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河南新野的岑氏文化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漢棘陽關光武宿將岑公祠記

棘陽,古為黃棘,系楚襄王與秦昭王會盟之地。西漢高祖七年置縣;因居棘水(今溧河)之陽而名。北魏時更名南棘陽,以別於其西北三十里之西棘陽(今沙堰鎮古城村)。西魏時,南棘陽易名百寧。北周時并入新野縣。漢棘陽故城歷兩千二百年,今屬河南省新野縣前高廟鄉一帶。城址南北五里,東西三里,其上瓦礫遍地,其下頗多漢墓、漢井、房基、街巷、水道、石獸等文物古跡,其內乃有“大堂”、“岑墳”、“花園”等地名流傳古今。

棘陽為漢時名邑,戰略要地。王莽時,邑人岑彭守本縣長。及劉秀起兵,攻拔棘陽,岑公退宛而降,為秀重用,拜廷尉,遷征南大將軍,封舞陰侯、守益州牧,公元三十五年殉難蜀中,謚曰壯侯,立廟祀之,明帝時繪其像于云臺,為二十八宿之一。今故城之東下廟村岑族,乃岑公后裔,世行繁衍。另,劉秀拔棘陽北上攻宛時,曾敗于莽軍,自小長安(今南陽黃臺崗)與妹伯姬共騎而奔,后遇次姊劉元及三個女兒,未及救,元及三女皆遇害。秀長姊劉黃之夫馬毅(馬武之弟,湖陽人),亦于棘陽城北三十里之棘水邊(今施庵鄉夏徐村西)戰死,今馬毅冢遺跡尚存,湖陽長公主劉黃居庵為尼故事尚傳。

棘陽城東六里下廟村岑姓族人,滄桑演變,生息宇內。今海外岑姓華人,視棘陽為祖籍,奉故土若神明,誠所謂:“鄉情血緣,源遠流長;赤子歸守,共報桑梓。”今棘陽故城為歷史文化遺址,國家重視,人民保護,地靈人杰,萬象更新。斯土父老無論男女,不分李、王,皆以古城為榮,因岑公而豪,悉心弘揚華夏文化,振興棘陽雄風,遂共謀善事,修葺棘陽關,復建岑公祠,塑繪鄧禹、岑彭、馬武等二十八宿英姿,傳頌光武中興大業,實乃利國利民流芳后世之舉。

歟唏!義舉可賀,善事當記,遂為之文。

古棘陽邑前后張樓村民  同立

    公元一九九五年八月   谷旦

源于河南新野的岑氏文化

中國姓氏淵源流長,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新野縣外僑辦、僑聯為服務海外聯誼,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考古資料、家譜碑刻的基礎上,從考古學、歷史學、檔案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中,對根植于新野古老的岑姓,進行溯源究本的研討,從而填補了我國岑氏研究的空白。現將岑氏文化部分情況簡介如下:

新野位于南陽盆地中心,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形成部落。春秋屬楚國,秦時屬穰縣,西漢初置縣。這里既是岑氏宗親的祖居地,又是漢室中興的策源地和三國蜀漢政權的發祥地,影響久遠。新朝末,劉秀起兵新野,在以岑彭為代表的一批文武英賢輔佐下,建立了東漢政權。岑彭持軍有方,英勇善戰,是被漢明帝冊封的二十八宿之一。漢以后的華夏岑氏族人,遂尊奉“舞陰侯征南大將軍”――岑彭為始祖。

據《岑氏族史》記載:“周朝文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姬耀之子“渠”,受封于“岑”,因以為氏。于河南南陽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南陽望”。自是,子孫繼繩,萬世一系,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嘗據國史所載,家乘所傳,東漢征南大將軍舞陰侯岑彭(?-35)公,佐運闡功,云臺圖像,澤及五葉,襲爵而侯者6人。大唐中書令岑文本(595-645)公,以文墨才猷,位至顯貴。從子若孫,先后踵武,有文昌右相、鄧國公岑長倩,侍中、南陽郡岑羲公,中臺三折,奕世盤龍”······

“唐嘉州刺史岑參(714-770)公,復以詩鳴,猗歟盛哉!由此觀之,有若江漢朝宗于海,則亦可其源流矣!”

