族問題研究都永浩20032003本文從智能素質在民族素質結構中的作用、體能素質與智能素質的關系、智能素質和傳統文化及民族歷史積淀對民族心理、意識素質的影響等方面,對民族素質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現代民族素質/體能素質/心理·意識素質/結構/關系  the modern national qulity/the body quality/the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ness quality/structure/relationship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Modern National Quality  ——No.3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research  DU Yong hao  (Hei Long Jiang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This article researched on the 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national quality,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lligence quality in the national quality structure,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quality and intelligence quality,the effect of the intelligence quality,tradi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history to the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ness quality.都永浩(1960-),男(朝鮮族),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黑龍江省民族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作者:黑龍江民族叢刊哈爾濱26~30D5民族問題研究都永浩20032003本文從智能素質在民族素質結構中的作用、體能素質與智能素質的關系、智能素質和傳統文化及民族歷史積淀對民族心理、意識素質的影響等方面,對民族素質的結構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現代民族素質/體能素質/心理·意識素質/結構/關系  the modern national qulity/the body quality/the psychology and consciousness quality/structure/relationship

網載 2013-09-10 20:43:32

[新一篇] 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的整體性思考

[舊一篇] 現代物流發展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