古岑邑秦以后叫“棘陽”,位于今新野縣前高廟鄉張樓村。該處為漢時名邑,戰略要地。王莽時,邑人岑彭任棘陽縣令。及劉秀起兵,攻打棘陽,岑公退宛投誠,為秀重用,封為歸德侯,歷次征戰,以功受爵。劉秀即帝位,任廷尉,行大將軍事,積功封“舞陰侯征南大將軍”。公元三十五年,殉難蜀中,謚曰“壯侯”,后在凌云閣為功臣繪像時,被列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立廟祀之,其后人多襲封(后漢書)。今古棘陽城遺址東1公里處的下廟村,是岑彭故居所在地,現有20多戶岑姓居住。

新野縣現存的岑氏文化遺跡主要有:1、古岑國所在地――棘陽城遺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級旅游資源單體。2、岑公祠,為紀念東漢名將岑彭而修建,初建于公元三十五年,重修于宋、明、近代。3、岑氏故里碑,為紀念岑彭故居而樹立是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岑氏祖廟,系岑彭公莊園家廟,現存房屋20余間,香火甚旺。

現在祖居地在廣東、福建以及旅居海外的岑氏族人,尊奉岑彭的后人、宋朝名人岑堯俊為世祖,其總根仍在新野。

為方便海內外岑氏宗親回鄉尋根竭祖,新野縣僑聯岑氏宗親聯誼會組織史志、文化、旅游等部門的專業人士,搜集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編撰了20余萬字的《岑氏族史探源》。該書引用大量的史實資料,詳細介紹了新野歷史、岑氏族史演變、岑氏名人、岑氏傳統文化、岑氏文物勝跡等。旨在使海內外人士了解岑氏族人在中華民族的發展中做出的卓越貢獻及光榮傳統,促進炎黃子孫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民族精神的發揚廣大奉獻力量。唯一遺憾的是該書稿已經編撰成功,但由于經濟方面的原因尚未付梓印刷。

附:岑氏文化部分資料。

岑氏名人

1995年仲夏,新野縣前高廟鄉下廟村岑姓族人祭奠先祖,修復漢征南大將軍舞陰侯岑公故里碑,并在漢棘陽故城修造岑公祠一座,引起了海內外岑姓族人的極大關注。

據《后漢書》等有關資料表明,新野岑姓族人奉漢征南大將軍舞陰侯岑彭為始祖。岑彭(?-35年),東漢初將領,字君然,南陽棘陽(今新野縣東北張樓村一帶)人。新莽時,為棘陽守長,綠林起義爆發,舉義投誠,屢立戰功,封為歸德侯。劉纟寅遇害后,復為大司馬朱鮪校尉,從鮪擊殺王莽楊州牧李圣,定淮陽城,被薦為淮陽都尉,后遷任穎川太守。繼歸劉秀,任刺奸大將軍,轉戰河北,頗有戰功。劉秀即帝位,任廷尉,行大將軍事,積功封舞陰侯、征南大將軍。旋奉令入蜀擊公孫述,直拔武陽,進駐成都附近。蜀刺客以詐降混入其軍營,彭公不幸殉難。漢光武帝劉秀甚為悲痛,后在凌云閣為功臣繪像時,將其列為“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其子岑遵,封為細陽侯,次子岑淮為谷陽侯。岑遵后又任屯騎校尉。遵死后,其子岑杞繼任。漢永初三年(公元116年),杞坐事失國,漢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漢安帝復封岑杞為細陽侯,順帝時為光祿卿。岑杞死后,其子岑熙繼任,娶漢安帝妹涅陽長公主為妻,為侍中、虎賁中郎將,精明能干,朝庭多稱其能,遷升為魏郡(今河北臨漳西南)太守,大有政聲。當地人歌頌道:“我有積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吠不警,足下生嫠。含哺鼓腹,焉知兇災?我喜我生,獨丁斯時。美矣岑君,于戲休茲!”岑熙死后,其子岑福繼任,為朝庭黃門侍郎。

岑氏在整個東漢時期,名聲顯赫;為官為宦,續連不斷,可以說是岑氏家族的輝煌鼎盛時期。后到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岑氏家族也是名人輩出,如岑之敬、岑德潤、岑文本、岑羲、岑參等。

岑之敬(公元519-579年),字思禮,南朝陳文學家。幼時聰明好學,十六歲時對策擢為高第。梁武帝親召面試,親自論難,他剖釋縱橫、對答如流,左右莫不嗟嘆佩服,乃授童子奉車郎。十八歲授太學限內博士,后出任南沙(海防要地,在今上海市崇明縣東南)令。侯景作亂時,率領所部,赴援京師。后入陳,官至南臺治書侍御史、征南府諮議參軍。他博涉文史,善于詞筆,為人謙謹,獎掖后進,大有君子長者之風,有文集十卷,《南史》、《陳書》中有其傳略。

岑德潤:隋代詩人,岑之敬之子。陳末,官至中軍吳興王記事參軍,有文才,著有《雞鳴篇》、《賦得臨街危石》、《詠灰》、《詠魚》等詩作。

岑善方(生卒年不詳),岑彭十世孫,字思義,南陽棘陽(今新野縣東北)人。為人清慎有器局,博通經史,善于辭令,工詩文,有文集七卷留世,后梁宣帝時曾任起居舍人、吏部尚書,累官散騎常侍,封長寧公。卒謚敬。(事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及《中國人名大辭典》)。                 岑之象(生卒年不詳),岑善方之子,南棘陽(今新野縣東北)人。隋末曾任邯鄲令,后被人誣告入獄,冤不能申。子文本到司隸為其申冤,辯對哀暢,命作《蓮花賦》,一揮而就,其冤遂申。子文本,孫長倩皆為唐初宰輔重臣。(事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

岑文本(595~645年),岑之象之子,字景仁。南陽棘陽(今新野縣東北)人。隋唐文學家,唐朝重臣。

少年時代即聰穎明理,博覽經史。隋時,其父岑之象遭誣入獄,冤不能申。當時他14歲,到司隸處申冤,辯對哀暢。司隸命作《蓮花賦》,他一揮而就,受到贊賞,父冤遂申。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割據政權,任他為中書侍郎,專典文書。唐貞觀元年(672年)任秘書郎,上《籍田頌》、《三元頌》,文辭豐贍,足顯才華。后又任中書侍郎,曾與令狐德芬撰修《北擊書》,其中許多史論出于文本,最后官至中書令(唐代宰相名稱)。他善于文詞,《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錄存其文20篇,《全唐詩》錄存其詩4首。

當時,顏師古為朝廷重臣,文書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時。皇帝詔誥,皆出其手。后顏師古因事失官,當時皆認為無人后繼。可是唐太宗卻說:“我有南陽岑文本,才能遠在顏師古之上。”可見對他器重程度。他不僅富有才華,而且重于操守。每遇升官,不喜反憂,并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該多做實事,責任重大,故深受唐太宗賞識。在對高麗的作戰中,他曾與唐太宗同行。在對遼東的戰爭中,一切后勤事宜,諸如糧草轉運、鎧甲武器等物資錢財,全部委任于他。因心血損耗,精力枯竭,操勞過度,染病在身。及至幽州暴病殃于軍中,享年51歲。唐太宗十分悲慟,追贈他為侍中、廣州都督,賜謚號憲,陪葬于昭陵皇家墓地。自岑文本始,其從子岑長倩、孫岑羲相繼為相,一門三相,令人驚嘆。(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及《中國歷代宰相傳略》中)。 

岑文昭(生卒年不詳),唐代南陽棘陽(今新野縣東北)人。文學家岑文本之弟。曾任校書郎之職,但多交輕薄無知之人,唐太宗很不高興,對岑文本說:“你的弟弟有不少過錯,我將出他為外官!”文本哀奏道:“臣少孤,母所喜愛的人是我弟弟文昭,不欲離左右,今若將他出之為外官,我母心中必然憂慮,無弟文昭,是無老母也。”奏對時淚流滿面,放聲大哭。唐太宗見此,召來岑文昭,當面教訓一番,岑文昭回悟,一改常態,謹慎作人,以后沒犯過大的過錯(事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

岑長倩(?~619年),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東北)人。岑文本兄岑文叔之子。682年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代宰相名稱)。686年任內史。690年,為文昌右相,封鄧國公。武則天當上女皇后,一直想在武氏家族中選一人立為皇嗣。她的侄子武承嗣野心勃勃,一心想當皇太子。一些官員為討好武承嗣,便發起請愿,要求武則天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岑長倩雖然曾上書武則天,奏請將太子改姓武氏,但他堅決反對武承嗣為太子,并要求嚴懲這次請愿的發起人。武承嗣對此怒不可遏,上奏任岑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在他赴任途中又將其召回,以圖謀推翻武周、復興李唐的罪名,于691年下獄處死。后至唐睿宗即位,追復官爵,備禮改葬。(《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有傳、其事載《中國歷代宰相傳略》中)。

岑羲(?~712年),字伯華,南陽棘陽(新野縣東北)人。初唐重臣岑文本之孫,進士出身。

武則天執政時期為廣武(今河南省滎陽縣)令。有能名,后經鳳閣侍郎韋嗣立推薦,任天官員外郎。唐中宗執政期間,同中書門下三品(唐代宰相名稱)。唐睿宗執政之初,進侍中。長安年間(701~704年)封南陽郡公。神龍初(705年)為中書舍人。當時武三思獨攬大權,侍中敬暉意欲上書請削武氏之中為王者,需選一人起草奏章,眾人畏懼武三思,皆借辭推托不敢承担此事。他深表支持,操筆即成,言辭切直。因此惹犯武三思,將他轉為秘書少監,再遷吏部侍郎。他十分廉正,受時人贊美,后加任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睿宗即位,出為狹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剌史,后又歷任刑部尚書、戶部尚書。712年,又被授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再度入相,監修國史,刪定格令,撰修《氏族錄》。后又監修《中宗實錄》。善詩文,存詩六首傳于后世。(《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有傳、其事列《中國歷代宰相傳略》中)。

岑景倩(生卒年不詳),岑長倩之弟。曾任麟臺少監、衛州(今河南省汲縣)刺史、昭文館學士等職。(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

岑參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邊塞詩,是我國唐代開元、天寶(公元713~755年)年間形成的一個詩歌流派。其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場面,抒寫將士豪邁樂觀精神以及戎馬生涯中復雜的矛盾感情。詩風昂揚奔放,具有深厚的浪漫色彩。

岑參(公元715~770年),岑文本后人。南陽棘陽(今新野縣)人。因他作過嘉州都督(今四川樂山市),故后人稱他為岑嘉州。岑參出身官宦家庭,5歲開始讀書,9歲時已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15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家道中落,他便隨哥哥學習,遍覽經史。天寶三年考中進士,得授兵曹參軍官職。天寶八年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等地,當時他滿懷報國壯志,想在戎馬生涯中開拓前程,但總是郁郁不得志,不久回到長安。在長安這一段,他曾和杜甫、高適等著名詩人酬唱往來。天寶十一年秋和杜甫等5人同登慈恩寺塔,就同一題材各賦詩一首。慈恩寺塔即西安著名的大雁塔,岑參在這五人中最為年輕,由于他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更顯得雄渾豪放,別具一格。大雁塔詠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為人津津樂道的盛事。天寶十三年,40歲的岑參懷著“早知安邊計,示盡平生懷”的思想,第二次出塞,任安西節度使封長清幕中判官,岑參的才能很受封的賞識,此時詩人創作豐富。多數邊塞詩便寫成于此時,其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詩人的代表作: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首寫景送別之作,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邊疆奇麗雪景,抒發詩人真摯深厚的友情,表達詩人對邊塞風光與邊塞生活的熱愛,特別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奇的比喻更是千古絕唱,膾炙人口,真稱得上神來之筆。

天寶十五年六月,安祿山叛軍攻陷長安。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肅宗從靈武遷至鳳翔,岑參自酒泉來到鳳翔,由于杜甫等人的推薦,肅宗任命他為右補闕。十月,跟隨肅宗回到長安。在這個時期,他的詩深刻地表現了祖國殘破、人民生活痛苦和對敵人無比憎恨的心情,如《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詩: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爭開。

即景抒情,哀時傷亂心情宛然如見。永泰元年(公元765年),51歲的岑參出任嘉州都督(今四川樂山市),后又被罷官,轉流于四川城都。大歷五年(公元770年)正月,這位杰出的詩人貧困交加在城都客舍溘然辭世。在去世的前夕,詩人曾作《客舍悲秋有懷兩省歸游呈有幕諸公》詩:“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鳴蟬空滿耳。”這首詩,可以說是他最后的悲歌,也是他一生經歷和思想的總結。

岑參以七言詩見長,五言詩中也不乏佳作,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350多首詩作,有《岑嘉州詩集》流傳于世。岑參幾度出塞,對邊地征戰生活和塞外風光有著長期的體察和深刻的認識,便以大量獨具特色的詩展示了塞外壯麗圖景,充滿激情地歌頌了邊關將士的戰斗精神。在這些詩篇中反映出作者的積極樂觀人生態度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詩人想象豐富,構思新奇,語言明快,換韻自然,形成一種雄壯奔放,奇峻壯闊的浪漫主義風格,詩中描繪的火山黃云,狂風大雪,飛沙走石,金甲紅旗,胡琴羌笛等等,都給人一種奇情異彩的藝術享受。岑參的詩歷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據傳,岑參每一詩成,不僅漢族官民,就連少數民族軍民都爭相傳抄吟誦。宋代大詩人陸游對岑參十分推崇,說他“筆力追李、杜”,“是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高即高適,為邊塞詩派中另一代表人物。)清代文學家姚石甫在《論詩絕句》中對岑參贊揚道:“王李高岑競一時,盛唐興趣是吾師。何人解得襄陽俗,始信嘉州已好奇。”(事見《舊唐書》卷六十、《新唐書》卷七十二)。


樂明 2010-08-22 08:18:01

[新一篇] 凡有女孩能作到以上任意10條 那你娶她吧

[舊一篇] 無極牌自行車,你值得擁有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